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1100发布日期:2019-02-22 22:5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馈电电压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自发电厂输出的电能会随传递的距离耗损,为了减少在远距离传送下造成的耗损,自发电厂输出的电能通常是以电压为35至220千伏特(KV)的高压电形式输出,传输至部分用电量相对较大的场所前,才利用变电设备降为10千伏特或者20千伏特的电压,透过发电厂设置的公共馈线,再传输至所述场所中而供使用。

以所述用电量相对较大的场所为工厂而举例说明,由于工厂中有多种适用电压各不相同的机台,由每一机台连接于所述公共馈线输入的电能前,势必需要再透过特定电压范围的变压器变压,才能输入对应的机台而提供运作所需的电能。

然而,因为电能自发电厂传输至特定的公共馈线前,有可能已经过相当长的距离,或者已先行供应其他重负载的用电场所电能,因而造成一定的电能损耗,产生低于预期的电压数值的落差(压降)。故在相对下游的用电场所,经由变电设备执行变电后的电压伏特数值,可能无法精准维持10千伏特或20千伏特,甚至是产生不规则的电压高低浮动。在工厂配合供电方公告的馈电电压参数而设定的情况下,若是馈电的电压数值有所落差,甚至产生不规则的浮动,势必造成输入用电机具的电压不稳定,不但可能影响用电机具的正常运作,甚至会造成用电机具的损坏。

有鉴于上述问题,需要精准控制供电的电压范围的机具,通常会装配有专用的稳压设备。但在机具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要配合馈电线路而逐一安装所述的稳压设备,势必将耗费相当大的施作及设备成本,因而造成用电端的困扰及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电压浮动时自动产生稳压效果,稳定输送至客户端设备的电能的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适用于安装在电压小于等于20千伏特的供电端与客户端设备间,并包含变压单元,及连接于所述变压单元的调控单元。

所述变压单元包括电连接于所述供电端且具有多个匝数不同的第一线圈匝的一次侧配线,及电连接于所述客户端设备且具有多个匝数不同的第二线圈匝的二次侧配线。

所述调控单元连接于所述一次侧配线或所述二次侧配线,并包括连接于所述一次侧配线的第一比压器、连接于所述二次侧配线的第二比压器,及连接于所述一次侧配线、所述第一比压器,及所述第二比压器的自动调控器,所述自动调控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比压器或所述第二比压器感测的电压数值范围,改变所述一次侧配线的所述第一线圈匝的连接组合,或所述二次侧配线的所述第二线圈匝的连接组合,借此调整经所述二次侧配线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电压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自动调控器具有用于操作而设定预期电压范围的设定接口。

较佳地,前述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控单元的所述自动调控器为有载分接开关。

较佳地,前述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控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自动调控器并用于记录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电压数值的记录电表。

较佳地,前述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调控单元的所述第一比压器与所述第二比压器的变压比为1:10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当所述供电端的电压不稳定时,可透过所述第一比压器或所述第二比压器实时感测,并以所述自动调控器改变所述一次侧配线的所述第一线圈匝的连接组合,或所述二次侧配线的所述第二线圈匝的连接组合,调整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能在电压浮动时自动产生稳压效果,稳定输送至客户端设备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电路配置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的一实施例;及

图2是一步骤流程图,说明使用所述实施例执行调节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电压小于等于20千伏特的供电端100与一客户端设备200间,并包含一变压单元3,及一调控单元4。其中,所述供电端100以发电厂提供的馈线电压为10千伏特或20千伏特为例而说明,而所述的客户端设备200则以工厂中内部变压装置为例而说明,经由所述内部变压装置,即可再次经过变压转换,将电压降为加工机台可用的600伏特以下的相对低压。

所述变压单元3包括一电连接于所述供电端100且具有多个匝数不同的第一线圈匝311的一次侧配线31,及一电连接于所述客户端设备200且具有多个匝数不同的第二线圈匝321的二次侧配线32。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匝311及所述第二线圈匝321的每匝比值,较佳是采用1.5%~3.0%的匝数差距比,透过多个可自由选择连接组合的线圈匝,来因应可能的电压浮动范围。

所述调控单元4连接于所述一次侧配线31或所述二次侧配线32,并包括一连接于所述一次侧配线31的第一比压器41;一连接于所述二次侧配线32的第二比压器42;一连接于所述一次侧配线31、所述第一比压器41,及所述第二比压器42的自动调控器43;及一连接于所述自动调控器43并用于记录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电压数值的记录电表44。其中,所述自动调控器43为一有载分接开关,并具有一用于操作而设定一预期电压范围的设定接口431。所述设定接口431可设定对应所述第一线圈匝311的段数,也就是说,所述的段数即对应匝数不同的所述第一线圈匝311,借此达成设定所述预期电压范围的目的。而所述第一比压器41及所述第二比压器42的变压比为1:100。

所述自动调控器43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比压器41或所述第二比压器42的一感测电压范围,依据由所述设定接口431执行的段数的设定,使所述自动调控器43能对应切换,改变所述一次侧配线31的所述第一线圈匝311的连接组合,或所述二次侧配线32的所述第二线圈匝321的连接组合。当所述一次侧配线31的所述第一线圈匝311的连接组合,或者所述二次侧配线32的所述第二线圈匝321的连接组合改变,将改变所述变压单元3对输入的电能产生的变压的比例,故能借此调整经所述二次侧配线32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电压值。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所述供电端100的电压不稳定状态可能是有规则性的,也有可能是不规则性的,虽然本实施例可透过所述第一比压器41与所述第二比压器42的感测,使所述自动调控器43执行自动化地调整,克服所述供电端100的电压不稳定的问题。然而就根本而论,仍须回报用电方接收到所述供电端100供应的电能的实际状况,才有利于提供所述供电端100参考改进。因此,所述记录电表44即能记录电压随着时间的改变状况,并且储存以备于回报接收的电能的实际电压变动信息。

参阅图2并配合图1,使用本实用新型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的实施例时,适用于一电压小于等于20千伏特的供电端100,及一客户端设备200,且是依序执行一预备步骤91、一设定步骤92、一判断步骤93,及一调整步骤94。

所述预备步骤91是在所述供电端100与所述客户端设备200间安装一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高压自动稳压调节装置。

所述设定步骤92是依据所述供电端100的一供电电压范围,设定所述自动调控器43的一预期电压范围。

所述判断步骤93是由所述第一比压器41感测所述一次侧配线31的一感测电压范围,以确定所述供电端100当前所供应的电能的电压浮动范围,以提供所述自动调控器43调整的参考。

所述调整步骤94以所述自动调控器43依据所述感测电压范围,以及预先设定的所述预期电压范围,调整所述一次侧配线31的所述第一线圈匝311的连接组合,使得特定供电电压范围内的电能,可透过所述第一线圈匝311其中两者的连接,一律配合所述客户端设备200适合的电压值而执行变压,故能确实改变经所述二次侧配线32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电压值,并且对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电能达成稳压的效果。

另外,所述设定步骤92也可以依据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一用电电压范围,设定所述自动调控器43的一预期电压范围;所述判断步骤93是由所述第二比压器42感测所述二次侧配线32的一感测电压范围;而所述调整步骤94也可以所述自动调控器43依据所述感测电压范围,调整所述一次侧配线31的所述第一线圈匝311的连接组合,改变经所述二次侧配线32输往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电压范围。

透过所述第二比压器42来执行所述判断步骤93,有利于配合所述客户端设备200可正常运作的电压范围,使得供应至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电能是在所述预期电压范围内。虽然上述的使用并非将电压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但将目的电压适度放大至一定范围,能配合所述客户端设备200的用电属性,在不影响所述客户端设备200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仍提供一定的稳压效果,并同时减少所述自动调控器43因小幅电压浮动而频繁调整的情况,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执行的稳定性。另外,若是所述客户端设备200实质上为多台用电范围相近的机台时,亦可使本实用新型能同时配合,也借此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