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板联动式侧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3983发布日期:2021-06-29 23:3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双板联动式侧滑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车辆跑偏程度的双板联动式侧滑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车辆在下产线或周期性的年检过程中,需要对诸多性能指标进行综合检测试验,以判断是否满足上路条件和安全性。

为保证车辆转向时车轮无横向滑移的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配合不当时,车轮便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产生侧向滑移现象。当这种滑移现象过于严重时,将破坏车轮的附着条件,丧失定向行驶能力,引发交通事故并导致轮胎的异常磨损。

对应该项目的检测,已有多种侧滑台设备普遍应用于各车辆质检产线或检测站点,但主要为单板侧滑台或由两个分离的单板侧滑台组合应用。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只能得到单侧车轮或相对独立的两侧车轮跑偏性能,无法得到两侧车轮相关联的跑偏性能,与车辆实际上路行驶的状态存在偏差。而且,组合使用的状态下需要满足不同车宽的设备定位,安装复杂且实用性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双板联动式侧滑台,解决车辆双轮跑偏的检测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双板联动式侧滑台,具有适于车宽的底座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架横向划分设为左轮侧滑区、传动检测区、右轮侧滑区,其中左轮侧滑区分布设有侧滑垫块及其表面装接的左轮承载板,右轮侧滑区分布设有侧滑垫块及其表面装接的右轮承载板;传动检测区设有对接左轮承载板的内侧边且并排相邻的定向滑座和第一偏转滑座,以及对接右轮承载板的内侧边且并排相邻的牵引滑座、定向滑座和第二偏转滑座,两个偏转滑座的臂杆与其间一个中心定位的转动连杆枢接传动,其中第二偏转滑座的臂杆上接设有弹性牵引的转角增幅部,传动检测区定位设有朝向左轮承载板内侧边且信号接入上位机的距离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侧滑垫块由容槽座、圆柱轮及托板构成,其中所述容槽座固接于底座框架上且朝上敞口,圆柱轮横卧于容槽座中并在其中平行于侧向滚动,托板倒装固接于左轮承载板或右轮承载板底侧并在圆柱轮表面滚筒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左轮侧滑区和右轮侧滑区的各自外侧设有与内侧的定向滑座隔空相对的辅助滑座,所述辅助滑座与左轮承接板的外侧边或右轮承接板的外侧边相接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向滑座与辅助滑座结构相同且由线性滑槽、滑轮、联动板及螺栓装接构成,其中滑轮在线性滑槽中侧向滑动,联动板的一端通过螺栓枢接于滑轮,联动板的另一端与左轮承接板或右轮承接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滑座装接于临近车辆驶入向的底座框架且由基座、圆柱导杆和桥接杆组装构成,其中基座一端固定于底座框架上、另一端设有行进向滑槽,且行进向滑槽中设有呈竖立状并限位导向滑动的圆柱导杆,桥接杆的一端通过螺栓枢接于圆柱导杆顶部,桥接杆的另一端与右轮承接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增幅部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装接的固定座、第一角动板和第二角动板,其中固定座设有朝上的转轴,第一角动板装接于转轴自由转动且第一角动板的一端与底座框架之间挂接有复位弹簧;两个角动板隔空相对且底面投影呈交错状,第二角动板的一端设有一个靠接第一角动板一侧边的垂杆,第二角动板的另一端设有一个靠接第一角动板另一侧边的垂杆,且第二角动板的中部与第二偏转滑座的臂杆固接随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框架在行进向尾段设有单独对应左轮侧滑区和右轮侧滑区的急停侧滑检测单元。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双板联动式侧滑台,具备的进步性包括:通过将左轮侧滑区与右轮侧滑区传动相连成一体并对联动后的跑偏量进行距离测定,大幅提高了侧滑台的测量准确性及精度;并且能够满足3t-10t载荷的车辆检测,测量范围达到正负15mm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板联动式侧滑台局部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侧滑垫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传动检测区局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从技术概述来看,该双板联动式侧滑台具有适于车宽的底座框架1,该底座框架横向划分设为左轮侧滑区11、传动检测区12、右轮侧滑区13,其中左轮侧滑区11分布设有侧滑垫块2及其表面装接的左轮承载板3,右轮侧滑区分13布设有侧滑垫块及其表面装接的右轮承载板4;传动检测区12设有对接左轮承载板3的内侧边3a且并排相邻的定向滑座5a和第一偏转滑座6a,以及对接右轮承载板4的内侧边且并排相邻的牵引滑座7、定向滑座5b和第二偏转滑座6b,两个偏转滑座的臂杆与其间一个中心定位的转动连杆8枢接传动,其中第二偏转滑座6b的臂杆61b上接设有弹性牵引的转角增幅部9,传动检测区12定位设有朝向左轮承载板3内侧边3a且信号接入上位机的距离传感器10。

从进一步细化的结构特点来看,其中侧滑垫块2由容槽座21、圆柱轮22及托板23构成,其中容槽座21固接于底座框架1上且朝上敞口,圆柱轮22横卧于容槽座21中并在其中平行于侧向滚动,托板23倒装固接于左轮承载板3或右轮承载板4底侧并在圆柱轮22表面滚筒平移,由此承载车轮后的侧滑板将易于侧向滑动。

该左轮侧滑区11和右轮侧滑区13的各自外侧设有与内侧的定向滑座隔空相对的辅助滑座5c,该辅助滑座5c与左轮承接板3的外侧边或右轮承接板4的外侧边相接固定。更具体地,该定向滑座5a、5b与辅助滑座5c结构相同且由线性滑槽51、滑轮52、联动板53及螺栓装接构成,其中滑轮52在线性滑槽51中侧向滑动,联动板53的一端通过螺栓枢接于滑轮52,联动板53的另一端与左轮承接板3或右轮承接板4相连接。

而该牵引滑座7装接于临近车辆驶入向的底座框架且由基座71、圆柱导杆72和桥接杆73组装构成,其中基座71一端固定于底座框架1上、另一端设有行进向滑槽711,且行进向滑槽中设有呈竖立状并限位导向滑动的圆柱导杆72,桥接杆73的一端通过螺栓枢接于圆柱导杆72顶部,桥接杆73的另一端与右轮承接板4相连接。

再者,该转角增幅部9包括自下而上依序装接的固定座、第一角动板92和第二角动板93,其中固定座设有朝上的转轴91,第一角动板92装接于转轴91自由转动且第一角动板92的一端与底座框架之间挂接有复位弹簧94;两个角动板隔空相对且底面投影呈交错状,第二角动板93的一端设有一个靠接第一角动板一侧边的垂杆95a,第二角动板93的另一端设有一个靠接第一角动板另一侧边的垂杆95b,且第二角动板93的中部与第二偏转滑座的臂杆固接随动。

工作原理:当车辆以一定速度行驶于该侧滑台,基于车辆两轮与对应侧的侧滑板之间的滚动摩擦力,侧滑板发生于跑偏方向相反的轻微移动。而且,这里左轮侧滑板或右轮侧滑板的轻微移动并非由对应侧左、右单一车轮所决定,而是通过两侧传动相连的跑偏滑座传递、匀化后的偏移结果。具体地,当右轮发生向左打滑时,右轮侧滑板将顺势向右滑行,由于牵引滑座的存在,右轮侧滑板将顺时针方向小角度歪斜,而使得第二跑偏滑座的臂杆61b向右偏移;此时,转动连杆由于被拉扯而发生顺势转动,同时传递将第一跑偏滑座的臂杆61a向左的推力。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造成跑偏是双轮作用的结果,故而参照前面描述左轮对第一跑偏滑座的臂杆61a也将产生一定的促动力,促动力与推力的合力将模拟成为车辆的实际跑偏程度。与此同时,由于第二跑偏滑座的臂杆61b仅为轻微幅度的偏转,故而借助第二角动板两端的垂杆夹住第一角动板增幅转动,按比例放大偏斜程度,有利于提高测量范围。

此外,该底座框架在行进向尾段设有单独对应左轮侧滑区和右轮侧滑区的急停侧滑检测单元14。当车辆在该侧滑台行程终点处急刹时,得以测算量化的跑偏程度。

综上关于本实用新型侧滑台改良方案介绍及实施例详述可见,本方案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通过将左轮侧滑区与右轮侧滑区传动相连成一体并对联动后的跑偏量进行距离测定,大幅提高了侧滑台的测量准确性及精度;并且能够满足3t-10t载荷的车辆检测,测量范围达到正负15mm区间。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