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场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2867发布日期:2021-05-14 16:0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场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机载电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场检测仪。


背景技术:

2.现代飞机上使用统一处理器对飞机上各种航空电子设备的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并将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组合在一个组件内,且在显示器上综合显示相关的参数,在各航空电子设备之间通过机载数据总线来传送有关信息,从而使整个飞机上所有航空电子设备的性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样的系统称为综合航电系统。集成航电组件是综合航电系统的中心,结构体系中,有两个集成航电模块,每个集成航电模块中,集成了甚高频导航接收机、下滑道接收机和gps 接收机。与集成航电组件相连的是各lru以及显示组件,在综合处理器的统一处理下,各个lru都通过数据总线和集成航电组件交换信息。集成航电组件通过高速数据总线与对应的显示器匹配交换数据。
3.由于前端模拟接收通道的差异性,导致传输给后端数字处理设备的和/差通道信号的幅相特性相较于前端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计算得到的参数出现较大偏差。现有的校准方法需要在暗室进行测试对和/差通道的幅相特性进行标定,然后在所有的分机设备内工作,无法单独工作,影响符号位计算和目标故障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内场检测仪,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场检测仪,包括外接s 模式应答机、控制盒与信号交联盒的信号转接分机、电源控制分机、信号源和人机操作界面,所述的信号源内部包括内场检测仪本体、与信号转接分机相连接的转接板、软件无线电模块、射频前端模块、电源板、总线接口模块、校准源和模拟电平测试板。
6.所述的信号转接分机的作用是完成被测件在内场检测仪的接入连接和完成本机信号与被测件的硬件接入连接。
7.所述的电源控制分机的作用是完成交流转换直流的功能,产生被测件需要的供电电压。
8.所述信号源的作用是通过内场检测仪操作界面控制,输出被测件需要的交互数据和被测件工作必须的模拟信号,包括射频信号、总线数据、离散数据和模拟数据等,使被测设备按照测试要求工作,同时接收被测设备的测试响应,包括被测件工作时输出的射频信号、总线数据、被测设备工作产生的不需要数据交互而反映被测设备状态的信号检测,完成对输出信号的检测。
9.所述人机操作界面的作用是完成被测件测试项目的控制、调度,对被测件相应结果进行处理和判定,给出测试结果,同时提供测试排故的help文件。
10.所述的校准源上位机软件包括分机测试、系统测试、参数设置和测试管理。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发明的一种内场检测仪模拟s模式应答机各个分机工作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所需要的外部信号,使各个分机能够脱离整个产品而单独工作;对各个分机响应的输出信号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与预先的合格判据条件进行对比,给出各个分机的功能、性能正确性的测试判定,给出一定的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的提示;最后生成用户需要的测试数据报表。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中的系统总体架构图。
15.图2是本发明中的软件功能框图。
16.图3是本发明中的交联关系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中的主控板原理框架图。
18.图5是本发明中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发明中模块间交联关系示意图。
20.图7是本发明中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22.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的一种内场检测仪,包括外接s模式应答机、控制盒与信号交联盒的信号转接分机、电源控制分机、信号源和人机操作界面,所述的信号源内部包括内场检测仪本体、与信号转接分机相连接的转接板、软件无线电模块、射频前端模块、电源板、总线接口模块、校准源和模拟电平测试板。
23.硬件环境
24.内场检测仪的主控板具有高集成度、强固、便携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恶劣户内外环境。具有标准总线槽位扩展功能,可扩展总线通信接口子卡。
25.cpu:i7处理器;
26.主频:2.6ghz;硬盘:500gb ssd;
27.内存:ddr4 16g;
28.工作温度:一0℃~+40℃;储存温度:一40℃~+70℃。
29.内场检测仪校准源关键指标如下:
30.型号:rt

hbi

loa;
31.通道:单通道;
32.相位噪声:在10ghz时,10khz.偏移处的相位噪声为

102dbc/hz(典型值);
33.频率切换速度:200us(典型值)﹔输出功率:odbm~13dbm(步进0.5db);
34.谐波抑制:30dbc(典型值);
35.背板接口:hbi;
36.尺寸:3u 8hp。
37.1)s模式应答机测试
38.按照被测件的接口协议模拟各输入信号,包括代码设置、航班号设置、高度设置,启动测试,完成s模式应答机以下项目的测试:发射频率、发射峰值功率、应答脉冲特性、接收灵敏度、接收频率、接收机动态、旁瓣抑制、分集选择、应答延迟、应答速率、s模式数据链能力、应答脉冲幅度差、应答模式、高度报告递增率、断续振荡能力、寄生发射。
39.2)控制盒测试
40.提供控制盒模拟实物显示界面,能够完成工作状态设置、模块故障模拟设置、应答灯点灯设置,启动测试,并在模拟实物显示界面响应操作结果。包含以下测试项目:自检能力、代号设置、航班号设置和显示、发射控制、高度控制、军航控制、识别控制、亮度调节、应答指示、背光、存储功能。
41.3)信号交联盒测试
42.按照被测信号交联盒的接口协议模拟422信号数字指令、429信号等输入信号数字指令,测试422信号数字响应、429响应输出信号,完成信号交联盒测试。包含以下测试项目:抑制信号转换功能、抑制端口参数、429高度接口(根据所配平台要求进行)、422高度接口(根据所配平台要求进行)。
43.4)系统测试
44.按照被测系统的接口协议模拟各输入信号,测试各输出信号,完成整机指标和性能测试。
45.5)参数设置
46.提供人机界面窗口,完成本机参数配置、测试参数配置、测试界面显示等。
47.6)测试管理
48.根据测试的结果与预先的合格判据条件进行对比,明确被测件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合格,并生成测试报表。
49.信号转接分机的作用是完成被测件在内场检测仪的接入连接,被测件在接入时不破坏本身的结构,完成本机信号与被测件的硬件接入连接,不涉及信号处理。
50.主控板采用com

e主板加载板的方式,外形为3u板卡。图4展示了主控板原理框架:
51.由图4可见,主控板基于com

express模块设计而成,采用国产cpu,由 pci

e交换芯片转出nvme m.2硬盘接口,最多可以支持5个nvme m.2硬盘。主控板还包括1个万兆以太网口、1个千兆以太网口、2组x4 5g rapid io接口、2个rs485接口、2个rs232接口、1个hdmi显示接口、以及3个usb 接口。
52.主控板插在机箱最左边的插槽,占用3个槽位,但这三个槽位中,只有最右边的槽位在背板上有连接器。
53.主控板的前面板接口如下:
54.1)2个usb3.0接口,采用常规接口;
55.2)1个1000m/100m/10m自适应以太网口;
56.3)1个hdmi显示接口,采用常规接口;
57.4)1个标准9芯rs232接口,采用db9

f。
58.主控板的后面板接口如下:
59.1)1个千兆以太网接口;
60.2)2组x4 5g rapid io接口;
61.3)2个rs485接口;
62.4)1个rs232接口;
63.5)1个100mhz参考时钟输入接口,lvpecl电平标准。
64.电源控制分机的作用是完成交流转换直流的功能,产生被测件需要的供电电压。
65.信号源的作用是通过内场检测仪操作界面控制,输出被测件需要的交互数据和被测件工作必须的模拟信号,包括射频信号、总线数据、离散数据和模拟数据等,使被测设备按照测试要求工作,同时接收被测设备的测试响应,包括被测件工作时输出的射频信号、总线数据、被测设备工作产生的不需要数据交互而反映被测设备状态的信号检测,完成对输出信号的检测。
66.人机操作界面的作用是完成被测件测试项目的控制、调度,对被测件相应结果进行处理和判定,给出测试结果,同时提供测试排故的help文件。
67.校准源上位机软件包括分机测试、系统测试、参数设置和测试管理。
68.本振源输出频率准确度:为保证系统的频率准确度,本振源在使用内部参考时可以通过调节晶体的数控电位器去修正晶体的输出频率,从而保证本振源的频率准确度。
69.10mhz~13ghz本振源:10mhz~13ghz本振源是由10mhz~13ghz宽带vco与 dds以及可调分频器组合搭配而成;其中100mhz晶体输出经过功分器后送至梳谱发生器,放大滤波后给dds提供纯净的参考信号,dds为锁相环提供参考输出从而实现低至0.1hz的频率步进;alc环路可以提高本振源的温度特性,减少由温度带过来的器件增益变化;10mhz~13ghz的滤波器组由12段ltcc滤波器组构成,可以有效滤除vco的谐波输出。
70.如图5所示,软件采用分层架构,即分用户界面层、试验数据设计层、驱动程序层和物理接口层四层架构。软件结构上区分上下位机,上位机主要用来显示数据,发送命令等,下位机主要用来配置硬件参数,接收硬件数据、向硬件发送数据等。在应用上包括测试监控模块、通讯服务模块、测试管理服务模块和数据库。
71.1)数据库:包括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和文件系统
72.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负责存储各种配置项数据以及测试流程;
73.文件系统负责存储各种配置的xml文件。
74.2)测试监控模块
75.监控测试过程中的数据。
76.3)通讯服务模块
77.用来和设备建立连接。
78.4)测试管理模块
79.查询测试结果;
80.故障诊断。
81.如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一种内场检测仪模拟s模式应答机各个分机工作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所需要的外部信号,使各个分机能够脱离整个产品而单独工作;对各个分机响应的输出信号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与预先的合格判据条件进行对比,给出各个分机的功能、性能正确性的测试判定,给出一定的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的提示;最后生成用户需要的测试数据报表。
82.s模式应答机测试包括十八个测试项:
83.1自检,配置应答机处于“自检”状态,等待总线板422_rx8端口上报自检数据并保存、显示。
84.2接收频率,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85.a)列表显示测试项目“接收频率”,技术要求“1030.0mhz
±
0.2mhz”,测试数据及状态“待填入”,结果判定“待填入”;
86.b)自动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87.c)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88.d)自动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29.8mhz、 1029.9mhz,询问功率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89.e)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90.f)自动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1mhz、1030.2mhz,询问功率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91.g)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92.h)给出接收频率测试判定:每个频点应答率均大于90%,则显示接收频率为 1029.8mhz~1030.2mhz。
93.注:考虑可查阅详细结果,可查阅1029.8、1029.9、1030.0、1030.1、1030.2 的应答率。
94.3接收灵敏度,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95.a)列表显示测试项目“接收灵敏度”,技术要求“77dbm
±
3db”,测试数据及状态“待填入”,结果判定“待填入”;
96.b)自动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首次询问默认询问功率
‑ꢀ
80db,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重频为400hz;
97.c)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98.d)c点获取的应答概率大于90%,则降低询问功率为

81db,再次询问获取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以1db步进,找到应答率低于90%时的灵敏度的最低值;
99.e)c点获取的应答概率小于90%,则增加询问功率为

79db,再次询问获取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以1db步进,找到应答率高于90%时的灵敏度的最高值;
100.f)给出接收灵敏度测试判定:灵敏度为77dbm
±
3db。
101.注:考虑可查阅详细结果,后台可查阅灵敏度附近每一个询问功率点位的应答率。
102.4接收机动态范围
103.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104.a)本项测试与接收机灵敏度绑定,必须同时测试,不能被单独选中;
105.b)测试步骤1:
106.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第2项“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结果加上3db(如第2项灵敏度结果是

78dbm,则首次询问功率是

75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07.2)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08.3)逐次增加询问功率,步进为10db,如

65dbm、

55dbm、

45dbm,每个配置项获取的应答率大于90%则继续增加询问功率知道

30dbm附近;(可能是动态范围的最高值)
109.4)在第3点获取的最大询问功率值开始,步进修改为1db,直到应答率低于90%;(此处确定为动态范围的最高值。);
110.5)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84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11.6)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低于10%并保存、显示;
112.7)给出动态范围测试正确结果:灵敏度
±
3dbm~

21dbm。
113.c)测试步骤2:
114.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a/s全呼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第2项“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结果加上3db(如第2项灵敏度结果是

78dbm,则首次询问功率是

75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15.2)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16.3)逐次增加询问功率,步进为10db,如

65dbm、

55dbm、

45dbm,每个配置项获取的应答率大于90%则继续增加询问功率知道

30dbm附近;(可能是动态范围的最高值)
117.4)在第3点获取的最大询问功率值开始,步进修改为1db,直到应答率低于 90%;(此处确定为动态范围的最高值。);
118.5)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a/s全呼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84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19.6)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低于10%并保存、显示。
120.d)测试步骤3:
121.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第2项“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结果加上3db(如第2项灵敏度结果是

78dbm,则首次询问功率是

75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22.2)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23.3)逐次增加询问功率,步进为10db,如

65dbm、

55dbm、

45dbm,每个配置项获取的应答率大于90%则继续增加询问功率知道

30dbm附近;(可能是动态范围的最高值)
124.4)在第3点获取的最大询问功率值开始,步进修改为1db,直到应答率低于 90%;(此处确定为动态范围的最高值。);
125.5)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84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26.6)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低于10%并保存、显示。
127.e)给出动态范围测试判定。
128.注:考虑可查阅详细结果,后台可显示每一个询问功率点位的应答率
129.5接收机选择性,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130.a)本项测试与接收机灵敏度绑定,必须同时测试,不能被单独选中;
131.b)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05mhz,询问功率为第2项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结果加上60db(如第2项灵敏度结果是

78dbm,则本测试项配置询问功率是

15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32.c)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低于10%并保存、显示;
133.d)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55mhz,询问功率为灵敏度测试结果加上60db,询问重频为400hz;
134.e)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低于10%并保存、显示;
135.f)给出接收机选择性测试判定。
136.6发射频率测试:
137.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138.a)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39.b)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发送iq数据获取指令并采集iq数据,获取1次数据,保存进行分析;c) 显示ma模式下的发射频率值;
140.d)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41.e)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发送iq数据获取指令并采集iq数据,获取1次数据,保存进行分析;f) 显示仅s模式下的发射频率值;
142.g)给出发射频率均值的测试判定。
143.7发射功率测试
144.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145.a)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1200hz;
146.b)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发送iq数据获取指令并采集iq数据,获取1次数据,保存进行分析;c) 显示ma模式下的发射功率值;
147.d)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48.e)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发送iq数据获取指令并采集iq数据,获取1次数据,保存进行分析;f)显示仅s模式下的发射功率值;
149.g)给出发射功率均值的测试判定。
150.8旁瓣抑制测试:
151.a)测试步骤1:
152.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80dbm,询问重频为400hz;同时配置p2幅度等于p1幅度;2)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53.3)选取两个点的询问功率

50dbm、

21dbm,判断应答率都小于1%则合格;如果中途出现大于1%的情况,记录当前询问功率值并退出,显示结果;
154.4)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a/s全呼叫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80dbm,询问重频为400hz;同时配置p2幅度等于p1幅度;
155.5)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56.6)选取两个点的询问功率

50dbm、

21dbm,判断应答率都小于1%则合格;如果中途出现大于1%的情况,记录当前询问功率值并退出,显示结果。
157.b)测试步骤2:
158.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80dbm,询问重频为400hz;同时配置p2幅度低于p1幅度9db;2)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59.3)选取两个点的询问功率

50dbm、

21dbm,判断应答率都小于1%则合格;如果中途出现大于1%的情况,记录当前询问功率值并退出,显示结果;
160.4)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a/s全呼叫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80dbm,询问重频为400hz;同时配置p2幅度低于p1幅度9db;
161.5)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62.6)选取两个点的询问功率

50dbm、

21dbm,判断应答率都小于1%则合格;如果中途出现大于1%的情况,记录当前询问功率值并退出,显示结果。
163.c)给出旁瓣抑制测试判定:灵敏度
±
3dbm~

21dbm范围内旁瓣抑制有效。
164.9分集选择测试
165.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166.a)配置软无板进行双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上通道询问功率为

50dbm,下通道询问功率为

53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67.b)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的上通道应答率、下通道应答率并保存、显示,判断上通道应答率大于90%则执行下一步,否则输出故障结果;
168.c)配置软无板进行双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上通道询问功率为

53dbm,下通道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69.d)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的上通道应答率、下通道应答率并保存、显示,判断下通道应答率大于90%则执行下一步,否则输出故障结果;
170.e)给出分集选择汇总测试判定。
171.10应答脉冲特性测试
172.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173.a)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500hz;
174.b)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采集iq数据,保存进行分析;
175.c)显示ma应答信号的脉冲幅度、应答脉冲宽度、上升沿、下降沿;
176.d)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50hz;
177.e)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采集iq数据,保存进行分析;
178.f)显示仅s模应答信号的应答脉冲幅度、应答脉冲宽度、上升沿、下降沿;g) 给出
应答脉冲特性的测试判定。
179.11应答延迟测试
180.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181.a)测试步骤1:
182.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
74dbm,询问重频为400hz;
183.2)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84.3)应答率大于90%则读取常规模式应答延迟数据,并保存显示;
185.4)逐次增加询问功率,步进为5db,直到

21dbm为止停止测试;每一个步进点均要求记录当前应答延迟数据,显示结果。
186.b)测试步骤2:
187.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a/s全呼叫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74dbm,询问重频为50hz;
188.2)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89.3)应答率大于90%则读取s模式应答延迟数据,并保存显示;
190.4)逐次增加询问功率,步进为5db,直到

21dbm为止停止测试;每一个步进点均要求记录当前应答延迟数据,显示结果。
191.c)测试步骤3:
192.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74dbm,询问重频为50hz;
193.2)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并保存、显示;
194.3)应答率大于90%则读取s模式应答延迟数据,并保存显示;
195.4)逐次增加询问功率,步进为5db,直到

21dbm为止停止测试;每一个步进点均要求记录当前应答延迟数据,显示结果。
196.d)给出应答延迟数据的平均结果测试判定。
197.12应答脉冲幅度差
198.13应答速率测试
199.a)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
74dbm,询问重频为1200hz;
200.b)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正确;
201.c)显示1200hz询问重频时的应答功率值;
202.d)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74dbm,询问重频为1500hz;
203.e)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小于90%则正确;
204.f)显示1500hz询问重频时的应答功率值;
205.g)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74dbm,询问重频为50hz;
206.h)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正确;
207.i)显示仅s模式下的应答功率值;
208.j)给出应答速率测试判定。
209.14寄生发射测试
210.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11.a)设置总线板422tx2指令,使应答机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212.b)弹出操作提示框,一个步骤一个提示框;
213.c)提示用户拆卸上通道射频电缆
214.d)提示用户外接频谱仪;
215.e)提示用户手动设置频谱仪采样参数,中心频率1090mhz,带宽139mhz,扫描时间2s;
216.f)提示用户读取功率值的测试结果后,手动填写到软件操作界面;
217.g)保存用户记录的结果,并给出寄生发射的测试判定。
218.15高度报告递增率测试
219.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20.a)测试步骤1:
221.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50hz;
222.2)配置总线板进行422高度数据输出,发送周期40ms,高度12550m;
223.3)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对获取a.2.2数据中的 ac字段;
224.4)与当前设置的高度数据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225.5)配置总线板进行422高度数据输出,发送周期40ms,,
226.高度步进7.62m,直到高度达到12860m;并对每一次应答数据在应答率大于 90%时进行ac字段识别。
227.b)测试步骤2:
228.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 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50hz;
229.2)配置总线板进行429高度数据输出,发送周期40ms, 高度12550m;
230.3)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则对获取a.2.2数据 中的ac字段;
231.4)与当前设置的高度数据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232.5)配置总线板进行429高度数据输出,发送周期40ms,高度步进7.62m,直 到高度达到12860m;并对每一次应答数据在应 答率大于90%时进行ac字段识别。
233.c)给出高度报告递增能力的测试判定。
234.16应答模式测试
235.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36.a)测试步骤1:
237.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a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 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238.2)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 则对获取
译码数据中的a代码字段;
239.3)显示a代码测试结果,继续下一步。
240.b)测试步骤2:
241.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mc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 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400hz;
242.2)配置总线板进行429高度数据输出,发送周期40ms, 高度从

1200ft~126700ft之间选5组数据,含边界和典型值;
243.3)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 则对获取译码数据中的高度数据;
244.4)显示c代码测试结果,继续下一步。
245.c)测试步骤3:
246.1)配置软无板进行上通道仅s模式标准询问,询问频率1030.0mhz, 询问功率为

50dbm,询问重频为50hz;2)配置总线板进行429高度数据输出,发送周期40ms, 高度从

1200ft~126700ft之间选5组数据,含边界和典型值;
247.3)发送参数获取指令并等待软无板回传应答率,判断应答率大于90%
248.则对获取译码数据中的ac字段;
249.4)显示s模式测试结果。
250.d)给出应答模式的测试结果判定。
251.17断续震荡测试
252.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53.a)配置软无板双通道均不进行询问;
254.b)等待软无板回传断续震荡时间周期、s模式数据内容,并保存显示;
255.c)给出断续震荡时间周期的测试结果。
256.18退出s模式应答机测试机制
257.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58.a)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确认和是否保存测试结果后,退出当前正在测试项目;但不能直接退出s模式应答机测试界面;
259.b)在待机状态(未开展任何测试项)下,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确认和是否保存测试结果后,退回到导航界面,退出前,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关闭s模式应答机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对s模式应答机断电。
260.控制盒测试包括七个子功能:
261.1自检显示能力
262.自检显示能力所进行的处理:
263.a)用户通过导航界面进入控制盒测试界面,弹出虚拟控制盒界面,配置控制盒处于上电状态;
264.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控制盒
265.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控制盒上电,只要不退出控制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控制盒上电;
266.c)用户在控制盒实体拨动开关,将工作模式设置为“自检”模式;软件接收控制盒的发送指令;
267.d)识别控制盒发送协议中的字段,是否按照控制盒发送数据协议的要求发送正确的“自检”指令,如果正确则虚拟界面开关切换到“自检”位置;
268.e)用户在软件界面上设置不同印制板的故障模式,软件将故障信息打包到总线板422tx6指令内;
269.f)目视实体控制盒显示屏显示的故障信息是否与预设置故障一致,同时也要与虚拟控制盒界面显示的故障信息一致;
270.g)用户经观察后手动填写测试结果。
271.2代号设置
272.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73.a)用户通过导航界面进入控制盒测试界面,弹出虚拟控制盒界面,配置控制盒处于上电状态;
274.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控制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控制盒上电,只要不退出控制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控制盒上电;
275.c)用户在控制盒实体拨动开关,将工作模式设置为“准备”模式;软件接收控制盒的发送指令;
276.d)识别控制盒发送协议中的字段,是否按照控制盒发送数据协议的要求发送正确的“准备”指令;如果正确则虚拟界面开关切换到“准备”位置;
277.e)解析总线板422_rx6端口接收的控制盒输出的数据,当检测到“准备”指令时(用户手动设置控制盒),开始代码设置功能测试);
278.f)用户在实体控制盒设置a代码;
279.g)目视虚拟控制盒显示屏显示的代码信息是否与手动设置一致,同时也与虚拟控制盒界面显示的代码信息一致;
280.h)用户经观察后手动填写测试结果。
281.3航班号设置和显示
282.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83.a)用户通过导航界面进入控制盒测试界面,弹出虚拟控制盒界面,配置控制盒处于上电状态;
284.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控制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控制盒上电,只要不退出控制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控制盒上电;
285.c)用户在控制盒实体拨动开关,将工作模式设置为“准备”模式;软件接收控制盒的发送指令;
286.d)识别控制盒发送协议中的字段的要求发送正确的“准备”指令;如果正确则虚拟界面开关切换到“准备”位置;
287.e)解析总线板422_rx6端口接收的控制盒输出的数据,当检测到“准备”指令时(用户手动设置控制盒),开始代码设置功能测试);
288.f)用户在实体控制盒按下“标识”案件,开始设置航班号;
289.g)目视虚拟控制盒显示屏显示的航班号信息是否与手动设置一致;
290.h)用户经观察后手动填写测试结果。
291.4故障模式控制
292.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293.a)用户通过导航界面进入控制盒测试界面,弹出虚拟控制盒界面,配置控制盒处于上电状态;
294.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控制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控制盒上电,只要不退出控制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控制盒上电;
295.c)用户在控制盒实体拨动开关,切换工作模式;软件接收控制盒的发送指令;
296.d)识别控制盒发送协议中的字段,判断控制盒是否按照用户操作正确切换工作模式;如果正确则虚拟界面开关随之切换;
297.e)用户经观察后手动填写测试结果。
298.5应答指示
299.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300.a)用户通过导航界面进入控制盒测试界面,弹出虚拟控制盒界面,配置控制盒处于上电状态;
301.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控制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控制盒上电,只要不退出控制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控制盒上电;
302.c)软件设置模拟板输出点灯信号,发送指令,使能reply点灯信号;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在虚拟控制盒上点亮应答指示灯;
303.d)目视实体控制盒应答指示灯是否点亮,并与虚拟控制盒界面显示一致;
304.e)用户经观察后手动填写测试结果。
305.6存储功能
306.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307.a)用户通过导航界面进入控制盒测试界面,弹出虚拟控制盒界面,配置控制盒处于上电状态;
308.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控制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控制盒上电,只要不退出控制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控制盒上电;
309.c)用户在控制盒实体拨动开关,将工作模式设置为“准备”模式;软件接收控制盒的发送指令;
310.d)识别控制盒发送协议中的字段的要求发送正确的“准备”指令;如果正确则虚拟界面开关切换到“准备”位置;
311.e)用户在实体控制盒上设置代号和航班号;
312.f)目视虚拟控制盒显示屏显示的航班号信息是否与手动设置一致;
313.g)软件配置控制盒断电重启;
314.h)用户目视实体控制盒和虚拟控制盒重启后的代码和航班号是否与断电前一致;
315.i)用户经观察后手动填写测试结果。
316.7背光
317.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318.a)用户手动接入控制盒照明电源供电;
319.b)用户在软件界面选择所测试的控制盒分机号;
320.c)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的照明电源遥控信号,发送指令。将对应供电电源输出;
321.d)用户经观察导光板是否点亮后手动填写测试结果。
322.信号交联盒测试包括四个子功能:
323.1 429高度接口
324.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325.a)用户手动输入分机类型(通过下拉菜单提供用户选择),软件识别对应信号交联盒匹配的平台总线接口要求(422转429、或者429转422);
326.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信号交联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信号交联盒上电,只要不退出信号交联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信号交联盒上电。
327.c)测试步骤1:
328.1)用户设置当前高度参数;
329.2)软件设置总线板429tx3指令,发送协议;
330.3)读取信号交联盒输出的429rx3指令,接收协议429高度数据;
331.4)与当前设置的高度数据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32.d)测试步骤2:
333.1)用户设置当前高度参数;
334.2)软件设置总线板429tx4指令,发送协议;
335.3)读取信号交联盒输出的429rx4指令,接收协议并解析429高度数据;
336.4)与当前设置的高度数据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37.e)测试步骤3:
338.1)用户设置当前高度参数;
339.2)软件设置总线板422tx5指令,发送协议;
340.3)读取429rx3指令,接收协议并解析429高度数据;
341.4)与当前设置的高度数据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42.f)给出429高度接口的测试结果。
343.2 422高度接口
344.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345.a)用户手动输入分机类型(通过下拉菜单提供用户选择),软件识别对应信号交联盒匹配的平台总线接口要求(422转429、或者429转422);
346.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信号交联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信号交联盒上电,只要不退出信号交联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信号交联盒上电。
347.c)测试步骤1:
348.1)用户设置当前高度参数;
349.2)软件设置总线板422tx5指令,发送协议;
350.3)读取422rx5指令,接收协议并解析429高度数据;
351.4)与当前设置的高度数据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52.d)测试步骤2:
353.1)用户设置当前高度参数;
354.2)软件设置总线板429tx3指令,发送协议;
355.3)读取422rx3指令,接收协议并解析429高度数据;
356.4)与当前设置的高度数据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57.e)给出422高度接口的测试结果。
358.3抑制信号转换功能
359.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360.a)用户手动输入分机类型(通过下拉菜单提供用户选择),软件识别对应信号交联盒匹配的抑制信号转换逻辑;
361.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信号交联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信号交联盒上电,只要不退出信号交联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信号交联盒上电。
362.c)测试步骤1:
363.1)用户使能需要验证的抑制信号通道+28v、+12v、+5v;
364.2)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协议;
365.3)模拟板回复数据指令,接收协议解析上报的通道有效与否数据;
366.4)与设计逻辑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67.d)测试步骤2:
368.1)用户使能需要验证的抑制信号通道“主机抑制”、“inout”;
369.2)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协议;
370.3)模拟板回复数据指令,接收协议解析上报的通道有效与否数据;
371.4)与设计逻辑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72.e)给出抑制信号转换的测试结果。
373.4抑制端口参数
374.本功能所进行的处理:
375.a)用户手动输入分机类型(通过下拉菜单提供用户选择),软件识别对应信号交联盒匹配的抑制信号转换逻辑;
376.b)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指令,启动信号交联盒上电信号“电源控制分机遥控输入”,接收模拟板回复ack指令,信号交联盒上电,只要不退出信号交联盒测试界面,此遥控信号一直开启,后续选择测试项目无需专门对信号交联盒上电。
377.c)测试步骤1:
378.1)用户使能需要验证的抑制信号通道+28v、+12v、+5v;
379.2)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协议;
380.3)模拟板回复数据指令,接收协议解析上报的通道有效与否数据;
381.4)与设计逻辑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82.d)测试步骤2:
383.1)用户使能需要验证的抑制信号通道“主机抑制”、“in_out”;
384.2)软件设置模拟板指令,发送协议;
385.3)模拟板回复数据指令,接收协议解析上报的通道有效与否数据;
386.4)与设计逻辑对比,结果正确则继续下一步。
387.e)给出抑制端口参数的测试结果。
388.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