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5227发布日期:2020-06-17 01:3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桥梁检测的主要内容有:1、常规定期检测:包括桥面系检测、上部结构检测、下部结构检测。2、结构定期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钢筋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3、水下构件检测:对水下桩基混凝土脱落、裂纹、露筋、空洞、机械损伤等病害进行探查,并录像。4、承载能力鉴定:通过承载能力鉴定判定现阶段桥梁的承载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5、长期监控点布设及首次观测:为了长期观测桥梁墩台、主梁在车辆作用下的变位情况,从而对桥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在桥梁关键位置布置监测点,并对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

现有桥梁检测的应力检测,既是承载能力检测,通常手持拿取或推动的方式操作应力检测仪器对桥面检测,检测仪器报警时,工作人员需要播撒标记物对报警区域进行标记,既不方便标记,也影响桥面的检测效率,同时,检测仪器为精密仪器,在复杂的检测场地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利于桥梁的检测和检测仪器的使用。

为此,提出了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用以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包括推车和应力检测仪,所述推车的内侧顶面放置安装有应力检测仪,且应力检测仪的下方位于推车的底面开设有让位槽,所述应力检测仪的外围焊接有环形斗,且环形斗的底面贯通连接有标记筒,所述标记筒的一端贯穿且延伸至推车的底面,所述推车的底面通过滑套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表面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面与标记筒的端面抵接,且挡板的中间位置开贯通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外围位于挡板的表面开设有出料孔,所述推车的底面对应支撑杆焊接有固定筒,且固定筒内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贯穿且延伸至固定筒,且支撑杆一端的表面通过挡环与复位弹簧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形斗的内侧位于推车的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之间通过滑条滑动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顶面焊接有u型结构的拉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向面对应防护罩侧壁面的滑条开设有滑槽,所述防护罩为底面开口的矩形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形斗的底面环绕焊接有多个中空的标记筒,且多个标记筒的端面嵌设有镂空网,所述挡板的表面对应多个标记筒开设有多个出料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防护罩处于应力检测仪的正上方,且应力检测仪下方的让位槽贯通推车的底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推车顶面的边缘处焊接有u型结构的把手,且推车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推车、环形斗、支撑杆、挡板、应力检测仪、标记筒、固定筒、出料孔、复位弹簧和挡环构成桥面标注机构,当应力检测仪检测桥面报警时,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推车底面的支撑杆,使得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挡环压迫固定筒内的复位弹簧,促使支撑杆带动挡板移动,进而将挡板表面环绕分布的多个出料孔与环形斗底面的多个标记筒连通,便于将环形斗内的石灰粉通过标记筒投至桥面,形成环形标记,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桥面修整和维护,标记方便快捷,避免人为标记费时费力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在推车的环形斗内通过两个支撑板滑动连接有底面开口的防护罩,通过将应力检测仪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让位槽上,然后将防护罩罩接在应力检测仪外围,从而增加应力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护效果,防止外界环境对应力检测仪的影响,同时,防护罩的顶面焊接有u型结构的拉手,且防护罩的表面通过滑条与支撑板的滑槽滑动连接,便于防护罩拆卸和安装,从而有利于应力检测仪取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的支撑杆、挡板和固定筒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推车;2、把手;3、防护罩;4、滑条;5、支撑板;6、环形斗;7、支撑杆;8、挡板;9、让位槽;10、应力检测仪;11、标记筒;12、固定筒;13、通孔;14、出料孔;15、复位弹簧;16、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桥梁建筑质量检测设备,包括推车1和应力检测仪10,推车1的内侧顶面放置安装有应力检测仪10,且应力检测仪10的下方位于推车1的底面开设有让位槽9,应力检测仪10的外围焊接有环形斗6,且环形斗6的底面贯通连接有标记筒11,标记筒11的一端贯穿且延伸至推车1的底面,推车1的底面通过滑套滑动连接有支撑杆7,且支撑杆7的表面焊接有挡板8,挡板8的顶面与标记筒11的端面抵接,且挡板8的中间位置开贯通开设有通孔13,且通孔13外围位于挡板8的表面开设有出料孔14,推车1的底面对应支撑杆7焊接有固定筒12,且固定筒12内安装有复位弹簧15,支撑杆7的一端贯穿且延伸至固定筒12,且支撑杆7一端的表面通过挡环16与复位弹簧15抵接,通过将应力检测仪10放置在两个支撑板5之间的让位槽9上,推动推车1沿着桥面移动,促使应力检测仪10的检测面透过推车1的让位槽9和挡板8的通孔13对桥面进行应力检测,当应力检测仪10检测桥面报警时,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推车1底面的支撑杆7,使得支撑杆7的一端通过挡环16压迫固定筒12内的复位弹簧15,促使支撑杆7带动挡板8移动,进而将挡板8表面环绕分布的多个出料孔14与环形斗6底面的多个标记筒11端口连通,便于将环形斗6内的石灰粉通过标记筒11投至桥面,形成环形标记,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桥面修整和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斗6的内侧位于推车1的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板5,且两个支撑板5之间通过滑条4滑动连接有防护罩3,防护罩3的顶面焊接有u型结构的拉手,两个支撑板5的相向面对应防护罩3侧壁面的滑条4开设有滑槽,防护罩3为底面开口的矩形体,当需要收取应力检测仪10时,通过拉动防护罩3顶面的u型结构的拉手,将防护罩3滑出两个支撑板5之间,便于防护罩3拆卸和安装,有利于应力检测仪10取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斗6的底面环绕焊接有多个中空的标记筒11,且多个标记筒11的端面嵌设有镂空网,挡板8的表面对应多个标记筒11开设有多个出料孔14,标记筒11端面的镂空网,便于标记物(石灰粉等)缓慢的排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挡板8的出料孔14初始状态与标记筒11的端面错位,当采用脚部反复推动支撑杆7时,能够将出料孔14与标记筒11的端面连通,从而有利于标记物的排出,便于标记。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罩3处于应力检测仪10的正上方,且应力检测仪10下方的让位槽9贯通推车1的底面,防护罩3能够罩接在应力检测仪10,增加应力检测仪10的防护效果,通过让位槽9便于应力检测仪10对桥面进行扫描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车1顶面的边缘处焊接有u型结构的把手2,且推车1的底面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通过把手2和万向轮便于推车1的移动,有利于桥梁的应力检测。

工作原理:

使用时,通过将应力检测仪10放置在两个支撑板5之间的让位槽9上,然后将防护罩3罩接在应力检测仪10外围,推动推车1沿着桥面移动,促使应力检测仪10的检测面透过推车1的让位槽9和挡板8的通孔13对桥面进行应力检测,当应力检测仪10检测桥面报警时,工作人员通过推动推车1底面的支撑杆7,使得支撑杆7的一端通过挡环16压迫固定筒12内的复位弹簧15,促使支撑杆7带动挡板8移动,进而将挡板8表面环绕分布的多个出料孔14与环形斗6底面的多个标记筒11端口连通,便于将环形斗6内的石灰粉通过标记筒11投至桥面,形成环形标记,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桥面修整和维护,当需要收取应力检测仪10时,通过拉动防护罩3顶面的u型结构的拉手,将防护罩3滑出两个支撑板5之间,便于防护罩3拆卸和安装,有利于应力检测仪10取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