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162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水是生命之源,人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水,因此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人们在饮水方面更加关注一天需要饮用多少水的问题上,一些智能设备应运而生,诸如智能水杯,测算饮水间隔等,但是这些设备一方面局限于某一个杯子,要是更换使用其它杯子,就无法实现智能化应用了,另一方面现有的智能水杯功能单一,实际应用效果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设计思路,由水杯基座结构为基础,引入自动化智能监测提醒式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的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包括基座、载物板、伸缩杆、延杆、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计时电路、称重传感器、报警装置、滤波电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经过滤波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计时电路、称重传感器、报警装置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滤波电路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行供电;基座内设置夹层,控制模块、电源、计时电路、滤波电路均设置于基座内的夹层中;滤波电路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滤波电路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至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滤波电路输入端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相连接,且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串联第二电阻R2,并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之间,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输出端相连接,同时,运放器A1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基座上表面向下内嵌设置凹口区,凹口区的口径与指定待放置水杯的外径相适应;载物板的外径与基座上表面凹口区的内径相适应,称重传感器设置于基座上表面凹口区中的底面上,且称重传感器的工作面竖直向上,载物板位于基座上表面凹口区中,且载物板的下表面设置于称重传感器的工作面上;报警装置设置于基座上表面非凹口区的位置;伸缩杆的顶端与延杆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且伸缩杆所在直线与延杆所在直线相互垂直,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于延杆上,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方向所在直线与伸缩杆所在直线相平行,且伸缩杆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均位于延杆的同一侧;伸缩杆的底端活动设置于基座上表面非凹口区的位置,伸缩杆以其底端与基座上表面相活动连接点为轴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转动面与基座上表面相垂直;在伸缩杆转动至垂直于基座上表面方向的位置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方向指向载物板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采用全新设计思路,由水杯基座结构为基础,引入自动化智能监测提醒式系统,基于转动连接的方式,在基座上表面设计伸缩杆,配合延杆,以及设置于延杆上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在伸缩杆处于竖直状态下,能够有效实现针对水杯中液体的实时温度监控;并且基于载物板下、称重传感器的设计,结合具体所设计的滤波电路,实时测量获得每次水杯中液体重量发生变化的时刻,以此时刻点触发所设计计时电路的计时,获取饮水者的饮水时间间隔,如此实现水杯中液体温度的监控,以及饮水间隔时长的监控,为饮水者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健康的饮水方式,并且整个设计方案不局限于单个水杯,可以适用于各个普通水杯,有效降低了智能饮水设备的应用成本;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中,针对报警装置,进一步设计采用声光报警器,能够在需要报警提示时,向饮水者发出更加直观、更加醒目的提醒,进一步有效提高了实际应用中健康饮水过程的监控与养成,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基座,2. 载物板,3. 伸缩杆,4. 控制模块,5. 电源,6. 计时电路,7. 称重传感器,8. 报警装置,9. 延杆,10.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1. 滤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包括基座1、载物板2、伸缩杆3、延杆9、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和控制模块4,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电源5、计时电路6、称重传感器7、报警装置8、滤波电路11;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经过滤波电路11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其中,电源5经过控制模块4分别为计时电路6、称重传感器7、报警装置8进行供电,同时,电源5依次经过控制模块4、滤波电路11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进行供电;基座1内设置夹层,控制模块4、电源5、计时电路6、滤波电路11均设置于基座1内的夹层中;滤波电路11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滤波电路11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至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滤波电路11输入端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相连接,且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串联第二电阻R2,并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之间,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输出端相连接,同时,运放器A1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11的输出端相连接,滤波电路11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基座1上表面向下内嵌设置凹口区,凹口区的口径与指定待放置水杯的外径相适应;载物板2的外径与基座1上表面凹口区的内径相适应,称重传感器7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凹口区中的底面上,且称重传感器7的工作面竖直向上,载物板2位于基座1上表面凹口区中,且载物板2的下表面设置于称重传感器7的工作面上;报警装置8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非凹口区的位置;伸缩杆3的顶端与延杆9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且伸缩杆3所在直线与延杆9所在直线相互垂直,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固定设置于延杆9上,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的测温方向所在直线与伸缩杆3所在直线相平行,且伸缩杆3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均位于延杆9的同一侧;伸缩杆3的底端活动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非凹口区的位置,伸缩杆3以其底端与基座1上表面相活动连接点为轴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转动面与基座1上表面相垂直;在伸缩杆3转动至垂直于基座1上表面方向的位置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的测温方向指向载物板2区域。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采用全新设计思路,由水杯基座结构为基础,引入自动化智能监测提醒式系统,基于转动连接的方式,在基座1上表面设计伸缩杆3,配合延杆9,以及设置于延杆9上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在伸缩杆3处于竖直状态下,能够有效实现针对水杯中液体的实时温度监控;并且基于载物板2下、称重传感器7的设计,结合具体所设计的滤波电路11,实时测量获得每次水杯中液体重量发生变化的时刻,以此时刻点触发所设计计时电路6的计时,获取饮水者的饮水时间间隔,如此实现水杯中液体温度的监控,以及饮水间隔时长的监控,为饮水者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健康的饮水方式,并且整个设计方案不局限于单个水杯,可以适用于各个普通水杯,有效降低了智能饮水设备的应用成本。

基于上述设计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技术方案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报警装置8,进一步设计采用声光报警器,能够在需要报警提示时,向饮水者发出更加直观、更加醒目的提醒,进一步有效提高了实际应用中健康饮水过程的监控与养成,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针对控制模块4,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基座1、载物板2、伸缩杆3、延杆9、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和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电源5、计时电路6、称重传感器7、声光报警器、滤波电路11;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经过滤波电路11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其中,电源5经过ARM处理器分别为计时电路6、称重传感器7、声光报警器进行供电,同时,电源5依次经过ARM处理器、滤波电路11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进行供电;基座1内设置夹层,ARM处理器、电源5、计时电路6、滤波电路11均设置于基座1内的夹层中;滤波电路11包括运放器A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滤波电路11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至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滤波电路11输入端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相连接,且运放器A1的正向输入端串联第二电阻R2,并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之间,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输出端相连接,同时,运放器A1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11的输出端相连接,滤波电路11的输出端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基座1上表面向下内嵌设置凹口区,凹口区的口径与指定待放置水杯的外径相适应;载物板2的外径与基座1上表面凹口区的内径相适应,称重传感器7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凹口区中的底面上,且称重传感器7的工作面竖直向上,载物板2位于基座1上表面凹口区中,且载物板2的下表面设置于称重传感器7的工作面上;声光报警器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非凹口区的位置;伸缩杆3的顶端与延杆9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且伸缩杆3所在直线与延杆9所在直线相互垂直,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固定设置于延杆9上,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的测温方向所在直线与伸缩杆3所在直线相平行,且伸缩杆3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均位于延杆9的同一侧;伸缩杆3的底端活动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非凹口区的位置,伸缩杆3以其底端与基座1上表面相活动连接点为轴心进行转动,并且该转动面与基座1上表面相垂直;在伸缩杆3转动至垂直于基座1上表面方向的位置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的测温方向指向载物板2区域。实际生活中,不使用所设计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时,则关闭电源5,并将伸缩杆3缩短至最短,同时针对伸缩杆3转动,放倒至基座1上表面;若使用物联滤波检测式智能水杯台时,将水杯放置在载物板2上,控制电源5工作供电,并针对伸缩杆3转动至竖直状态,同时调整伸缩杆3的长度,使得延杆9上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到待放置水杯内部有个合适距离,这取决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的可测距离,即保持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上测距端与水杯中液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的可测距离,使得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能够检测到水杯中液体的温度;设计位于基座1上表面凹口区内、载物板2下的称重传感器7实时工作,实时获得重量检测结果,并实时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ARM处理器实时接收到的重量检测结果,并扣除载物板2的重量,更新重量检测结果,然后ARM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的重量检测结果进行实时判定处理,其中,若重量检测结果等于0,则ARM处理器据此判断此时载物板2上没有放置水杯,ARM处理器不做任何进一步处理;若重量检测结果大于0,则ARM处理器据此判断此时载物板2上放置有水杯,则ARM处理器首先控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工作,由于在伸缩杆3转动至垂直于基座1上表面方向的位置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的测温方向指向载物板2区域,则此时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针对水杯中的液体进行实时的温度检测,并实时将温度检测结果经过滤波电路11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其中,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将温度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滤波电路11当中,滤波电路11针对所接收到的温度检测结果进行实时滤波处理,滤除其中的噪声数据,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温度检测结果,然后,滤波电路11将经过滤波处理的温度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由ARM处理器针对所接收到的温度检测结果进行实时判断控制,其中,若重量检测结果低于预设温度下限阈值时,则ARM处理器随即控制声光报警器工作,提示液体温度过低;同时若ARM处理器所接收到的重量检测结果相对前后时刻发生变化时,则ARM处理器据此判断此时刻,饮水者使用过水杯,则ARM处理器据此触发计时电路6工作由0开始计时,在计时电路6计时达到预设饮水间隔时长的过程中,若重量检测结果不发生变化,则ARM处理器控制声光报警器工作,提示饮水者需要饮水;如此实现水杯中液体温度的监控,以及饮水间隔时长的监控,为饮水者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健康的饮水方式,并且整个设计方案不局限于单个水杯,可以适用于各个普通水杯,有效降低了智能饮水设备的应用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