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

文档序号:937379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地层厚度是指地层顶、底的两个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反映了该套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发育情况,准确落实地层厚度对于明确一个地区沉降史及该套地层的展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0003]渤海湾盆地的古生界与华北地区的基本一致,属标准的地台型沉积,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在凹陷边缘或古陆斜坡地带多呈斜倾状下伏于第三系之下。下古生界发育的海相碳酸盐岩,经溶蚀、构造应力作用等成岩后生作用的改造和影响,可形成较好的潜山储集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而不同组段的储层发育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差异性。因此,对于下古生界地层厚度,特别是地层真厚度的估算,对于明确下古生界地层、储层发育情况及勘探部署具有很大影响。
[0004]地层厚度一般包括真厚度、视厚度和铅直厚度,在目前三维地震资料中,非直立剖面无法实现,视厚度不予考虑,而最为准确、最为符合地层实际发育情况的为地层真厚度,其原始计算公式为
[0005]H = L* (sin α.cos β.sin Y 土 sin β.cos α )
[0006]式中:Η—岩层真厚度;L一斜距;α —岩层倾角;β —地形坡角;Y导线与岩层走向之间的夹角,这一公式最早由列昂托夫斯基提出(武汉地质学院,1979),并规定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用‘ + ’,相同时用该计算方法主要应用于矿产勘探及野外地质调查中,参数较为复杂,且各参数的判别,皆是由人工判断、计算完成,并不适用于油气勘探工作中。
[0007]目前,地震资料普遍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地层厚度求取普遍通过地层顶、底地震精细解释、时深转换、顶底平面深度相减,得出应为地层的铅直厚度,来大致反映该套地层的沉积状态、地层发育情况,但该方法对于下古生界地层厚度的求取并不适用,对于下古生界斜地层的发育情况及储层预测,存在很大误差。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的求取方法,使计算的地层真厚度尽量接近实际地层情况,为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0009]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该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包括:步骤1,对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步骤2,在标准反射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时间层位数据进行深度转换,制作平面等深图;步骤3,进行地层厚度各参数计算;以及步骤4,进行地层真厚度计算。
[0010]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1]在步骤I中,对下古生界地质概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区资料,了解下古生界地层发育情况,在已钻井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对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这些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
[0012]在步骤2中,首先将Tr新生界底标准层利用常用区域速度尺或多钻井拟合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在此基础上,对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这些时间层位数据相减,得出Mz中生界及Mz中生界+Pz古生界的时间厚度,通过经验速度进行转换,将Tr深度层位数据与此相加,计算公式为:
[0013]DTg = DTr+ (TTg—TTr) 4500/2
[0014]Dlg2 = DTr+ (TTg2—TTr) 5000/2
[0015]式中:DTr、DTg、DTg2为 Tr、Tg、Tg2 的深度层位数据,TTr, TTg、TTg2 为 Tr、Tg、Tg2 的时间层位数据,根据此公式,计算完成Tg、Tg2的深度层位数据,制作平面等深图。
[0016]在步骤3中,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分段时深转换成图两个步骤后,对地层倾向方位、地层真倾角、地层铅直厚度这些地层厚度计算参数进行落实和计算。
[0017]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倾向方位时,通过在Tg、Tg2平面等深图上,等值线分布特征可明确下古生界地层的走向与倾向,以地层倾向为基准,平行地层倾向的深度剖面来落实地层真倾角,减少视倾角对地层厚度求取的影响。
[0018]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真倾角时,以下古生界顶、底面尖灭或外推尖灭形成夹角的中线为虚拟层,确定其虚拟层的地层真倾角。
[0019]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铅直厚度时,将下古生界顶、底面断裂内或不同层系相同断裂内层位数据皆扣除后相减,得到地层铅直厚度。
[0020]在步骤4中,将地层真厚度的计算公式简化为:
[0021]H = h.cos α ,
[0022]式中:Η—地层真厚度出一地层铅直厚度;α —地层真倾角。
[0023]本发明中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针对下古生界地层发育复杂,地层厚度计算与实际误差较大,难以对下古生界地层、储层进行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较为简便、更易于操作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首先对下古生界顶、底等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解释,得到各层系的时间层位数据,明确地层展布及断裂特征;其次,将地震解释时间层位进行深度转化、变速成图;然后对地层厚度计算参数(地层倾向方位角、真倾角、铅直厚度)进行人工、工作站的落实和计算;最终计算出地层真厚度、平面成图,得到较为可信、更符合实际的地层真厚度数据,更好的认识下古生界的地层发育情况及对各组段储层进行预测,指导勘探部署。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5]图2为地震剖面层位解释示意图;
[0026]图3为地层倾向方位落实示意图;
[0027]图4为深度剖面地层真倾角示意图;
[0028]图5为地层真倾角计算示意图;
[0029]图6为地层真厚度平面等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1]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的流程图。
[0032]在步骤101,精细地层解释。
[0033]在对下古生界地质概况进行综合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临区资料,大致了解下古生界地层发育情况,在已钻井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对Tr、Tg、Tg2 (Tr为新生界底、Tg为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为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等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
[0034]如图2所示,层位解释首先要符合目标区地质规律,下古生界为残留型地层,不同于第三系各套地层近平行发育,整体表现为凸起处厚、洼陷处减薄尖灭的斜状地层结构;此夕卜,构造解释要注意断裂的解释,尤其是上下层位断裂的继承性及差异性,断裂的解释主要是为了排除断面对地层厚度求取时的影响,为下步地层铅直厚度的求取打下基础。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0035]在步骤102,分段时深转换。
[0036]在标准反射层精细解释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