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体外诊断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751发布日期:2019-05-17 20:4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体外诊断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体外诊断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体外诊断仪器在检测时,反应区的温度需要几级传递,往往会出现加热不到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体外诊断仪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应区的温度需要几级传递,往往会出现加热不到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风扇、用于对待加热物的下部进行加热的下加热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待加热物的上部进行加热的上加热机构;所述下加热机构包括下加热装置和加热扩散装置;所述加热扩散装置与所述下加热装置相贴;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加热扩散装置的一侧,所述下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加热扩散装置扩散并经所述风扇吹送至所述待加热物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装置和加热导向装置;所述上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加热导向装置上,所述风扇吹出的部分风沿所述加热导向装置吹至所述上加热装置并将所述上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吹送至所述待加热物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待加热物的上方且与所述待加热物相对设置,所述下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待加热物的下方且与所述待加热物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导向装置包括风扇安装部,以及与所述风扇安装部相连接的导流部;所述风扇安装部与所述导流部成角度设置,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风扇安装部;所述上加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导流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上还安装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导流条,所述上加热装置临近所述导流条的末端,所述导流条用于导流所述所述风扇吹出的部分风以使其吹至所述上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扩散装置包括导热底板和多块散热翅片;多块所述散热翅片在所述导热底板上平行间隔布置;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经过所述散热翅片的片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丝、PI加热膜或陶瓷加热片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下加热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下加热装置相连接的第一热熔开关;所述上加热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上加热装置相连接的第二热熔开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其包括所述的加热装置及两个温度传感器组;其中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感应所述下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另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感应所述上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体外诊断仪器,其包括所述的加热装置或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包括风扇、用于对待加热物的下部进行加热的下加热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待加热物的上部进行加热的上加热机构;所述下加热机构包括下加热装置和加热扩散装置;所述加热扩散装置与所述下加热装置相贴,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加热扩散装置的一侧,下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经加热扩散装置扩散并经风扇吹送至待加热物的下部。通过设置上加热机构和下加热机构同时对待加热物进行加热,以便于实现待加热物的快速升温,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其包括所述的加热装置及两个温度传感器组;其中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感应所述下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另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感应所述上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该温度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待加热物的快速升温,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体外诊断仪器,其包括所述的加热装置或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托盘与所述下加热机构错位设置。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该体外诊断仪器能够实现待加热物的快速升温,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体外诊断仪器的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加热机构安装于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扩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加热机构和下加热机构均安装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试剂卡;102-风扇;103-下加热装置;104-加热扩散装置; 105-上加热装置;106-加热导向装置;107-风扇安装部;108-导流部; 109-底板安装部;110-导流条;111-通孔;112-导热底板;113-散热翅片;201-底板;202-光学检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风扇102、用于对待加热物的下部进行加热的下加热机构,以及用于对待加热物的上部进行加热的上加热机构;参见图3所示,下加热机构包括下加热装置103和加热扩散装置104;加热扩散装置104与下加热装置103相贴,风扇102位于加热扩散装置104的一侧。下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经加热扩散装置扩散并经风扇吹送至待加热物的下部。

具体而言,待加热物可以试剂卡100,试剂卡100置于体外诊断仪器的托盘上。参见图5所示,其中虚线C表示气流的流向,下加热装置103将热量传递给加热扩散装置104后,风扇102将加热扩散装置104上热量吹向试剂卡100的下部,以便于试剂卡100的下部进行加热。

该加热装置,通过设置上加热机构和下加热机构同时对待加热物进行加热,以便于实现待加热物的快速升温,有利于实现均匀加热。

参见图6所示,其中虚线D表示气流的流向,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上加热机构包括上加热装置105和加热导向装置106;上加热装置105安装于加热导向装置106上。通过上加热装置105产生热量,并通过风扇102将上加热装置105产生的热量吹向试剂卡100 的上部,实现对试剂卡100的上部的加热。风扇吹出的部分风沿加热导向装置吹至上加热装置并将上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吹送至待加热物的上部。

进一步地,上加热装置105设于待加热物的上方且与待加热物相对设置,下加热装置103设于待加热物的下方且,下加热装置与待加热物错位设置。当下加热装置与待加热物错位设置,风扇将下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吹送至待加热物的下部时,会带动热量的流动,相对于下加热装置与待加热物相对设置的方式,可使得待加热物整体受热更为均匀。

参见图7所示,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加热导向装置106包括风扇安装部107,以及与风扇安装部107相连接的导流部108;风扇安装部107与导流部108成角度设置,风扇102固定于风扇安装部 107;上加热装置105固定于导流部108上。

具体而言,加热导向装置106为板状结构;风扇安装部107的板面与导流部108的板面相垂直;加热导向装置106还包括底板安装部 109,底板安装部109与体外诊断仪器的底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底板安装部109的板面与导流部108的板面相平行;且底板安装部109 与导流部108分别位于风扇安装部107两侧;风扇安装部107与导流部108的上侧边相连接,底板安装部109与导流部108的下侧边相连接。风扇安装部107、导流部108和底板安装部109为一体结构。导流部108的长度延伸至试剂卡100的下方。上加热装置105固定于导流部108的下板面上。导流部108上开设有通孔111,风扇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扇102安装于通孔111处。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导流部108上还安装有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导流条110。通过导流条110可以使得风扇102吹的风沿两个导流条110之间形成通道流动。上加热装置临近导流条的末端,导流条用于导流风扇吹出的部分风以使其吹至上加热装置。

具体而言,导流条11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导流部108的下板面,且导流条1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导流部108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平行。

参见图4所示,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加热扩散装置104包括导热底板112和多块散热翅片;多块散热翅片在导热底板112上平行间隔布置,散热翅片用于增加散热面积;风扇102产生的气流能够经过散热翅片的片面。通过加热扩散装置104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下加热装置103产生的热量的扩散。

具体而言,加热扩散装置104的导热底板112,下加热扩散装置 104位于导热底板112的下表面,而散热翅片113位于下加热扩散装置104的上表面;加热扩散装置104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体外诊断仪器的底板上,这样便将下加热装置103夹于导热底板112与体外诊断仪器的底板之间。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下加热装置103包括加热丝、PI加热膜或陶瓷加热片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下加热装置103可以单独采用加热丝、PI加热膜或陶瓷加热片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以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上加热装置105包括加热丝、PI加热膜或陶瓷加热片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上加热装置105可以单独采用加热丝、PI加热膜或陶瓷加热片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以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使用时,风扇102、下加热装置103 和上加热装置105可以由市电供电,也可以通过电池供电。上加热装置105和下加热装置103共用风扇10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中的加热装置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该实施例中,下加热机构还包括与下加热装置103相连接的第一热熔开关;上加热机构还包括与上加热装置105相连接的第二热熔开关。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下加热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下加热装置 103的加热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上加热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上加热装置105的加热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下加热装置103相贴,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上加热装置105相贴。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通过温度控制器并控制加热的速度,以便于实现试剂卡100温度达到要求的±0.3 度。而通过第一热熔开关和第二热熔开关分别实现下加热装置103 和上加热装置105的加热温度的上限,当第一热熔开关或第二热熔开关感应到温度到达60度时,断开下加热装置103或上加热装置105。当第一热熔开关或第二热熔开关对应的感应到下加热装置103或上加热装置105的温度低于60度时,重新接通下加热装置103或上加热装置105。

该加热装置的在使用时,通电开机,同时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同时开始工作,风扇能够将被加热的空气吹到指定位置,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后,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控制器,来调节加热速度,使加热速度放慢,保持恒温。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其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装置及两个温度传感器组;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感应下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另一个温度传感器组,用于感应上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根据待测物的目标温度,通过两个温度传感器组可控制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从而实现温度的调控,进而保证待加热物的温度稳定。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温度传感器组均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组的温度传感器与下加热装置103相贴,另一个温度传感器组的温度传感器与上加热装置105相贴。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接,通过温度控制器并控制加热的速度,以便于实现试剂卡100温度达到要求的±0.3度。而通过第一热熔开关和第二热熔开关分别实现下加热装置103和上加热装置105的加热温度的上限,当第一热熔开关或第二热熔开关感应到温度到达60度时,断开下加热装置103或上加热装置105。当第一热熔开关或第二热熔开关对应的感应到下加热装置103或上加热装置105的温度低于60 度时,重新接通下加热装置103或上加热装置105。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体外诊断仪器,其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装置、实施例二提供的加热装置或实施例三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参见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体外诊断仪器还包括底板,加热装置安装于底板上,底板201上还安装有光学检测系统202。其中,光学检测系统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详细阐述。待加热物与风扇错位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加热气流流动起来,从而使得待加热物的受热更为均匀。

综上所述,该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及体外诊断仪器提高了加热精度和缩短了加热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