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03831发布日期:2021-03-17 00:5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自1999年提出以来,其内涵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丰富,由最初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到现在无处不在的感知、互联和智能化处理。物联网利用传感器、传感器节点、rfid、二维码、摄像头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将获取的信息通过各种信息网络进行共性和传输,智能化处理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协同融合等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社会各种活动的洞察力,从而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目前,现有的物联网家居系统中均包括监控单元,其监控单元通常是处于一直工作状态,实际上家里并不是一直需要进行监控的,如此操作导致设备需要大量的内存,同时费电,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因此现提出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及方法来解决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包括:影像采集装置,设置于门口,用于对获取进门的物体影像;

影像处理装置,用于对进门的物体进行身份判断;

警示装置,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的判断信号,发出警示信号;

监控装置,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的判断信号,开启进行工作;

电源控制装置,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传动的身份判断信号,对供电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客户端,用于接收警示信号,确认是否报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影像采集装置,包括开门识别单元和与开门识别单元通信连接的视频获取单元,

所述开门识别单元,设置在门上,用于识别门是否开启,并将门开启信号传递给视频获取单元;

视频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开门识别单元传递的门开启信号,对进入的物体进行视频获取。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门识别单元包括设置在门上的红外感应器或位置开关。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影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单元和与第一信号接收单元通信连接的第一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影像采集装置传递的进门的物体影像;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进门的物体影像进行判断是否具有安全许可的物体进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信号处理单元还包括数据库和与数据库通信连接的比对模块;

所述数据库,用于储存具有安全许可的物体影像数据集合;

所述比对模块,用于接收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并将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与具有安全许可的物体影像数据进行比对,判断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是否具有权限,若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不具有权限,则将判断信号传递给监控装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和与第二信号接收单元通信连接的第二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传递的身份通过信号;

第二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控制供电模块供电。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控制家里可断电设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客户端包括手机、电脑或者平板电脑。

本发明提供如下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服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进门的物体影像;

对进门的物体进行身份判断;

若判断进入的物体不具有权限,故发出监控信号和警示信号;

进行视频监控和对警示信号进行确认,是否需要报警;

若判断进入的物体具有权限,则对供电设备进行供电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影像处理装置对进入家内部的人或者动物的身份进行判断,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家里的监控,避免了现有技术家里的监控需要一直开着,耗费大量内侧和电力的问题,本发明既保证了安全,同时还节省了内存;同时通过判断家人回家将家里电源打开,避免人不在家的时候设备耗电,同时避免了人不在家的用电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影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影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电源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服务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影像采集装置-1、影像处理装置-2、警示装置-3、监控装置-4、电源控制装置-5、客户端-6、开门识别单元-11、视频获取单元-12、第一信号接收单元-21、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2、数据库-221、比对模块-222、第二信号接收单元-51、第二信号处理单元-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包括:影像采集装置1,设置于门口,用于对获取进门的物体影像;

影像处理装置2,对进门的物体进行身份判断;

警示装置3,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2的判断信号,发出警示信号;

监控装置4,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2的判断信号,开启进行工作;

电源控制装置5,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2传动的身份判断信号,对供电设备进行开启操作;

客户端6,用于接收警示信号,确认是否报警。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影像处理装置2对进入家内部的人或者动物的身份进行判断,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家里的监控,避免了现有技术家里的监控需要一直开着,耗费大量内侧和电力的问题,本实施例既保证了安全,同时还节省了内存;同时通过判断家人回家将家里电源打开,避免人不在家的时候设备耗电,同时避免了人不在家的用电风险。

影像采集装置1,包括开门识别单元11和与开门识别单元11通信连接的视频获取单元12,

开门识别单元11,设置在门上,用于识别门是否开启,并将门开启信号传递给视频获取单元12;

视频获取单元12,用于接收开门识别单元11传递的门开启信号,对进入的物体进行视频获取。如此实现了对进入家内部的人进行身份获取。

开门识别单元11可以为设置在门上的红外感应器或者设置在门上的位置开关,如此识别是否有人将门打开。

影像处理装置2,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单元21和与第一信号接收单元21通信连接的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2,

第一信号接收单元21,接收影像采集装置1传递的进门的物体影像;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2,用于对进门的物体影像进行判断是否具有安全许可的物体进入。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2还包括数据库221和与数据库221通信连接的比对模块222;

数据库221,用于储存具有安全许可的物体影像数据集合;

比对模块222,用于接收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并将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与具有安全许可的物体影像数据进行比对,判断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是否具有权限,若进门的物体影像数据不具有权限,则将判断信号传递给监控装置4;

数据库221中储存的具有安全许可的物体影像数据集合,可以经过系统主人进行变更。

警示装置3,将警示信号发送给客户端6,让客户端6确认是否需要进行报警。避免家里来了熟人或者亲戚造成的误报警现象。

电源控制装置5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51和与第二信号接收单元51通信连接的第二信号处理单元52;

第二信号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影像处理装置2传递的身份通过信号;

第二信号处理单元52,用于控制供电模块供电。

供电模块,用于控制家里可断电设备,例如房间插座、房间灯和卫生间灯等地方的插座,其不可断厨房中的设备的供电。

客户端6,可以为手机、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如此便于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服务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进门的物体影像;

s102:对进门的物体进行身份判断;

s103:若判断进入的物体不具有权限,故发出监控信号和警示信号;

s104:进行视频监控和对警示信号进行确认,是否需要报警;

s105:若判断进入的物体具有权限,则对供电设备进行供电操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影像处理装置2对进入家内部的人或者动物的身份进行判断,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家里的监控,避免了现有技术家里的监控需要一直开着,耗费大量内侧和电力的问题,本实施例既保证了安全,同时还节省了内存;同时通过判断家人回家将家里电源打开,避免人不在家的时候设备耗电,同时避免了人不在家的用电风险。

本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实施例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