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4576发布日期:2020-12-11 15:1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控,例如对施工环境的噪音和施工环境的污染指数进行监控,在一些地区需要进行临时施工,现有的监控设备不方便进行携带,且监控装置在监控时,缺乏防护,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内容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监控装置不方便携带,且缺乏防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焊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部的底部安装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顶部栓接有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监控设备的背面栓接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所述防护箱的背面栓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部连通有第一伸缩软管,所述第一伸缩软管与冷却板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泵通过水管连通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第二伸缩软管,所述第二伸缩软管与冷却板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内部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部铰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内部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的内部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之间安装有液压杆。

优选的,所述防护箱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顶板焊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底部栓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与防护箱栓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箱的背面开设有竖槽,所述第一伸缩软管穿过竖槽并延伸至防护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软管和第二伸缩软管的伸缩长度均大于监控设备的移动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防护装置,通过底板、防护箱、升降结构、监控设备、顶板、冷却板、流通槽、水泵、第一伸缩软管、水箱和第二伸缩软管的配合使用,使监控装置具有方便携带,且具有防护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监控装置不方便携带,且缺乏防护的问题。

2、该建筑工程防护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一调节杆、第二支撑板、第二调节杆和液压杆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监控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滑槽和滑杆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监控设备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支架和车轮的配合使用,方便工作人员对监控装置进行移动。

3、该建筑工程防护装置,通过承重板的使用,可以对水箱进行支撑,通过竖槽的使用,便于第一伸缩软管与冷却板进行连接,且不会对第一伸缩软管造成损坏,通过此种设计,防止对第一伸缩软管和第二伸缩软管进行拉扯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的右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的冷却板剖面图。

图中:1、底板;2、防护箱;3、升降结构;31、第一支撑板;32、第一调节杆;33、第二支撑板;34、第二调节杆;35、液压杆;4、监控设备;5、顶板;6、冷却板;7、流通槽;8、水泵;9、第一伸缩软管;10、水箱;11、第二伸缩软管;12、滑槽;13、滑杆;14、支架;15、车轮;16、承重板;17、竖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建筑工程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焊接有防护箱2,防护箱2内部的底部安装有升降结构3,升降结构3的顶部栓接有监控设备4,监控设备4的顶部安装有顶板5,监控设备4的背面栓接有冷却板6,冷却板6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7,防护箱2的背面栓接有水泵8,水泵8的顶部连通有第一伸缩软管9,第一伸缩软管9与冷却板6的内部连通,水泵8通过水管连通有水箱10,水箱10的顶部连通有第二伸缩软管11,第二伸缩软管11与冷却板6的内部连通,通过底板1、防护箱2、升降结构3、监控设备4、顶板5、冷却板6、流通槽7、水泵8、第一伸缩软管9、水箱10和第二伸缩软管11的配合使用,使监控装置具有方便携带,且具有防护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监控装置不方便携带,且缺乏防护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升降结构3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一支撑板31内部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32,第一调节杆32的顶部铰接有第二支撑板33,第二支撑板33内部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34,第二调节杆34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31的内部铰接,第一调节杆32和第二调节杆34之间安装有液压杆35,通过第一支撑板31、第一调节杆32、第二支撑板33、第二调节杆34和液压杆35的配合使用,可以对监控设备4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防护箱2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3,滑杆13与顶板5焊接,通过滑槽12和滑杆13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监控设备4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底板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架14,支架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车轮15,通过支架14和车轮15的配合使用,方便工作人员对监控装置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水箱10的底部栓接有承重板16,承重板16与防护箱2栓接,通过承重板16的使用,可以对水箱10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防护箱2的背面开设有竖槽17,第一伸缩软管9穿过竖槽17并延伸至防护箱2内部,通过竖槽17的使用,便于第一伸缩软管9与冷却板6进行连接,且不会对第一伸缩软管9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软管9和第二伸缩软管11的伸缩长度均大于监控设备4的移动范围,通过此种设计,防止对第一伸缩软管9和第二伸缩软管11进行拉扯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监控设备4采用的是奥斯恩扬尘噪声监控仪器。

需要注意的是,监控设备4内部设有蓄电池,且监控设备4与蓄电池的电性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且使用极为广泛和成熟,在此其连接图和使用原理不做赘述。

工作原理:将装置推至期望位置,随后启动液压杆35、监控设备4和水泵8,通过外置开关接通蓄电池电源,监控设备4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和噪音进行监控,启动液压杆35,液压杆35推动第一调节杆32,使第二支撑板33进行上升,监控设备4进行移动,随后顶板5带动滑杆13在滑槽12的内部进行滑动,同时,水泵8将水从水箱10中抽出,并输送至冷却板6中,通过流通槽7吸收冷却板6吸收的热量,对监控设备4进行降温散热,当临时施工完毕后,启动液压杆35,将液压杆35恢复至原位,第二支撑板33带动监控设备4移入防护箱2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