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5073发布日期:2020-12-22 10:4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承轨槽加载设备技术领域,涉及高速铁路轨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无砟轨道平顺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维修工作少、避免了飞溅道砟,无砟轨道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个别线路发现个别地段轨枕挡肩(承轨槽挡肩存在裂纹),因此需要通过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进行模拟试验,以便于研究裂纹的发展规律,找出承轨槽开裂原因,为下步设计提供依据,和改进办法打基础,但是现有的横向加载装置不能够保证加载过程中施加力的平衡性及稳定性,导致模拟承载台受力不均,影响试验质量,同时无法对加载力进行精确记录,无法记录出不同的实验数据,影响后续改进工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轨枕承轨槽横向加载装置不能够保证加载过程中施加力的平衡性及稳定性,导致模拟承载台受力不均,影响试验质量,同时无法对加载力进行精确记录,无法记录出不同的实验数据,影响后续改进工作的问题,提供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包括后压块、连接板、缸后绞座块和前压块,所述后压块位于轨枕承轨槽的一端,前压块位于轨枕承轨槽的另一端,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ⅰ连接于前压块和后压块的上端,缸后绞座块位于轨枕承轨槽内靠近后压块的一侧,后压块和缸后绞座块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缸后绞座块和前压块之间设有油缸,油缸的输入端位于靠近缸后绞座块的一端,油缸的输入端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连接有加压管,加压管连接有加压软管,加压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另一个输出端表面设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靠近后压块的一端的表面设有提手孔,提手孔内螺纹连接有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靠近前压块的一端设有加载滑槽,加载滑槽内连接有沿加载滑槽滑动的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轴线与前压块和后压块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ⅱ与后压块和缸后绞座块连接,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相对轨枕承轨槽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缸后绞座块和前压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凹槽,油缸的两端分别位于缸后绞座块和前压块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油缸的数量为两个,相对轨枕承轨槽的轴线对称设置,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缸后绞座块和前压块铰接连接,加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油缸的安装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销轴的一端设有销轴堵盖,销轴堵盖通过螺栓与销轴连接,销轴堵盖和螺栓之间设有弹簧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前压块和后压块靠近轨枕承轨槽的一侧分别设有斜向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试验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轨枕承轨槽上的凹槽内,完成加压管与加压软管的安装后,将压力表安装在液压装置的输出端上,通过压力表记录不同加载压力条件下不同的数据,保证试验的精准性,手动按压液压装置向两组油缸内加压,两组油缸的输出端外移并推动前压块挤压凹槽的内壁,保证加载力均匀的施加在前压块表面,进而保证加载试验的质量,结构简单,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液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压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压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压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压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轨枕承轨槽;2-后压块;3-连接板;4-螺钉ⅰ;5-提手孔;6-提手;7-销轴;8-销轴堵盖;9-弹簧垫圈;10-螺栓;11-压力传感器;12-螺钉ⅱ;13-缸后绞座块;14-油缸;15-前压块;16-安装孔;17-加压管;18-加压软管;19-液压装置;20-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轨枕承轨槽1的表面挤压连接有后压块2,后压块2的表面螺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内部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接有螺钉ⅰ4固定,连接板3的内部设有提手孔5,提手孔5的内部螺接有提手6,后压块2的表面螺接有压力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1通过螺钉ⅱ12螺接在后压块2的表面,且压力传感器11螺接在缸后绞座块13的表面,缸后绞座块13的内部铰接有油缸14,油缸14铰接在前压块15的内部,油缸14的内部设有安装孔16,安装孔16的内部螺接有加压管,加压管的表面螺接有加压软管,加压软管螺接在液压装置的输出端表面,液压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表面螺接有压力表,前压块15螺接在轨枕承轨槽1的表面,连接板3螺接在前压块15的表面,缸后绞座块13与前压块15的内部均铰接有销轴7,销轴7的表面螺接有销轴堵盖8,销轴堵盖8的表面挤压连接有弹簧垫圈9,弹簧垫圈9的内部螺接有螺栓10,螺栓10螺接在销轴堵盖8的内部。

进一步的,轨枕承轨槽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后压块2挤压连接在凹槽的内壁,连接板3通过固定螺钉4螺接在后压块2的上表面中端,后压块2与前压块15的内部均设有提手孔5,提手6通过提手孔5螺接在后压块2、连接板3与前压块15的内部,试验前,工作人员手动提起提手6并将该加载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结构简单,便于对该装置进行携带转移,进而提高了加载试验的效率。

进一步的,连接板3的内部外端设置有加载滑槽,加载滑槽设置在前压块15的上端,提手6滑动连接在加载滑槽的内部,油缸14向前压块15施加压力作用时,前压块15向外端滑动,提手6在加载滑槽的内部滑动,避免加压过程中提手6挤压连接板3而影响试验。

进一步的,销轴堵盖8通过油缸14螺接在销轴7的内部,销轴堵盖8螺接在油缸14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内部,螺栓10通过缸后绞座块13与前压块15螺接在销轴堵盖8的内部,通过销轴7与销轴堵盖8将缸后绞座块13、油缸14与前压块15固定在一起,同时通过螺栓10对其连接结构进行加固,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加载试验的质量。

进一步的,安装孔16设置在油缸14的输入端内部上端,每组缸后绞座块13与前压块15的内部均螺接有两组油缸14,两组油缸14固定在在缸后绞座块13与前压块15的内部外端,前压块15的侧表面挤压在轨枕承轨槽1上凹槽的侧内壁,通过将两组油缸14固定在前压块15的表面两侧部分,保证油缸14对前压块15施加压力时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进而保证加载试验的质量,施压时油缸14对缸后绞座块13产生反作用力使缸后绞座块13挤压在压力传感器11表面,进而记载实际施压的数值,便于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枕承轨槽横向承载力加装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提手6将该加装装置放置在轨枕承轨槽1上的凹槽内,将加压管螺接在安装孔16的内部,并将加压管的另一端螺接加压软管的表面,将加压软管螺接在液压装置的输出端表面,同时液压装置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压力表,此时通过手动重复性按压液压装置的液压调节杆,通过压力表计量所施加的压力并对该数据进行记录观察,实现不同加载压力条件下记录不同的试验数据,按压液压装置产生的压力通过加压软管与加压管均匀的进入到两组油缸14的输入端内部,油缸14受到压力作用后其输出端向外端移动,两组油缸14的输出端挤压在轨枕承轨槽1上凹槽的内壁,保证前压块15对凹槽内壁施加力的平衡性,进而保证试验质量,加压过程中缸后绞座块13对压力传感器11施加反压力作用,压力传感器11接收到的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显示出实际造成压力的数值,根据施加压力的不同记录结果,完成整个横向承载力加装试验步骤,通过对力的测试,和对裂纹发展的关系,研究裂纹的发展规律,找出承轨槽开裂原因,为下不设计提供依据,和改进办法打基础,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适合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