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2636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力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确保抽油机的正常、安全的工作,需要对其光杆在工作中进行测力。现有的一种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的基本结构为:承载体上开有“U”形缺口,承载体上安装有挡块,挡块与“U”形缺口配合形成安装孔,承载体上装有应变柱,承载体上连接有壳体,壳体内设有线路板、电池及无线发射器,应变柱上贴附有应变片,应变片、电池及无线发射器与线路板相接。这种测力装置中采用的应变柱为1-2只,存在的欠缺是:在使用中应变柱直接受力,受力时容易偏载,轻则影响测试精度,重则使测力装置受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该测力装置在使用中受力均匀,抗偏载能力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承载体上开有“U”形缺口,承载体上安装有挡块,挡块与“U”形缺口配合形成安装孔,承载体上连接有壳体,壳体内设有线路板、电池及无线发射器,承载体上装有应变柱,应变柱上贴附有应变片,应变片、电池及无线发射器与线路板相接,应变柱为三只,三只应变柱穿入在承载体中且布置在安装孔的周围,在承载体的上、下端分别联接有上承载板、下承载板,上承载板、下承载板分别与各应变柱的上端、下端抵靠。
[0005]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只应变柱与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结合,在使用中由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作为直接受力端,在上承载板、下承载板承受外力时,三只应变柱的上端、下端分别构成一个支承面,可确保受力均匀,并防止偏载;另外,由三只应变柱上的应变片构成组桥并联,可使测试精度提高,并使抗过载能力增强。
[0006]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抗偏载、抗过载能力增强,测试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07]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图1的A —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0]参见图1、图2
[0011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具有一承载体4,承载体4上开有“U”形缺口 4a,承载体4上安装有挡块1,挡块I与“U”形缺口 4a配合形成安装孔4b,承载体4上连接有壳体5,壳体5与承载体4为一体,壳体5内设有线路板7、电池9及无线发射器8,承载体4上装有应变柱3,应变柱3上贴附有应变片,应变片、电池9及无线发射器8与线路板7相接,应变柱3为三只,三只应变柱3穿入在承载体4中且布置在安装孔4b的周围,在承载体4的上、下端分别联接有上承载板2、下承载板10,上承载板2、下承载板10分别与各应变柱3的上端、下端抵靠。本实施例中,三只应变柱3在安装孔4b的周围均布;附图中,应变片未示意出。所述的线路板7及无线发射器8为现有产品。
[0012]本实施例中,在壳体5外侧上部固定有太阳能采集板6,电池9为充电电池,太阳能采集板6与电池9相接。
[0013]由图1、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在使用中,太阳能采集板6采集太阳能后为电池9充电,电池9为线路板7及无线发射器8提供电源,应变柱3上的应变片将测得的电信号发给线路板7,线路板7将电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无线发射器8,由无线发射器8发射出。
【主权项】
1.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承载体上开有“U”形缺口,承载体上安装有挡块,挡块与“U”形缺口配合形成安装孔,承载体上连接有壳体,壳体内设有线路板、电池及无线发射器,承载体上装有应变柱,应变柱上贴附有应变片,应变片、电池及无线发射器与线路板相接,其特征在于:应变柱为三只,三只应变柱穿入在承载体中且布置在安装孔的周围,在承载体的上、下端分别联接有上承载板、下承载板,上承载板、下承载板分别与各应变柱的上端、下端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外侧上部固定有太阳能采集板,电池为充电电池,太阳能采集板与充电电池相接。
【专利摘要】抽油机光杆测力装置,开有“U”形缺口的承载体上安装有挡块,挡块与“U”形缺口配合形成安装孔,承载体上连接的壳体内设有线路板、电池及无线发射器,承载体上装有的应变柱上贴附有应变片,应变片、电池及无线发射器与线路板相接,应变柱为三只,三只应变柱穿入在承载体中且布置在安装孔的周围,在承载体的上、下端分别联接有上承载板、下承载板,上承载板、下承载板分别与各应变柱的上、下端抵靠。在使用中由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作为直接受力端,在上承载板、下承载板承受外力时,三只应变柱的上下端分别构成一个支承面,可确保受力均匀,并防止偏载;另外,由三只应变柱上的应变片构成组桥并联,可使测试精度提高,并使抗过载能力增强。
【IPC分类】G01L1-16, E21B47-00
【公开号】CN204535898
【申请号】CN201520215509
【发明人】陈海燕, 陈虹, 陈荡, 李剑, 孙伟, 陈明业
【申请人】蚌埠日月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