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330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用于手持终端通过北斗导航进行定位,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线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侧板包括侧壁A、侧壁B、侧壁C和侧壁D;侧壁A上设置三个射频接口孔,侧壁B上设置一个射频接口孔,侧壁A和侧壁B上的射频接口孔内设置与天线连接的SMP-JYD4A同轴连接器;所述底板上设置一个主板接口。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能够与各种类型的终端主板进行对接,连接管脚功能设计合理,定位速度快。
【专利说明】
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北斗导航模块,用于手持终端通过北斗导航进行定位。
【背景技术】
[0002]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促进了我国自主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随着系统建设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必然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传统北斗导航模块与手持综合信息终端的主板不完全匹配,管脚设计不合理,集成度低,定位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能够与各种类型的终端主板进行对接,连接管脚功能设计合理,定位速度快。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线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侧板包括侧壁A、侧壁B、侧壁C和侧壁D ;侧壁A上设置三个射频接口孔,侧壁B上设置一个射频接口孔,侧壁A和侧壁B上的射频接口孔内设置与天线连接的SMP-JYD4A同轴连接器;所述底板上设置一个主板接口。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设置在侧壁A上三个射频接口孔内的SMP-JYD4A同轴连接器分别为RNSS B3信号接口、RDSS S信号接口和RDSS L信号接口;设置在侧壁B上SMP-JYD4A同轴连接器为外置天线接口 BLS。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板的四角分别设置圆柱形的固定脚,固定脚的截面圆直径为4mm,高为2.5mm,固定脚中部设置直径2mm、深3.5mm的螺纹孔;主板接口为长20.7mm、宽3.8mm的长方形接口,主板接口的一长边两端的角设置为倒角,主板接口的管脚数量为70,管脚间距为0.5 ± 0.05mm。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壳体顶板的长为53 ±0.2mm,宽为38 ±0.2mm,侧板高为ll.l±0.2mm;RDSS S信号接口在侧壁A上中心与侧壁A的短边距离为6±0.1mm,中心与长边的距离为3.9 ± 0.lmm; RNSS B3信号接口在侧壁A上与RDSS S信号接口距离为9.5 土0.1mm,中心与长边的距离为3.9±0.1mm;RDSS L信号接口在侧壁A上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31.5±0.1mm,中心与长边的距离为3.9±0.lmm。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壳体顶板的长为53 ± 0.2mm,宽为38 ± 0.2mm,侧板高为10.5±0.2mm;RDSS S信号接口在侧壁A上中心与侧壁A的短边距离为4±0.1mm,中心与长边的距离为3.7±0.1mm;RNSS B3信号接口在侧壁A上与RDSS S信号接口距离为20.5 土0.1mm,中心与长边的距离为3.7±0.1mm;RDSS L信号接口在侧壁A上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21.5±0.1mm,中心与长边的距离为3.7±0.lmm;底板的长边两端的固定脚之间的距离为49 ± 0.2mm,底板的短边两端的固定脚之间的距离为34 ± 0.2mm。
[00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板上与侧壁C相邻的一个角设置长为12.5 土0.2mm的凸角,凸角上设置固定脚;底板上与侧壁C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之间的距离为65.2±0.1mm,底板上与侧壁A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之间的距离为42.1 ±0.lmm。
[00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底板上与侧壁C相邻的两个角分别设置长为4土0.2mm的凸角,凸角上设置固定脚;底板上与侧壁C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之间的距离为57±0.1mm,底板上与侧壁A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之间的距离为49±0.1mm0
[00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主板接口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16?21号管脚为主ARM调试接口,23?28号管脚为从ARM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5号管脚为内部发射功放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4?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2、29、36?41、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00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主板接口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23?28号管脚为JTAG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7?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9、36?41、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00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主板接口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16?28号管脚为JTAGO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5号管脚为内部发射功放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4、55号管脚为高速UART接口,57?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9、36?41、56、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能够与各种类型的终端主板进行对接,连接管脚功能设计合理,定位速度快。
[0018]本实用新型的模块主体的底板四角分别设置固定脚,在于终端主板对接时保证管脚插入合适的深度,保证了终端主板和本实用新型的模块主体内基带芯片与终端主板之间处于最佳距离,连接质量好。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主板接口管脚扩展到70针,集成度高,能满足终端主板的功能扩展,管脚分工明确,容易出现错误命令;提高了性能,传输速度快,手持终端定位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不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不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不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板接口结构不意图。
[0028]在附图中:1、顶板,2、底板,2-1凸角,2-2、固定脚,3-1、侧壁A,3-2、侧壁B,3-3、侧壁C,3-4、侧壁D,4-1、RDSS S信号接口,4_2、RNSS B3信号接口,4_3、RDSS L信号接口,4-4、外置天线接口 BLS,5、主板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线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顶板1、底板2和侧板,顶板I是长方形板,侧板由四个侧壁围成,侧板包括侧壁A3 -1、侧壁B3-2、侧壁C3-3和侧壁D3-4,侧板的横截面是和顶板I形状相同的长方形,顶板I的边缘与四个侧壁的上沿连接,四个侧壁的下沿连接在底板2上。
[0031 ]侧壁A3-1上设置三个射频接口孔,射频接口孔内设置同轴连接器,用于连接相应的天线;侧壁B3-2上设置I个射频接口孔,射频接口孔内设置同样的同轴连接器,同轴连接器的型号为SMP-JYD4A。设置在侧壁A3-1上三个射频接口孔内的SMP-JYD4A同轴连接器分别为RNSS B3信号接口 4-2、RDSS S信号接口 4-1和RDSS L信号接口 4-3;设置在侧壁B3-2上SMP-JYD4A同轴连接器为外置天线接口 BLS4-4。
[0032]底板2为的四角分别设置圆柱形的固定脚2-2,固定脚2-2的截面圆直径为4mm,高为2.5_,固定脚2-2中部设置直径2mm、深3.5mm的螺纹孔。底板2上还设置主板接口 5,主板接口 5为长20.7mm、宽3.8_的长方形接口,主板接口 5的一长边两端的角设置为倒角,主板接口 5的管脚数量为70,管脚间距为0.5 ±0.05mm。主板接口 5的中心与侧壁C3-3的距离是10.42mm,与侧壁D3-4的距离是11.53mm。
[0033]实施例1
[0034]壳体顶板I的长为53 ± 0.2mm,宽为38 ± 0.2mm,侧板高为11.1 ± 0.2mm; RDSS S信号接口 4-1中心与侧壁A3-1的短边距离为6 ±0.1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 土
0.1mm;RNSS B3信号接口4-2与RDSS S信号接口4-1距离为9.5±0.I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0.lmm;RDSS L信号接口4-3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31.5±0.1_,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0.lmm。
[0035]其中侧壁A3-1的长边为长53土 0.2mm的两个边,也就是连接底板2的边;短边为长
11.1± 0.2mm的两个边,也就是连接侧壁B3-2的边。
[O O3 6 ]主板接口 5设置在底板2上,主板接口 5的中心距离底板2的两个边的距离分别为10.42mm和11.53mm。底板2的上两个角分别向外延伸4mm,成为两个凸角2,固定脚2-2设置在两个凸角2上。固定脚2-2为圆柱形,截面原的半径为2mm,高度为2.5mm。模块主体底板2上与侧壁C3-3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57±0.1mm,模块主体底板2上与侧壁A3-1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49±0.1mm。
[0037]主板接口 5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16?21号管脚为主ARM调试接口,23?28号管脚为从ARM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5号管脚为内部发射功放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4、55号管脚为UART接口 4、发送端、TTL电平,57、58号管脚为UART接口 3、接收端、TTL电平,59、60号管脚为UART接口 1、发送端、TTL电平,11、22、29、36-41、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0038]实施例2
[0039]壳体顶板I的长为53 ± 0.2mm,宽为38 ± 0.2mm,侧板高为11.1 ± 0.2mm; RDSS S信号接口 4-1中心与侧壁A3-1的短边距离为6 ±0.1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 土
0.1mm;RNSS B3信号接口4-2与RDSS S信号接口4-1距离为9.5±0.I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0.lmm;RDSS L信号接口4-3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31.5±0.1_,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0.lmm。
[0040]其中侧壁A3-1的长边为长53土 0.2mm的两个边,也就是连接底板2的边;短边为长
11.1± 0.2mm的两个边,也就是连接侧壁B3-2的边。
[0041]主板接口5设置在底板2上,底板2上与侧壁C3-3、侧壁B3-2相邻的一个角设置长为12.5±0.2mm的凸角2,凸角2上设置固定脚2-2;底板2上与侧壁C3-3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65.2±0.1mm,底板2上与侧壁A3-1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_2之间的距离为42.1 ±0.1mm0
[0042]主板接口5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23?28号管脚为JTAG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高使能、输出,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7?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9、36?41、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0043]实施例3
[0044]壳体顶板I的长为53 ± 0.2mm,宽为38 ± 0.2mm,侧板高为11.1 ± 0.2mm; RDSS S信号接口 4-1中心与侧壁A3-1的短边距离为6 ±0.1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 土
0.1mm;RNSS B3信号接口4-2与RDSS S信号接口4-1距离为9.5±0.I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0.lmm;RDSS L信号接口4-3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31.5±0.1_,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9±0.lmm。
[0045]其中侧壁A3-1的长边为长53土 0.2mm的两个边,也就是连接底板2的边;短边为长
11.1± 0.2mm的两个边,也就是连接侧壁B3-2的边。
[O O4 6 ]主板接口 5设置在底板2上,主板接口 5的中心距离底板2的两个边的距离分别为10.42mm和11.53mm。固定脚2-2分别设置在底板2的四个角上,固定脚2-2为圆柱形,截面原的半径为2mm,高度为2.5mm。模块主体的底板2上长边两端的固定脚2_2之间的距离为49 土
0.2mm,模块主体的底板2上短边两端的固定脚2_2之间的距离为34 ± 0.2mm。
[0047]主板接口 5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16?21号管脚为主ARM调试接口,23?28号管脚为从ARM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5号管脚为内部发射功放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4、55号管脚为UART接口 4、发送端、TTL电平,57、58号管脚为UART接口 3、接收端、TTL电平,59、60号管脚为UART接口 1、发送端、TTL电平,11、22、29、36-41、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0048]实施例4
[0049]壳体顶板I的长为53±0.2_,宽为38±0.2_,侧板高为10.5±0.2mm;RDSS S信号接口 4-1中心与侧壁A3-1的短边距离为4 ±0.1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7 土
0.1mm;RNSS B3信号接口4-2与RDSS S信号接口4-1距离为20.5±0.1mm,中心与侧壁A3-1的长边的距离为3.7±0.1mm;RDSS L信号接口4-3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21.5±0.1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7±0.lmm;底板2的长边两端的固定脚2-22-2之间的距离为49 ± 0.2mm,底板2的短边两端的固定脚2_22_2之间的距离为34 ± 0.2mm。
[0050]主板接口5设置在底板2上,主板接口 5的中心距离底板2的两个边的距离分别为10.42mm和11.53mm。固定脚2-2分别设置在底板2的四个角上,固定脚2-2为圆柱形,截面原的半径为2mm,高度为2.5mm。模块主体的底板2上长边两端的固定脚2_2之间的距离为49 土
0.2mm,模块主体的底板2上短边两端的固定脚2_2之间的距离为34 ± 0.2mm。
[0051 ]主板接口 5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16?28号管脚为JTAGO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5号管脚为内部发射功放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4、55号管脚为高速UART接口,57?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9、36-41、56、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0052]本实用新型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能够与各种类型的终端主板进行对接,连接管脚功能设计合理,定位速度快。
【主权项】
1.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线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顶板(I )、底板(2)以及设置在顶板(I)和底板(2)之间的侧板,侧板包括侧壁A(3-1)、侧壁B(3-2)、侧壁C(3-3)和侧壁D(3-4);侧壁A(3-l)上设置三个射频接口孔,侧壁B(3-2)上设置一个射频接口孔,侧壁A(3-l)和侧壁B(3-2)上的射频接口孔内设置与天线连接的SMP-JYD4A同轴连接器;所述底板(2)上设置一个主板接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侧壁A(3-1)上三个射频接口孔内的SMP-JYD4A同轴连接器分别为RNSS B3信号接口(4_2)、RDSS S信号接口(4-1)和RDSS L信号接口(4-3);设置在侧壁B(3-2)上SMP-JYD4A同轴连接器为外置天线接口 BLS(4-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底板(2)的四角分别设置圆柱形的固定脚(2-2),固定脚(2-2)的截面圆直径为4_,高为2.5_,固定脚(2-2)中部设置直径2mm、深3.5mm的螺纹孔;主板接口(5)为长20.7mm、宽3.8mm的长方形接口,主板接口(5)的一长边两端的角设置为倒角,主板接口(5)的管脚数量为70,管脚间距为0.5±0.0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壳体顶板(I)的长为53±0.2mm,宽为38±0.2_,侧板高为ll.l±0.2mm;RDSS S信号接口(4-1)中心与侧壁A(3-1)的短边距离为6 ±0.1mm,中心与侧壁A(3_1)长边的距离为3.9 ±0.1mm; RNSS B3信号接口(4-2)与RDSS S信号接口(4-1)距离为9.5±0.1mm,中心与侧壁A(3-l)长边的距离为3.9±0.1mm;RDSS L信号接口(4-3)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31.5±0.1_,中心与侧壁A(3_l)长边的距离为3.9±0.1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壳体顶板(I)的长为53±0.2mm,宽为38±0.2_,侧板高为10.5±0.2mm;RDSS S信号接口(4-1)中心与侧壁A(3-1)的短边距离为4±0.1mm,中心与侧壁A(3-1)长边的距离为3.7 ±0.1mm; RNSS B3信号接口(4-2)与RDSS S信号接口(4-1)距离为20.5±0.1mm,中心与侧壁A(3-l)的长边的距离为3.7±0.1mm;RDSS L信号接口(4-3)与RNSS B3信号接口的距离为21.5±0.1mm,中心与侧壁A(3-l)长边的距离为3.7±0.1mm;底板(2)的长边两端的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49± 0.2mm,底板(2)的短边两端的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34 ± 0.2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底板(2)上与侧壁C(3-3)相邻的一个角设置长为12.5±0.2mm的凸角(2-1),凸角(2-1)上设置固定脚(2-2);底板(2)上与侧壁C(3-3)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65.2±0.1mm,底板(2)上与侧壁A( 3-1)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42.1 ± 0.1m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底板(2)上与侧壁C(3-3)相邻的两个角分别设置长为4±0.2mm的凸角(2-1),凸角(2-1)上设置固定脚(2-2);底板(2)上与侧壁C(3-3)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57±0.1mm,底板(2)上与侧壁A( 3-1)相邻的边上的两个固定脚(2-2)之间的距离为49 ± 0.1mm。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主板接口(5)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16?21号管脚为主ARM调试接口,23?28号管脚为从ARM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5号管脚为内部发射功放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4?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2、29、36?41、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主板接口(5)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23?28号管脚为JTAG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7?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9、36~41、61~70号管脚为6冊接地管脚。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综合信息终端北斗导航模块,其特征在于:主板接口(5)的管脚定义为,I?10号管脚为功放电源接口,12号管脚为基带芯片GP1连接外部RTC芯片复位管脚,13、14号管脚为基带芯片IIC数据管脚,15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入管脚,16?28号管脚为JTAGO调试接口,30?35号管脚为电源输入接口,42号管脚为外部复位管脚,43号管脚为外部功放供电使能,45号管脚为内部发射功放使能,47号管脚为秒脉冲输出,48?50号管脚为RN_IC接口,51?53号管脚为RD_IC接口,54、55号管脚为高速UART接口,57?60号管脚为UART接口,11、29、36?41、56、61?70号管脚为GND接地管脚。
【文档编号】G01S19/13GK205507087SQ20162002043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发明人】成传湘, 史剑锋, 赵满, 任侃侃, 梁广军, 李光俊, 杜宇光, 焦国辉
【申请人】河北晶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