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0055发布日期:2021-03-02 18:2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醇酸树脂是醇酸树脂涂料的主要成分之一,醇酸树脂的生产过程需要在反应釜中进行,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反应液进行取样检测,以便确认反应的情况。
[0003]
目前,市面上具有一款公开号为cn2103472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醇酸树脂反应釜真空取样器,包括配重底座、电动伸缩杆、取样装置和取样头,所述配重底座的底端设有若干个脚刹式滚轮,所述配重底座的顶端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侧设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顶端设有气泵电源开关,所述气泵电源开关的一侧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电磁阀电源开关,所述配重底座上设有电源线和伸缩杆电源开关,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有取样装置,所述取样装置上设有不锈钢钢管,所述不锈钢钢管的顶端设有橡胶头,所述不锈钢钢管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取样头,所述取样头的一端设有取样头连接钢管,所述取样头连接钢管的一端焊接有吸料管,所述吸料管的一端固定有电磁阀,所述吸料管的底部设有取样瓶,所述吸料管的内部设有活塞,所述不锈钢钢管的底端设有螺旋桨。
[0004]
但是以上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打开反应釜的盖子,利用配重底座的脚刹式滚轮,把配重底座移动到反应釜旁边,让电动伸缩杆把取样装置升高到反应釜顶部,然后移动配重底座,缓缓下降电动伸缩杆,让取样装置缓缓下降,下降到物料上,通过螺旋桨插入到物料内,然后通过输气管给取样头进行输气,从而让取样头内的活塞推到电磁阀旁边,然后利用微型气泵通过输气管抽吸气体,从而让取样头附近的物料抽吸到取样头内,把取样头内的物料挤到取样瓶内,从而完成取样;以上取样操作繁琐,不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旨在解决取样操作繁琐,不便于实际生产应用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包括取样腔、相通连接于所述取样腔的底端的第一取样管、相通连接于所述取样腔的上侧的管路一以及相通连接于所述取样腔的下侧的第二取样管,所述管路一上远离所述取样腔的一端相通连接有用于抽取空气的管路二和用于使所述取样腔恢复常压的管路三,所述第一取样管的下端与一反应釜相通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反应釜的底部,所述第一取样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反应釜与所述取样腔之间,所述管路二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管路三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取样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000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取反应釜内的反应液进行检测时,先后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管路二抽取取样腔内的空气,取样腔内为负压,产生的负压作用力使反应
液顺着第一取样管进入取样腔,反应液进入取样腔后关闭第二控制阀和第一控制阀,此时取样腔内仍为负压状态,打开第三控制阀,使取样腔内恢复常压,然后关闭第三控制阀,打开第四控制阀,使反应液从第二取样管流出,进行取样检测;通过管路二抽真空来抽取反应釜内的反应液,通过取样腔来缓冲和存储反应液,通过第二取样管放出反应液,结构设计巧妙,仅需通过操作控制阀来进行取样,使取样操作简单便捷,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一反应液进入所述管路一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取样腔的上侧。
[00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管路二抽取取样腔内的空气,使取样腔为负压状态,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在负压作用力下进入取样腔内,由于负压作用力较大,在反应液沿着第一取样管进入取样腔时会发生喷溅,通过隔板阻挡反应液,防止反应液进入管路一,影响后续通过管路一进行抽气或者放气的操作。
[00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路一上远离所述取样腔的一端相通连接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管路四,所述管路四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取样管放出需要的反应液进行取样检测后,取样腔内仍有多余的反应液残留,此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通过管路五向取样腔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取样腔内的压力大于常压,使取样腔内的反应液沿着第一取样管流回反应釜内,从而避免反应液的浪费,提高产率。
[001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取样管远离所述取样腔的一端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取样杯,所述取样杯的底端设置有相通连接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回流管远离所述取样杯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相通连接,所述取样杯的底端所在的水平面高于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取样腔的连接口所在的水平面。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第四控制阀,使反应液从取样腔内流入取样杯内,之后关闭第四控制阀,在取样杯内取出需求量的反应液进行检测,然后打开第六控制阀,使取样杯内多余的反应液沿着回流管流回到反应釜中,最后关闭第六控制阀;通过回流管使多余的反应液回流,从而避免反应液的浪费,提高产率。
[001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杯呈漏斗状。
[001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第六控制阀,多余的反应液沿着漏斗状的取样杯回流至反应釜内,将取样杯设置为漏斗状,能确保取样杯内多余的反应液均可以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反应釜内,同时也可以使多余反应液的回流更加迅速。
[00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杯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二取样管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第二取样管远离所述取样腔的一端位于所述防护罩内。
[00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第四控制阀,取样腔内的反应液沿着第二取样管流入取样杯时,由于反应液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在与取样杯或者取样杯内的其它反应液相碰撞时,反应液易发生飞溅,通过设置防护罩,使反应液发生飞溅时,防护罩进行阻隔,以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1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腔为圆柱状的结构,所述取样腔的中心轴所在的直线为沿水平方向。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取样腔设置为前面和后面为圆形的圆柱体,使取样腔的底面为圆弧状,在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使取样腔内多余的反应液回流至反应釜时,
反应液沿着取样腔圆弧形的曲面回流至第一取样管,相比于常规的矩形,反应液的回流速度更快,而且不会有多余的反应液残留在夹角处,从而使反应液的回流更加彻底。
[002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腔上设置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用于观察所述取样腔的内部的观察口。
[00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反应液的抽取或者多余反应液的回流时,可以通过观察口观察取样腔内反应液的抽取或者回流情况,从而便于及时关闭或者打开控制阀,避免反应液抽取过多或者多余反应液未完全回流至反应釜。
[0023]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取样管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取样孔,所述取样孔位于所述反应釜内。
[002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进行反应釜内反应液的抽取时,反应釜内位于不同深度的反应液通过取样孔被抽取至取样腔内,从而使反应釜内位于不同深度的反应液均进行了取样,使抽取的反应液更加具有代表性,避免从单一位置进行取样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反应情况之间存在偏差。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
1.通过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以及第六控制阀,来完成反应液的抽取、取样,多余反应液的回流等操作,使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0027]
2.通过管路一、管路二、管路三、管路四及取样腔,来进行反应液的抽取、多余反应液的回流等操作,原理简单,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也简单方便。
[0028]
3.通过取样杯和回流管,进一步将取样时多余的反应液回流至反应液,达到了反应液的定量取样,不会造成反应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3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34]
图中,1、取样腔;2、第一取样管;3、管路一;4、第二取样管;5、管路二;6、管路三;7、反应釜;8、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第四控制阀;12、隔板;13、管路四;14、第五控制阀;15、取样杯;16、回流管;17、第六控制阀;18、防护罩;19、观察窗;20、取样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取样装置,包括取样腔、相通连接于取样腔的底端的第一取样管、相通连接于取样腔的上侧的管路一以及相通连接于取样腔的下侧的第二取样管,管路一上远离取样腔的一端相通连接有用于抽取空气的管路二和用于使取样腔恢复常压的管路三,第一取样管的下端与一反应釜相通连接并延伸至反应釜的底部,第一取样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位于反应釜与取样腔之间,管路二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管路三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第二取样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0037]
在需要取反应釜内的反应液进行检测时,先后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管路二抽取取样腔内的空气,取样腔内为负压,产生的负压作用力使反应液顺着第一取样管进入取样腔,反应液进入取样腔后关闭第二控制阀和第一控制阀,此时取样腔内仍为负压状态,打开第三控制阀,使取样腔内恢复常压,然后关闭第三控制阀,打开第四控制阀,使反应液从第二取样管流出,进行取样检测;通过管路二抽真空来抽取反应釜内的反应液,通过取样腔来缓冲和存储反应液,通过第二取样管放出反应液,结构设计巧妙,仅需通过操作控制阀来进行取样,使取样操作简单便捷,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0038]
取样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一反应液进入管路一的隔板,隔板位于取样腔的上侧;在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管路二抽取取样腔内的空气,使取样腔为负压状态,反应釜内的反应液在负压作用力下进入取样腔内,由于负压作用力较大,在反应液沿着第一取样管进入取样腔时会发生喷溅,通过隔板阻挡反应液,防止反应液进入管路一,影响后续通过管路一进行抽气或者放气的操作。
[0039]
管路一上远离取样腔的一端相通连接有用于通入压缩空气的管路四,管路四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在第二取样管放出需要的反应液进行取样检测后,取样腔内仍有多余的反应液残留,此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通过管路五向取样腔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取样腔内的压力大于常压,使取样腔内的反应液沿着第一取样管流回反应釜内,从而避免反应液的浪费,提高产率。
[0040]
第二取样管远离取样腔的一端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取样杯,取样杯的底端设置有相通连接的回流管,回流管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回流管远离取样杯的一端与反应釜相通连接,取样杯的底端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回流管与取样腔的连接口所在的水平面;在打开第四控制阀,使反应液从取样腔内流入取样杯内,之后关闭第四控制阀,在取样杯内取出需求量的反应液进行检测,然后打开第六控制阀,使取样杯内多余的反应液沿着回流管流回到反应釜中,最后关闭第六控制阀;通过回流管使多余的反应液回流,从而避免反应液的浪费,提高产率。
[0041]
取样杯呈漏斗状;在打开第六控制阀,多余的反应液沿着漏斗状的取样杯回流至反应釜内,将取样杯设置为漏斗状,能确保取样杯内多余的反应液均可以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反应釜内,同时也可以使多余反应液的回流更加迅速。
[0042]
取样杯的顶端靠近第二取样管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第二取样管远离取样腔的一端位于防护罩内;在打开第四控制阀,取样腔内的反应液沿着第二取样管流入取样杯时,由于反应液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在与取样杯或者取样杯内的其它反应液相碰撞时,反应液易发生飞溅,通过设置防护罩,使反应液发生飞溅时,防护罩进行阻隔,以免威胁操作人员
的人身安全。
[0043]
取样腔为圆柱状的结构,取样腔的中心轴所在的直线为沿水平方向;将取样腔设置为前面和后面为圆形的圆柱体,使取样腔的底面为圆弧状,在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使取样腔内多余的反应液回流至反应釜时,反应液沿着取样腔圆弧形的曲面回流至第一取样管,相比于常规的矩形,反应液的回流速度更快,而且不会有多余的反应液残留在夹角处,从而使反应液的回流更加彻底。
[0044]
取样腔上设置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用于观察取样腔的内部的观察口;在进行反应液的抽取或者多余反应液的回流时,可以通过观察口观察取样腔内反应液的抽取或者回流情况,从而便于及时关闭或者打开控制阀,避免反应液抽取过多或者多余反应液未完全回流至反应釜。
[0045]
第一取样管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取样孔,取样孔位于反应釜内;在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进行反应釜内反应液的抽取时,反应釜内位于不同深度的反应液通过取样孔被抽取至取样腔内,从而使反应釜内位于不同深度的反应液均进行了取样,使抽取的反应液更加具有代表性,避免从单一位置进行取样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反应情况之间存在偏差。
[0046]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7]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