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1749发布日期:2020-01-07 13:1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直升机结构的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直升机飞行过程中起到吸能减震作用。阻尼器杆端是构成阻尼器重要组成部分,其疲劳性能将会整个阻尼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阻尼器杆端疲劳性能,需要相应的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然而目前未见有关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达到解决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装置缺乏和疲劳性能的问题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利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包括扭矩叉耳组件,扭矩传力杆,扭矩框轴承座,套筒假件,外筒假件,外传力杆,力叉耳组件,转臂组件,转臂组件支撑座,关节轴承组件,内传力杆,扭矩框,其中扭矩叉耳组件通过扭矩传力杆与扭矩框连接,扭矩框两端固定于扭矩框轴承座,阻尼器杆端试验件的弹性杆端固定连接在扭矩框中间部分,阻尼器杆端试验件的外筒端盖的外侧部分连接套筒假件,套筒假件通过外筒假件与外传力杆连接,阻尼器杆端试验件外筒端盖的内侧部分与内传力杆相连,内传力杆另一端与关节轴承组件相连,关节轴承组件与转臂组件连接,转臂组件与力叉耳组件连接,转臂组件固定于转臂组件支撑座上。

其中,内传力杆另一端是通过两端带内螺纹的转臂传力组件与关节轴承组件连接的。

其中转臂组件中心处固定于转臂组件支撑座上,从而构成1:1杠杆结构,实现作用于阻尼器杆端外筒端盖内侧的力与驱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其中扭矩框的开口宽度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弹性杆端的高度一样,阻尼器杆端试验件弹性杆端插入扭矩框的开口中,并用螺栓固定。

本发明的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还可包括垫板,扭矩框轴承座安装在垫板上,以保证传力方向水平。

本发明的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还包括横向轴承座,外传力杆穿过横向轴承座并与横向轴承座接触,横向轴承座采用滚针轴承,保证了驱动力f2作用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中心线上,防止由扭矩m引起加载装置的弯矩运动。

在所述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中,转臂组件包含圆锥滚子轴承和转臂,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安装于转臂内,内圈与转臂组件支撑座相配合,转臂组件绕转臂组件支撑座中心旋转。

本发明的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解决了阻尼器杆端在同一方向上加载两个作用力的问题,可有效考核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的疲劳特性,结构简单实用,加工及维护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的装配等轴视图。

图2为拆除套筒假件和外筒假件后的装配等轴视图。

图3为内传力杆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的装配等轴视图,图2为拆除套筒假件和外筒假件后的装配等轴视图。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包括扭矩叉耳组件1,扭矩传力杆2,扭矩框轴承座3,套筒假件5,外筒假件6,外传力杆7,力叉耳组件9,转臂组件10,转臂组件支撑座11,关节轴承组件12,内传力杆14,扭矩框16,其中扭矩叉耳组件1与扭矩传力杆2通过螺栓连接,扭矩传力杆2通过螺栓连接扭矩框16,扭矩框16两端固定于扭矩框轴承座3,扭矩框16中间处位置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连接,扭矩框16的贯通开口宽度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弹性杆端的高度一样,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的弹性杆端插入扭矩框16的开口中,并用螺栓固定,避免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弹性杆端在扭矩框16的开口中窜动,当扭矩框16的贯通开口宽度大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弹性杆端的高度时,也可以通过比如增加垫片之类的方式,避免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弹性杆端在扭矩框16的开口中窜动。驱动力f1施加在扭矩叉耳组件1上,在通过扭矩传力杆2使得扭矩框16绕扭矩框轴承座3旋转运动,实现了在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右端施加扭矩m。

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的外筒端盖的外侧部分连接套筒假件5,套筒假件5与外筒假件6相连接,外筒假件6与外传力杆7连接,驱动力f2施加于外传力杆7上,最终实现了驱动力f2作用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的外筒端盖的外侧部分上。在本实施例中,外传力杆7穿过横向轴承座8并与横向轴承座8接触,横向轴承座8采用滚针轴承,保证了驱动力f2作用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中心线上,防止由扭矩m引起加载装置的弯矩运动。

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的外筒端盖的内侧部分与内传力杆14相连。图3为内传力杆的结构视图,如图所示,内传力杆14一端通过并紧螺母组件15连接固定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内传力杆14另一端与关节轴承组件12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内传力杆14另一端是通过两端带内螺纹的转臂传力组件13与关节轴承组件12连接的,即,所述的内传力杆14另一端采用螺纹连接与转臂传力组件13的一端连接,关节轴承组件12采用螺纹连接与转臂传力组件13的另一端连接。关节轴承组件12与转臂组件10连接,转臂组件10与力叉耳组件9连接,转臂组件10固定于转臂组件支撑座11上,由驱动力f3作用于力叉耳组件9上,最终实现与阻尼器杆端试验件4传力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转臂组件10包含圆锥滚子轴承、转臂,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安装于转臂内,内圈与转臂组件支撑座11相配合,转臂组件产生绕其中心旋转运动,构成1:1杠杆结构,实现作用于阻尼器杆端外筒端盖内侧的力与驱动力f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然,转臂组件10可不在中心处固定于转臂组件支撑座11上,这种情况下,构成的是其他比例关系,比如2:1或者1:2的杠杆结构,但是始终实现作用于阻尼器杆端的力与驱动力f3方向相反。

另外,为了保证传力方向水平,扭矩框轴承座3可安装在垫板18上,以调整高度。整个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安装在底板17上。

为了解决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过程中,需要在同一方向上对阻尼器杆端外筒端盖内外侧同时施加两个作用力的问题,通过在阻尼器杆端外筒端盖的外侧,设计外筒假件与套筒假件以及外传力杆结构,实现对阻尼器杆端外筒端盖的外侧施加作用力,在阻尼器杆端外筒端盖内侧连接部分,通过转臂组件10、内传力杆14、关节轴承组件12、力叉耳组件9、转臂组件支撑座11等结构,在施加力的过程中,转臂组件10绕转臂组件支撑座11旋转运动,实现对阻尼器杆端外筒端盖内侧部分施加作用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