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纸袋气密性的气囊式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5063发布日期:2021-05-28 10:5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纸袋气密性的气囊式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袋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纸袋气密性的气囊式检具。



背景技术:

手提式的购物纸袋是各大商圈常见的一种容器,特别广泛应用于服装消费行业。现今的购物纸袋往往结构简单统一,撑开后都是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形态。整个纸袋一般是由一面平面纸张折叠粘接形成的,纸袋的底部往往就有多处重叠粘合区域,需要对粘接品质进行把控,如果应有的粘接区域没有全部覆盖,就会导致连接强度达不到设计状态的现象,继而影响纸袋整体的承载能力。但是粘接区域往往都是在两层纸张之间,难以目视检查。胶液一般也是透明的,无法靠光照透过纸袋来检查胶液是否粘接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纸袋气密性的气囊式检具,能对纸袋进行气密性检测,设备成本低,进出纸袋快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纸袋气密性的气囊式检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对纸袋气密性的气囊式检具,包括:气囊,撑开状态下呈长方体,撑开状态下气囊的竖向投影轮廓与纸袋的开口轮廓吻合;气管,包括贯穿气囊的进气管;当气囊塞入纸袋中时,进气管两端包括位于纸袋外的第一进气口,还包括位于纸袋内的第一出气口,进气管还具备位于气囊内部的内出气口,内出气口连接第一气阀,第一出气口连接有第二气阀;第一进气口连接有空气压缩机,第一气阀、第二气阀为自力式压力控制阀,第一气阀、第二气阀分别为双向阀、单向阀,打通第二气阀所需的压力大于第一气阀;刚性板,贴合在气囊的顶部,两个刚性板分别镜像对称布置在进气管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纸袋进行气密性检测,从另一角度来反应重叠粘接处是否粘接完全、牢固。但是纸袋先天具备尺寸较大的开口,所以利用气囊来堵住开口。未充气状态下的气囊自身尺寸较小,便于进入袋体,不易与袋体的开口干涉。进入袋体后的气囊开始充气膨胀,最终堵住纸袋的口部。气囊的作用比较柔和,与纸袋接触后能具备气密性,不易顶破纸袋。

刚性板可以强化气囊顶部的结构强度,保证鼓起后的气囊其顶部基本是水平的,继而保证气囊与纸袋内壁更好得贴合。气囊鼓起后两个刚形板展开,气囊收缩后两个刚形板彼此收叠,从而保证收叠后的气囊其水平横断面轮廓变小,便于进出纸袋的开口。

一个空气压缩机作为气源即可实现气囊的鼓起或收缩以及纸袋内的气密性鼓气。自力式压力控制阀是利用工作介质的阀前压力经过阀芯原理,选用弹簧的反作用力相平衡。由于第二气阀、第一气阀的开启压力不同,所以空气压缩机持续工作时是先给气囊鼓气,当气囊鼓起后,气囊内的气压到达一定时才会向纸袋内鼓气,此时也正好完成了纸袋开口的封闭,整个技术方案成本较低,无需昂贵的电控气阀。气囊需要在鼓气、收叠两个状态切换,所以第一气阀是双向阀。本技术方案可以利用气囊反复的膨胀、收缩以及进气管的吹气,实现对一个个纸袋的底部的气密性检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气囊为柔性材质,气囊由一个顶面布、一个底面布、两个侧面布、两个端头布构成,进气管穿过顶面布、底面布并且外壁与顶面布、底面布密封连接,刚性板粘贴在顶面布上,刚性板的边沿不与顶面布的边沿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气囊膨胀后其表面整体呈长方体。顶面布的形状尺寸和展开后的纸袋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同。刚性板不与顶面布的边沿接触,保证刚性板不会与纸袋内壁接触,避免碰坏纸袋,同时也便于收缩后的气囊快速进出纸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两个端头布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侧面布之间的距离,刚性板长度方向与顶面布自身长度方向平行;刚性板至就近侧面布的距离小于刚性板至就近端头布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柔性的顶面布起到连接刚性板的柔性铰链的作用。纸袋收叠与撑开状态下相比,纸袋的开口长度的变化小,开口宽度的变化大,所说刚性板至顶面布各边沿的距离也有区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两个刚性板的上表面之间共同连接有弹力绳,当两个刚性板上表面重合于同一空间平面时,弹力绳呈受拉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力绳施加弹力,让两个刚性板仅沿指定的方向收叠,使得顶面布是呈v字形收叠,而不是沿倒v字形收叠,v字形收叠状态下的气囊便于快速进入纸袋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两根弹力绳布置于进气管两侧,两个刚性板之间构成间隙,间隙等于进气管的外径,弹力绳自身长度方向垂直于间隙自身长度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顶面布在间隙内的部位即起到柔性铰链的作用,进气管外壁也对刚性板的运动起到一定的限位,避免刚性板无序摆动或磕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气管还包括穿过顶面布、底面布并且外壁与顶面布、底面布密封连接出气管;当气囊塞入纸袋中时,出气管两端包括位于纸袋外的第二出气口,还包括位于纸袋内的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接有第三气阀,第三气阀为自力式压力控制阀,打通第三气阀所需的压力大于第二气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气管为纸袋检测时提供了出气路径,避免纸袋因内部气压过大而撑破。在对纸袋内正常鼓气状态下时,第三气阀是关闭状态,避免漏气,只有当纸袋内气压在达到撑裂纸袋之前第三气阀才开通,降低纸袋内的气压,避免纸袋被撑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出气管位于两根弹力绳之间,出气管穿过间隙,出气管的外径与进气管的外径相等,出气管与进气管平行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气管、进气管两个管可以限制两个刚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二气阀限定第一出气口仅能向外出气,第三气阀也为单向阀,第三气阀限定第二进气口仅能向内进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气阀的存在不会干扰第一气阀、第二气阀的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进气管、出气管共同固定有把手,把手位于气囊的上方,把手上设有控制空气压缩机的按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把手便于人员抓握操作,整体可以作为一个手持检具,把手也限定了进气管、出气管的相对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内出气口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间隙的长度方向,气囊的侧面布、端头布上共同固定有橡胶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出气口与第一气阀要占据一定的体积,限定了内出气口的朝向是平行于纸袋开口长度方向的。因为纸袋开口宽度方向的空间更加小,所以内出气口、第一气阀的布局不能干扰气囊进出纸袋。橡胶密封圈能提高气囊外表面与纸袋内壁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

1-气囊;101-顶面布;102-侧面布;103-底面布;104-端头布;2-进气管;201-第一进气口;202-第一出气口;203-内出气口;3-出气管;301-第二出气口;302-第二进气口;4-刚性板;5-弹力绳;6-把手;7-第一气阀;8-第二气阀;9-第三气阀;10-间隙;11-纸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气囊1,撑开状态下呈长方体,撑开状态下气囊1的竖向投影轮廓与纸袋11的开口轮廓吻合;气管,包括贯穿气囊1的进气管2;当气囊1塞入纸袋11中时,进气管2两端包括位于纸袋11外的第一进气口201,还包括位于纸袋11内的第一出气口202,进气管2还具备位于气囊1内部的内出气口203,内出气口203连接第一气阀7,第一出气口202连接有第二气阀8;第一进气口201连接有空气压缩机,第一气阀7、第二气阀8为自力式压力控制阀,第一气阀7、第二气阀8分别为双向阀、单向阀,打通第二气阀8所需的压力大于第一气阀7;刚性板4,贴合在气囊1的顶部,两个刚性板4分别镜像对称布置在进气管2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纸袋进行气密性检测,从另一角度来反应重叠粘接处是否粘接完全、牢固。但是纸袋先天具备尺寸较大的开口,所以利用气囊来堵住开口。未充气状态下的气囊自身尺寸较小,便于进入袋体,不易与袋体的开口干涉。进入袋体后的气囊开始充气膨胀,最终堵住纸袋的口部。气囊的作用比较柔和,与纸袋接触后能具备气密性,不易顶破纸袋。

刚性板可以强化气囊顶部的结构强度,保证鼓起后的气囊其顶部基本是水平的,继而保证气囊与纸袋内壁更好得贴合。气囊鼓起后两个刚形板展开,气囊收缩后两个刚形板彼此收叠,从而保证收叠后的气囊其水平横断面轮廓变小,便于进出纸袋的开口。

一个空气压缩机作为气源即可实现气囊的鼓起或收缩以及纸袋内的气密性鼓气。自力式压力控制阀是利用工作介质的阀前压力经过阀芯原理,选用弹簧的反作用力相平衡。由于第二气阀、第一气阀的开启压力不同,所以空气压缩机持续工作时是先给气囊鼓气,当气囊鼓起后,气囊内的气压到达一定时才会向纸袋内鼓气,此时也正好完成了纸袋开口的封闭,整个技术方案成本较低,无需昂贵的电控气阀。气囊需要在鼓气、收叠两个状态切换,所以第一气阀是双向阀。本技术方案可以利用气囊反复的膨胀、收缩以及进气管的吹气,实现对一个个纸袋的底部的气密性检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气囊1为柔性材质,气囊1由一个顶面布101、一个底面布103、两个侧面布102、两个端头布104构成,进气管2穿过顶面布101、底面布103并且外壁与顶面布101、底面布103密封连接,刚性板4粘贴在顶面布101上,刚性板4的边沿不与顶面布101的边沿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气囊膨胀后其表面整体呈长方体。顶面布的形状尺寸和展开后的纸袋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同。刚性板不与顶面布的边沿接触,保证刚性板不会与纸袋内壁接触,避免碰坏纸袋,同时也便于收缩后的气囊快速进出纸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端头布104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侧面布102之间的距离,刚性板4长度方向与顶面布101自身长度方向平行;刚性板4至就近侧面布102的距离小于刚性板4至就近端头布104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柔性的顶面布起到连接刚性板的柔性铰链的作用。纸袋收叠与撑开状态下相比,纸袋的开口长度的变化小,开口宽度的变化大,所说刚性板至顶面布各边沿的距离也有区别。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刚性板4的上表面之间共同连接有弹力绳5,当两个刚性板4上表面重合于同一空间平面时,弹力绳5呈受拉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力绳施加弹力,让两个刚性板仅沿指定的方向收叠,使得顶面布是呈v字形收叠,而不是沿倒v字形收叠,v字形收叠状态下的气囊便于快速进入纸袋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两根弹力绳5布置于进气管2两侧,两个刚性板4之间构成间隙10,间隙10等于进气管2的外径,弹力绳5自身长度方向垂直于间隙10自身长度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顶面布在间隙内的部位即起到柔性铰链的作用,进气管外壁也对刚性板的运动起到一定的限位,避免刚性板无序摆动或磕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气管还包括穿过顶面布101、底面布103并且外壁与顶面布101、底面布103密封连接出气管3;当气囊1塞入纸袋11中时,出气管3两端包括位于纸袋11外的第二出气口301,还包括位于纸袋11内的第二进气口302,第二进气口302连接有第三气阀9,第三气阀9为自力式压力控制阀,打通第三气阀9所需的压力大于第二气阀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气管为纸袋检测时提供了出气路径,避免纸袋因内部气压过大而撑破。在对纸袋内正常鼓气状态下时,第三气阀是关闭状态,避免漏气,只有当纸袋内气压在达到撑裂纸袋之前第三气阀才开通,降低纸袋内的气压,避免纸袋被撑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管3位于两根弹力绳5之间,出气管3穿过间隙10,出气管3的外径与进气管2的外径相等,出气管3与进气管2平行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气管、进气管两个管可以限制两个刚形板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气阀8限定第一出气口202仅能向外出气,第三气阀9也为单向阀,第三气阀9限定第二进气口302仅能向内进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气阀的存在不会干扰第一气阀、第二气阀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管2、出气管3共同固定有把手6,把手6位于气囊1的上方,把手6上设有控制空气压缩机的按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把手便于人员抓握操作,整体可以作为一个手持检具,把手也限定了进气管、出气管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出气口20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间隙10的长度方向,气囊1的侧面布102、端头布104上共同固定有橡胶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出气口与第一气阀要占据一定的体积,限定了内出气口的朝向是平行于纸袋开口长度方向的。因为纸袋开口宽度方向的空间更加小,所以内出气口、第一气阀的布局不能干扰气囊进出纸袋。橡胶密封圈能提高气囊外表面与纸袋内壁的气密性。

为了方便表现内部结构,图2相比图1中,利用虚线表现被遮挡的轮廓。图4相比图3,也利用虚线表现刚性板4的状态。图1、图2、图5都是气囊膨胀的效果,图3、图4是气囊1收缩的效果。图4中刚性板4就是呈竖向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