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快速连接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0757发布日期:2020-08-25 19:0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多股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快速连接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股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快速连接治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电子产品的pcb板进行全数测试,当pcb板的电线数量较多时,需要借助工装进行快速连接,一般的,电线采用塑胶电线,每根塑胶电线的端部有一段5到10毫米已剥除外层塑胶皮的金属线头,此部分作为金属导体部分通过工装的铜皮连接到对应的电路中。由于塑胶电线导体内径小于绝缘塑胶皮的外径,用常规的铜皮连接方法无法保证接触点可靠的连接,造成接触不良,导致产品测试中的误判率增加,甚至损坏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多股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快速连接治具,采用弹性导电电极和上盖板压板组合的方式可以保证接触点可靠的连接,避免造成接触不良,提高产品测试的准确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股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快速连接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试pcb板的定位槽,所述底板沿着定位槽的一侧设置有与pcb板的第一塑胶电线组相对应的第一线槽组,且所述底板沿着定位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二塑胶电线组相对应的第二线槽组,所述第一线槽组的一端与定位槽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可与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电气连接的第一弹性导电电极,所述第二线槽组的一端与定位槽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可与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电气连接的第二弹性导电电极,所述第一线槽组上设置有可沿着线槽滑动的第一上盖板压板,所述第二线槽组上设置有可沿着线槽滑动的第二上盖板压板。

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电极和第二弹性导电电极均为导电海绵。

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电极和第二弹性导电电极均为弹性强度大于6n/mm的高弹性铜皮。

优选,所述高弹性铜皮的上表面设置有横截面呈v字形的空腔。

优选,所述底板上平行设置有第一滑槽组,所述第一上盖板压板底部设置可沿着第一滑槽组移动的滑块,所述底板上平行设置有第二滑槽组,所述第二上盖板压板底部设置可沿着第二滑槽组移动的滑块。

优选,所述第一滑槽组设置有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二滑槽组设置有第二定位组件。

优选,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为磁铁,所述第一上盖板压板和第二上盖板压板上设置有对应的磁铁。

优选,所述第一上盖板压板和第二上盖板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可压紧塑胶电线的、横截面呈倒v字形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导电电极和上盖板压板组合的方式可以保证接触点可靠的连接,避免造成接触不良,提高产品测试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股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快速连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紧金属导体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底板;2:定位槽;3:第一滑槽组;4:第二滑槽组;5:第二定位组件;6:第一定位组件;7:第一线槽组;8:第一弹性导电电极;9:第二线槽组;10:第二弹性导电电极;11:电源pcb板;12:第一塑胶电线组;13:第二塑胶电线组;14:第二上盖板压板;15:第一上盖板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多股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快速连接治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试pcb板的定位槽2,定位槽2的形状与一个或多个待测试的pcb板形状相对应,为了提高加工效率,一般会将多个pcb板拼板为一组进行加工和测试,则,治具可以设置为多工位治具,一般的,定位槽2可容纳2-4个pcb板拼板。图2中,待测试电源板的每个电源pcb板11有第一塑胶电线组(即左端的2根输入电源线),第二塑胶电线组(即右端的2根输出电源线),所述第一塑胶电线组的左端和第二塑胶电线组的右端设置有裸露的金属线头,测试时需要同时将这4根塑胶电线分别按技术要求连接妥当,再通电测试。图2中,将4个电源pcb板11作为一个整体的待测试电源板,则定位槽2的形状与整体的待测试电源板相匹配。

所述底板1沿着定位槽2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设置有与pcb板的第一塑胶电线组12相对应的第一线槽组7,且所述底板1沿着定位槽2的另一侧(图1中的右侧)设置有与第二塑胶电线组13相对应的第二线槽组9,塑胶电线导体内径小于绝缘塑胶皮的外径,用常规的铜皮连接方法无法保证接触点可靠的连接。因此,本结构中,所述第一线槽组7的一端与定位槽2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可与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电气连接的第一弹性导电电极8,对应的,所述第二线槽组9的一端与定位槽2相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有可与塑胶电线金属导体部分电气连接的第二弹性导电电极10。

所述第一线槽组7上设置有可沿着线槽滑动的第一上盖板压板15,所述第二线槽组9上设置有可沿着线槽滑动的第二上盖板压板14,槽深3-5mm。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上平行设置有第一滑槽组3,所述第一上盖板压板15底部设置可沿着第一滑槽组3移动的滑块,对应的,所述底板1上平行设置有第二滑槽组4,所述第二上盖板压板14底部设置可沿着第二滑槽组4移动的滑块。

上盖板压板可以为独立的两个盖板,以图2为例,将待测试电源板放入工装的定位槽中,电源板两侧的八根电源线的根部就能分别进入对应的线槽中,分别手持第一上盖板压板15和第二上盖板压板14从待测电源板电源线的根部推向各线头未端,可以将电源线分别压盖进入线槽,优选,上盖板压板到位后,可以通过第一滑槽组3设置的第一定位组件6,及第二滑槽组4设置的第二定位组件5实现定位。比如,所述第一定位组件6和第二定位组件5为磁铁,所述第一上盖板压板15和第二上盖板压板14上设置有对应的磁铁,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电极8和第二弹性导电电极10均为导电海绵,导电海绵的导电电阻小于10mω/sq.in.,抗拉强度大于4n/20mm,延伸率大于35%,图2中以待测试电源板为例,要求全数测试,本测试产品的工作电流为10ma,最高工作电压为220v。将线头的金属导体部分放置在导电海绵上,通过上盖板压板压紧电线,由于导电海绵有弹力,形变可达到39%,因此能保证金属线头与导电海绵可靠接触,该导电海绵电性能完全满足测试要求。

或者,所述第一弹性导电电极8和第二弹性导电电极10均为弹性强度大于6n/mm的高弹性铜皮,优选,所述高弹性铜皮的上表面设置有横截面呈v字形的空腔。它的导电电阻小于5mω/in.,弹性强度大于6n/mm,将塑胶电线头放置在高弹性铜皮导电极上,通过上盖板压板压紧电线,由于高弹性铜皮结构做成v字形的空腔,有较强的弹力,形变可达到50%,因此能保证电线金属线头与高弹性铜皮导电电极可靠接触,该导电电极的电性能完全满足测试要求。

以图3为例,为了压紧多股塑胶电线,优选,第一上盖板压板15和第二上盖板压板14的底部设置有可压紧塑胶电线的、横截面呈倒v字形的空腔,各塑胶电线被顶部的倒v字形的空腔和底部的v字形的空腔夹紧,实现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导电电极和上盖板压板组合的方式可以保证接触点可靠的连接,避免造成接触不良,提高产品测试的准确率。而且,改进后的结构,可以实现电路板连接线快速接入到位,缩短了电线连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