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5858发布日期:2018-11-02 20:5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交互装置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户可见的部分。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120400576.9的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中设有ARM控制模块,特征是ARM控制模块中内置有:CAN总线通信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按键输入模块;该ARM控制模块上连接有:电源变换模块和手柄输入模块。ARM控制模块由ARM处理器、SDRAM存储器、Flash存储器、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编程接口组成,构成该核心模块。该装置可接收来自主控制器的实时数据信息,并在液晶显示屏中显示,提供给操作人员良好的交互界面,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该装置实现页面更换、参数设置、数据查看、运动控制等功能,并将相应命令发送给主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其人性化程度,提升高空作业车的智能化水平。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装置只能提供电子信息与显示功能,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多余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以解决装置只能提供电子信息与显示功能,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多余功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控箱、电路板、框架、显示屏、开关键、操作板、辅助架、底座、模块安装板,所述电控箱外壳下端可垂直接触地面,整体两侧具有弧度,所述电控箱上端为左高右低结构,内腔设有多条接线,所述电控箱内腔接线与电路板两端相连接,采用通电连接方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框架夹层中,采用内嵌安装方式,所述框架外表面设有通孔,与开关键形状相对应,所述电控箱上端与框架后板装配连接,所述模块安装板侧边开合,表面上设有操作板,所述开关键与显示屏表面同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电控箱上端与模块安装板上段后板相连,所述模块安装板底部与底座采用弧形对应相连方式,所述模块安装板下侧与辅助架相连接;所述辅助架由支架、底架、固定板、转轴、折叠杆、上板组成,所述支架安装在底座内腔中,所述底座下侧设有横向设置的底架,所述固定板与支架采用一体化成型方式,右侧开口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折叠杆下端活动连接,连接处张开最大时大于直角度数,所述折叠杆上端与上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电控箱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显示屏后侧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板位于开关键的下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下侧与模块安装板上侧对接嵌合。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键贴装在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长度小于固定板长度,采用上下贴合安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杆可上下移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电控箱在下,通过框架安装的显示屏在上,模块安装板内包含多种指令模块,使用者长期站立的情况下通过辅助架作为休息用的装置,辅助架安装在底座与模块安装板对接处,上板通过折叠杆叠合在固定板上,将其通过转轴的活动性向上扳起,使得上板向右上侧移动,通过底架与支架作为支撑体,具有固定作用,使用者坐在固定板上,能够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缓解长期站立带来的不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板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控箱-1、电路板-2、框架-3、显示屏-4、开关键-5、操作板-6、辅助架-7、支架-701、底架-702、固定板-703、转轴-704、折叠杆-705、上板-706、底座-8、模块安装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空作业车人机交互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控箱1、电路板2、框架3、显示屏4、开关键5、操作板6、辅助架7、底座8、模块安装板9,所述电控箱1外壳下端可垂直接触地面,整体两侧具有弧度,所述电控箱1上端为左高右低结构,内腔设有多条接线,所述电控箱1内腔接线与电路板2两端相连接,采用通电连接方式,所述显示屏4安装在框架3夹层中,采用内嵌安装方式,所述框架3外表面设有通孔,与开关键5形状相对应,所述电控箱1上端与框架3后板装配连接,所述模块安装板9侧边开合,表面上设有操作板6,所述开关键5与显示屏4表面同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电控箱1上端与模块安装板9上段后板相连,所述模块安装板9底部与底座8采用弧形对应相连方式,所述模块安装板9下侧与辅助架7相连接;所述辅助架7由支架701、底架702、固定板703、转轴704、折叠杆705、上板706组成,所述支架701安装在底座8内腔中,所述底座8下侧设有横向设置的底架702,所述固定板703与支架701采用一体化成型方式,右侧开口端设有转轴704,所述转轴704与折叠杆705下端活动连接,连接处张开最大时大于直角度数,所述折叠杆705上端与上板706相连接,所述底座8与电控箱1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电路板2安装在显示屏4后侧位置,所述操作板6位于开关键5的下方位置,所述框架3下侧与模块安装板9上侧对接嵌合,所述开关键5贴装在电路板2上。

本专利所说的转轴704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采用不锈钢材质。

在进行使用时,电控箱1在下,通过框架3安装的显示屏4在上,模块安装板9内包含多种指令模块,使用者长期站立的情况下通过辅助架7作为休息用的装置,辅助架7安装在底座8与模块安装板9对接处,上板706通过折叠杆705叠合在固定板703上,将其通过转轴704的活动性向上扳起,使得上板706向右上侧移动,通过底架702与支架701作为支撑体,具有固定作用,使用者坐在固定板703上,能够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缓解长期站立带来的不适。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装置只能提供电子信息与显示功能,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多余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缓解长期站立带来的不适,具体如下所述:

支架701安装在底座8内腔中,所述底座8下侧设有横向设置的底架702,所述固定板703与支架701采用一体化成型方式,右侧开口端设有转轴704,所述转轴704与折叠杆705下端活动连接,连接处张开最大时大于直角度数,所述折叠杆705上端与上板706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