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单元及磁共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3362发布日期:2021-07-20 16:1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接收单元及磁共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收单元及磁共振设备。



背景技术:

磁共振设备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磁共振设备使用时,需要通过接收单元的感应线圈将采集到检测电信号传输给上位机,经上位机处理后获得对应的图像。

目前,感应线圈感应并产生检测电信号后,通过一条传输线缆传递给插头,并通过插头与插座连接,并经另一条传输线缆传递给设置于机架上的接收机,该信号经接收机上的信号放大器放大后传输给上位机。此过程中,初始的检测电信号在较长的传输电缆内进行传输会有损耗,并且会引入噪声,导致信号衰减,不利于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收单元及磁共振设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收单元,包括能够感应并产生检测电信号的感应线圈、能够传输检测电信号的第一传输线缆以及插接组件,插接组件通过第一传输线缆与感应线圈连接,且插接组件包括信号放大器以及输出部,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一传输线缆电连接,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输出部电连接。

上述接收单元通过将信号放大器集成到插接组件中,使得感应线圈产生的检测电信号只需经过第一传输线缆即可将检测电信号传入信号放大器中进行信号放大,然后再利用输出部输出放大后的检测电信号。如此,感应线圈产生的初始检测电信号只需经过较短的第一传输线缆进行传输,损耗较小,能够减小传输线缆对初始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降低的影响;然后利用信号放大器放大后再进行较远距离的电信号传输,有利于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接组件包括插头,插头内设有信号放大器,且插头的插接部为输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内设有光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端与输出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接组件包括与插头可拆卸连接的插座,插座设有光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插接部可拆卸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接组件包括插头以及与插头可拆卸连接的插座,插座内设有信号放大器,且插头的插接部为输出部,并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可拆卸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座内设有光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收单元,插接组件包括插头及与插头可拆卸连接的插座,信号放大器设置于插头或插座上。磁共振设备还包括机架单元及上位机,机架单元设有检测腔,机架单元包括支撑架以及可相对于支撑架移动的承托板,支撑架设置于检测腔的外部,承托板固设有插座。上位机与插座之间通过第二传输线缆电连接。

该磁共振设备采用了上述接收单元,使用时,被检测者躺在承托板上,感应线圈设置于被检测位置,然后将被检测者通过承托板推入检测腔中。检测时,感应线圈产生的检测电信号只需经过第一传输线缆即可将检测电信号传入信号放大器中进行信号放大,然后再利用第二传输线缆将放大后的检测电信号传输给上位机。此过程中,感应线圈产生的初始检测电信号只需经过较短的第一传输线缆进行传输,损耗较小,能够减小传输线缆对初始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降低的影响;然后利用信号放大器放大后,再通过第二传输线传输给上位机,与传统技术相比,能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有利于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

同时,可以理解地,将信号放大器集成到插接组件中,能够充分利用插接组件的空间;而且插头易于拆卸,承托板易推出,具备足够的操作空间,有利于信号放大器的更换或维护。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头或插座设有光电转换器,光电转换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传输线缆与上位机电连接;第二传输线缆为光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应线圈与承托板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共振设备还包括拖链,拖链设置于支撑架与承托板之间,拖链与第二传输线缆连接,使得第二传输线缆的一端能够随拖链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磁共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磁共振设备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磁共振设备的接收单元的拆装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磁共振设备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磁共振设备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接收单元;20、机架单元;22、检测腔;24、支撑架;26、承托板置;30、上位机;40、第二传输线缆;50、拖链;100、感应线圈;200、第一传输线缆;300、插接组件;310、信号放大器;320、输出部;330、插头;340、插座;350、光电转换器。

附图说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磁共振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更加准确判断及治疗。磁共振成像质量越好,成本越低,磁共振设备的竞争力也越高。故如何提高成像质量,提供更加清楚的图像,是磁共振设备制造厂商永无止境的追求。

而目前,接收单元的感应线圈将采集到检测电信号传输给上位机,经上位机处理后获得对应的图像过程中,因初始的检测电信号在较长的传输电缆内进行传输会有损耗,并且会引入噪声,导致信号衰减,不利于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收单元,能够减小传输线缆对初始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降低的影响;应用于磁共振设备,能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接收单元,现通过应用了该接收单元的磁共振设备进行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磁共振设备,包括接收单元10、机架单元20及上位机30。

其中,如图3、图4及图9所示,接收单元10包括能够感应并产生检测电信号的感应线圈100、能够传输检测电信号的第一传输线缆200以及插接组件300。插接组件300通过第一传输线缆200与感应线圈100连接,且插接组件300包括信号放大器310以及输出部320,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入端与第一传输线缆200电连接,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出端与输出部320电连接。插接组件300还包括插头330及与插头330可拆卸连接的插座340,信号放大器310设置于插头330或插座340上。

此外,机架单元20设有检测腔22,机架单元20包括支撑架24以及可相对于支撑架24移动的承托板,支撑架24设置于检测腔22的外部,承托板固设有插座340。上位机30与插座340之间通过第二传输线缆40电连接。

该磁共振设备采用了上述接收单元10,使用时,被检测者躺在承托板上,感应线圈100设置于被检测位置,然后将被检测者通过承托板推入检测腔22中。检测时,感应线圈100产生的检测电信号只需经过第一传输线缆200即可将检测电信号传入信号放大器310中进行信号放大,然后再利用第二传输线缆40将放大后的检测电信号(可以转换,也可以不进行转换)传输给上位机30。此过程中,感应线圈100产生的初始检测电信号只需经过较短的第一传输线缆200进行传输,损耗较小,能够减小传输线缆对初始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降低的影响;然后利用信号放大器310放大后,再通过第二传输线传输给上位机30,与传统技术相比,能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有利于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

同时,通过改进接收单元10来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仅改变插头330或插座340,不仅成本较低,且对磁共振设备的生产线的改造影响也较小,前期投入改造的成本也小。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地,将信号放大器310集成到插接组件300中,能够充分利用插接组件300的空间;而且插头330易于拆卸,承托板易推出,具备足够的操作空间,有利于信号放大器310的更换或维护,能提高磁共振设备的维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线圈100”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的传统的检测元件,包括但不限于全容积线圈、部分容积线圈、表面线圈、体腔内线圈、相控阵线圈等。

此外,“检测电信号”可以根据感应线圈100的特点产生,包括但不限于射频电信号,只要能够最终获得成像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及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插头330内设有信号放大器310,且插头330的插接部为输出部320。如此,该插头330可以独立集成信号放大器310后,再通过第一传输线缆200与感应线圈100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而只需改造插头330即可实现上述技术,能够降低因改进技术对磁共振设备生产线的影响。同时由于插头330、第一传输线缆200或感应线圈100为一个独立模块,在更换或维护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可以单独取出进行检修,不影响设备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及图10所示,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插头330内设有光电转换器350,光电转换器350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出端电连接,光电转换器350的输出端与输出部320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光电转换器350将检测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能够进一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一步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

同时,将光电转换器350设置于插头330上,只需改造插头330即可实现上述技术,能够降低因改进技术对磁共振设备生产线的影响,也便于后期维护。

或者,如图6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插接组件300包括与插头330可拆卸连接的插座340,插座340设有光电转换器350,光电转换器350的输入端与插接部可拆卸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光电转换器350将检测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能够进一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一步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同时,将光电转换器350设置于插座340上,只需改造插座340即可实现上述技术,能够降低因改进技术对磁共振设备生产线的影响。而且插座340设置于承压板上,承压板容易脱出,也便于后期维护。

在上述插接部为输出部32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传输线缆200与插头330可拆卸连接,且第一传输线缆200与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入端可拆卸电连接。如此,插头330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模块进行组装,在更换或维护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可以单独取出进行检修,不影响设备运行。

等同地,一实施例中,插座340可拆卸固设于承托板上,且插座340与第二传输线缆40可拆卸连接。如此,插座340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模块进行组装,在更换或维护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可以单独取出进行检修,不影响设备运行。

如图7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插接组件300包括插头330以及与插头330可拆卸连接的插座340,插座340内设有信号放大器310,且插头330的插接部为输出部320(可参照图4所示),并与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出端可拆卸电连接。如此,该插座340可以独立集成信号放大器310后,再经插头330及第一传输线缆200后,与感应线圈100构成一个独立模块,进而只需改造插座340即可实现上述技术,能够降低因改进技术对磁共振设备生产线的影响。同时由于插座340为一个独立模块,而且插座340设置于承压板上,承压板容易脱出,可以单独取出插座340进行检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及图10所示,一实施例中,插座340内设有光电转换器350,光电转换器350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出端电连接。如此,通过设置光电转换器350将检测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能够进一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一步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同时,将光电转换器350设置于插座340上,只需改造插座340即可实现上述技术,能够降低因改进技术对磁共振设备生产线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光电转换器350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器35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传输线缆40与上位机30电连接;第二传输线缆40为光纤。如此,利用光纤来传递信号,既能提高传输速率,又能提高抗干扰性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感应线圈100与承托板可拆卸连接。如此,感应线圈100与承托比可拆卸连接,能够提高感应线圈100使用时位置不会轻易发生位移,又使得接收单元10的便于拆装,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在承托板上设置所需类型的接收单元1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磁共振设备还包括拖链50,拖链50设置于支撑架24与承托板之间,拖链50与第二传输线缆40连接,使得第二传输线缆40的一端能够随拖链50移动。如此,使用拖链50来防护第二传输线缆40,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利用拖链50还可以集成整理线缆,有利于提高磁共振设备的外观美感。

如图4所示,接收单元10包括能够感应并产生检测电信号的感应线圈100、能够传输检测电信号的第一传输线缆200以及插接组件300。插接组件300通过第一传输线缆200与感应线圈100连接,且插接组件300包括插头330、信号放大器310以及输出部320,信号放大器310设置于插头330内,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入端与第一传输线缆200电连接,信号放大器310的输出端与输出部320电连接。如此,只需拔插插头330即可实现接收单元10的拆装,即便于更换,也便于维修。同时,通过改进接收单元10来提高磁共振设备的成像质量,仅改变插头330,不仅成本较低,且对磁共振设备的生产线的改造影响也较小,前期投入改造的成本也小。

需要说明的是,该“感应线圈100”可以为“接收单元10”这一模块的其中一个零件,即与“接收单元10的其他构件”进行模块化生产;也可以与“接收单元10的其他构件”相对独立,可分离,即可在本装置中与“接收单元10的其他构件”组装成一个整体。

等同的,本实用新型“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实用新型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