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油膜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8997发布日期:2019-06-28 23:4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油膜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膜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油膜轴承。



背景技术:

油膜轴承又称液体润滑轴承,是理想的液体滑动轴承。它依靠旋转运动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液充斥于油膜轴承的楔形间隙内,从而形成巨大的油膜承载力,油膜轴承高速运转过程中由于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循环流动的润滑油和冷却水会带走部分热量,从而减缓轴承温升,使得工作温度保持在许可范围内。油膜轴承在生产中作用非常重要,如在轧钢设备中,一旦油膜轴承失效会导致轧钢设备停机,尤其是连续、高速、重载的大型轧机,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有的油膜轴承参数数据大多是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缺乏有效的试验数据证明,影响了油膜轴承的研究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接采集油膜参数的智能化油膜轴承,可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4所示,包括有轴承座3,左、右端盖1、1’,左右端盖1、1’分别通过螺钉紧固在轴承座3的左、右端,衬套2套装在轴承座3内,为紧固配合,衬套2内表面贴有一层巴氏合金,其特征是:轴承座3及衬套2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左、右进油口31、31’,轴承座3侧面开设有左、右回油口36、36’,轴承座3内部左、右侧开设有左、右回油槽37、37’,在轴承座3的底部和侧面进油口31、31’的左、右侧开设有安放电涡流传感器通孔34,在轴承座3的上面开设有布线槽38和安装压力传感器通孔33及安装温度传感器通孔32,在衬套2的左、右内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左、右动压油腔35、35’,智能化油膜轴承座位于两固定轴承座中间,处于悬置式工作状态。

本发明优点及积极效果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油腔内油膜的压力、温度以及油膜厚度,能够研究轴承运转时内部油膜参数的实时变化规律,为实际轧机油膜轴承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试验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爆炸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横向剖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纵向剖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俯视图;

附图5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中,1、1’-左右端盖;2-衬套;3-轴承座;11-螺钉孔;31、31’-左、右进油口;32-安装温度传感器通孔;33-安装压力传感器通孔;34-安装电涡流传感器通孔;35、35’-左、右矩形动压油腔;36、36’-左、右回油口;37、37’-左、右回油槽;38-布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4所示,将智能化油膜轴承套装在传动轴上,轴承处于悬置式工作状态。启动工作后,动压润滑油通过轴承座3侧端面左、右进油口31、31’进入左、右矩形动压油腔35、35’内,在转轴转动过程中形成油膜,油液通过左、右回油槽37、37’流到左、右回油口36、36’处,通过管道流回油箱;左、右端盖1、1’起到密封油液的作用;由布置在温度传感器通孔32内安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油膜温度;通过压力传感器通孔33内安装的压力传感器采集油膜轴承内油膜承受的压力;通过电涡流传感器通孔34内安装的电涡流传感器采集到油膜的厚度,通过实时采集到的动压油膜的工作参数,对动压油膜轴承进行研发,提高油膜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智能化油膜轴承,属于油膜轴承技术领域。特征是在轴承座及衬套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左、右进油口,在轴承座的侧面开设有左、右回油口,在轴承座内部左、右侧开设有左、右回油槽,在轴承座底部和侧面进油口的左、右侧开设有安放电涡流传感器的通孔,在轴承座上面开设有布线槽和安装压力传感器的通孔及安装温度传感器的通孔,在衬套的左、右内面上开设有左、右动压油腔,智能化油膜轴承座位于两个固定轴承座中间,处于悬置式工作状态。优点是通过安装在轴承座内的温度、压力、电涡流传感器实时地采集到油膜的温度、压力及油膜厚度,提供研发和提高轴承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梅;唐雪锋;侯定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原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4.04
技术公布日:2019.0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