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5144发布日期:2020-10-20 12:0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发电机作为移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机械设备,运用十分广泛。发动机在组装完成后需要对其发电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整个过程需要检测装置,显示装置,检测装置用于固定发动机,并对发动机施加旋转的动力,显示装置显示发动机产生的电流和电压等信息。

检测装置需要将发电机的转轴带动,从而使得发电机发电,转动时需要保证发电机的转轴与动力源保持稳定的连接,通常采用圆台形连接管插入发电机的风扇叶片的圆孔中,通过相互挤压力保证短时的连接稳定。

在检测完成后,需要将发电机和动力源分离,此时由于两者还保持较强的连接力,直接拖动或者拉动发电机将会对发电机造成一定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可以在检测完成后,将发电机和动力源分离,不损伤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包括,

内管,圆管形,外圆周面上外套了外层管,所述外层管的一侧上设有凹槽;

外管,圆管形,外套在内管上,外管的一端上设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另一端上设有挡凸;

升降单元,设置在外管的一侧;

连杆,中部可转动的铰接,一端与外管的外圆周面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单元的升降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单元通过平滑单元与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滑单元包括,

辅助杆,所述辅助杆与连杆的一端铰接,铰接运动方向与升降单元升降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平滑单元包括,

呈u形的卡件,卡件两翼板上均设有同轴的插孔,卡件的底板与连杆固接;

插杆,穿插在两个插孔上,所述插杆与升降单元升降端连接,连接处位于两个插孔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

固定杆,与连杆中部铰接;

挡板,位于固定杆的一端;

弹簧,外套在固定杆上,两端分别与挡板和连杆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凸包括至少两个凸起环,至少两个凸起环成阶梯状。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至少为两个,均匀的分布在外层管的侧面上;所述凸起的数量与凹槽一致,位置与凹槽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单元为垂直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单元通过一个铰接条和旋转环与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单元为垂直升降装置;

所述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还包括,

齿条,同轴的设置在升降单元的升降端上,齿面正对外管;

扇形齿,固定在连杆上,伞形齿与齿条啮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管和外管上的凹槽和凸起结构,在内管和外管产生相对的转动时,将会出现内管和外管分离,从而外管上的挡凸与穿插在内管和外管内部的动力源的转轴产生相对的位置,这样通过挡凸的位移顶出风扇叶片,使得风扇叶片与动力源的转轴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未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的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未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的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未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的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11.外层管;111.凹槽;2.外管;21.凸起;22.挡凸;3.升降单元;4.连杆;5.平滑单元;51.辅助杆;52.卡件;53.插杆;6.固定杆;7.挡板;8.弹簧;9.铰接条;100.齿条;101.扇形齿;102.动力源;103.旋转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包括,

内管1,圆管形,外圆周面上外套了外层管11,所述外层管11的一侧上设有凹槽111;

外管2,圆管形,外套在内管1上,外管2的一端上设有与凹槽111匹配的凸起21,另一端上设有挡凸22;

升降单元3,设置在外管2的一侧;

连杆4,中部可转动的铰接,一端与外管2的外圆周面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单元3的升降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管1和外管2上的凹槽111和凸起21结构,在内管1和外管2产生相对的转动时,将会出现内管1和外管2分离,从而外管2上的挡凸22与穿插在内管1和外管2内部的动力源102的转轴产生相对的位置,这样通过挡凸22的位移顶出风扇叶片,使得风扇叶片与动力源102的转轴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3通过平滑单元5与连杆4铰接。

所述平滑单元5包括,

呈u形的卡件52,卡件52两翼板上均设有同轴的插孔,卡件52的底板与连杆4固接;

插杆53,穿插在两个插孔上,所述插杆53与升降单元3升降端连接,连接处位于两个插孔之间。

保证外管2移动时,连杆4依旧与升降单元3处于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固定杆6,与连杆4中部铰接;

挡板7,位于固定杆6的一端;

弹簧8,外套在固定杆6上,两端分别与挡板7和连杆4固接。

保证外管2的回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凸22包括两个凸起21环,两个凸起21环成阶梯状。

更多的凸起21环适用于更多尺寸的发电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1为两个,均匀的分布在外层管11的侧面上;所述凸起21的数量与凹槽111一致,位置与凹槽111相对。

保证外管2在转动时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3为垂直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单元3通过一个铰接条9和旋转环103与连杆4铰接。

可以保证升降单元3在升降时顺滑。

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内管和外管均外套在动力源的转轴上,但是内管始终保持固定。

在需要顶出时,升降单元升高,连杆转动,从而使得外管相对与内管转动,外管发生位移,挡凸与发电机的风扇叶片相互挤压,从而将发电机顶出。

升降单元下降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复位。

实施例2:

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包括,

内管1,圆管形,外圆周面上外套了外层管11,所述外层管11的一侧上设有凹槽111;

外管2,圆管形,外套在内管1上,外管2的一端上设有与凹槽111匹配的凸起21,另一端上设有挡凸22;

升降单元3,设置在外管2的一侧;

连杆4,中部可转动的铰接,一端与外管2的外圆周面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单元3的升降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管1和外管2上的凹槽111和凸起21结构,在内管1和外管2产生相对的转动时,将会出现内管1和外管2分离,从而外管2上的挡凸22与穿插在内管1和外管2内部的动力源102的转轴产生相对的位置,这样通过挡凸22的位移顶出风扇叶片,使得风扇叶片与动力源102的转轴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3通过平滑单元5与连杆4铰接。

平滑单元5包括,

辅助杆51,所述辅助杆51与连杆4的一端铰接,铰接运动方向与升降单元3升降方向垂直。

保证外管2移动时,连杆4依旧与升降单元3处于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固定杆6,与连杆4中部铰接;

挡板7,位于固定杆6的一端;

弹簧8,外套在固定杆6上,两端分别与挡板7和连杆4固接。

在弹簧8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外管2的回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凸22包括两个凸起21环,两个凸起21环成阶梯状。

更多的凸起21环适用于更多尺寸的发电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1为两个,均匀的分布在外层管11的侧面上;所述凸起21的数量与凹槽111一致,位置与凹槽111相对。

保证外管2在转动时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3为垂直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单元3通过一个铰接条9和旋转环103与连杆4铰接。

可以保证升降单元3在升降时顺滑。

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内管和外管均外套在动力源的转轴上,但是内管始终保持固定。

在需要顶出时,升降单元升高,连杆转动,从而使得外管相对与内管转动,外管发生位移,挡凸与发电机的风扇叶片相互挤压,从而将发电机顶出。

升降单元下降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复位。

实施例3:

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包括,

内管1,圆管形,外圆周面上外套了外层管11,所述外层管11的一侧上设有凹槽111;

外管2,圆管形,外套在内管1上,外管2的一端上设有与凹槽111匹配的凸起21,另一端上设有挡凸22;

升降单元3,设置在外管2的一侧;

连杆4,中部可转动的铰接,一端与外管2的外圆周面铰接,另一端与升降单元3的升降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管1和外管2上的凹槽111和凸起21结构,在内管1和外管2产生相对的转动时,将会出现内管1和外管2分离,从而外管2上的挡凸22与穿插在内管1和外管2内部的动力源102的转轴产生相对的位置,这样通过挡凸22的位移顶出风扇叶片,使得风扇叶片与动力源102的转轴分离。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固定杆6,与连杆4中部铰接;

挡板7,位于固定杆6的一端;

弹簧8,外套在固定杆6上,两端分别与挡板7和连杆4固接。

在弹簧8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外管2的回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凸22包括两个凸起21环,两个凸起21环成阶梯状。

更多的凸起21环适用于更多尺寸的发电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1为两个,均匀的分布在外层管11的侧面上;所述凸起21的数量与凹槽111一致,位置与凹槽111相对。

保证外管2在转动时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3为垂直升降装置;

所述发电机检测装置用顶出机构还包括,

齿条100,同轴的设置在升降单元3的升降端上,齿面正对外管2;

扇形齿101,固定在连杆4上,伞形齿与齿条100啮合。

可以保证升降单元3在升降时顺滑。

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内管和外管均外套在动力源的转轴上,但是内管始终保持固定。

在需要顶出时,升降单元升高,连杆转动,从而使得外管相对与内管转动,外管发生位移,挡凸与发电机的风扇叶片相互挤压,从而将发电机顶出。

升降单元下降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复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