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671发布日期:2020-08-05 02:1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的产品的使用测量快速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高楼大厦等建筑也是随之崛起,对于其质量的检测关也是变得日益严峻,尤其是楼层厚度的检测成为质量检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当下市场上的楼板测厚仪利用的是电磁波法对楼板厚度进行无损检测,改方法测量精度高,无需打孔对建筑本体造成损伤,可以说应用十分广泛,前提就是楼板测厚仪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中心点需要重合时测出来的厚度值才是楼板的厚度值。

但是在对利用楼板测厚仪进行检测时,楼上和楼下的检测人员无法准确确定对方位置,皆是通过对讲机先进行粗略位置的确定,然后楼下人员顶着发射探头不动,楼上的人员利用接收探头在大概的位置范围内来回移动探头,寻找厚度最小值作为检测值,这样的检测方式不仅对探头的磨损程度高,更是大大降低检测的效率,而且在移至下一个检测点时,还要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整个楼板的检测完成,可以说在进行检测时,检测点的寻找定位占用了整个检测过程的超过一般的时间,导致整个检测的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楼板测厚仪检测点快速定位装置,无需打孔对建筑本体造成损伤,在楼板上下无法视觉观察定位下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楼板测厚仪主机、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支撑伸缩杆、可伸缩刻度杆和红外接收辅助器,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布置于楼板角落上方,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布置于楼板同一角落下方,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红外接收辅助器与楼板测厚仪主机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相垂直两处的测距仪发射探头,即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的发射方向呈90度垂直正交布置;壳体底面为平整的探头表面,且探头表面和楼板上表面紧贴接触,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分别向楼板角落附近相垂直的两个墙面发射红外线;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正对的楼板角落附近的墙面上均固定有一个红外接收辅助器,所述红外接收辅助器中包括有多个红外接收器、温度报警电路和蜂鸣器,多个红外接收器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红外接收器经温度报警电路和蜂鸣器连接;所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在自身相垂直的两侧方均设有可伸缩刻度杆,两根可伸缩刻度杆的轴向向垂直正交布置,分别平行于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的发射方向,两根可伸缩刻度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侧面,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在楼板角落附近的相垂直的两个墙面上;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底部经支撑伸缩杆和楼板下的楼层地面连接,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顶面为平整的探头表面,且探头表面和楼板下表面紧贴接触。

本实用新型在利用楼板测厚仪进行楼板厚度检测时,对于检测点的确定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节省检测时间,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的测距仪发射探头上方的壳体上安装有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和测距仪发射探头连接。

在所述的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的壳体顶部还安装有一指示灯、开关按钮以及内置的蜂鸣器。

所述的红外接收辅助器可卸式地粘贴到墙面上,用于确保测距仪发射探头发射的红外线能够与墙面呈90度。

楼下的检测人员站在楼板下的楼层地面通过支撑伸缩杆将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的探头表面顶到楼板的下表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用于对楼板厚度进行检测,快速进行检测点的定位和对准,大大提高整个检测过程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不对建筑本体造成损伤以及楼板上下无法透过视觉观察定位的情况下,能实施对楼板的厚度准确检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检测侧视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检测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射探头结构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中接收探头结构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中接收探头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中红外接收辅助器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楼板测厚仪主机、2.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01.测距仪发射探头、202.开关按钮、203.发射探头自检指示灯、204.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3.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4.支撑伸缩杆、5.可伸缩刻度杆、6.红外接收辅助器、601.红外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a、图1b所示,装置包括楼板测厚仪主机1、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支撑伸缩杆4、可伸缩刻度杆5和红外接收辅助器6,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布置于楼板角落上方,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布置于楼板同一角落下方,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红外接收辅助器6与楼板测厚仪主机1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连接。

如图2所示,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相垂直两处的测距仪发射探头201,即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201的发射方向呈90度垂直正交布置;壳体底面为平整的探头表面,且探头表面和楼板上表面紧贴接触,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201分别向楼板角落附近相垂直的两个墙面发射红外线;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发射红外线到两成90度墙面和红外接收辅助器6进行距离检测,并能够将检测的数据传到楼板测厚仪主机1中。

如图1a、图1b所示,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201正对的楼板角落附近的墙面上均固定有一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两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垂直布置;如图4所示,红外接收辅助器6中包括有多个红外接收器601、温度报警电路和蜂鸣器,多个红外接收器601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并同时设计有温度报警电路等硬件电路,紧贴在墙面上的红外接收辅助器中的红外接收器结合温度报警电路能够检测红外线发射到墙面上的垂直性。红外接收器601经温度报警电路和蜂鸣器连接;当红外线垂直于红外接收器601发射过来时,所具有的能量是最大的,所产生的温度也是最高的,在红外接收器601接收到这样的红外线时,会触动温度报警电路,进而引起蜂鸣器的报警。

红外接收辅助器6可卸式地粘贴到墙面上,用于确保测距仪发射探头201发射的红外线能够与墙面呈90度。在与墙面呈90度时,接收信号最强,红外接收辅助器6的蜂鸣器进行响应。具体实施中,多个红外接收器601通过各自检测红外线的强度和方向,通过比较获得红外线是否垂直入射的检测结果。

如图3a、图3b所示,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在自身相垂直的两侧方均设有可伸缩刻度杆5,可伸缩刻度杆5为可伸缩的,两根可伸缩刻度杆5的轴向向垂直正交布置,分别平行于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201的发射方向,两根可伸缩刻度杆5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侧面,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到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在楼板角落附近的相垂直的两个墙面上;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底部经支撑伸缩杆4和楼板下的楼层地面连接,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顶面为平整的探头表面,且探头表面和楼板下表面紧贴接触。楼下的检测人员站在楼板下的楼层地面通过支撑伸缩杆4将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的探头表面顶到楼板的下表面接触。

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与楼板测厚仪主机1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送,楼板测厚仪主机1将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中传回的检测数据传送至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在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接收到数据后,控制两根可伸缩刻度杆5进行伸缩动作,其伸缩长度视测距数据而定,使得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的探头表面中心对准,实现楼板的厚度准确测量。

测距仪发射探头201上方的壳体上安装有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204,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204和测距仪发射探头201连接,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204用于控制测距仪发射探头201的工作与否。

在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的壳体顶部还安装有一指示灯203、开关按钮202以及内置的蜂鸣器。在操作开关按钮202使得探头工作时,蜂鸣器会“滴”一声响。在自动检测正常后,发射探头自检指示灯203会亮绿灯,蜂鸣器不再响。在自动检测不正常时会亮红灯,此时蜂鸣器会再次响起,而且是持续报警。

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1:楼板上的检测人员将第一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粘到楼板角落附近的呈90度的第一面墙上,将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的探头表面和楼板上表面紧贴接触布置;

s2:通过开关按钮202打开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待初始自检正常后,首先调整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其中一个测距仪发射探头201朝向与第一墙面呈90度布置后,通过测距仪发射探头开关204打开该测距仪发射探头201,发射红外线到自身朝向对应的第一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

s3:慢慢绕垂直于楼板的轴向旋转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调整测距仪发射探头201朝向墙面发射红外线的角度,使得该测距仪发射探头201与墙面准确呈90度角垂直,此时该红外接收辅助器6内置的蜂鸣器发出声音响应进行提示,说明的探头已经垂直于墙面,而另一测距仪发射探头201也与另一墙面准确呈90度角垂直,因为两测距仪发射探头201本身是严格呈90度分布安装在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的壳体上;

s4:利用第一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对应的测距仪发射探头201测得距离值,然后在另一墙面上布置第二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第二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与第一红外接收辅助器6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二个红外接收辅助器6到第一面墙之间水平距离和距离值相同;

s5:利用两个测距仪发射探头201分别测得探头与墙面的距离数据,然后将距离数据发送传到楼板测厚仪主机1中,楼板测厚仪主机1再将接收到的距离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分别传送到楼板下的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中;

s6: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在接收到距离数据后控制可伸缩刻度杆5伸缩至与距离数据相同的长度,楼板下的检测人员通过支撑伸缩杆4将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的探头表面顶到楼板的下表面接触,并且两根呈90度的可伸缩刻度杆5分别顶到两面呈90度的墙面上;此时,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与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中心点完全重合,记录下楼板测厚仪接收探头3所检测到的厚度检测值作为楼板厚度值。

s7:楼板测厚仪发射探头2随机移至下一个楼板检测位置,重复s1-s6步骤,得出多组楼板厚度检测值,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楼板厚度值。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及提出的一种装置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提出的一种装置,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直接导出或者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