一种探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3310发布日期:2019-11-27 18:0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探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测试设备为了结构紧凑,工作位置占用的空间往往比较小;或者采用多针测试时,工作位置尽量多安装探针;工作位置空间小不便于更换;故需要将探针调节到更大空间的位置实现对探针的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探针更换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探针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探针安装结构包括,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依次设置有止抵段、限位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为相同型号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之间连接有位移段;所述限位段和第一螺纹段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槽;

探针部,用于安装探针;所述探针部设置有v型滑轨和抵紧部;所述探针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开口方向平行于v型滑轨;

安装部,设置有v型滑槽、第一定位内螺纹和止抵台阶;所述第一定位内螺纹能够与第二螺纹段/第三螺纹段螺接;

第一卡环;

将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卡环连接于第一卡槽,抵紧部位于止抵段和第一卡环之间;v型滑轨与v型滑槽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段/第三螺纹段与第一定位内螺纹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抵紧部一端止抵于止抵段,抵紧部远离止抵段的一端弹性止抵于第一卡环。

进一步的,所述探针安装结构还包括提升弹簧,所述提升弹簧一端止抵于第一定位内螺纹,所述提升弹簧远离第一定位内螺纹的一端止抵于抵紧部;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提升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靠近第二螺纹段一端与第二螺纹段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探针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与第二卡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节杆的调节,实现对探针工作位和换针位置的调节,从而便于对探针的更换;由于探针部到达工作位后,均为抵紧部止抵于止抵段和止抵台阶之间,更换探针后不需要大量的行程调节,探针更换效率高,位置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调节座示意图;

图2为探针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3为调节杆、探针部和安装部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4为探针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调节座100,用于实现探针空间位置调节,包括,

安装座20,通过所述安装座20与探针台固定,实现对所述调节座100位置固定;

第一调节部30,通过第一滑轨31连接于安装座20;从而所述第一调节部30只能沿第一滑轨31相对于所述安装座20运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调节部30运动位置和方向的限定;

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调节部30相对于安装座20在第一滑轨31的位置;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手动操作部,第一操作部的设置影响所述调节座100整体占用空间,以及为了实现调节功能,需要考虑操作者的手需要占用的空间;由于有第一手动操作部,故第一调节机构的设置需要考虑调节第一调节部30操作者手需要占用的空间;

第二调节部40,通过第二滑轨41连接于第一调节部30,从而第二调节部40只能沿第二滑轨41相对于第一调节部30运动;

第二调节结构,用于调节第二调节部40相对于第一调节部30沿第二滑轨41的位置;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二手动操作部;所述第二调节结构采用与第一调节机构类似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第一滑轨31延伸的方向相交于第二滑轨41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手动操作部和第二手动操作部均位于所述调节座100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手动操作部和第二手动操作部占用的空间位于调节座100的同一侧,减小其它侧面因第一手动操作部和/或第二手动操作部占用的空间,以及手动操作需要占用的空间;从而实现调节座100小型化,满足探针台需要多个探针测试的需求;将探针连接于第二调节部40,从而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和/或第二调节结构均能够实现探针相对于安装座20位置的调节,满足探针的使用要求。

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座100还包括,

第三调节部50,通过第三滑轨51连接于第二调节部40;

第三调节结构,用于调节第三调节部50相对于第二调节部40沿第三滑轨51的位置;所述第三调节结构包括第三手动操作部;所述第三手动操作部、第二手动操作部和第一手动操作部三者均位于所述调节座100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三滑轨51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三手动操作部所在的调节座100侧面,将探针连接于第三调节部50,通过调节第三调节结构实现第三调节部50相对于第二调节部40的运动和/或通过调节第二调节结构实现第二调节部40相对于第一调节部30的位置和/或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机构实现第一调节部30相对于安装座20的位置,最终实现探针相对于安装座20位置的调节;通过改变第一滑轨31和/或第二滑轨41和/或第三滑轨51的方向,实现对探针按照预设位置调整的目的。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调节结构为调节螺杆52,所述调节螺杆52螺接于第三调节部50;

复位弹簧53,连接于第三调节部50和第二调节部40,使调节螺杆52止抵于第二调节部40;在复位弹簧53作用下,调节螺杆52止抵于第二调节部40从而调节螺杆52的进给调节第三调节部50相对于第二调节部40沿第三滑轨51的位置,位置调整精度高,调节螺杆52采用螺纹。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螺旋顶杆32,螺接于第一调节部30;所述第一螺旋顶杆32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滑轨31延伸方向;

第一杠杆块33,类似于采用杠杆原理(力矩)使施力方向与需要调节的部件受力方向成非平行状态,枢接于第一调节部30;

第一限位块34,连接于安装座20;

调节第一螺旋顶杆32使第一杠杆块33转动,所述转动的第一杠杆块33作用于第一限位块34,从而使第一调节部30相对于安装座20沿第一滑轨31运动;所述第一螺旋顶杆32远离第一杠杆块33的一端为第一手动操作部;最终使施力的第一螺旋顶杆32进给方向与第一滑轨31限定方向呈一定角度,实现在满足对第一调节部30调节要求下,第一手动操作部设置到调节座100预设的面,从而减小所述调节座100实体占用空间,以及需要手动调节第一手动操作部占用的调节空间。

第一限位弹簧,连接于安装座20和第一调节部30;使第一杠杆块33止抵于第一螺旋顶杆32,同时第一杠杆块33止抵于第一限位块34;使第一调节部30调节位置与第一螺旋顶杆32调节量相关,实现对第一调节部30的调节稳定可靠。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滑轨31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手动操作部和第二手动操作部所在调节座100的侧面;所述第二滑轨41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手动操作部和第二手动操作部所在调节座100的侧面;从而实现探针在同时平行于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41的平面内位置调节。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滑轨31延伸的方向垂直于第二滑轨41延伸的方向;位置调节更加准确高效;如果第一滑轨31与第二滑轨41不垂直,沿第一滑轨31的进给量产生的分运动沿第二滑轨41,从而不变与操作者快速准确实现对探针位置的调节。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滑轨31延伸的方向、第二滑轨41延伸的方向和第三滑轨51延伸的方向三者两两相互垂直;实现对探针在三维空间的位置调节,同时,沿第一滑轨31/第二滑轨41/第三滑轨51的位置调节不会影响沿其它位置的调节,从而便于操作者判断需要将探针调试到预定位置该如何调节。

如图1所示,由于调节座100采用在下侧(通过安装座20)固定于设备,设备上多个调节座100沿侧面布置,故在布置调节座100空间一定的前提下,将第一手动操作部、第二手动操作部和第三手动操作部设置在上侧,从而减小因第一手动操作部/第二手动操作部/第三手动操作部设置在侧面占用更多空间,影响安装调节座100的数量;而且便于操作者手动调节第一手动操作部/第二手动操作部/第三手动操作部。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调节座100还包括探针安装结构60,所述探针安装结构60包括,

调节杆61,用于调节探针的高度,用于满足探针的工作位置和换针位置,当探针的工作位置不便于换针时,通过调节探针的带换针位置,从而满足换针需求,而且新换的探针回位到工作位置调节量小;相对于采用调节第三调节部50减小探针调节量,提升换针效率;所述调节杆61依次设置有止抵段611、限位段612、第一螺纹段613和第二螺纹段614,所述第一螺纹段613和第二螺纹段614为相同型号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段613和第二螺纹段614之间连接有位移段615;所述限位段612和第一螺纹段613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槽616;

探针部62,用于安装探针;所述探针部62设置有v型滑轨621和抵紧部622;所述探针部62设置有连接孔623,所述连接孔623的开口方向平行于v型滑轨621;

安装部63,设置有v型滑槽631、第一定位内螺纹632和止抵台阶633;所述第一定位内螺纹632能够与第一螺纹段613螺接,或者第一定位内螺纹632能够与第二螺纹段614螺接;

第一卡环64;

将所述调节杆61穿过所述连接孔623,所述调节杆61能够在连接孔623中旋转运动,所述第一卡环64连接于第一卡槽616,抵紧部622位于止抵段611和第一卡环64之间;v型滑轨621与v型滑槽63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内螺纹632能够与第一螺纹段613螺接,或者第一定位内螺纹632能够与第二螺纹段614螺接;当第一螺纹段613与第一定位内螺纹632螺接,且抵紧部622止抵于止抵台阶633时,此时探针处于工作位置,对于新换的探针只需要通过微调就能实现调准工位;此时第一卡环64设置的位置和尺寸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防止第一卡环64止抵于止抵台阶633造成探针部62在工作位位置不固定而影响使用;当第二螺纹段614与第一定位内螺纹632螺接时,由于调节杆61只能通过旋转实现运动,故此时探针部62仅能够在止抵段611和第一卡环64限定的位置间运动,由于探针部62运动位移小,从而便于更换探针。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抵紧部622一端止抵于止抵段611,抵紧部622远离止抵段611的一端弹性止抵于第一卡环64;探针部62满足工作位置能够抵紧于止抵段611和止抵台阶633;当探针部62处于换针位置时,由于抵紧部622弹性止抵于止抵段611和第一卡环64之间,相对于没有弹性止抵位置更加稳定,同时抵紧部622相对于没有弹性止抵更加远离工作位置,更加便于更换探针。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探针安装结构60还包括提升弹簧65,所述提升弹簧65一端止抵于第一定位内螺纹632,所述提升弹簧65远离第一定位内螺纹632的一端止抵于抵紧部622;所述调节杆61穿过所述提升弹簧65;当第一螺纹段613从第一定位内螺纹632旋出后,在提升弹簧65作用下,所述第二螺纹段614止抵于第一定位内螺纹632,通过旋转调节杆61就能实现第二螺纹段614与第一定位内螺纹632螺接,提升探针更换效率,从而在更换探针过程中调节杆61位置稳定。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调节杆61靠近第二螺纹段(614)一端与第二螺纹段614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617;所述探针安装结构60还包括第二卡环66,所述第二卡环66与第二卡槽(617)连接;防止第二螺纹段614沿靠近第一螺纹段613一侧旋出第一定位内螺纹632,造成调节杆61脱离第一定位内螺纹632影响探针安装结构60的使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认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所作的非创造性变形和改变,应当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和公开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