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一体化净水器联动的全自动清水池水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0728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一体化净水器联动的全自动清水池水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一体化净水器联动的全自动清水池水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位控制装置是能够控制储水箱或类似容器内水位的一种装置。根据储水 箱内的水位,水位控制装置将水供应到储水箱或类似容器,或者阻止将水供应 到储水箱,由此水位控制装置控制着储水箱的水位。为此,水位控制装置构造成包括水位传感器和阀门,水位传感器设置在储 水箱或类似容器内以用来检测水位,而阀门设置在连接到储水箱和连接到水位 传感器的供水管内,由此可以电气方式控制水位。

目前的很多水位控制装置在控制水位的时候对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进行其改造,使得电气设备的结构复杂,控制系统庞大,使得价格变得很昂贵。所以开发了一种与一体化净水器联动的全自动清水池水位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一体化净水器联动的全自动清水池水位控制装置,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与一体化净水器联动的全自动清水池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清水池和备用池,所述清水池内放置水位检测板,所述水位检测板与清水池内部形状相同,并且采用塑料板制成,其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孔,所述清水池内在上部分设置有水位限制传感器,所述清水池的中部连接两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备用池,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排水管阀门,所述排水管阀门通过导线连接水位限制传感器和备用池水位传感器;所述清水池的形状采用高长型设计,所述备用池的形状采用矮长型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池的上端设置有水池盖,所述水池盖上安装有进水管、清水池空气接通器和反洗水管,所述反洗水管的下端伸到清水池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备用池上设置有备用池空气接通器、备用池水位传感器和抽水管,所述备用池水位传感器在备用池的内部,所述抽水管下端伸到备用池的底部,所述备用池的底部设置为斜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一个备用池,可以把清水池的水在备用池储存,方便了池内水的控制,而且不会影响到别的工序的工作,本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可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水池;2、水位检测板;3、水位限制传感器;4、水池盖;5、进水管;6、清水池空气接通器;7、反洗水管;8、排水管阀门;9、排水管;10、备用池空气接通器;11、备用池水位传感器;12、抽水管;13、备用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与一体化净水器联动的全自动清水池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清水池1和备用池13,清水池1内放置水位检测板2,水位检测板2与清水池1内部形状相同,并且采用塑料板制成,其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孔,水位检测板2浮在水面上,随着水位的升高而上升,清水池1内在上部分设置有水位限制传感器3,当水位检测板2上升到水位限制传感器3处时就会触碰到水位限制传感器3,水位限制传感器3采用压力传感器;清水池1的中部连接两个排水管9,排水管9的另一端连接备用池13,清水池1内的水可以流进备用池13内,排水管9上安装有排水管阀门8,排水管阀门8通过导线连接水位限制传感器3和备用池水位传感器11;清水池1的形状采用高长型设计,备用池13的形状采用矮长型设计,清水池1的高度要比备用池13的高度至少大于两倍。清水池1的上端设置有水池盖4,水池盖4上安装有进水管5、清水池空气接通器6和反洗水管7,过滤完的水从进水管5进入到清水池1内,清水池空气接通器6起到为清水池1换气的作用,反冲洗的时候从反洗水管7输出水,反洗水管7的下端伸到清水池1的底部。备用池13上设置有备用池空气接通器10、备用池水位传感器11和抽水管12,备用池空气接通器10起到为备用池13换气的作用,备用池水位传感器11在备用池13的内部,备用池水位传感器11可以检测到备用池13内的水触碰到备用池13的盖上,抽水管12下端伸到备用池13的底部,备用池13的底部设置为斜面,使得可以把水都集到下坡,方便用抽水管12抽出。

工作原理:过滤完的水从进水管5进入到清水池1内,当清水池1内的水上升的时候水位检测板2跟着上升,因水位检测板2是塑料材料,所以会浮在水面上,当水位检测板2随着水上升到水位限制传感器3处并触碰到水位限制传感器3的时候,水位限制传感器2就会收到信号,并让排水管阀门8开启,把清水池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9排到备用池13内,当备用池13内的水满了以后备用池水位传感器11就会检测到,然后让排水管阀门8关闭,停止继续向备用池13送水,备用池13满后必须要用抽水管12把水抽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