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4730发布日期:2020-03-27 13:1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透明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



背景技术:

在河湖水环境监测中,水体透明度是水质常规监测指标之一,是一项检验水体环境质量和水质优劣程度的最直接感观指标,它反映了水体透光能力的强弱,与水体中悬浮泥沙浓度、悬浮物物质和有色溶解性物质含量等要素密切相关。

目前,水体透明度测量设备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以沿用已逾百年的塞氏盘,其使用直径15-30cm黑白相间圆盘,通过细绳或铅丝穿系圆盘中心孔(系或不系铅锤、吊块等配重物),将盘平放入水中逐渐下沉直至到刚好看不到盘面黑白相间色时停止,然后记录盘面下降深度即为水质透明度。第二类是以光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为主测量方法,通过发光系统、视觉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来感知和测量光学信号或力学信号,以此来确定水体透明度。

但是上述的两种测量设备在测量水体透明度时均存在如下缺陷:塞氏盘在测水体透明度时,受风浪、流速和水体浮力等因素影响,塞氏盘下水测量使用时会发生漂移问题,盘体、测绳或卷尺会倾斜不能保持塞氏盘水平性,造成读数误差从而影响测量准确性;测绳、卷尺、铅锤、吊块等配重物使用时不易收放,经常发生缠绕,影响测量进度。第二类测量设备设计过于复杂,设备购置和后期维护费用较高;且由于不同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使得水体光学性质、悬浮物和溶解物质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用同一套光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为主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使得不同水体间数据比较可靠性大大降低。所以上述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使其能够对不同的水体环境的水体进行透明度检测,方便使用且节省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包括:

塞氏盘;

管体,靠近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塞氏盘的中心可拆卸连接;

浮杆,所述浮杆的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浮杆滑动的穿设在所述管体中,所述浮杆的第一端的端部穿设至与所述塞氏盘贴近,所述浮杆的第二端的端部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端部平齐;

其中,所述管体和所述浮杆均为竖直的,在所述管体带着所述塞氏盘向水体伸入预设距离,所述浮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端部预设距离,并能够通过观察刻度线读出该预设距离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塞氏盘的表面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两个黑色区域和两个白色区域,每个所述黑色区域和白色区域的交界处均设置有贯通所述塞氏盘的通孔;

其中,四个所述通孔两两相互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塞氏盘上。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通孔为长条形,且长条形所述通孔沿所述黑色区域和白色区域的交界线设置。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塞氏盘通过螺栓连接;

或,所述管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内接螺纹,所述塞氏盘的中心设置有凸出的螺柱,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螺柱螺纹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管体包括多个子管体,多个所述子管体依次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水平仪。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端口处设置有红外光灯,所述红外光灯的出光端与所述管体的第二端的端口平齐,并且红外光从所述管体的侧壁的一侧射向另一侧。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浮杆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浮块和杆体,所述浮块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杆体的截面积,且所述浮块和所述杆体的密度均低于水的密度。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中所述杆体包括多个子杆体,多个所述子杆体依次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还包括:柔性握持块,所述柔性握持块设置在所述管体的靠近第二端的外壁上,用于供用户握持。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利用塞氏盘作为观测透明度的目标物,观测时直观快捷,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水体环境;使用管体与塞氏盘的中心连接,在测量水体透明度时,由于管体是硬质的,可以手持管体将塞氏盘下入水体中,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使用测绳连接塞氏盘进行水体透明度测量时,出现的测绳漂移和倾斜、配重物操作繁琐、测绳缠绕等情况;另外,管体中还设置带有刻度的浮杆,则在塞氏盘和管体伸入到水体中预设距离,例如目力所能观测到塞氏盘的极限距离时,浮杆会向上浮出管体该预设距离,此时观测管体第二端的端部所指向的浮杆的刻度,就得到预设距离即得到水体的透明度,可见此种水体透明度的检测方式,能够解决现有的塞氏盘观察测绳刻度时容易出现测绳倾斜,以及观测角度影响的读数偏差,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的塞氏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包括:塞氏盘1、硬质的管体2、浮杆3;靠近所述管体2的第一端的侧壁设置有进水通道21,所述管体2的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塞氏盘1的中心可拆卸连接;所述浮杆3的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浮杆3滑动的穿设在所述管体2中,所述浮杆3的第一端的端部穿设至与所述塞氏盘1贴近,所述浮杆3的第二端的端部与所述管体2的第二端的端部平齐;其中,所述管体2和所述浮杆3均为竖直的,在所述管体2带着所述塞氏盘1向水体伸入预设距离,所述浮杆3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管体2的第二端的端部预设距离,并能够通过观察刻度线读出该预设距离的数值。

具体的,塞氏盘1可以选用为轻质铝合金材质、镁合金材质,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强度的低密度材料制造,其直径可以是20-30cm,塞氏盘1的中部可以设置连接通孔或者具有螺纹结构的连接部,以便于塞氏盘1能够与管体2可拆卸连接。

硬质的管体2可以是采用轻质的铝合金材质、镁合金材质,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强度的低密度材料制造,其直径可以设置为3-5cm,长度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设置,例如1-3米,其第一端可以设置螺纹结构或者连接块结构,以便于与塞氏盘1的中部可拆卸连接,其与塞氏盘1之间的连接需要为垂直连接,且连接位置可以设置密封圈或者密封块进行密封。此外,为了使水进入管体2,需要在管体2靠近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进水通道21,该进水通道21可以是多个进水通孔,例如直径为10mm的圆形进水通孔。

浮杆3的长度需要与管体2相同,即浮杆3穿设在管体2中,需要第一端与塞氏盘1贴近,第二端需要与管体2的第二端端部平齐,这样在水进入管体2中,浮杆3就会随着水进入管体2的高度,而上浮相同的高度,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水体透明度。浮杆3需要采用低于水的密度的材料制造,例如可以是轻质泡沫材料、轻质木材、低于水的密度的塑胶材料等,浮杆3的直径需要小于管体2的内径,例如可以是2.5-4cm,设置在浮杆3侧壁上的刻度的单位为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为:

首先,将塞氏盘1和管体2连接并固定,并将浮杆3穿设在管体2中,已完成准备工作;

其次,手持管体2将塞氏盘1缓慢的伸入到待测水体中,此时浮杆3开始上浮,此时便可以读取浮杆3侧壁的刻度值;

之后,继续将塞氏盘1向水体深处伸入,至塞氏盘1黑白分区逐渐下沉直至到刚好看不到时停止,此时通过管体2第二端的端部指向的浮杆3侧壁的刻度,便可作为当前检测的水体的透明度数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其利用塞氏盘1作为观测透明度的目标物,观测时直观快捷,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水体环境;使用管体2与塞氏盘1的中心连接,在测量水体透明度时,由于管体2是硬质的,可以手持管体2将塞氏盘1下入水体中,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使用测绳连接塞氏盘1进行水体透明度测量时,出现的测绳漂移和倾斜、配重物操作繁琐、测绳缠绕等情况;另外,管体2中还设置带有刻度的浮杆3,则在塞氏盘1和管体2伸入到水体中预设距离,例如目力所能观测到塞氏盘1的极限距离时,浮杆3会向上浮出管体2该预设距离,此时观测管体2第二端的端部所指向的浮杆3的刻度,就得到预设距离即得到水体的透明度,可见此种水体透明度的检测方式,能够解决现有的塞氏盘1观察测绳刻度时容易出现测绳倾斜,以及观测角度影响的读数偏差,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

如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塞氏盘1的表面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两个黑色区域11和两个白色区域12,每个所述黑色区域11和白色区域12的交界处均设置有贯通所述塞氏盘1的通孔13;其中,四个所述通孔13两两相互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塞氏盘1上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3为长条形,且长条形所述通孔13沿所述黑色区域11和白色区域12的交界线设置。

具体的,该长条形通孔13可以是1cm*10cm的矩形通孔13,通过上述通孔13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平衡塞氏盘1的盘体上下面水压压差和降低水体阻力,同时不影响黑白盘的目测效果,大大降低测量时塞氏盘1发生断裂破碎的几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便现场测量人员。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管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塞氏盘1通过螺栓5连接;或,所述管体2的第一端设置有内接螺纹,所述塞氏盘1的中心设置有凸出的螺柱,所述管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螺柱螺纹连接。

具体的,可以在管体2的第一端设置密封块体,然后在密封块体上设置螺纹孔,同时在塞氏盘1的中心设置通孔,这样便可以通过穿设螺栓5连接管体2和塞氏盘1。或者,在塞氏盘1的中心设置凸出的螺柱,该螺柱需要设置的不能够过长,然后与管体2第一端的内螺纹连接。进而通过上述的两种方案均可以实现管体2与塞氏盘1的可拆卸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管体2包括多个子管体(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子管体依次可拆卸的连接。

具体的,由于测量水体的透明度时,深度可能会达到1.5米以上,此时管体2的长度就需要更长,如果整体的管体2则不方便用户携带,所以优选将管体2设置为多段的形式,可以通过设置螺纹接头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可通过设置卡接头与卡接口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拆卸管体2来携带,在使用时现场组装。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管体2的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管体2的第二端的外表面设置有水平仪4。

具体的,在管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刻度线也可以辅助读取水体透明度数值。通过管体2第二端外表面上水平仪4的设置,则可以在测量水体透明度时通过观察水平仪4,来判断管体2是否为竖直的伸入水体中,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其中,水平仪4可以选用水平泡。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管体2的第二端的端口处设置有红外光灯(图中未示出),所述红外光灯的出光端与所述管体2的第二端的端口平齐,并且红外光从所述管体2的侧壁的一侧射向另一侧。

具体的,通过红外光灯的设置,能够帮助用户准确的读取浮杆3侧壁上的数值。例如在管体2带着塞氏盘1深入到待测水体的水体透明度读数位置时,浮杆3伸出管体2第二端预设距离,此时红外光灯的红外光便可以照射在对应的刻度线处,方便用户读取。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浮杆3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浮块32和杆体31,所述浮块32的截面积大于所述杆体31的截面积,且所述浮块32和所述杆体31的密度均低于水的密度。

具体的,通过将浮杆3设置为浮块32和杆体31的结构,则面积较大的浮块32能够提高浮杆3的整体浮力,保证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31包括多个子杆体(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子杆体依次可拆卸的连接。

具体的,杆体分段式的设置原理与多段式的管体2设置原理相同,即测量水体的透明度时,深度可能会达到1.5米以上,此时杆体的长度就需要更长,如果整体的杆体则不方便用户携带,所以优选将杆体设置为多段的形式,可以通过设置螺纹接头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可通过设置卡接头与卡接口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拆卸杆体来携带,在使用时现场组装。

在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水体透明度测量仪还包括:柔性握持块,所述柔性握持块设置在所述管体2的靠近第二端的外壁上,用于供用户握持。

具体的,该柔性握持块需要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以便于用户握持管体2时,管体2不会从用户的手中滑落。其中,握持块使用的材料可以是橡胶或者海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