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会议室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487发布日期:2019-12-06 17:4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智能会议室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控制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会议室控制盒。



背景技术:

现有会议室电动控制盒检测各个输入的电平情况从而实现设备控制,但是没有红外学习及红外发射功能;也不具备人体红外检测及灯光控制功能。并且在改造过程中需要重新布线,影响会议室的外观,且改造成本比较高,另外也不能将会议室的使用信息归并到企业或学校的管理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控制盒不具有红外学习能力、改造过程繁琐且成本高、不具有信息上传归并功能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备红外学习、人体检测功能,不需要重新布线,可以将信息上传的智能会议室控制盒。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智能会议室控制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包括arm单元、控制信号收发单元、人体传感单元和wifi单元,所述控制信号收发单元、人体传感单元和wifi单元都与arm单元连接,控制信号收发单元连接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以及人体传感单元连接的热释电传感器都设置在盒体表面。

学习阶段,控制信号收发单元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解码发送给arm单元,arm单元进行存储记忆。使用时,arm单元通过控制信号收发单元的红外发射管以及433m信号收发器发射信号实现对投影仪、灯等设备的控制。人体传感单元检测会议室内是否有人存在,当连续一段时间没有检测到有人时,控制灯光等设备关闭,节约能源。wifi单元将会议室使用信息上传到企业或学校的服务器上实现信息归并记录。

作为优选,所述arm单元包括arm控制器u15,所述arm控制器u15为stm32f103vct6,arm控制器u15的55脚、56脚、57脚和58脚连接人体传感单元;arm控制器u15的41脚和42脚连接存储芯片u21。

arm控制器u15通过达林顿管u16实现433m信号的收发。存储芯片u21存储解码后的红外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人体传感单元包括接口p1、接口p2、接口p3和接口p4,接口p1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5脚,接口p2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6脚,接口p3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7脚,接口p4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8脚;接口p1、接口p2、接口p3和接口p4分别连接一个热释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设置在盒体四边。

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室内是否有人。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信号收发单元包括6个接口,每个接口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接口p7连接433m信号收发器,接口p8连接红外接收管,接口p9、接口p10、接口p11和接口p12各连接一个红外发射管,四个红外发射管构成360度的发射环。

四个红外发射管指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实现红外信号的无死角覆盖。433m信号收发器发送控制指令到灯光控制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人体传感单元还包括声音探头,所述声音探头与arm单元连接并设置在盒体底面中心。

声音探头用于辅助人体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声音探头、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都设置在控制盒底面上,热释电传感器布设在控制盒底面和侧面。控制盒有两种安装方式:一是安装在会议室顶面上,底面向下,收发控制信号并进行检测;二是直接放置在会议桌上,此时底面向上。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学习并发射控制信号,实现对设备的同一控制,多个设备时不需要切换遥控器;可以在室内无人时关闭设备,节约能源;可以将使用信息上传,积累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arm单元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体检测单元及控制信号收发单元部分电路图;

图中:1、盒体;2、发射环;3、热释电传感器;4、声音探头;5、arm单元;6、控制信号收发单元;7、人体传感单元;8、wifi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会议室控制盒,如图1所示,包括盒体1,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发射环2和声音探头4,盒体底面和侧面布设有热释电传感器3。盒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板包括arm单元5、控制信号收发单元6、人体传感单元7和wifi单元8,所述控制信号收发单元、人体传感单元和wifi单元都与arm单元连接,控制信号收发单元连接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以及人体传感单元连接的热释电传感器都设置在盒体表面。

学习阶段,控制信号收发单元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解码发送给arm单元,arm单元进行存储记忆。使用时,arm单元通过控制信号收发单元的红外发射管以及433m信号收发器发射信号实现对投影仪、灯等设备的控制。人体传感单元检测会议室内是否有人存在,当连续一段时间没有检测到有人时,控制灯光等设备关闭,节约能源。wifi单元将会议室使用信息上传到企业或学校的服务器上实现信息归并记录。

如图3所示,arm单元包括arm控制器u15,所述arm控制器u15为stm32f103vct6,arm控制器u15的55脚、56脚、57脚和58脚连接人体传感单元;arm控制器u15的41脚和42脚连接存储芯片u21。

arm控制器u15通过达林顿管u16实现433m信号的收发。存储芯片u21存储解码后的红外信号。

如图4所示,人体传感单元包括接口p1、接口p2、接口p3和接口p4,接口p1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5脚,接口p2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6脚,接口p3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7脚,接口p4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的58脚;接口p1、接口p2、接口p3和接口p4分别连接一个热释电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设置在盒体四边。控制信号收发单元包括6个接口,每个接口的2脚连接arm控制器u15,接口p7连接433m信号收发器,接口p8连接红外接收管,接口p9、接口p10、接口p11和接口p12各连接一个红外发射管,四个红外发射管构成360度的发射环。

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室内是否有人。四个红外发射管指向四个不同的方向,实现红外信号的无死角覆盖。433m信号收发器发送控制指令到灯光控制面板。

人体传感单元还包括声音探头,所述声音探头与arm单元连接并设置在盒体底面中心。声音探头用于辅助人体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控制盒有两种安装方式:一是安装在会议室顶面上,底面向下,收发控制信号并进行检测;二是直接放置在会议桌上,此时底面向上。

功能及原理1:红外学习及发射,通过arm控制器检测来自红外接收模块的信号,甄别并按类别存储,比如是投影仪来的红外信号,那么就标记它为投影仪开机红外信号,需要完成遥控操作时,由arm控制红外发射模块发出对应的红外信号即可,1个是这样多个也只是顺序及逻辑关系的问题了。

功能及原理2:红外热释电检测及声音检测,arm控制器通过检测红外热释电检测及声音来判断会议室中是否有人在,当没有检测到有人时,系统会给予一个提示信号,等待5分钟以后如果没有响应或者没有再检测到人,那就完成会议室的灯光关闭,灯光关闭通过arm控制器向灯控制面板以433m频率的无线模块发送控制指令完成开关的操作。

功能及原理3:原理1及2中提到的操作都将被记录下来,通过wifi发送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网络,企业或学校的办公平台软件接收并还原信息记录到平台日志当中去。

本方案具有以下效果:效果1:将所有遥控器都集成在了一个盒子中,这样大大减轻了操作的复杂程度。

效果2:通过感应完成灯光的控制可以有智能又节能。

效果3:由于都是无线控制及传输,对于会议室的布置来说非常的便捷,不用改动就能完成。

效果4: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可以用来整体调配及数据分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创造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arm单元、人体传感单元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创造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