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7800发布日期:2020-08-05 00:4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绝缘监测又称绝缘检测,绝缘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监测设备或装置对外界的设备进行电压的检测,因此市场上便有了绝缘监测设备,虽然目前市场上的绝缘监测设备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的绝缘监测设备在不使用时一般放置在防护箱内,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从防护箱内拿出,由此不方便对整个设备的拿取和放置,增加整个设备的使用操作时间,同时,整个设备不能很好的对监测插线进行收纳,导致监测插线不能很好的一同携带,因此我们便提出了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绝缘监测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从防护箱内拿出,由此不方便对整个设备的拿取和放置,增加整个设备的使用操作时间,不能对监测插线一同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包括绝缘监测本体和丝杆,所述绝缘监测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的外侧安装有防护外壳主体,并且绝缘监测本体的底端安装有移动块,所述丝杆的顶端贯穿移动块与防护外壳主体相连接,且防护外壳主体的上表面固定有收纳室,并且收纳室的前侧面安装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有绕线盘,且绕线盘的外侧固定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顶端安装有放置框,且放置框的外侧设置有收纳室,并且放置框的内侧端下方通过复位弹簧与防护外壳主体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收纳室的内侧面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主体包括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且防护外壳主体的左右内侧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并且防护外壳主体的下方内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防护外壳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槽的长度小于防护外壳主体长度的二分之一,且第三限位槽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与丝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移动块与第二限位槽均为梯形状。

优选的,所述转杆呈“l”形,且转杆与固定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并且固定杆的直径小于凹槽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放置框包括第二限位块和滑块,且放置框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块,并且放置框的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安装有移动块,通过移动块的移动便于带动绝缘监测本体的前侧面从防护外壳主体内移动出来一部分,进而不需要将绝缘监测本体从防护外壳主体内部全部拿出便可使用;

(1)设置有移动块和丝杆,通过丝杆的旋转带动外侧螺纹连接的移动块进行移动,进而便于带动绝缘监测本体的前侧面移动出来一部分,由此不仅便于使用者的操作,还使得整个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能通过防护外壳主体进行防护;

(2)安装有收纳室和放置框,收纳室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进而便于2个放置框分别从收纳室的左右两侧出来,以便于放置框对监测插线进行放置和收纳;

(3)固定有转杆,通过转杆的旋转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2个放置框分别很好的从收纳室的左右两侧滑出,以便于对监测插线进行拿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外壳主体与收纳室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块与丝杆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杆与收纳室连接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监测本体;2、防护外壳主体;201、第一限位槽;202、第二限位槽;203、第三限位槽;3、第一限位块;4、移动块;5、丝杆;6、收纳室;7、凹槽;8、转杆;9、固定杆;10、绕线盘;11、连接线;12、放置框;1201、第二限位块;1202、滑块;13、复位弹簧;1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包括绝缘监测本体1、防护外壳主体2、第一限位块3、移动块4、丝杆5、收纳室6、凹槽7、转杆8、固定杆9、绕线盘10、连接线11、放置框12、复位弹簧13和滑槽14,绝缘监测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限位块3,且第一限位块3的外侧安装有防护外壳主体2,并且绝缘监测本体1的底端安装有移动块4,丝杆5的顶端贯穿移动块4与防护外壳主体2相连接,且防护外壳主体2的上表面固定有收纳室6,并且收纳室6的前侧面安装有凹槽7,凹槽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杆9,且固定杆9的外侧连接有转杆8,转杆8的外侧固定有绕线盘10,且绕线盘10的外侧固定有连接线11,连接线11的顶端安装有放置框12,且放置框12的外侧设置有收纳室6,并且放置框12的内侧端下方通过复位弹簧13与防护外壳主体2的上表面相连接,收纳室6的内侧面开设有滑槽14;

防护外壳主体2包括第一限位槽201、第二限位槽202和第三限位槽203,且防护外壳主体2的左右内侧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01,并且防护外壳主体2的下方内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02,防护外壳主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限位槽203,进而通过第一限位槽201、第二限位槽202和第三限位槽203很好的将绝缘监测本体1在防护外壳主体2内部滑动,提高绝缘监测本体1滑动的稳定性;

第三限位槽203的长度小于防护外壳主体2长度的二分之一,且第三限位槽203设置有两个,以便于第三限位槽203很好的对放置框12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放置框12与收纳室6分离;

移动块4与丝杆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移动块4与第二限位槽202均为梯形状,进而通过梯形状的第二限位槽202避免移动块4进行旋转;

转杆8呈“l”形,且转杆8与固定杆9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并且固定杆9的直径小于凹槽7的直径,以便于转杆8很好的带动固定杆9进行移动,使得固定杆9很好的与对应的凹槽7进行固定;

放置框12包括第二限位块1201和滑块1202,且放置框12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限位块1201,并且放置框12的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滑块1202,从而使得放置框12通过第二限位块1201和滑块1202很好的在收纳室6内稳定的滑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收纳功能的绝缘监测设备时,首先,如附图1-2和附图4所示,工作人员先将固定杆9在转杆8的内部向外进行螺纹旋转,使得固定杆9与对应的凹槽7进行分离,接着,工作人员旋转转杆8,这时,转杆8外侧一同旋转的绕线盘10对连接线11进行放线,与此同时,通过复位弹簧13的蓄力带动收纳室6内部的2个放置框12分别向左和向右滑动,这时,放置框12前侧面的滑块1202在滑槽14内部进行滑动,放置框12底部的第二限位块1201在第三限位槽203内部进行滑动,从而使得2个放置框12从收纳室6左右两侧开口端稳定的滑出,同时,通过第二限位块1201与第三限位槽203的限位,避免放置框12与收纳室6分离;

接着放置框12便很好的从收纳室6内部拉出,然后,便可以将监测插线很好的放置在放置框12内,然后,如上同理,将转杆8反向进行旋转,使得转杆8外侧的绕线盘10对连接线11进行缠绕,从而拉动2个放置框12进入收纳室6的内部,接着,再将固定杆9与转杆8进行螺纹旋转,使得固定杆9插进对应的凹槽7内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放置框12稳定的放置在收纳室6内,然后,工作人员用手抓取收纳室6顶面的把手将整个设备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如上所述,同理,将放置框12内部的监测插线拿取出来,接着,如附图3所示,工作人员手动旋转丝杆5,进而使得丝杆5外侧螺纹连接的移动块4进行移动,同时通过第二限位槽202对移动块4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移动块4带动绝缘监测本体1从防护外壳主体2的前侧开口处出来,当绝缘监测本体1的前端移动一部分后,停止丝杆5的旋转,这时,绝缘监测本体1的一部分仍在防护外壳主体2内,由此防护外壳主体2在工作的过程中防护外壳主体2还能很好的进行防护,接着,将监测插线插入绝缘监测本体1前侧面的插孔内,整个绝缘监测本体1便开始进行监测工作了,以上便是整个设备的使用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