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锅具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6184发布日期:2018-06-12 04:2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锅具锅盖,属于餐饮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餐饮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锅具作为餐饮操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承载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锅具的使用中,作为重要的配置-锅盖,时常变的不那么方便,诸如对于正在用于烹饪的锅具,其锅盖亦是比较热,唯一可以抓起的便是其抓钮,但是通过抓钮拿起锅盖后,却不便将锅盖以抓钮朝下的姿态放下,因为这样锅盖表面有可能会烫到手,因此仅能将锅盖以抓钮朝上的姿态放下,这样锅盖上面向锅的那一面就会直接放置于台面上,这样很不卫生,因此,现有的锅盖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电控结构,能够便于抓起、放置,并保持卫生的智能锅具锅盖。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锅具锅盖,包括锅盖本体、锅盖抓钮、底座板、两根伸缩杆、电控伸缩杆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驱动电路;其中,电控伸缩杆经过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为控制按钮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驱动电路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锅盖抓钮固定设置于锅盖本体上表面的中心位置,锅盖抓钮内置腔体,控制模块、电源、驱动电路内置于锅盖抓钮中的腔体内;控制按钮设置于锅盖抓钮的顶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伸缩杆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各根伸缩杆上的其中一端分别与锅盖抓钮的侧壁相固定连接,两根伸缩杆彼此相互平行、且两根伸缩杆所在面与锅盖本体边缘所在面相平行,各根伸缩杆上的另一端与底座板其中一边相固定连接,且两根伸缩杆上与锅盖抓钮所连端部间连线和两根伸缩杆上与底座板所连端部间连线彼此平行,以及两根伸缩杆上与锅盖抓钮所连端部间连线和任意伸缩杆所在直线相垂直,面底座板与任意伸缩杆之间的夹角为60度;电控伸缩杆的电机端固定连接在锅盖抓钮侧壁上,且位于两根伸缩杆之间,以及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所在直线与任意伸缩杆所在直线相平行,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与底座板上、两根伸缩杆所连位置之间的边相固定连接;伸缩杆和电控伸缩杆的最大长度大于锅盖本体边缘所围圆形的半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伸缩杆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锅具锅盖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锅具锅盖,采用全新电控结构,针对锅盖抓钮,设计伸缩杆与底座板的组合结构,并引入电控伸缩杆实现电控操作,在使用锅盖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底座板的电控,以推出的底座板实现针对锅盖本体的放置,使得锅盖本体以其盖设面斜向上的姿态实现放置,保证了锅盖本体实际使用的卫生与洁净;

(2)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锅具锅盖中,针对电控伸缩杆,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智能锅具锅盖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智能锅具锅盖的人性化设计;

(3)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锅具锅盖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智能锅具锅盖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锅具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锅盖本体,2. 锅盖抓钮,3. 底座板,4. 伸缩杆,5. 控制模块,6. 电源,7. 控制按钮,8. 电控伸缩杆,9. 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锅具锅盖,实际应用中,具体包括锅盖本体1、锅盖抓钮2、底座板3、两根伸缩杆4、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和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电源6、控制按钮7、驱动电路9;其中,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经过驱动电路9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电源6经过ARM处理器为控制按钮7进行供电,同时,电源6依次经过ARM处理器、驱动电路9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锅盖抓钮2固定设置于锅盖本体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锅盖抓钮2内置腔体,ARM处理器、电源6、驱动电路9内置于锅盖抓钮2中的腔体内;控制按钮7设置于锅盖抓钮2的顶部;驱动电路9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ARM处理器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各根伸缩杆4上的其中一端分别与锅盖抓钮2的侧壁相固定连接,两根伸缩杆4彼此相互平行、且两根伸缩杆4所在面与锅盖本体1边缘所在面相平行,各根伸缩杆4上的另一端与底座板3其中一边相固定连接,且两根伸缩杆4上与锅盖抓钮2所连端部间连线和两根伸缩杆4上与底座板3所连端部间连线彼此平行,以及两根伸缩杆4上与锅盖抓钮2所连端部间连线和任意伸缩杆4所在直线相垂直,面底座板3与任意伸缩杆4之间的夹角为60度;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电机端固定连接在锅盖抓钮2侧壁上,且位于两根伸缩杆4之间,以及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所在直线与任意伸缩杆4所在直线相平行,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与底座板3上、两根伸缩杆4所连位置之间的边相固定连接;伸缩杆4和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最大长度大于锅盖本体1边缘所围圆形的半径。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智能锅具锅盖,采用全新电控结构,针对锅盖抓钮2,设计伸缩杆4与底座板3的组合结构,并引入电控伸缩杆8实现电控操作,在使用锅盖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底座板3的电控,以推出的底座板3实现针对锅盖本体1的放置,使得锅盖本体1以其盖设面斜向上的姿态实现放置,保证了锅盖本体1实际使用的卫生与洁净;针对电控伸缩杆8,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智能锅具锅盖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智能锅具锅盖的人性化设计;针对控制模块5,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智能锅具锅盖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智能锅具锅盖,在实际具体应用过程当中,操作人员使用锅具进行烹饪,并盖上所设计锅盖,同时触碰设置于锅盖抓钮2顶部的控制按钮7,ARM处理器接收来自控制按钮7的切换命令,并将命令发送给驱动电路9,由驱动电路9生成相对应的指令,并发送给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伸缩杆缩短,则其两侧的伸缩杆4也随之缩短,使得锅盖抓钮2与底座板3的间距缩小,完成所设计锅盖对锅具的盖设;当需要拿起所设计锅盖时,操作人员抓握锅盖抓钮2拿起设计锅盖,并触碰设置于锅盖抓钮2顶部的控制按钮7,ARM处理器接收来自控制按钮7的切换命令,并将命令发送给驱动电路9,由驱动电路9生成相对应的指令,并发送给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伸缩杆伸长,则其两侧的伸缩杆4也随之伸长,使得锅盖抓钮2与底座板3的间距逐渐扩大,即将底座板3推伸出去,然后即可将锅盖以其盖设面斜向上的姿态、基于底座板3进行放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