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真空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1322发布日期:2020-05-20 03:4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真空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真空测量装置,属于化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化工医药实验室,主要使用为玻璃仪器,均需后期组装,尤其在蒸馏、精馏等操作中,需为生产留存温度,真空度等数据,要组装的整套设备较为繁琐,接口较多,组装设备繁琐,耗时耗力,移动性差,而且真空检测设备拆卸后再次组装,密封性差,多次实验重复性差。

本实用新型以简化设备组装为目的,解决设备接口多,操作繁杂,操作不便,难以保证精度和重复性等问题,使实验室内的真空检测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真空测量装置,所述的真空测量装置结构紧凑,实验室内进行真空检测操作便捷,无需反复拆卸安装,确保真空检测的精度和重复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真空测量装置,所述的真空测量装置包括中间箱壳,所述中间箱壳内部设有冷浴槽、冷肼和缓冲罐,所述冷浴槽下端设有冷却液循环进管,所述冷浴槽上端设有冷却液循环出管,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和冷却液循环出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的左侧;

所述冷肼位于所述冷浴槽内部,所述冷肼下端设有放液管,所述冷肼上端设有进液管,所述放液管和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的左侧,所述冷肼内插有真空测量管,所述真空测量管下端连接有蛇形弯管,蛇形弯管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冷肼的制冷效果,所述真空测量管上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的上端,所述冷肼上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插于所述缓冲罐的底部,所述缓冲罐上端插接有测量读数管,所述测量读数管上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的上端,所述测量读数管上端螺接有真空表,所述缓冲罐侧面设有真空泵连接管,所述真空泵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冷浴槽、冷肼和缓冲罐集中在一个中间箱壳内,避免了真空测量时组装设备的繁琐,节省时间,减少人工成本投入,而且移动方便,可以任意携带,不用拆装,密封性好,操作简便,保证测量的精度和重复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冷却液循环出管、放液管、进液管、真空测量管和真空泵连接管上均设有开关控制阀,所述开关控制阀位于所述中间箱壳的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关控制阀的设置便于控制冷却液循环进管、冷却液循环出管、放液管、进液管、真空测量管和真空泵连接管的通路与否,从而使所述的真空测量装置使用更加方便,通过控制开关控制阀即可实现真空检测的操作;开关控制阀位于所述中间箱壳的外侧,便于工作人员对开关控制阀的打开与关闭,无需打开整个中间箱壳。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箱壳的前侧设有透明视窗。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透明视窗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观察中间箱壳内部冷浴槽、冷肼和缓冲罐的工作状况,如有不正常状况可以及时发现。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箱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箱壳,所述中间箱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箱壳,所述左箱壳和所述右箱壳的侧面均设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上设有卡扣和拉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左箱壳和右箱壳的设置,可以避免冷却液循环进管、冷却液循环出管、放液管、进液管、真空测量管和真空泵连接管被碰撞而发生损坏,开关门的设置,便于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冷却液循环出管、放液管、进液管、真空测量管、真空泵连接管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箱壳内部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冷浴槽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所述缓冲罐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底座对冷浴槽和缓冲罐具有固定作用,避免冷浴槽和缓冲罐发生晃动而受损。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冷却液循环出管、放液管、进液管、真空测量管、真空泵连接管与所述中间箱壳的接触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橡胶垫圈具有固定和保护作用,避免冷却液循环进管、冷却液循环出管、放液管、进液管、真空测量管、真空泵连接管与中间箱壳在连接处发生碰撞而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罐下端固定连接有清理管,所述清理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的右侧,所述清理管上设有开关控制阀,所述开关控制阀位于所述中间箱壳的外侧,所述清理管与所述中间箱壳的接触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缓冲罐内发生倒吸现象时,清理管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缓冲罐的清理,无需拆卸整个所述真空测量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箱壳的侧面设有若干标识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标识卡位于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冷却液循环出管、放液管、进液管、真空测量管、真空泵连接管和清理管的下方,便于工作人员标记每个管路的名称,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连接错误。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箱壳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把手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整个所述真空测量装置的转移。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箱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万向轮的设置便于对所述真空测量装置的移动,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测量装置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开关门打开时所述真空测量装置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测量装置的内部主视图;

图中,1中间箱壳,2冷浴槽,3冷肼,4缓冲罐,5冷却液循环进管,6冷却液循环出管,7放液管,8进液管,9真空测量管,10蛇形弯管,11连通管,12测量读数管,13真空表,14真空泵连接管,15开关控制阀,16透明视窗,17左箱壳,18右箱壳,19开关门,20卡扣,21拉手,22固定底座,23橡胶垫圈,24清理管,25标识卡,26把手,2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便携式真空测量装置,所述的真空测量装置包括中间箱壳1,所述中间箱壳1内部设有冷浴槽2、冷肼3和缓冲罐4,所述冷浴槽2下端设有冷却液循环进管5,所述冷浴槽2上端设有冷却液循环出管6,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5和冷却液循环出管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1的左侧;

所述冷肼3位于所述冷浴槽2内部,所述冷肼3下端设有放液管7,所述冷肼3上端设有进液管8,所述放液管7和所述进液管8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1的左侧,所述冷肼3内插有真空测量管9,所述真空测量管9下端连接有蛇形弯管10,所述真空测量管9上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1的上端,所述冷肼3上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1,所述连通管11的另一端插于所述缓冲罐4的底部,所述缓冲罐4上端插接有测量读数管12,所述测量读数管12上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1的上端,所述测量读数管12上端螺接有真空表13,所述缓冲罐4侧面设有真空泵连接管14,所述真空泵连接管1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1的右侧。

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5、冷却液循环出管6、放液管7、进液管8、真空测量管9和真空泵连接管14上均设有开关控制阀15,所述开关控制阀15位于所述中间箱壳1的外侧。所述中间箱壳1的前侧设有透明视窗16。

所述中间箱壳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箱壳17,所述中间箱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右箱壳18,所述左箱壳17和所述右箱壳18的侧面均设有开关门19,所述开关门19上设有卡扣20和拉手21。

所述中间箱壳1内部设有固定底座22,所述冷浴槽2置于所述固定底座22的上端,所述缓冲罐4置于所述固定底座22的上端。所述冷却液循环进管5、冷却液循环出管6、放液管7、进液管8、真空测量管9、真空泵连接管14与所述中间箱壳1的接触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圈23。所述缓冲罐4下端固定连接有清理管24,所述清理管2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间箱壳1的右侧,所述清理管24上设有开关控制阀15,所述开关控制阀15位于所述中间箱壳1的外侧,所述清理管24与所述中间箱壳1的接触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圈23。

所述中间箱壳1的侧面设有若干标识卡25。所述中间箱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6。所述中间箱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7。

工作原理:使用所述真空测量装置测量蒸馏过程的真空度时,将真空测量管9连接蒸馏设备,真空泵连接管14连接真空泵,冷却液循环进管5和冷却液循环出管6分别连接冷却液的进出口,打开冷却液循环进管5和冷却液循环出管6上的开关控制阀15,实现冷肼单元功能,关闭放液管7、进液管8和清理管24上的开关控制阀15,打开真空泵连接管14上的开关控制阀15,开启真空泵,打开真空测量管9上的开关控制阀15,待真空表13上显示的数值稳定后,实现读数。蒸馏完毕后,打开进液管8上的开关控制阀15,排掉真空,关闭真空泵,停止冷却液的循环,关闭冷却液循环进管5和冷却液循环出管6上的开关控制阀1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