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321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炉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炉具。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炉具在进行烹饪时,需要守候在炉具的旁边观察食物的烹调状态,虽然现在有很多电器炉具可以静心预约时间进行烹饪食物,在预约好的时间进行烹饪,可以进行不在场进行烹饪食物,但是用户不在场的话,用户就无法观察到食物的烹调状态,会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安的情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观察食物烹调状态的智能炉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炉具,包括炉具、可分离式监控装置以及智能显示终端;其中,所述炉具其包括锅体、透明锅盖以及设置于透明锅盖上的支架;烹调食物时,可分离式监控装置放置于透明锅盖上的支架中,以拍摄锅体内食物的烹调状态并将所拍摄的图像传送至智能显示终端中。

上述的智能炉具还包括炉台,所述炉台上设置有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的炉具电磁感应区、用于对可分离式监控装置进行充电的可分离式监控装置放置座、用于控制炉具电磁感应区关停的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炉具电磁感应区火力大小的火力调节旋钮以及用于显示炉具电磁感应区工作情况的液晶显示屏。

上述的智能炉具还包括智能控制单元以及无线通讯单元;其中,智能显示终端所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无线通讯单元传送至智能控制单元中,智能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来控制炉具电磁感应区的关停以及火力大小;可分离式监控装置所拍摄的图像通过无线通讯单元传送至智能显示终端中。

所述智能显示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电脑

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为无线Wifi。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炉具通过在锅盖上放置有可分离式监控装置,从而可以拍摄锅体内食物的烹调状态并将所拍摄的图像传送至智能显示终端中,如此,用户即可以摆脱传统煮食就必须要守候在厨房的方式,实现远程实时地观察食物的烹调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智能炉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智能炉具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智能炉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智能炉具不进行烹饪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智能炉具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炉具;2、可分离式监控装置;3、智能显示终端;4、炉台;5、智能控制单元; 6、无线通讯单元;11、锅体;12、透明锅盖;13、支架;41、炉具电磁感应区;42、可分离式监控装置放置座;43、电源开关;44、火力调节旋钮;45、液晶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炉具包括炉具1、可分离式监控装置2以及智能显示终端3;其中,该炉具1其包括锅体11、透明锅盖12以及设置于透明锅盖12上的支架13;烹调食物时,可分离式监控装置2放置于透明锅盖12上的支架13中,以拍摄锅体11内食物的烹调状态并将所拍摄的图像传送至智能显示终端3中,如此,用户即可以摆脱传统煮食就必须要守候在厨房的方式,实现远程实时地观察食物的烹调状态,为实现远程烹调做好充足的准备。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可分离式监控装置只需具备有摄像以及图像传送功能即可,在此就不再详细描述其具体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本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炉具还包括还包括炉台4,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炉台4上设置有用于对锅体11进行加热的炉具电磁感应区41、用于对可分离式监控装置2进行充电的可分离式监控装置放置座42、用于控制炉具电磁感应区41关停的电源开关43、用于控制炉具电磁感应区41火力大小的火力调节旋钮44 以及用于显示炉具电磁感应区41工作情况的液晶显示屏45,也就是说,本智能炉具也可以实现人工现场烹调操作。如图4所示,在不进行食物烹饪的期间,可分离式监控装置2是放置于可分离式监控装置放置座内42进行充电的。

进一步地,上述的智能炉具还包括智能控制单元5以及无线通讯单元6;其中,如图5 所示,智能显示终端3所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无线通讯单元6传送至智能控制单元5中,智能控制单元5根据控制指令来控制炉具电磁感应区41的关停以及火力大小;可分离式监控装置2所拍摄的图像通通过无线通讯单元6传送至智能显示终端3中。也就是说,用户在智能显示终端3中观察到食物的烹调状态后,可以在智能显示终端3对炉具电磁感应区41进行操作,选择适合的烹调方式、控制火力,设置定时提醒等等,以实现远程烹调食物,将传统的不锈钢锅具融合进行智能时代。

具体地,上述的智能显示终端3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电脑,无线通讯单元6为无线Wifi。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