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缝内宽度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5542发布日期:2019-06-11 21:4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缝内宽度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测量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缝内宽度测量尺。



背景技术:

在野外地貌缝隙以及零件内的不规则深缝需要通过深缝内宽度测量仪器进行宽度测量缝隙的宽度。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269029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深缝内宽度测量尺,包括细长平板状的尺体和垂直设置于所述尺体一端表面上的触头,所述尺体和触头都为中空腔体,所述触头为两层结构,其中腔体内设有弹簧,触头的顶部可在触头轴向上伸缩,所述尺体表面沿尺体的长度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可滑动的游标,所述游标与触头的顶部之间连接有钢丝,还包括刻度线,其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两侧的尺体上表面上。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只能对一定深度并且是一端面平整另外一端面不规则的深缝进行测量,遇到两端面都有不规则的深缝就无法进行准确测量,深缝内光线暗,深缝内的情况无法了解,对下深的程度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控;同时在测量过程中,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内宽度较小的深缝,弹簧的形变量小,由此钢丝绳的伸缩长度短,也就导致了游标的位移量小,最后造成多组数据的测量相差度较大,取平均值后误差范围也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缝内宽度测量尺,对游标的位移量进行放大化,能够精确到更加小的单位,当多次测量后读取平均值,由此能够达到测得真实值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深缝内宽度测量尺,包括细长平板状的尺体,所述尺体为中空腔体,所述尺体内左右设置有两组测量部件,每组测量部件包括架设于尺体内且呈竖直设置的双面齿轮、与双面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且竖直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且转动连接于尺体的螺杆、螺纹连接于螺杆且水平滑动连接于尺体的测量杆、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且转动连接于尺体的调节杆、同轴设置固定连接于调节杆且卷绕有测量带的放大轮、同轴固定连接于调节杆且设置于尺体外的旋钮;所述尺体开设有供测量带穿出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测量带位于尺体外部分设置有游标,所述尺体外对应于测量带设置有刻度,所述游标对准刻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测量部件用于触碰到深缝两侧的侧壁,在测量过程中,转动旋钮,带动调节杆,由此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过程中驱动第一齿轮旋转,因为螺杆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所以螺杆同轴发生转动,测量杆在螺杆的驱动下能够水平移动,当测量杆抵触到深缝的侧壁时,停止转动旋钮;期间放大轮亦是同轴固定连接于调节杆,所以其同轴转动,因为放大轮的直径大,测量带绕其发生转动时的移动量大,再反应到游标上时其水平的位移量较大,能够精确到更加小的单位,当多次测量后读取平均值,由此能够达到测得真实值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放大轮开设有内凹槽,所述尺体外位于通孔一和通孔二之间设置有水平凹槽,所述测量带呈t字型,所述测量带卡嵌水平凹槽内且呈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凹槽和水平凹槽对t字型的测量带均具有限位作用,因此在移动过程中,不容易在其宽度方向上偏移,由此也就避免产生误差。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带包括连接带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带转动连接于放大轮,所述连接块的两侧连接于连接带的两端,所述连接块设置于尺体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为固定状块,具有一定的硬度,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扭曲,由此游标也能够随着平稳移动,不容易上下跳动,最后在读数时游标也比较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杆包括与螺杆呈螺纹连接的螺纹环、固定连接于螺纹环且与螺杆的中心轴呈平行设置的杆部,所述尺体开设有供干部穿出的孔部,所述孔部与杆部相适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为杆部的一种引出方式,由此能够实现杆部抵触到深缝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孔部内侧设置有内贴橡胶,所述杆部卡紧于内贴橡胶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部在内贴橡胶的卡紧作用下,不容易向外伸出,即旋转旋钮时需要施加一定的作用力,由此能够避免了杆部在孔部处向孔部内缩回。

作为优选,所述尺体外设置有联动转轴,所述联动转轴与旋钮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联动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尺体外设置有用于限制棘轮转动的棘爪,所述棘爪与尺体之间还设置有扭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棘轮转动,通过皮带能够带动旋钮转动,当测量杆抵触到深缝内壁后,棘轮就不会再转动,然后通过棘爪的锁紧,由此防止了测量杆的缩回。

作为优选,所述棘轮背对尺体的一侧还设置有拐柄,所述拐柄连接有摇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测量深缝的靠近外侧部位,那么工作人员手动握住拐柄然后转动棘轮,但是对于测量深缝的较内侧的部分,则需要采用摇柄套接拐柄后,再操作摇柄,通过摇柄驱动拐柄的转动,然后驱动棘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尺体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观察窗体,所述观察窗体中部挂有挂线和铅坠,所述观察窗体内还设置有与测量杆呈垂直设置的竖直刻度,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挂线与竖直刻度相互重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本发明放入到深缝内,然后静置观察挂线和竖直刻度是否相互重叠,在初步重叠情况下(当然最佳是完全重叠),开始操作一侧的旋钮,当达到抵触深缝一侧内壁时,同时另外一侧与深缝之间还剩下较小间距时,工作人员再摆动尺体实现挂线和竖直刻度相互重叠,最后再操作另一侧的旋钮,实现抵触深缝的另一侧内壁后暂停,侧向转动尺体,观察两侧游标的位移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尺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水平凹槽和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尺体;100、通孔一;101、通孔二;102、水平凹槽;103、孔部;2、测量部件;20、双面齿轮;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调节杆;24、放大轮;241、内凹槽;25、旋钮;26、连接块;261、游标;27、连接带;28、螺杆;29、测量杆;291、螺纹环;292、杆部;3、联动转轴;4、皮带;5、棘轮;6、棘爪;7、扭簧;8、拐柄;9、观察窗体;10、挂线;11、铅坠;12、竖直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深缝内宽度测量尺,参见图1和2,包括细长平板状的尺体1,尺体1为中空腔体,尺体1内左右设置有两组测量部件2。

参见图3,每组测量部件2包括架设于尺体1内且呈竖直设置的双面齿轮20、与双面齿轮20的两侧分别啮合且竖直的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双面齿轮20为相互背靠着且通过轴固定的两个锥齿轮,第一齿轮21啮合上方的锥齿轮,第二齿轮22啮合下方的锥齿轮。

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21且转动连接于尺体1的螺杆28;螺杆28呈水平设置,与尺体1之间的转动关系通过轴承实现。

螺纹连接于螺杆28且水平滑动连接于尺体1的测量杆29;测量杆29包括与螺杆28呈螺纹连接的螺纹环291、固定连接于螺纹环291且与螺杆28的中心轴呈平行设置的杆部292,参见图1,尺体1开设有供干部穿出的孔部103,孔部103与杆部292相适配;此外,孔部103内侧设置有内贴橡胶,杆部292卡紧于内贴橡胶中。

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22且转动连接于尺体1的调节杆23。

参见图4,还包括同轴固定连接于调节杆23且设置于尺体1外的旋钮25,旋钮2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尺体1。在壳体外位于旋钮25的下方还设置有联动转轴3,联动转轴3与旋钮25之间设置有皮带4,联动转轴3同轴固定连接有棘轮5,尺体1外设置有用于限制棘轮5转动的棘爪6,棘爪6与尺体1之间还设置有扭簧7;旋转棘轮5使其转动,通过皮带4能够带动旋钮25转动,由此能够带动调节杆23,由此驱动第二齿轮22转动,第二齿轮22过程中驱动第一齿轮21旋转,因为螺杆28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21,所以螺杆28同轴发生转动,测量杆29在螺杆28的驱动下能够水平移动,当测量杆29抵触到深缝的侧壁时,旋钮25受迫停止转动。

参见图3、图5和图6,本实施例还包括同轴设置固定连接于调节杆23且卷绕有测量带的放大轮24,放大轮24开设有内凹槽241,尺体1外位于通孔一100和通孔二101之间设置有水平凹槽102,测量带呈t字型,测量带卡嵌于水平凹槽102内且呈滑动配合。尺体1开设有供测量带穿出的通孔一100和通孔二101,测量带位于尺体1外部分设置有游标261,测量带包括连接带27和连接块26,连接带27转动连接于放大轮24,连接块26的两侧连接于连接带27的两端,连接块26设置于尺体1外侧;游标261固定安装于连接块26。尺体1外对应于测量带设置有刻度(图中未示出),游标261对准刻度。连接块26为固定状块,具有一定的硬度,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扭曲,由此游标261也能够随着平稳移动,不容易上下跳动,最后在读数时游标261也比较稳定。

在旋钮25转动期间,放大轮24亦是同轴固定连接于调节杆23,所以其同轴转动,因为放大轮24的直径大,测量带绕其发生转动时的移动量大,再反应到游标261上时其水平的位移量较大,能够精确到更加小的单位,当多次测量后读取平均值,由此能够达到测得真实值的目的。

棘轮5背对尺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拐柄8,拐柄8依旧情况可以安装具有套口的摇柄,套口套接在拐柄8上。对于测量深缝的靠近外侧部位,那么工作人员手动握住拐柄8然后转动棘轮5,但是对于测量深缝的较内侧的部分,则需要采用摇柄套接拐柄8后,再操作摇柄,通过摇柄驱动拐柄8的转动,然后驱动棘轮5转动。

除此之外,尺体1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观察窗体9,观察窗体9中部挂有挂线10和铅坠11,观察窗体9内还设置有与测量杆29呈垂直设置的竖直刻度12,在重力作用下,挂线10与竖直刻度12相互重叠;将尺体1放入到深缝内,然后静置观察挂线10和竖直刻度12是否相互重叠,在初步重叠情况下(当然最佳是完全重叠),开始操作一侧的旋钮25,当达到抵触深缝一侧内壁时,同时另外一侧与深缝之间还剩下较小间距时,工作人员再轻微摆动尺体1(因之前的转动旋钮25造成尺体1倾斜)实现挂线10和竖直刻度12相互重叠,最后再操作另一侧的旋钮25,实现抵触深缝的另一侧内壁后暂停,侧向转动尺体1,观察两侧游标261的位移量。本实施例测量杆29的杆部292抵触到深缝内壁后,棘轮5就不会再转动,然后通过棘爪6的自然锁紧状态下,由此防止了测量杆29的缩回,由此读数较为便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