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24877发布日期:2019-10-09 01:2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及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尺寸、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主要有射线检验(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和液体渗透检测(pt)四种。

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在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常见的超声波无损检测仪器为a型显示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根据仪器示波屏上反射信号的有无、反射信号和入射信号的时间间隔、反射信号的高度,可确定反射面的有无、其所在位置及相对大小。

a型显示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一般包括探头和仪器示波屏,在使用该设备仪器时,工作人员用手将探头按压在待测工件上,然后在待测工件表面进行缓慢移动,通过探头将数据传输至仪器示波屏上进行显示,判断待测工件上是否有缺陷。

但是在使用上述的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管道时,由于管道需要检测周向表面的数据,通过人手按压探头检测的方式会受到空间的限制,使得检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系统,通过转动第一弧形杆和/或第二弧形杆达到适应不同区域管道检测的目的,解决了管道检测时的地域受限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系统,包括一端铰接的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连接处滑移连接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内安装有探头,且所述第一弧形杆和/或第二弧形杆上设置有用于锁定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转动角度的锁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一端转动连接,可调整两者形成的弧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道;同时安装有探头的安装套筒随着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转动自动滑移调整与管道之间的距离,使得探头能够与管道外表面紧密贴合,然后进行探伤。检测人员通过转动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就能够带动探头在管道表面的移动,解决了管道受空间限制的问题,提高了对管道探伤的效率。

并且,由于探头直接安装在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上,所以探头作用在管道表面的作用力比较均衡,可提高探伤的准确度;同时,由于探头用力比较均匀,也可尽量减少探头的磨损,延长探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杆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片,第二弧形杆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通过螺栓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松螺栓副,调整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形成的弧度,然后拧紧螺栓副。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设置使得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相对的一端能够留出空间供安装套筒插入。

进一步的,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连接处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安装套筒上对应设置有供滑动块滑移转动连接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转动时,两者之间的空间产生变化,通过滑动块与第一弧形杆或第二弧形杆转动、与滑槽转动滑移达到自动调整安装套筒位置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两条滑槽朝着远离第一弧形杆圆心方向的延长线具有交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弧形杆与第二环形杆形成的弧度变小时,两者之间的空间变小,安装套筒沿着滑槽朝向管道方向移动,使得探头能够与管道外表面抵接,进而进行管道表面的探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内圈上设置有多个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将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与管道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在管道表面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远离两者连接点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辅助夹持杆,且辅助夹持杆上还设置有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夹持杆的设置延长了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周长,加强了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套筒上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穿过安装套筒与探头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调整探头在安装套筒内的位置,以更好地适应探头到管道表面的距离。

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目的一所述的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将探头安装进安装套筒内,并使探头贴于管道表面一侧露出安装套筒;

根据不同区域的管道尺寸,转动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以适应管道的外径;

安装套筒在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转动过程中滑移,使探头贴于管道表面;

移动第一弧形杆和/或第二弧形杆对探头移动进行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通过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一端转动连接的设置,可调整两者形成的弧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管道,检测人员通过转动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就能够带动探头在管道表面的移动,解决了管道受空间限制的问题,提高了对管道探伤的效率;

2、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转动时,两者之间的空间产生变化,通过滑动块与第一弧形杆或第二弧形杆转动、与滑槽转动滑移达到自动调整安装套筒位置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弧形杆;110、第一连接片;200、第二弧形杆;210、第二连接片;300、安装套筒;310、滑槽;400、探头;500、滑动块;510、第一转轴;520、第二转轴;530、块体;600、锁定机构;700、滚珠;800、辅助夹持杆;810、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能适应不同区域的管道无损检测系统,参照图1,包括一端铰接的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的弧度均大于90度,且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朝向同一方向凹陷或凸起。在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的连接处滑移连接有安装套筒300,安装套筒300内安装有探头400,且第一弧形杆100和/或第二弧形杆200上设置有用于锁定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转动角度的锁定机构600。转动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以适应管道外径,同时安装在安装套筒300内的探头400与管道表面接触来对管道进行无损探伤,通过移动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及可进行管道表面的探伤,解决了受空间限制的问题。

结合图1和图2,第一弧形杆100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连接片110,第二弧形杆200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片210,第一连接片110和第二连接片210通过螺栓副连接,使得第一连接片110和第二连接片210通过螺栓副进行转动后,又能够通过螺栓副进行锁定,操作简单方便。

参照图2,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连接处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滑动块500,安装套筒300上对应设置有供滑动块500滑移转动连接的滑槽310,且两条滑槽310朝着远离第一弧形杆100圆心方向的延长线具有交点。转动滑块包括与第一连接片110或第二连接片210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10、与滑槽310转动滑移的第二转轴520、连接第一转轴510和第二转轴520的块体530,当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转动时,第一连接片110与第二连接片210之间的角度变化,第一转轴510位置随着第一连接片110和第二连接片210变化,块体530跟着转动,由于滑槽310设置成倾斜状,安装套筒300可沿着滑槽310移动,达到自动调节探头400与管道之间的目的。

另外,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内圈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滚珠700,可减少与管道表面的摩擦力,便于探头400在管道表面的移动。

另外,在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远离两者连接点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辅助夹持杆800,且辅助夹持杆800上还设置有锁定件810。锁定件810同样可采用螺栓副,同时达到转动和锁紧的目的。辅助夹持杆800的设置延长了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的周长,加强了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强度。

另外,安装套筒300上设置有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穿过安装套筒300与探头400抵接。夹持组件可采用螺栓,安装套筒300上沿其周长对称开设有螺纹孔,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后与探头400抵接,将探头400夹持在安装套筒300内。

基于上述的系统,工作人员可有以下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探头400安装进安装套筒300内,并使探头400贴于管道表面一侧露出安装套筒300;

根据不同区域的管道尺寸,转动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以适应管道的外径;

安装套筒300在第一弧形杆100和第二弧形杆200转动过程中滑移,使探头400贴于管道表面;

移动第一弧形杆100和/或第二弧形杆200对探头400移动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