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消解cod自动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2312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消解cod自动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分析仪器,特别是一种分析水样的全消解COD自动分析仪。
COD是指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水样受有机物污染极为普遍,因此COD可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目前用于水样分析的仪器较多,如日本中央科学株式会社的便携式HC-207、HC-307分析仪、沈阳分析仪器厂的BX-1、BX-2析分仪、上海长城无线电厂生产的电量式库仓滴定仪等均为常压消解分析仪,无回流冷却装置。有的专用COD消解器需同分子光谱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联用,由于消解溅失,电极污染而导致精度低,消解不完全,样品丢失,电极存记忆效应,达不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消解COD自动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在冷滴定中不溶出,不污染,无记忆效应,灵敏度和精度高,准确快速,结构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壳,在机壳内组装加热消解装置、滴定器和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加热消解装置下方设置加热片,加热片上有托架,其上放置回流消解瓶;加热消解装置上方设置双横管,回流冷凝器通过导管与双横管连通,回流冷凝器的下口置于回流消解瓶上口;滴定器为绝缘管体,其内壁面和外壁面镀有金属镀膜,管体的出口处装有铂丝,外壁金属镀膜和管体出口处的铂丝分别与检测装置电路连线;滴定器管体的出口装有电磁阀;滴定器的下方设置回流消解瓶,瓶的侧口插入双极电解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在冷滴定中不溶出、不污染,无记忆效应,灵敏度和精度高,准确快速,结构合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回流消解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回流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金属镀膜滴定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见图1-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下机壳6内为两个空间,并分别装有透明玻璃门,一个空间内装有加热消解装置,另一个空间装有滴定器和检测装置。加热消解装置有托架2,托架下放置加热片1,托架上放置回流消解瓶3,回流消解瓶3有上口14和侧口15;回流消解瓶3上方设置双横管5,回流冷凝器7有上水嘴17、下水嘴16和下口18,上水嘴17、下水嘴16通过胶管4与双横管5连通,其下口18插入在回流消解瓶3的上口14内。滴定器10的滴定管为一石英玻璃管体,其内壁与外壁均镀导电金属镀膜19,外壁金属镀膜19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8正极连线连接,内壁金属镀膜19是为了防止滴定液直接接触玻璃体而溶出,影响测定准确性。滴定管的出口处装有铂丝20,它与检测装置8的负极连线连接,铂丝20与外壁金属镀膜19是为测定由于滴定液体积减少而对应的电容差。滴定管的出口处为尖嘴12,其上装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连接。滴定管出口尖嘴12下方放置回流消解瓶13,其上口14对准尖嘴12,瓶的侧口15插入双极电解组件13,电解组件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连接。在机壳内还组装荧光灯管9。
工作过程和原理按测定需要取定量水样放入消解瓶中,加入重铬酸钾和消解液,然后上冷凝器和加热片上,经消解回流15分钟,稍冷后取下,并稀释,置于滴定管下,滴定管内装入硫酸亚铁铵,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两滴试亚铁灵(指示剂),按下检测装置开关,启动操作,先通过检测装置设定滴定管的440mv终点处,在冷滴定过程中,利用浸在溶液中的铂丝极从滴定液向回流消解瓶中的被测试液转移电子,惰性的铂极只起电子的传导作用,而不与体系起任何化学反应,当滴定到等当点(设定的终点)时,滴定管自动停止,检测装置显示出硫酸亚铁铵滴定剂消耗量,检测装置的电子计数器显示被测水样COD/mg值。
权利要求1.一种全消解COD自动分析仪,包括机壳,在机壳内组装加热消解装置、滴定器和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加热消解装置下方设置加热片,加热片上有托架,其上放置回流消解瓶;加热消解装置上方设置双横管,回流冷凝器通过导管与双横管连通,回流冷凝器的下口置于回流消解瓶上口;滴定器为绝缘管体,其内壁面和外壁面镀有金属镀膜,管体的出口处装有铂丝,外壁金属镀膜和管体出口处的铂丝分别与检测装置电路连线;滴定器管体的出口装有电磁阀;滴定器的下方设置回流消解瓶,瓶的侧口插入双极电解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仪,其特征是回流冷凝器有上水嘴、下水嘴和下口。
专利摘要一种全消解COD自动分析仪,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加热消解装置下方设置加热片和托架,其上放置回流消解瓶,回流冷凝器与双横管连通,回流冷凝器下口置于回流消解瓶上口,滴定器的滴定管内、外壁均有金属镀膜,管体的出口装有铂丝和电磁阀,滴定器下方有回流消解瓶,瓶的侧口插入双极电解元件。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冷滴定中不溶出、不污染、无记忆效应,灵敏度和精确度高,准确快速,结构合理。
文档编号G01N31/16GK2166445SQ93229040
公开日1994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17日
发明者李有胜 申请人:李有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