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动双针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5438发布日期:2020-06-09 21:4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驱动双针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信息测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双针表。



背景技术:

虽然数字显示式的仪表迅速发展壮大,但指针式仪表仍然以其直观的显示功能等优点在众多检测领域和特定的工作场合广泛存在。目前多数的仪表如双针压力表等,其指针采用了气压直接驱动的方式,这对气管的布置存在严重的依赖,气路的长度限制了检测仪表的安装和布置。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检测仪表布置不便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驱动双针表,该双针表通过双轴舵机接收脉冲信号进行电驱动,布置方便,驱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驱动双针表,包括双轴舵机、表盘、内指针和外指针;所述双轴舵机设有穿设于所述表盘中心的内指针轴以及与所述内指针轴并列设置的外指针轴;

所述内指针轴上套设有外指针轴套,所述外指针连接于所述外指针轴套的末端;所述内指针轴的末端凸出于所述外指针轴套,所述内指针套设于所述内指针轴的末端,所述外指针轴与所述外指针轴套转动连接;

当所述双轴舵机接收到检测传感器的脉冲信号时,所述双轴舵机用以驱动所述外指针和所述内指针转动,所述表盘用以根据所述内指针和所述外指针的偏转角读取检测数据。

可选地,所述外指针轴和所述外指针轴套的周部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可选地,所述外指针轴和所述外指针轴套的转动传动比为1:1。

可选地,所述外指针轴套的末端设有供所述外指针套设的第一凸肩,还包括压合所述外指针于所述第一凸肩的外指针帽。

可选地,所述内指针轴的末端设有供所述内指针套设的第二凸肩,还包括压合所述内指针于所述第二凸肩的内指针帽。

可选地,所述表盘上固接有垂直所述表盘设置的零刻度定位柱。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驱动双针表包括表盘、布置在表盘上的内指针和外指针,内指针和外指针由双轴舵机驱动;双轴舵机设有并列设置的内指针轴和外指针轴,其中内指针轴穿设在表盘的中央,末端套设内指针,外指针则通过套设在内指针轴外周的外指针轴套带动旋转,外指针轴套和外指针轴转动连接,从而带动外指针相对表盘旋转。为了避免内指针和外指针旋转相互干扰,内指针轴从外指针轴套中凸出,内指针布置在凸出外指针轴套部分的末端,使得内指针和外指针形成高度上的错位,同时便于进行组装。上述电驱动双针表通过双轴舵机接收脉冲信号进行电驱动置指针转动,通过导线连接即可,无需设置气管驱动,提高了电驱动双针表的布置的便利性,保证了指针驱动及仪表检测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驱动双针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其中:

1-双轴舵机、2-表盘、3-内指针、4-外指针、5-内指针轴、6-外指针轴、7-外指针轴套、8-第一凸肩、9-第二凸肩、10-外指针帽、11-内指针帽、12-零刻度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指针式检测仪表通常包括指针和表盘2,指针通常为气压驱动,需要设置一定的气管,仪表布置存在诸多不便。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通过双轴舵机1带动内指针3和外指针4旋转,从而完成指针式仪表的测量指示。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为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驱动双针表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驱动双针表包括用来显示刻度的表盘2、设置在表盘2的内指针3和外指针4以及用来驱动内指针3和外指针4旋转的双轴舵机1,双轴舵机1设有用来分别驱动内指针3旋转和指针旋转的内指针轴5和外指针轴6;内指针轴5和外指针轴6上下错开设置,外指针4通过套设在内指针轴5上的外指针轴套7与外指针轴6实现连接传动,完成外指针4的旋转驱动。双轴舵机1实质上是一种驱动电机,能够根据对应仪表的检测传感器检测后发出的脉冲信号通过电驱动其双轴进而带动内指针轴5和外指针轴6旋转对应的角度,以便于配合内指针3、外指针4以及表盘2读取相应的测量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驱动双针表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表盘2的中央开设供内指针轴5和外指针轴套7穿设的通孔,将内指针3和外指针4布置在表盘2的上端面。表盘2上的周向设有刻度值,内指针3和外指针4指向不同角度的组合时对应不同的检测值。

双轴舵机1设有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上设有输出轴齿轮,内指针轴5和外指针轴6的底端均设有和对应的输出轴齿轮对应的齿轮安装孔,从而实现和输出轴的对应连接。

外指针轴6和外指针轴套7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实现转动连接。通常来说,内指针轴5穿过表盘2中心的通孔,外指针轴套7套设在内指针轴5的周部,二者间隙配合,从而避免内指针轴5的转动影响外指针轴套7的转动。外指针轴6的顶端以及外指针轴套7的对应高度设置相互啮合的齿轮,二者的转动传动比为1:1,也即设置在外指针轴6和外指针轴套7的齿轮的规格完全一致。

当然,齿轮主要起到传动连接的作用,传动比可灵活设置,但当传动比发生变化时,表盘2上的刻度也需要相应的变化,具体可与标准仪表对比进行标刻。显然,外指针轴6和外指针轴套7不仅可以通过齿轮啮合实现传动,也可以通过链条机构或者履带进行传动,此处不再对传动方式进行一一展开,此处的核心在于通过外指针轴套7的设置将外指针轴6的转动传递给外指针4。

外指针轴套7的长度短于内指针轴5的长度,从而在外指针轴套7套设在内指针轴5时,内指针轴5的顶端也即其末端从外指针轴套7中凸出,凸出部分用来安装内指针轴5。

为了方便内指针轴5和外指针轴6的安装,外指针轴套7的末端设有第一凸肩8,第一凸肩8的直径略小于外指针轴套7主体的直径,第一凸肩8的凸肩部延伸至表盘2的上端面,从而实现外指针4套设固定于第一凸肩8;同理,内指针轴5相对外指针轴套7突出部分的末端或顶端设有第二凸肩9,内指针3套设于第二凸肩9。为了实现内指针3和外指针4相对其套设轴的固定,避免内指针3和外指针4相对其套设轴发生周向旋转。从而形成内指针3位于外指针4上方的连接形式。

此外,还可通过外指针4与第一凸肩8过盈配合、内指针3与第二凸肩9过盈配合避免发生周向的相对转动,导致检测不精确。

为优化上述实施例,第一凸肩8和第二凸肩9通常设置为自顶端向下直径渐增的圆台状凸肩,从而使外指针4和内指针3自顶部向下滑动安装时逐渐紧固。还可在第一凸肩8与第二凸肩9的对应位置开设分别与外指针4及内指针3配合的环形凸肩槽或环形筋来实现外指针4及内指针3的安装到位。

进一步地,还可在第一凸肩8和第二凸肩9的周向设置定位肋,在内指针3和外指针4的安装孔内设置和定位肋配合的定位槽,通过将定位槽对准定位肋安装,避免外指针4相对第二凸肩9、内指针3相对第一凸肩8周向转动。

在具体实施时,表盘2通过仪表壳固定,外指针轴套7穿过表盘2中心的通孔且并不与表盘2发生接触,外指针轴套7整体和内指针轴5间隙配合,仅通底部搭接在内指针3的底部的凸肩上。

表盘2上还设有零刻度定位柱12,零刻度定位柱12垂直表盘2且与表盘2的零刻度对应设置,起到对内指针3和外指针4归零时的限位。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驱动双针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电驱动双针表可以应用用于各种检测仪表,多个仪表间可采用总线通信方式控制双轴舵机1的旋转角度,使得仪表布置方便。检测仪表的其它部分可参考现有技术设置本文不再展开。

上述实施例以双轴舵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选择单轴舵机驱动单指针或者多轴舵机驱动多指针,多个舵机轴与指针的对应连接可参考外指针4与外指针轴6的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驱动双针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