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控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145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控制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控制板。



背景技术:

电子控制板是一种具有能够起到控制作用的电路板。电源控制板作为电子控制板中的一种,其主要用于向电子设备提供电流压。现有的控制板通常采用单一单片机完成对整体的控制,然而因其通常需要处理多种控制调整,影响了整体的响应速度,降低了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板,提高了整体的调节速度及响应速度。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子控制板,由三个单片机组成,三个所述单片机分别为第一单片机、第二单片机及第三单片机,所述第一单片机与所述第二单片机之间通过双口存储模块互通连接,所述第三单片机用于接收三相交流电压,所述第三单片机通过同步脉冲电路形成矩形同步脉冲传输至所述第一单片机,所述第三单片机通过脉冲触发电路触发变流主电路,所述变流主电路与第一单片机之间设有电流电压采集电路。

所述第一单片机采用GMS97C52芯片。

所述第二单片机采用GMS97C51芯片。

所述第三单片机采用AT89C2051芯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三个单片机的独立控制结构,其单片机功能单一控制,提高了整体的调节速度及响应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脉冲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脉冲触发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流主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电压采集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控制板,由三个单片机组成,三个单片机分别为第一单片机1、第二单片机3及第三单片机6,第一单片机1与第二单片机3之间通过双口存储模块2互通连接,双口存储模块2采用双口RAM,采用双口存储模块2方便完成第一单片机1与第二单片机3之间数据的传输读取,第三单片机6用于接收三相交流电压,第三单片机6通过同步脉冲电路5形成矩形同步脉冲传输至第一单片机1,第三单片机6通过脉冲触发电路7触发变流主电路8,变流主电路8与第一单片机1之间设有电流电压采集电路4。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步脉冲电路5中,通过K2-c,K6-b,K4-a端子接入变流主电路中的三相相电压,当同步脉冲电路5将两相电压接入光电耦合器U32,U32的4脚输出信号的负跳变时刻即为各相晶闸管能触发导通的最早时刻,即在此时刻,配合中断,从而实现同步,同时因为三相电源相位互差120°,可以分析出,无论电源进线接入的顺序如何,相序关系只有正序和负序两种,因此通过第三单片机6可对其进一步判别并对应发出正确的六路触发脉冲信号。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脉冲触发电路7中,RV6,RV12,C12起分流作用,能提高脉冲触发电路7的抗干扰能力,U6为输出级功放晶体管,对来自第三单片机的触发脉冲进行功率放大,T8是脉冲变压器,L7指示晶闸管工作情况,CF6和RL7能提高晶闸管抗干扰能力,降低门极输入阻抗。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流主电路8中,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整流变压器一端控制保护器件,保护器件有继电器HR、控制开关、熔断器FU等,同时还外接380V交流电源,变压器另一端作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电源,设有有六个晶闸管,用于脉冲触发电路7的触发控制。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电压采集电路4中,模/数转换器选用的是TLC2543芯片,其带有采样保持、串行三态输出等功能,同时还设置AD736转换芯片,简化了整体设计,变流主电路8输出的电流电压信号完成模/数转换后送入第一单片机1,第一单片机1再根据偏差值修改控制量以及实现过压过流保护、故障判断等功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第一单片机1采用GMS97C52芯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第二单片机3采用GMS97C51芯片。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第三单片机6采用AT89C2051芯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整体电路结构设计设计,采用三个单片机的独立控制结构,其单片机功能单一控制,提高了整体的调节速度及响应速度。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