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伸缩式沉降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941发布日期:2020-05-22 22:1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伸缩式沉降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伸缩式沉降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大型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地面原本的状态也因此而改变,同时会造成地基和周围地层的变形。现行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物需要进行沉降观测,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对建筑的沉降观测周期做了明确规定“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1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封顶后第二年,应每半年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及各点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既可终止观测。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及时反馈信息,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为勘察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准确的沉降参数,防止因沉降原因导致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沉降观测装置埋入墙体内不小于150mm,伸出墙体不小于50mm,加保温层100mm,端部上弯不小于50mm,至少需要350mm长;由于需伸出保温完成面,且不能缩回墙内部,故易受到外力碰撞损坏;当出现施工误差时会导致沉降观测点伸出长度不一致,影响观感,甚至会导致沉降观测点露不出来,影响沉降观测的数据准确性。

因此,提供一种可伸缩的沉降观测装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且安装方便的新型伸缩式沉降观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伸缩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位于混凝土面层的预埋件,还包括与预埋件连接且位于装饰面层的支撑机构、与支撑机构连接的滑道、位于滑道内且可滑动的测试机构,所述滑道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滑道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若干凹槽和位于凹槽内的滚珠,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预埋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底部的第二支撑板和位于第一支撑板顶部的第三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处于水平面上,第一支撑板处于竖直面上,滑道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道的右端与第一支撑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滑道包括与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位于第一板体上方的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上表面和第二板体下表面连接的第三板体、与第一板体上表面和第二板体下表面连接的第四板体,第三板体位于第四板体的后侧。

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前后方向的宽度为50~60mm,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20~30mm,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之间的距离为30~40mm,凹槽位于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和第二板体的下表面。

所述滚珠位于凹槽内的表面积为滚珠表面积的0.6~0.75倍,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为5~10mm。

所述第一支撑板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00~110mm,第一支撑板前后方的宽度为50~60mm,第二支撑板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第三支撑板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

所述测试机构包括滑座、与滑座左端固定连接的杆体、与杆体左端固定连接的测试头,所述滑座采用铸铁材质。

所述滑座的高度为15~20cm,所述滑座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0~35mm,滑座前后方向的宽度为25~30cm。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滑道左端内表面且用于固定滑座的第一磁铁、位于滑道右端且用于固定滑座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的四周侧面与滑道的内表面固定,第二磁铁的右表面与预埋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磁铁呈环形,第一磁铁的四周侧面与滑道左端的内表面固定,第一磁铁的中心部位设有使测试头和杆体通过的通孔。

所述预埋件包括位于混凝土面层的预埋筋、与预埋筋连接且位于混凝土面层外壁的预埋板,第一支撑板的右侧面与预埋板固定连接。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滑道和测试机构滑动配合,避免传统沉降观测点在安装完毕以后的破坏,且节省材料,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效益;滑道和支撑机构隐藏于外墙装饰面层内部,实用美观,具有良好的社会推广效益,滑道内的滚珠减小了测试机构与滑道的摩擦力,抽拉方便,固定机构的设置,便于使测试机构与滑道和支撑机构的固定,测试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预埋件1、支撑机构2、滑道3、测试机构4、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滚珠7、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第三支撑板10、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预埋板13、预埋筋14、第三板体15、第四板体16、滑座17、杆体18、测试头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伸缩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位于混凝土面层的预埋件,所述预埋件1包括位于混凝土面层的预埋筋14、与预埋筋14连接且位于混凝土面层外壁的预埋板13,还包括与预埋件1连接且位于装饰面层的支撑机构2、与支撑机构2连接的滑道3、位于滑道3内且可滑动的测试机构4,所述滑道3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滑道3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若干凹槽和位于凹槽内的滚珠7,便于测试机构4沿滑道3的长度方向移动,且阻力小,移动方便,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测试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与预埋件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8、位于第一支撑板8底部的第二支撑板9和位于第一支撑板8顶部的第三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10板均处于水平面上,第一支撑板8处于竖直面上,第一支撑板8的右侧面与预埋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8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00mm,第一支撑板8前后方的宽度为50mm,第二支撑板9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8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第三支撑板10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8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滑道3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道3的右端与第一支撑板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用于支撑滑道3和测试机构4,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板10均采用15mm后的钢板,第一支撑板8的右侧面与预埋板13的左侧面焊接,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板10的连接处均焊接固定。

所述滑道3包括与第二支撑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11、位于第一板体11上方的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上表面和第二板体12下表面连接的第三板体15、与第一板体11上表面和第二板体12下表面连接的第四板体16,第三板体15位于第四板体16的后侧,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5和第四板体16均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滑道3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板体11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9上表面焊接,第三板体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板体12的下表面和第一板体11上表面焊接,第四板体1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板体12的下表面和第一板体11上表面焊接,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在前后方向的宽度为50mm,第三板体15和第四板体16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20mm,第三板体15和第四板体16之间的距离为30mm,凹槽位于第一板体11的上表面和第二板体12的下表面;所述滚珠7位于凹槽内的表面积为滚珠7表面积的0.6倍,滚珠7在凹槽内进行360°转动,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为5mm,测试机构在滑道3内的作用方向移动,测试机构的底部与滚珠7接触,滚珠减小了测试机构4与滑道3之间的摩擦力,抽拉方便。

如图3所示,所述测试机构5包括滑座17、与滑座17左端固定连接的杆体18、与杆体18左端固定连接的测试头19,所述滑座17采用铸铁材质。所述滑座17的高度为15cm,所述滑座17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0mm,滑座17前后方向的宽度为25cm。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滑道3左端内表面且用于固定滑座的第一磁铁5、位于滑道3右端且用于固定滑座17的第二磁铁6,第二磁铁6的四周侧面与滑道3的内表面固定,第二磁铁6的右表面与预埋板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5呈环形,第一磁铁5的四周侧面与滑道3左端的内表面固定,第一磁铁5的中心部位设有使测试头19和杆体18通过的通孔,当不需要使用测试机构4时,滑座17与第二磁铁6接触,第二磁铁6将测试机构4固定,此时,测试头19和杆体18均位于滑槽3内部,外部看不到测试机构,使用美观,不易损坏,当需要用测试机构4进行测试时,拉出测试头19和杆体18,使测试头19位于装饰面层的外部,同时杆体18的一部分位于装饰面层的外部,此时,滑座17位于滑道3内,且滑座17位于第一磁铁5的右侧,第一磁铁5将滑座17固定不晃动,减少观察误差,测试效果好。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伸缩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位于混凝土面层的预埋件,所述预埋件1包括位于混凝土面层的预埋筋14、与预埋筋14连接且位于混凝土面层外壁的预埋板13,还包括与预埋件1连接且位于装饰面层的支撑机构2、与支撑机构2连接的滑道3、位于滑道3内且可滑动的测试机构4,所述滑道3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滑道3的顶部和底部设有若干凹槽和位于凹槽内的滚珠7,便于测试机构4沿滑道3的长度方向移动,且阻力小,移动方便,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测试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与预埋件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8、位于第一支撑板8底部的第二支撑板9和位于第一支撑板8顶部的第三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10板均处于水平面上,第一支撑板8处于竖直面上,第一支撑板8的右侧面与预埋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8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110mm,第一支撑板8前后方的宽度为60mm,第二支撑板9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8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第三支撑板10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8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滑道3的底部与第二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滑道3的右端与第一支撑板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用于支撑滑道3和测试机构4,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板10均采用15mm后的钢板,第一支撑板8的右侧面与预埋板13的左侧面焊接,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和第三支撑板10的连接处均焊接固定。

所述滑道3包括与第二支撑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11、位于第一板体11上方的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上表面和第二板体12下表面连接的第三板体15、与第一板体11上表面和第二板体12下表面连接的第四板体16,第三板体15位于第四板体16的后侧,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5和第四板体16均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滑道3的横截面为矩形,第一板体11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9上表面焊接,第三板体1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板体12的下表面和第一板体11上表面焊接,第四板体1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板体12的下表面和第一板体11上表面焊接,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在前后方向的宽度为60mm,第三板体15和第四板体16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为30mm,第三板体15和第四板体16之间的距离为40mm,凹槽位于第一板体11的上表面和第二板体12的下表面;所述滚珠7位于凹槽内的表面积为滚珠7表面积的0.75倍,滚珠7在凹槽内进行360°转动,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为10mm,测试机构在滑道3内的作用方向移动,测试机构的底部与滚珠7接触,滚珠减小了测试机构4与滑道3之间的摩擦力,抽拉方便。

如图3所示,所述测试机构5包括滑座17、与滑座17左端固定连接的杆体18、与杆体18左端固定连接的测试头19,所述滑座17采用铸铁材质。所述滑座17的高度为20cm,所述滑座17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5mm,滑座17前后方向的宽度为25cm。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位于滑道3左端内表面且用于固定滑座的第一磁铁5、位于滑道3右端且用于固定滑座17的第二磁铁6,第二磁铁6的四周侧面与滑道3的内表面固定,第二磁铁6的右表面与预埋板1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铁5呈环形,第一磁铁5的四周侧面与滑道3左端的内表面固定,第一磁铁5的中心部位设有使测试头19和杆体18通过的通孔,当不需要使用测试机构4时,滑座17与第二磁铁6接触,第二磁铁6将测试机构4固定,此时,测试头19和杆体18均位于滑槽3内部,外部看不到测试机构,使用美观,不易损坏,当需要用测试机构4进行测试时,拉出测试头19和杆体18,使测试头19位于装饰面层的外部,同时杆体18的一部分位于装饰面层的外部,此时,滑座17位于滑道3内,且滑座17位于第一磁铁5的右侧,第一磁铁5将滑座17固定不晃动,减少观察误差,测试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滑道和测试机构滑动配合,避免传统沉降观测点在安装完毕以后的破坏,且节省材料,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效益;滑道和支撑机构隐藏于外墙装饰面层内部,实用美观,具有良好的社会推广效益,滑道内的滚珠减小了测试机构与滑道的摩擦力,抽拉方便,固定机构的设置,便于使测试机构与滑道和支撑机构的固定,测试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