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漏接头和含有其的检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6155发布日期:2021-02-27 13:4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快速检漏接头和含有其的检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换热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快速检漏接头和含有其的检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气密性检漏方式中,有氦质谱检漏,卤素检漏,差压式检漏,水检漏等,但要满足年泄漏量为2g/年以上要求,主要有氦质谱检漏和卤素检漏。
[0003]
然而汽车空调换热器用氦质谱检漏设备价格昂贵,且检漏时间长。而卤素检测基本上为单机检测,效率跟不上流水线节拍。因此,有必要研发出一种具有精度高,节拍短,运行可靠且经济环保的针对换热器安装膨胀阀后接口部位的在线检漏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漏接头,可将其快速安装在换热器安装膨胀阀后接口部位,具有可重复性高、安装和拆卸快速的效果,更适用于目前的检漏生产节拍。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快速检漏接头,用于在换热器安装膨胀阀后连接在膨胀阀的进出口处;其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膨胀阀的进口相对应的第一堵头和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相对应的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上环向开设有密封沟槽,所述密封沟槽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接头本体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一旋转头,所述旋转头上设有朝向所述接头本体一侧的卡头;转动所述旋转头,可使得所述卡头进入膨胀阀的底部卡接在换热器上;所述接头本体的侧面设有管路接口,所述第一堵头和/或所述第二堵头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接口相互连通。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上的所述密封沟槽均设置有2个。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检漏系统,包括真空泵、加气机、抽气机、plc控制器、管路和上述任一所述的快速检漏接头,所述快速检漏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膨胀阀上,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管路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真空泵、所述加气机和所述抽气机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磁阀、所述真空泵、所述加气机和所述抽气机信号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管路包括检漏管路、抽气管路、加气管路和抽真空管路,所述检漏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管路接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所述抽气管路连接至所述抽气机;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所述加气管路连接至所述加气机;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所述抽真空管路连接至所述真空泵。
[0010]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为四通电磁阀,所述管路包括检漏管路、抽气管路、加气管路和抽真空管路;所述四通电磁阀的其中一个接口通过所述检漏管路连接至管路接口,另三
个接口分别通过所述抽气管路、加气管路和抽真空管路对应连接至抽气机、加气机和真空泵。
[0011]
优选的,所述加气机和所述抽气机为一个整体,为收氟加氟机。
[001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检漏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
s1、将换热器安装上膨胀阀;
[0014]
s2、将上述任一所述的快速检漏接头密封安装在所述膨胀阀的进出口处;
[0015]
s3、控制plc控制器对换热器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其真空度达到预设真空度后,真空泵停止运行;
[0016]
s4、控制plc控制器对换热器进行卤素充注到第一预设压力值后,卤素充注设备停止运行;
[0017]
s5、采用卤素检漏枪进行卤素检漏;
[0018]
s6、卤素检漏完成后,控制plc控制器对换热器进行卤素回收,待卤素回收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卤素回收设备停止运行即可。
[0019]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预设真空度为15~25pa;步骤s4中,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为 0.4~0.6mpa;步骤s6中,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为0.01~0.03mpa。
[0020]
优选的,步骤s3中,抽真空时间为3~5s;步骤s4中,卤素充注时间为2~4s;步骤s5 中,卤素检漏时间为10~15s;步骤s6中,卤素回收时间为8~12s。
[0021]
优选的,步骤s3中,抽真空时间为4s;步骤s4中,卤素充注时间为3s;步骤s5中,卤素检漏时间为12s;步骤s6中,卤素回收时间为10s。
[002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
(1)相比于传统单机卤素检查采用橡胶堵头加压板用螺钉打紧,充注及卤素气体回收采用针头,造成橡胶堵头平均只能循环使用2次,且卤素气体向大气中泄漏影响环保,而在线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检漏接头后,快速检漏接头及卤素气体均可100%循环利用,每件快速检漏接头及气体检测成本,以及接头装卸成本可以节约0.5元以上;且拆装方式简单快捷,拆、装时间分别在2秒以内可以完成,从而可有效降低生产节拍;
[0024]
(2)相比于原来采用钟罩式氦质谱检漏仪,设备费用为一百万左右,生产节拍在68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漏系统和检漏方法,结合快速检漏接头,可使得生产节拍降低至33秒以内,设备价格投入仅为十二万,检测精度可以达到2g/年精度以上;显著降低了生产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检漏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检漏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检漏接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安装膨胀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连接快速检漏接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实用新型检漏系统采用多个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实用新型检漏系统采用四通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
[0033]
1、快速检漏接头;11、接头本体;12、第一堵头;13、第二堵头;14、密封沟槽;15、密封圈;16、旋转头;17、卡头;18、管路接口;2、膨胀阀;21、进口;22、出口;3、真空泵;4、加气机;5、plc控制器;61、检漏管路;62、抽气管路;63、加气管路;64、抽真空管路;71、第一电磁阀;72、第二电磁阀;73、第三电磁阀;74、四通电磁阀;8、收氟加氟机;9、抽气机;1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6]
实施例1
[0037]
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一种快速检漏接头,用于在换热器10安装膨胀阀2后连接在膨胀阀2的进出口处;其包括接头本体11,所述接头本体1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膨胀阀的进口21 相对应的第一堵头12和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22相对应的第二堵头13;所述第一堵头12和所述第二堵头13上环向开设有密封沟槽14,所述密封沟槽14内安装有密封圈15;所述接头本体11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一旋转头16,所述旋转头16上设有朝向所述接头本体11一侧的卡头17;转动所述旋转头16,可使得所述卡头17进入膨胀阀的底部卡接在换热器10上;所述接头本体11的侧面设有管路接口18,所述第一堵头12和/或所述第二堵头13上开设有通孔(图未示出),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接口18相互连通。
[0038]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堵头12和所述第二堵头13上的所述密封沟槽14均设置有 2个,以提高堵头的密封性能。
[0039]
本实施例中,接头本体11呈矩形块结构;旋转头16呈圆饼状结构,旋转头16转动连接在接头本体11的前端,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13并排设置在接头本体11的后端,管路接口18开设在接头本体11的侧面;沿第一堵头12和/或第二堵头13的中心轴向打孔形成所述通孔,从管路接口18处向内打孔,使得其与通孔相交,从而使得检漏管路61与换热器10的芯体内形成通路。
[0040]
本实施例中,卡头设置有2个。使用时,将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13对应正对膨胀阀 2的进口21和出口22;然后逆时针转动旋转头16,卡头17进入膨胀阀2下底面卡住换热器 10。由于第一堵头12和第二堵头13采用的是径向密封,因此卡头17松紧并不影响密封泄漏。当换热器10的芯体内部充上检漏气体时,由于压力作用,接头本体11后退,卡头17卡紧膨胀阀2。需要拆卸时,顺时针旋转旋转头16,向外拉接头本体11,则快速检漏接头1脱开。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的芯体为蒸发器芯体。
[0041]
本实施例中,相比于传统单机卤素检查采用橡胶堵头加压板用螺钉打紧,充注及卤素气体回收采用针头,造成橡胶堵头平均只能循环使用2次,且卤素气体向大气中泄漏影
响环保,而在线采用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快速检漏接头后,快速检漏接头1及卤素气体均可100%循环利用,每件快速检漏接头及气体检测成本,以及接头装卸成本可以节约0.5元以上;且拆装方式简单快捷,拆、装时间分别在2秒以内可以完成,从而可有效降低生产节拍。
[0042]
实施例2
[0043]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漏系统,包括真空泵3、加气机4、抽气机9、 plc控制器5、管路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快速检漏接头1,所述快速检漏接头1密封安装在所述膨胀阀2上,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管路接口18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和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真空泵3、所述加气机4和所述抽气机9连接,所述plc控制器5分别与所述电磁阀、所述真空泵3、所述加气机4和所述抽气机9信号连接。
[0044]
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为采用多个电磁阀的检漏系统,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71、第二电磁阀72和第三电磁阀73,所述管路包括检漏管路61、抽气管路62、加气管路63和抽真空管路64,所述检漏管路61的一端与所述管路接口18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71、第二电磁阀72和第三电磁阀73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71通过所述抽气管路62连接至所述抽气机9;所述第二电磁阀72通过所述加气管路63连接至所述加气机4;所述第三电磁阀73通过所述抽真空管路64连接至所述真空泵3。本实施例中,所加气体为氟,加气机和所述抽气机为一个整体,即为收氟加氟机8;采用3个电磁阀,并联到检漏管路61上,第一电磁阀71接通收氟加氟机8的抽氟接口,第二电磁阀72接通加氟接口,第三电磁阀73 接到真空泵3的接口。3个电磁阀及真空泵3,收氟加氟机8均由plc控制器5控制。plc 控制器5分别对电磁阀和收氟加氟机8,真空泵3进行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完成抽真空,加氟保压过程,设备提醒操作者用卤素检测仪进行检漏,操作者检漏完成后按下设备按钮,设备自动完成收氟过程。
[0045]
实施例3
[0046]
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采用四通电磁阀的检漏系统,即所述电磁阀为四通电磁阀74,所述管路包括检漏管路61、抽气管路62、加气管路63和抽真空管路64;所述四通电磁阀74的其中一个接口通过所述检漏管路61连接至管路接口18,另三个接口分别通过所述抽气管路62、加气管路63和抽真空管路64对应连接至抽气机9、加气机4和真空泵3。
[0047]
本实施例中,加气机4为加氟机,抽气机9为抽氟机,通过4位4通电磁阀连接快速检漏接头1,真空泵3,加氟机和抽氟机,并通过plc控制器5对四通电磁阀74进行控制。使四通电磁阀74分别执行:a检漏管路61-抽真空管路64互通;b检漏管路61-加气管路63互通,c所有管路断开;d检漏管路61-抽气管路64互通。使用plc控制器5控制四通电磁阀。操作者按下启动按钮,四通电磁阀执行a,打开真空泵3进行抽真空动作,真空达到20pa时,真空泵3停止;四通电磁阀执行b,加氟机打开,氟气充注到0.5mpa,加氟机停止;四通电磁阀执行c,此时设备进入等待时间,操作者给设备信号后,四通电磁阀执行d,抽氟机装置打开,氟气回收压力达到0.02mpa时,氟气回收设备停止,四通电磁阀回到a状态,等待下一次装置循环即可。
[0048]
实施例4
[004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漏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0]
s1、将换热器10安装上膨胀阀2;
[0051]
s2、将实施例1中所述的快速检漏接头1密封安装在所述膨胀阀2的进出口处;
[0052]
s3、控制plc控制器5对换热器10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其真空度达到预设真空度后,真空泵3停止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真空度为15~25pa,优选为20pa;
[0053]
s4、控制plc控制器5对换热器10进行卤素充注到第一预设压力值后,卤素充注设备即收氟加氟机8停止运行;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压力值为0.4~0.6mpa,优选为0.5mpa;
[0054]
s5、采用卤素检漏枪进行卤素检漏;通过用卤素枪在密封圈附近5mm内探测是否有卤素元素即氟气泄漏到空气中;由于卤素检漏枪为真空吸枪,卤素分子随空气进入吸枪,进入到 800~900℃温度下金属铂电极,金属铂正离子发射遇到卤素气体时,这种发射会急剧增加;通过电流反馈出泄漏出来卤素分子多少,从而确认出泄漏率;
[0055]
s6、卤素检漏完成后,控制plc控制器5对换热器10进行卤素回收,待卤素回收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卤素回收设备停止运行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压力值为 0.01~0.03mpa,优选为0.02mpa。
[0056]
具体的,在使用时,设备抽真空时间4s,真空度达到20pa,卤素充注时间3s,充注压力达到0.5mpa;设备保压,等待操作者进行卤素检漏(人工时间大致12s),设备回收卤素气体,回收时间10s,回收压力0.02mpa。设备总时间节拍29s,人工装拆快速检漏接头各2s,生产节拍仅33s。相比于原来采用钟罩式氦质谱检漏仪,设备费用为一百万左右,生产节拍在68 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漏系统和检漏方法,可显著降低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005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