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水泵导叶漏装防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9595发布日期:2019-10-28 23:4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自动检测水泵导叶漏装防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检测水泵导叶漏装防呆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装配水泵时,安装导叶的传统的做法为人工装配,往往出现漏装的现象,而且在安装工序中存在不进行对上一道装配工序进行检验的步骤,导致导叶漏装后也不容易被发现。当销售出去后,常常接收到水泵漏装导叶的投诉,不仅影响用户使用,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检测水泵导叶漏装防呆的系统,在装配工序中,增设该系统,通过该系统自己检测水泵导叶是否漏装,当导叶已经装配后,则顺利流转到下一工序;当导叶漏装,则该系统阻挡水泵流转,能够及时补装导叶,使装配完成的泵都具有叶轮,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自动检测水泵导叶漏装防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工装板:用于承接待测水泵并带动待测水泵移动;

阻挡器:设置在待测水泵移动前进方向的适当位置;

接近开关:与所述检测工装板配合,用于感应待测水泵接近所述阻挡器,并形成位置信号;

光电开关:与所述检测工装板配合,用于感应待测水泵,并形成位置信号;

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检测工装板配合,并与所述接近开关和所述光电开关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近开关、所述光电开关信号、检测待测水泵上的导叶是否安装,并形成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阻挡器动作,使所述阻挡器下降或阻挡。

当待测水泵随着检测工装板流到阻挡器的位置时,检测工装板下面的接近开关动作,同时光电感应开关检测到待测水泵过来,当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时(如果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择一感应到待测水泵的位置,激光测距传感器就能够开始检查,也能达到目的;如果能同时接收到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的信号,则位置检查效果更佳),激光测距传感器开始进行检测(时间继电器进行延时)水泵上的导叶是否漏装(通过检测激光反射光进行检测导叶的高度),如果检测到导叶则自动实现放下阻挡器让其流到下一道工序,如果检测不到导叶,则蜂鸣器进行报警,且阻挡器不放行。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同时接收所述接近开关和所述光电开关信号、再检测待测水泵上的导叶是否安装,并形成所述控制信号。

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形成导叶漏装提醒信号。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应用自动检测水泵导叶漏装防呆的系统,能够自动检查导叶是否漏装,操作简单方便且准确,又能及时提醒漏装导叶使导叶能够及时补装,避免导叶漏装情况出现,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自动检测水泵导叶漏装防呆的系统,包括:

检测工装1:用于承接待测水泵6并带动待测水泵移动;

阻挡器2:设置在待测水泵移动前进方向的适当位置;

接近开关3:与所述检测工装板配合,用于感应待测水泵接近所述阻挡器2,并形成位置信号;

光电开关4:与所述检测工装板1配合,用于感应待测水泵,并形成位置信号;

激光测距传感器5:与所述检测工装板1配合,并与所述接近开关和所述光电开关信号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接近开关、所述光电开关信号、检测待测水泵上的导叶61是否安装,并形成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阻挡器动作,使所述阻挡器下降或阻挡。

当待测水泵随着检测工装板流到阻挡器的位置时,检测工装板下面的接近开关动作,同时光电感应开关检测到待测水泵过来,当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时(如果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择一感应到待测水泵的位置,激光测距传感器就能够开始检查,也能达到目的;如果能同时接收到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的信号,则位置检查效果更佳),激光测距传感器开始进行检测(时间继电器进行延时)水泵上的导叶是否漏装(通过检测激光反射光进行检测导叶的高度),如果检测到导叶则自动实现放下阻挡器让其流到下一道工序,如果检测不到导叶,则蜂鸣器进行报警,且阻挡器不放行。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为了能够更准确的感应待测水泵及其位置,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同时接收所述接近开关和所述光电开关信号、再检测待测水泵上的导叶是否安装,并形成所述控制信号。

为了能够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信号连接,用于形成导叶漏装提醒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