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拉力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2378发布日期:2019-10-22 20:4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线缆拉力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牵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拉力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6,线缆9是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事物,线缆9通常是由线缆外皮以及内部的线芯制成。

施工时,通常需要对线缆进行人力牵引,此时由于操作者把握不好牵引力度,若对线缆的牵引力过大会造成线缆中线芯的损坏,因此行业内亟需一种可以在操作者牵引线缆时,实时对线缆的牵引力大小进行检测的装置,以防操作者操作不当而对线缆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拉力测量装置,其优点是:可以通过线缆表皮的拉伸形变量,对线缆上拉力的大小进行测量,以防操作者因拉力过大而对线缆造成损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线缆拉力测量装置,包括两根测量杆、拉力表以及两个拉伸弹簧,两个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拉力表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测量杆上,所述测量杆远离拉伸弹簧的一端通过夹紧件夹紧在线缆表皮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缆表皮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因此线缆表皮具有弹性,操作者拉动线缆时,操作者手部附近的线缆表皮会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产生拉伸形变,此时夹持在线缆上的两根测量杆之间的间距变大,两个拉伸弹簧拉长,拉力表上的指针转动,从而便于操作者观察此时线缆上的拉力大小,以防因拉力过大而对线缆造成损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件包括固定臂和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固定臂上的活动臂,所述铰接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臂和活动臂上,所述固定臂和活动臂上同时开设有用于夹持线缆的夹紧槽,所述测量杆固接在固定臂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两个测量杆夹紧在线缆上时,操作者转动活动臂,打开夹紧槽,然后将线缆放置在夹紧槽内,缓慢松开活动臂,活动臂在扭簧的作用下向着固定臂转动并快速的将线缆夹紧在夹紧槽内,从而快速便捷的将两个测量杆固定在线缆外皮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槽设有多个且各个尺寸均不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夹紧槽且尺寸各不相同,从而可以夹紧不同尺寸的线缆,灵活的适应多种规格线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测量杆上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开设有导向孔,另一个所述测量杆上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插接配合在导向孔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配合,可以对两根测量杆的移动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从而使得两根测量杆可以更加精准的随着线缆外皮的拉伸而移动,减少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孔设置为正多边形,所述导向杆横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导向孔的各个面均与导向杆外壁相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孔设置成正多边形,导向杆横截面设置为圆形,使得导向孔与导向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少了导向杆与导向孔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两根测量杆之间的移动阻力,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孔的各个面沿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导向杆的外壁相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轮可以进一步减少导向杆与导向孔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夹持线缆外皮的握套,所述握套包括两个半圆套,两个所述半圆套的内壁与线缆抵触,两个所述半圆套外壁上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通过安装弹簧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牵引线缆前,操作者首先将两个半圆套拉开,此时安装弹簧被拉伸而具有弹性回复力,然后将线缆穿设在两个半圆套之间,松手时两个半圆套即可在安装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夹紧在线缆上形成握套,此时操作者可以抓紧在握套上,方便快速的拉动线缆,减少手部与线缆之间摩擦拉伤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一连接片的一端穿设过第二连接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的设置可以对两个半圆套的移动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从而减少半圆套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移而造成与线缆不贴合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半圆套外壁上连接有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远离半圆套的一端穿设过其中一个测量杆并通过螺母固定在测量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通过L形连接杆将握套固定在其中一个测量杆上,从而固定两者之间的距离,确保两个测量杆之间的线缆外皮形变量较大,提高测量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两根测量杆可以通过线缆表皮的拉伸形变量,对线缆上拉力的大小进行测量,以防操作者因拉力过大而对线缆造成损坏的可能;

2、L形连接杆可以将握套固定在其中一个测量杆上,从而固定两者之间的距离,确保两个测量杆之间的线缆外皮形变量较大,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测量杆;2、拉力表;3、拉伸弹簧;4、夹紧件;41、固定臂;42、铰接轴;43、活动臂;44、扭簧;45、夹紧槽;5、导向筒;51、导向孔;52、导向杆;53、滚轮;6、握套;61、半圆套;62、第一连接片;63、第二连接片;64、安装弹簧;65、固定杆;7、L形连接杆;8、螺母;9、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线缆拉力测量装置,如图1和图2,包括两根测量杆1、一个拉力表2以及两个拉伸弹簧3,两个拉伸弹簧3的一端连接在拉力表2上,另一端分别挂接在两根测量杆1上,当两根测量杆1之间的间距变大时,拉力表2上的指针便会转动。

如图1和图2,测量杆1远离拉伸弹簧3的一端设有夹紧件4,夹紧件4包括固定臂41和通过铰接轴42铰接在固定臂41上的活动臂43,铰接轴42上套设有扭簧44,扭簧4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臂41和活动臂43上,固定臂41和活动臂43上同时开设有用于夹持线缆9的夹紧槽45,夹紧槽45沿固定臂41的长度方向设有三个,各个夹紧槽45的尺寸均不相同,以便于夹紧不用尺寸的线缆9。需要夹紧线缆9时,操作者转动活动臂43,打开夹紧槽45,然后将线缆9放置在夹紧槽45内,缓慢松开活动臂43,活动臂43在扭簧44的作用下向着固定臂41转动并快速的将线缆9夹紧在夹紧槽45内,从而快速便捷的将两个测量杆1固定在线缆9外皮上。

如图1和图3,其中一个测量杆1上固定连接有导向筒5,导向筒5内开设有正六边形的导向孔51,导向孔51的各个面沿长度方向均转动连接有滚轮53,另一个测量杆1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52,导向杆52横截面设置为圆形,导向杆52朝向导向筒5的一端插接配合在导向孔51内并与各个滚轮53相接触,滚轮53减小了导向杆52与导向孔51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测量精度。导向杆52与导向孔51的配合则可以使得两个测量杆1始终保持平行,减少测量杆1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相对转动而减少两者间距的可能,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如图4和图5,线缆9上还设有用于夹持线缆9外皮的握套6,握套6包括两个相同的半圆套61,两个半圆套61外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片62和第二连接片63,第一连接片62和第二连接片63之间设有安装弹簧64,安装弹簧64的两端分别通过挂钩挂设在第一连接片62和第二连接片63上。第一连接片62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5,安装握套6时,操作者将两个半圆套61朝着线缆9相对移动直至固定杆65远离第一连接片62的一端穿设过第二连接片63,此时两个半圆套61精确的对准在一起,然后将各个安装弹簧64的两端分别通过挂钩挂设在第一连接片62和第二连接片63上,两个半圆套61便在安装弹簧64的拉紧力下稳定的夹紧在线缆9外皮上,此时操作者可以通过握套6方便的牵引线缆9。

如图4和图5,为了减少操作者在对握套6施力时握套6与测量杆1之间的相对移动,其中一个半圆套61外壁上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杆7,L形连接杆7远离半圆套61的一端穿设过其中一个测量杆1并通过螺母8固定在测量杆1上,此时便固定了握套6和测量杆1之间的距离,减少握套6与测量杆1之间的相对移动,也确保了两个测量杆1之间的线缆9外皮形变量较大,提高测量精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