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回路交流验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6195发布日期:2020-03-31 16:4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回路交流验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回路交流验电器。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高压电力传输线路发生各式各样故障的频率越来越高,让电力检修人员忙碌不已。为了保障电力检修人员的作业人身安全,在检修之前必须通过采用相应等级的验电器对施工部进行验电,让电力检修人员心中有数,在确认线缆无电情况下电力检修人员才可进行电力传输线路的修复作业,避免有电误操作而误伤电力检修人员。

目前市面上的验电器还存在不足,如果接触探针与电路板接触不良或开路、高压耦合电阻失效或开路等故障都自检不出来,且自检显示还依然为正常,这样无疑会给电力检修人员造成误判,给电力检修人员带来生命危险。验电器由铜钩(接触电极)与验电外壳和电路板组成,传统的连接部位是圆孔,导致铜钩和验电器外壳之间会转动。铜钩里面一端有串联两根线连接到电路板上,随着铜钩的转动这两根线会交织在一起,时间久了线会断开,导致改验电器损坏不能正常验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回路交流验电器,以解决现有的验电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回路交流验电器,其中,包括验电器壳体,在验电器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接触电极连接座、电量显示器及指示灯,接触电极设置在连接座内,在验电器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及为电路板供电的电源,在电路板上设置有检测电路;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电路板双线串联连接,在所述接触电极上设置有输入线端及输出线端,所述输入线端及所述输出线端串联接入所述检测电路内。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座内设置有限位孔,在所述接触电极的底部设置有能插入所述限位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孔内部形状相同的插脚。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座内上部的多边形孔及位于多边形孔下部的圆柱形孔;所述插脚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棱柱段插脚及圆柱段插脚。

优选的,在所述圆柱段插脚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圆柱段插脚与所述壳体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电路包括采集模块、自检模块、高压转换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及声光警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接触电极为铜钩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验电器壳体上设置有自检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设置接触电极与验电器壳体稳定的安装结构来提高接触电极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验电器内设置了自检模式,可以检测接触电极与电路板的通断,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触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连接座,3—接触电极,4—插脚,5—多边形孔,6—圆柱形孔,7—多棱柱段插脚,8—圆柱段插脚,9—输入线端,10—输出线端,11—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回路交流验电器,包括验电器壳体1,在验电器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接触电极连接座2、电量显示器及指示灯,接触电极3设置在连接座2内,在验电器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11及为电路板供电的电源,在电路板11上设置有检测电路及自检电路。接触电极3与电路板双线串联连接,在接触电极3上设置有输入线端9及输出线端10,输入线端及输出线端串联接入自检电路内。

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座2内设置有限位孔,在接触电极的底部设置有能插入限位孔内并与限位孔内部形状相同的插脚4。优选的实施例为,限位孔包括位于连接座2内上部的多边形孔5及位于多边形孔5下部的圆柱形孔6。插脚4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棱柱段插脚7及圆柱段插脚8。在圆柱段插脚8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圆柱段插脚8与壳体1螺栓连接。接触电极为铜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接触电极与电路板经过软线连接,当接触电极实用过程中,易发生旋转、晃动等情形,接触电极会在壳体连接座内发生转动进而电极连接线易发生松脱或断开,而常见的验电器,并不能自检出接触电极与电路板的连接情况,当验电器检验带电体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而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电极、连接座采用多边形结构连接,接触电极在连接座内限位,不易发生转动,保证了接触电极的安全性。圆柱段插脚插入壳体内,经垫片、螺母等于壳体内连接,保证了接触电极连接的稳定性。综上,本实用新型中接触电极及连接座的配合结构稳定,使接触电极与电路板连接稳定可靠,增加使用安全性。

检测电路包括采集模块、自检模块、高压转换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及声光警示模块。在验电器壳体上设置有自检开关。当验电器进行自检时,按下自检开关,接触电极的两个连接线与自检模块、电池、声光警示模块电路串联,如果验电器发出声光报警,则代表接触电极接触良好,如果验电器没有声光提示,则证明接触电极与电路板连接不畅,有断开的可能性,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检查。当验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自检开关断开,待检测部件、接触电极通过检测电路与接地线构成回路,进而可以检测待检测部件是否通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