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6982发布日期:2022-07-13 01:5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原油检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现有的原油含水率在线分析计量技术中,较常见的原油含水分析仪有电容法、电磁波法、电导法和射频法。其中电磁波法的测量原理为利用根据油中含水量的不同,介质吸收的波能量不同,探测装置将这个因原油含水量不同而引起吸收电能不同的信号传送到监测器。经处理、放大、线性校正后输出结果随油中含水量而变化的标准电信号,该信号转换为含水比例。测量快速准确,能够实现实时检测。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波法原油含水分析仪、检测探头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反射端)均是直接安装在管道上,在发射端与接收端形成的测量腔内极易黏连原油介质、容易堵塞,使得测量不准确,因此探头经常需要拆卸清洗,后期维护也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量腔内黏连原油介质、容易堵塞,导致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包括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检测表头、置于输油管道内且作为检测发射端的电极和与所述电极相对并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所述电极呈与输油管道轴线平行状设置且与所述检测表头电连接,电极发射出的检测电磁波垂直于原油输送方向穿过待测原油并被检测反射端反射并由电极接收。
5.优选地,所述电极设置于输油管道的水平段并由所述输油管道的顶部插入,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为输油管道的水平段的底面段。
6.优选地,所述电极为一矩形导电板,矩形导电板长度方向与原油输送方向一致且矩形导电板轴线位于输油管道轴线正上部位置。
7.优选地,所述电极外部包裹有填充块,所述填充块材质为氟塑料;所述填充块与输油管道的内顶壁固定安装,且填充块的在输油方向上的横截面为半径与输油管道内径相适应的半圆形,填充块的在输油方向上的两端面均设置为锥形避让面。
8.优选地,所述检测表头包括表头壳体、置于表头壳体内且朝向输油管道侧面的显示屏和置于表头壳体内的检测模块,所述电极与检测模块电连接。
9.优选地,所述电极与表头壳体固定安装且电极轴线与显示屏平行设置,在输油管道上设置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外部螺接有连接端头,所述表头壳体通过紧固件与连接端头固定安装。
10.优选地,所述表头壳体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表头壳体内的检测模块电连接并为检测模块供电。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利用电极和油管内壁代替原来的发射端和反射端,改变现有技术中发射端
和反射端形成独立的测量腔,测量腔内极易出现杂质粘结和堵塞的问题,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度的问题。
13.2、电极与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正对,使得检电磁波基本上是垂直穿过流体深度最大位置,确保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14.3、本技术方案中电极和油管内壁作为反射端,在输油过程中,油液不停的冲刷电极和油管内壁,有效的避免了杂质在电极和油管内壁上附着,在油液的输送中,同时起到了对电极和油管内壁冲洗的目的,避免了检测设备频繁拆卸清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横截面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包括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检测表头1、置于输油管道10内且作为检测发射端的电极2和与电极2相对并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电极2呈与输油管道10轴线平行状设置且与检测表头1电连接,电极2发射出的检测电磁波垂直于原油输送方向穿过待测原油并被检测反射端(油管内壁3)反射并由电极2接收。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极2将检测的微波电磁波发射向待测原油,微波电磁波穿过待测原油后被检测反射端(油管内壁3)反射并在由电极2接收。由于待测原油中含水量的差异,待测原油吸收的微波电磁波能量不同,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也有所不同,电极2接收本信号并传递至检测表头内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通过处理后得到测量原油的含水率,最后将含水率显示出来。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作为检测发射端的电极2和与电极2相对并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结构的设计,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发射端与反射端形成的与原油输送管道内输送路径独立的测量腔。本技术方案避免了原油中微量的杂质在发射端与反射端附着,避免了因附着的杂质影响测量腔的畅通,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作为检测发射端的电极2和与电极2相对并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结构的设计,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发射端与反射端形成的与原油输送管道内输送路径独立的测量腔。在原油的输送中,电极2和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处于原油输送的路径上,一方面便于对正在输送的原油进行实时的无延时的检测,检测结果精确。另一方那个面不断输送的原油对,电极2和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进行冲洗,避免了电极频繁拆卸清理的问题。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电极2呈与输油管道10轴线平行状设置,电极2发射出的检测电磁波垂直于原油输送方向穿过待测原油,电极2与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正对,使得检电磁波基本上是垂直穿过流体(待测原油)深度最大位置,确保
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电极2设置于输油管道10的水平段并由输油管道的顶部插入,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为输油管道的水平段的底面段。降低电极2安装在输油管道10的水平段,一方面便于电极2和检测表头1的安装和固定,另一方面本段原油输送平稳,实现有源的连续输送和替换,即后部原油平稳向前推进输送,替换前一段刚刚检测过的原油,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2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电极2为一矩形导电板,矩形导电板长度方向与原油输送方向一致且矩形导电板轴线位于输油管道轴线正上部位置。矩形导电板宽度尽量小,长度能够满足测量要求即可,这样电极2与作为检测反射端的油管内壁3可设为平行状态。检测时,即相当于电极2向油管内壁3垂直发射出检测电磁波,电磁波穿过输油管道10内深度最大位置,检测结果准确。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电极外部包裹有填充块,填充块材质为氟塑料。填充块与输油管道的内顶壁固定安装,且填充块的在输油方向上的横截面为半径与输油管道内径相适应的半圆形,填充块的在输油方向上的两端面均设置为锥形避让面,即填充块在输油方向上的横截面为倒置的梯形。
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氟塑料为光滑不黏连材料,将电极包裹在氟塑料内,有效的避免了原油中微量杂质在电极2上附着粘结等问题。填充块上锥形避让面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被输送的原油在填充块迎流面上撞击或被拦截的问题,避免出现局部流量不一致的问题。锥形避让面的设计,消除了局部流量改变而影响的原油含水量测定结果的问题。
2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检测表头1包括表头壳体11、置于表头壳体11内且朝向输油管道侧面的显示屏12和置于表头壳体内的检测模块,电极2与检测模块电连接。检测模块为现有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油含水量检测中,温度对于介质吸收波能量的多少影响比较大,所以在本检测模块中采用了温度补偿功能,将温度补偿曲线予置其中,实现了温度自动修正,在显示屏12上显示出的含水量为修正后的含水量,且为实时输送的原油含水量,精度高,检测结果准确。
28.本技术方案的检测模块中还集成了数据传输单元,将检测到的实时数据通过无线或rs485等传输方式远程传输至中央控制室,实现数据的集中与分析。
2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电极2与表头壳体11固定安装且电极2轴线与显示屏12平行设置。在输油管道10上设置有检测口,检测口外部螺接有连接端头5,表头壳体11通过紧固件与连接端头5固定安装。本结构的设计,便于电极2、表头壳体11以及检测表头1整体的固定和安装,安装方便快捷,在安装中也便于定位和安装到位,大大简化了安装流程,降低了安装难度。
3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表头壳体11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6,太阳能电池板6与表头壳体11内的检测模块电连接并为检测模块供电。在表头壳体11内部还设置有电池供电,双供电方式,提高了电池的续航能力,也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原油含水分析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油含水分析仪、分析探头等在检测时,探头测量腔容易被原油堵塞结蜡等问题,解决了现有的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测量探头需要频繁拆卸并进行清理的问题。
3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
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