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949发布日期:2018-09-18 22:0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遥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人机遥控器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传统的手柄式无人机遥控器,其采用摇杆和功能按键实现无人机的飞行动作控制,但手柄式无人机遥控器上多装置有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手机等接收和播放影像的设备,由于需要设置上述支架等额外装置,因此导致整个遥控器重量大、操作繁琐;另一种是在智能设备上(如手机)通过APP控制,但其缺点在于,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是通过滑动APP界面的功能按键实现,其操作手感比较差,操作精度不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人机操控体验感更好、操作以及结构简单的无人机遥控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遥控器,其结构以及操作简单,重量轻,可实现无人机操控设备的简洁化以及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遥控器,其包括用于产生第一遥感控制信号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遥感控制信号对被遥控物体的移动进行遥控,以及增程器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外部,用于增强所述第一遥感控制信号强度,以此延长遥控距离以及限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增程器组件包括:增程器主体以及终端连接件;

所述终端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增程器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遥感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增程器主体。

优选的,所述增程器主体包括:底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上的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的前侧面开设有用于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一侧部的第一夹持部。

优选的,所述增程器主体还包括:

抽拉部,其可活动的插接在所述底部的前侧面上,且所述抽拉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的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一侧部相对设置的另一侧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抽拉部上,且所述底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夹持部自由端的容纳部。

优选的,所述遥控器还包括:

摇杆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外部,且分别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以及增程器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摇杆组件用于产生第二遥感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遥感控制信号通过所述增程器组件传输至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得到可对被遥控物体的移动进行遥控的第三遥感控制信号,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再将所述第三遥感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增程器组件;

所述增程器组件还用于增强所述第三遥感控制信号的强度,以此延长遥控距离。

优选的,所述摇杆组件包括:遥感组件插接件;所述增程器组件上设有可供所述遥感组件插接件插入的插接槽。

优选的,所述插接槽包括:设置在所述增程器组件左侧面的第一插槽,和/或设置在所述增程器组件右侧面的第二插槽。

优选的,所述摇杆组件包括:第一摇杆体组件和第二摇杆体组件;且所述遥感组件插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摇杆体组件和/或第二摇杆体组件上;

所述第二遥感控制信号包括:由所述第一摇杆体组件产生的第一摇杆体信号和/或由所述第二摇杆体组件产生的第二摇杆体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一摇杆体组件上开设有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二摇杆体组件上开设有第四夹持部;

第三夹持部以及第四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同一侧部的不同位置,或所述第三夹持部以及第四夹持部分别对应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同一侧部两端的转角部,或所述第三夹持部以及第四夹持部分别对应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相对的两个侧部。

本实用新型的遥控器结构以及操作简单,重量轻,可实现无人机操控设备的简洁化以及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遥控器(不包含摇杆组件)在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遥控器(不包含摇杆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实施例一中增程器组件收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实施例一中增程器组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遥控器(包含摇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摇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摇杆组件与增程器组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摇杆组件与增程器组件装配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正常使用状态下,智能移动终端屏幕的朝向为“上”,与所述“上”相对的朝向为“下”,面向使用者的朝向为“前”,与所述“前”相对的朝向为“后”,位于所述“前”、“后”两侧的朝向分别为“左”和“右”。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遥控器包括:用于产生第一遥感控制信号(如通过手机APP产生第一遥感控制信号)的智能移动终端3,通过所述第一遥感控制信号对被遥控物体的移动进行遥控,本实施例中,所述被遥控物体包括无人机、遥控玩具车等,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

增程器组件1,其设置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外部,且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活动连接,用于增强所述第一遥感控制信号强度,以此延长遥控距离以及限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的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增程器组件1包括:增程器主体11以及终端连接件12,所述终端连接件12可以是数据线等,只要能实现数据传输即可;所述终端连接件12一端与所述增程器主体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连接,用于将智能移动终端3产生的第一遥感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增程器主体11。

如图3a-3b所示,所述增程器主体11进一步包括:底部1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部111上的台阶部112;其中,所述台阶部112的前侧面开设有用于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一侧部S1(如图1所示)的第一夹持部113;且所述底部111或台阶部112上设有与所述终端连接件12一端连接的插口114,所述第一遥感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插口114传输至所述增程器主体11。由此,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可以被所述第一夹持部113夹持,其位置得以限定,便于提高在智能移动终端3屏幕上进行遥控操作的精准度。

此外,所述增程器主体11还包括:抽拉部115,其可活动的插接在所述底部111的前侧面上,具体的,如图3b所示,其可在所述底部111的前侧面P1上开设插孔,所述抽拉部115整体为T型结构,且T型结构的竖直部1151可活动的插接在前侧面P1的插孔中,由此通过抽拉所述抽拉部115展开(即沿图3b中的箭头方向)或收起(即沿图3b中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增程器主体11,由此可适用不同宽度的智能移动终端3的夹持需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型的抽拉部115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实际上任何可以实现上述展开功能的抽拉结构形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抽拉部115的保护范围中。

进一步的,为进一步增强智能移动终端3的夹持固定效果,所述抽拉部11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13相对的第二夹持部116,所述第二夹持部116用于夹持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13夹持的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的一侧部S1相对设置的另一侧部S2(如图1所示)。

同时,为便于收纳所述第二夹持部116,节省存放空间,所述第四夹持部116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如枢轴连接等)在所述抽拉部115上,且对应的,所述底部1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夹持部116自由端1161的容纳部1111。由此,当通过抽出所述抽拉部115展开所述增程器主体11时,可向上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116,使其直立,由此夹持智能移动终端3的另一侧部S2;当通过推动所述抽拉部115收起所述增程器主体11时,可向下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116,使其自由端1161位于所述容纳部111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13和/或第二夹持部116为卡槽结构,且所述卡槽厚度与智能移动终端3厚度匹配,同时,为防止磨损和增强摩擦力,所述第一夹持部113和/或第二夹持部116内设有锯齿形软胶,由此可适应大部分厚度的手机,并更加牢固的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遥控器还包括:

摇杆组件2,其设置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外部,且分别与所述增程器组件1以及智能移动终端3可拆卸地连接,用于产生第二遥感控制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遥感控制信号通过所述增程器组件1传输至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得到可对被遥控物体的移动进行遥控的第三遥感控制信号,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再将所述第三遥感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增程器组件1,进而通过增程器组件1将所述第三遥感控制信号发送出去;类似的,所述增程器组件1还用于增强所述第三遥感控制信号的强度,以此延长遥控距离。

因此,用户可根据实际操作需要,自由选择智能移动终端3或摇杆组件2对被遥控物体进行遥控,增强可操作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摇杆组件2包括:第一摇杆体组件21、第二摇杆体组件23以及遥感组件插接件13;且所述遥感组件插接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摇杆体组件21和/或第二摇杆体组件23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摇杆体组件21包括:第一摇杆座211、设置在所述第一摇杆座211上的第一摇杆212以及第三夹持部214;

所述第二摇杆体组件23包括:第二摇杆座231、设置在所述第二摇杆座231上的第二摇杆232以及第四夹持部234;

所述第二遥感控制信号包括:由所述第一摇杆体组件21产生的第一摇杆体信号和/或由所述第二摇杆体组件23产生的第二摇杆体信号。

在此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增程器主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所述遥感组件插接件13插入(沿图6中的箭头方向插入)的插接槽14(可优选为T型槽),所述遥感组件插接件13以及插接槽14均设有通讯触点,通过所述遥感组件插接件13以及插接槽14的插接可使得所述第一摇杆体组件21和/或第二摇杆体组件23活动连接到所述增程器主体11上,进一步将所述摇杆组件2产生的第三遥感控制信号通过所述遥感组件插接件13以及插接槽14输送至传输至所述增程器主体11。

优选的,所述插接槽14包括:设置在所述台阶部112左侧面的第一插槽,和/或设置在所述台阶部112右侧面的第二插槽。

同时,为增强对于智能移动终端3的夹持效果,如图4,7所示,所述第三夹持部214以及第四夹持部234用于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同一侧部S1的不同位置,或所述第三夹持部214以及第四夹持部234分别对应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同一侧部S1两端的转角部S3、S4,或所述第三夹持部214以及第四夹持部234分别对应夹持除上述侧部S1、S2外的、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相对的另两个侧部S5、S6;由此可增加上述夹持部与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之间的夹持面积,更好的限定智能移动终端3的位置。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部214和/或第四夹持部234为卡槽结构,且所述卡槽厚度与智能移动终端3厚度匹配,同时,为防止磨损和增强摩擦力,所述第三夹持部214和/或第四夹持部234内设有锯齿形软胶,由此可适应大部分厚度的手机,并更加牢固的夹持所述智能移动终端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上述遥控器时,可先将增程器组件与摇杆组件连接,然后通过增程器组件与摇杆组件的夹持部夹持固定智能移动终端,由此固定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位置,提高操作的精确性。通过此组合来操纵无人机,不仅可以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实时观察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还可以通过摇杆组件精准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及动作,因此,其避免了手柄式遥控器的繁琐操作过程以及额外装置的设置,杜绝了纯手机APP控制的精度差手感差的缺点,使得遥控器结构以及操作简化,减轻了结构整体重量,便于携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操作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