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压力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1011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脉冲压力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脉冲压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家用空调还是商用空调,系统泄漏故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耐压能力是空调系统压力容器的关键指标,如果系统器件(如储液器)存在例如材料表面划伤、虚焊、应力集中、设计缺陷等缺陷,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多道检漏工艺(如充氮气检漏、氦检、静置检漏等)很难发现上述缺陷,但随着空调后续的安装和使用,上述存在缺陷的容器长期在空调系统的脉冲压力作用下,缺陷会被放大从而导致泄漏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脉冲压力测试装置,以达到能够精确检测压力容器的是否存在缺陷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包括:脉冲介质容器;栗注组件,与脉冲介质容器和待测容器连接,栗注组件可将脉冲介质容器内的脉冲介质栗注至待测容器内;检测组件,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上并可检测待测容器内的压力。
[0005]进一步地,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循环组件,循环组件的一端与脉冲介质容器连接,循环组件的另一端与待测容器连接。
[0006]进一步地,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外的抽油栗。
[0007]进一步地,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空气换热恒温组件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外,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入口端与循环组件连接,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出口端与脉冲介质容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包括室外机和冷凝器,室外机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的入口端为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入口端,冷凝器的出口端为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出口端。
[0009]进一步地,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栗注组件、检测组件、循环组件和空气换热恒温组件均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控制组件包括用于输入控制指令的人机界面、用于显示压力数值的数字仪表和用于显示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工作状态的作用指示灯。
[0011 ]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包括压力阀和压力传感器,压力阀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上,压力传感器与压力阀连接。
[0012]进一步地,压力阀包括能够自动调节压力的系统比例阀,系统比例阀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的上部。
[001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以液压电动脉冲压力模拟空调系统的工作状况,从而能直接判断待测容器在长期连续脉冲下因系统隐藏缺陷而出现泄漏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精确检测待测容器是否存在缺陷,进而能够预先发现系统可能出现泄漏的问题并加以识别,提尚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脉冲压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0、脉冲介质容器;20、栗注组件;30、检测组件;31、压力阀;32、压力传感器;51、室外机;52、冷凝器;61、人机界面;62、数字仪表;63、作用指示灯;80、测试室;90、待测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该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包括脉冲介质容器10、栗注组件20和检测组件30。上述脉冲介质容器10内盛放有足够量的脉冲介质。栗注组件20与脉冲介质容器10和待测容器连接,栗注组件20能够将脉冲介质容器10内的脉冲介质按照设定的脉冲栗注方式注入至待测容器90内。检测组件30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10上并可检测待测容器90内的压力。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栗注组件20能够以液压电动脉冲压力模拟空调系统的工作状况,从而能直接判断待测容器90 (如空调储液器等)在长期连续脉冲下因系统隐藏缺陷而出现泄漏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精确检测待测容器90是否存在缺陷,进而能够预先发现系统可能出现泄漏的问题并加以识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栗注组件20为液压栗,该液压栗能够向脉冲介质容器10内加压,并以设定脉冲方式将脉冲介质容器10内的脉冲介质以设定压力注入到待测容器90内,从而模拟空调系统的工作状况。上述脉冲介质容器10具有入口和出口,上述待测容器90也具有入口和出口,上述液压栗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10的出口处并与待测容器90的入口连接,从而能够将脉冲介质容器10内的脉冲介质输入值待测容器90内。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放置待测容器90的测试室80以及与测试室80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上述脉冲介质容器10和栗注组件20以及检测组件30均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
[002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循环组件(未图示),循环组件位于第二容纳空间内,循环组件的一端与脉冲介质容器10入口连接,循环组件的另一端与待测容器90出口连接。上述循环组件为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10外部的抽油栗,该抽油栗能够将待测容器90内的脉冲介质重新循环至脉冲介质容器10内,从而保证实验的持续性。
[002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空气换热恒温组件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10外,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入口端与循环组件连接,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出口端与脉冲介质容器10连接。
[0023]设置空气换热恒温组件,能够对抽油栗出口处的脉冲介质进行换热,从而保证脉冲介质维持在恒定温度不变化。进而能够确保实验测试数据的精确性。
[0024]具体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的室外机51和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的冷凝器52。室外机51与冷凝器52连接,冷凝器52的入口端为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入口端,冷凝器52的出口端为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出口端。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的检测组件30包括压力阀31和压力传感器32,上述压力阀31和压力传感器32均设置在冷凝器52出口端与脉冲介质容器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并且上述压力传感器32与压力阀31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压力阀31为系统比例阀,该系统比例阀能够自动调节压力大小。
[002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栗注组件20、检测组件30、循环组件和空气换热恒温组件均电连接。该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栗注组件20、检测组件30、循环组件和空气换热恒温组件工作。
[0027]具体地,控制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控制组件包括用于输入控制指令的人机界面61、用于显示压力数值的数字仪表62和用于显示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工作状态的作用指示灯63。
[0028]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包括: 脉冲介质容器(10); 栗注组件(20),与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和待测容器连接,所述栗注组件(20)可将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内的脉冲介质栗注至所述待测容器(90)内; 检测组件(30),设置在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上并可检测所述待测容器(90)内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的一端与脉冲介质容器(10)连接,所述循环组件的另一端与待测容器(9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外的抽油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空气换热恒温组件,所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设置在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外,所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入口端与所述循环组件连接,所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出口端与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包括室外机(51)和冷凝器(52),所述室外机(51)与所述冷凝器(52)连接,所述冷凝器(52)的入口端为所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入口端,所述冷凝器(52)的出口端为所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的出口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栗注组件(20)、所述检测组件(30)、所述循环组件和所述空气换热恒温组件均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用于输入控制指令的人机界面(61)、用于显示压力数值的数字仪表¢2)和用于显示所述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工作状态的作用指示灯(6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30)包括压力阀(31)和压力传感器(32),所述压力阀(31)设置在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上,所述压力传感器(32)与所述压力阀(31)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31)包括能够自动调节压力的系统比例阀,所述系统比例阀设置在所述脉冲介质容器(10)的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脉冲压力测试装置,脉冲压力测试装置包括:脉冲介质容器;泵注组件,与脉冲介质容器和待测容器连接,泵注组件可将脉冲介质容器内的脉冲介质泵注至待测容器内;检测组件,设置在脉冲介质容器上并可检测待测容器内的压力。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以液压电动脉冲压力模拟空调系统的工作状况,从而能直接判断待测容器在长期连续脉冲下因系统隐藏缺陷而出现泄漏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精确检测待测容器是否存在缺陷,进而能够预先发现系统可能出现泄漏的问题并加以识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IPC分类】G01M99/00
【公开号】CN205120388
【申请号】CN201520793741
【发明人】杨威, 胡海利, 胡东兵, 王忠哲, 胡立书, 陈锦贤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