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全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5143发布日期:2020-10-20 12:0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发电机全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发电机全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机作为移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机械设备,运用十分广泛。发动机在组装完成后需要对其发电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整个过程需要检测装置,显示装置,检测装置用于固定发动机,并对发动机施加旋转的动力,显示装置显示发动机产生的电流和电压等信息。

检测装置一般分为三类,全手动、半自动、全自动,全手动效率较低,半自动的效率相较全手动有所提高,但是依旧不高,全自动的检测效率最高。常规的全自动检测装置采用流水线的方式,及进料和出料位于不同方向,此种设备占地较大,同时进料和出料不是位于同一方向,需要多个工人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发电机全自动检测装置,设备占地相对较小,所需操作工人人数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发电机全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伺服电机;

连接头,呈圆台形,底端与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循环式滑槽,设置在连接头的一侧;

检测座,滑动的设置在循环式滑轨上;

循环运动单元,设置在循环式滑轨处,推动检测座在循环式滑轨上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式滑槽包括,

回转段,成圆弧形;

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分别与回转段的两端平滑过渡;

导入段,一端分别与第一导入段和第二导入段的连通;所述导入段正对连接头;

导向块,设置在导入段内,引导检测座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检测座包括,

基座,设置在连接头的一侧;基座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引导段连通;

放置座,底部设有两个球形凸起,球心凸起可位于滑动槽或循环式滑槽内;上部设有卡紧发电机的凹面;

紧固座,通过第一电缸设置在基座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座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顶凸,两个顶凸成180°镜像设置;

所述循环运动单元包括,

回转单元,设置在回转段中央,推动进入回转段的放置座沿回转段运动;

导入单元,设置在第一引导段的外侧,推动放置座从回转段进入导入段,再进入滑动槽;

导出单元,设置在第二引导段的外侧,推动放置座从滑动槽进入导入段,再进入回转段;

导向单元,设置在导入段的一侧,控制导向块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单元包括,

变频电机,位于回转段的圆心处;

若干推动杆,一端均与变频电机的转轴固接,另一端上均设有推动顶凸的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单元包括,

第二电缸,设置在第一引导段的外侧;

第三电缸,垂直与第二电缸设置,其活动端上设有推动顶凸的推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导出单元与导入单元结构相同,呈180°镜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第四电缸;

所述导向块一端与导入段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四电缸铰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将检测流水线设置为循环式,并设置在伺服电机(连接头)的一侧,减少对工厂车间长度方向上的要求,同时由于设置在一侧后,进料和出料均为一个方向,两个工人即可完成检测操作,不需要多个工人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发电机全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伺服电机;2.连接头;31.回转段;32.第一引导段;33.第二引导段;34.导入段;35.导向块;41.基座;42.放置座;421.顶凸;422.球形凸起;43.紧固座;44.第一电缸;511.变频电机;512.推动杆;513.挡片;521.第二电缸;522.第三电缸;523.推动板;541.第四电缸;6.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所用的伺服电机1采用采用亚大品牌的130系列伺服电机1;第一电缸44、第二电缸521、第三电缸522和第四电缸541均采用sqeldt品牌的型号为mxq6-10款。

如图1至图5所示,发电机全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伺服电机1;

连接头2,呈圆台形,底端与伺服电机1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循环式滑槽,设置在连接头2的一侧;

检测座,滑动的设置在循环式滑轨上;

循环运动单元,设置在循环式滑轨处,推动检测座在循环式滑轨上运动。

将检测流水线设置为循环式,并设置在伺服电机1(连接头2)的一侧,减少对工厂车间长度方向上的要求,同时由于设置在一侧后,进料和出料均为一个方向,一个工人即可完成上料和卸料的操作,不需要多个工人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式滑槽包括,

回转段31,成圆弧形;

第一引导段32和第二引导段33,分别与回转段31的两端平滑过渡;

导入段34,一端分别与第一导入段34和第二导入段34的连通;所述导入段34正对连接头2;

导向块35,设置在导入段34内,引导检测座运动方向。

由于伺服电机1和连接头2处于不可移动的状态,同时,发电机的检测需要与伺服电机1同轴设置,因此设置导入段34和第一引导段32和第二引导段33,并为了实现整个循环设置回转段31。

本实施例中,检测座包括,

基座41,设置在连接头2的一侧;基座41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引导段连通;

放置座42,底部设有两个球形凸起422,球心凸起可位于滑动槽或循环式滑槽内;上部设有卡紧发电机的凹面;

紧固座43,通过第一电缸44设置在基座41的正上方。

设置基座41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电机齿轮,方便更换放置座42;为了放置座42可以在循环式滑槽中顺利的运转,底部设置球形的凸起进行导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座42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顶凸421,两个顶凸421成180°镜像设置;

所述循环运动单元包括,

回转单元,设置在回转段31中央,推动进入回转段31的放置座42沿回转段31运动;

导入单元,设置在第一引导段32的外侧,推动放置座42从回转段31进入导入段34,再进入滑动槽;

导出单元,设置在第二引导段33的外侧,推动放置座42从滑动槽进入导入段34,再进入回转段31;

导向单元,设置在导入段34的一侧,控制导向块35的转动。

在采用本实施例的推送的方式对放置座42进行移动的时候,设置顶凸421可以方便循环运动单元进行定位和施加推动力。

并且根据滑槽的不同段设置对应的推动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单元包括,

变频电机511,位于回转段31的圆心处;

若干推动杆512,一端均与变频电机511的转轴固接,另一端上均设有推动顶凸421的挡片513。

为了简洁结构采用变频电机511推动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入单元包括,

第二电缸521,设置在第一引导段32的外侧;

第三电缸522,垂直与第二电缸521设置,其活动端上设有推动顶凸421的推动板523。

由第二电缸521推动放置座42的水平方向移动,第三电缸522的目的是使得推动版始终与放置座42的顶凸421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出单元与导入单元结构相同,呈180°镜像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第四电缸541;

所述导向块35一端与导入段34的底部铰接,另一端与第四电缸541铰接。

通过第四电缸541的工作,使得导向块35围绕与导入段34的铰接处进行转动,从而控制导入段34与第一引导段32和第二引导段33的连通和闭合。具体采用如图5所示的推杆6的方式推动。

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工人站回转段31上,将发电机放置到放置座42上,启动变频电机511,变频电机511将放置座42推送到第一引导段32中,此时位于第一引导段32外侧的第二电缸521伸长,同时第三电缸522随着第二电缸521的伸长而伸长,保持推动板523与顶凸421接触。同时第四电缸541伸长,将第一引导段32与导入段34连通。

最后放置座42进入基座41上,第一电缸44伸长,紧固座43和放置座42将发电机固定。另一个工人将发电机电线与显示装置连通。伺服电机1启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工人观察发电数据,并进行记录。

记录完成后,位于第二引导段33一侧的第二电缸521开始伸长,第三电缸522缩短,同时第四电缸541缩短,导向块35将导入段34和第二引导段33连通。最后放置座42进入到回转段31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检测流程。

此种检测仅仅需要两人即可流水线的完成检测。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