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036414发布日期:2022-02-25 18:5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无纺布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生产原料,聚丙烯切片含水率为零,比重仅0.9,且抗菌、碱腐蚀,因此无纺布成品具有良好的蓬松性,透气性、抗菌、抗化学药剂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卫生吸收剂、医用纺织品、汽车用纺织品、鞋美和人造革市场等。近年来,世界无纺布需求的增长率始终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预计今后十年,各应用行业对无纺布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无纺布生产加工工艺的智能化控制将成为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
3.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对无纺布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对无纺布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问题。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系统。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实现,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获得无纺布加工设备进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
7.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第三确定单元: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第一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无纺布加工
设备进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
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通过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获得无纺布加工设备进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达到了基于无纺布用途智能化确定无纺布加工纤维种类及其比例,同时基于无纺布密度要求确定针刺直径和频率,进而对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进行智能化调控,提高工艺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无纺布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最终达到促进无纺布加工工艺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效果。
10.2.通过智能分析摄像头实时采集的无纺布加工设备工作图像和当前无纺布加工状态图像,进而判断按照当前针刺强度,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布料效果,一旦检测出当前强度无法加工出所需的布料效果,系统及时智能调整相关加工参数,达到及时修正设备设置,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同时也避免了不合格产品造成的资源浪费。
11.3.通过构建所述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综合考虑无纺布原纤维种类及配比、刺针直径、刺针频率等相关因素,在不同针刺强度下分析针刺效果,从而智能化得到针刺强度调控决策,提高了系统智能调控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1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中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中对所述针刺强度信息进行修
正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中根据所述第一更换指令,更换所述刺针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一确定单元12,第二确定单元13,第三确定单元14,第一生成单元15,第二获得单元16,第一执行单元17,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对无纺布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基于无纺布用途智能化确定无纺布加工纤维种类及其比例,同时基于无纺布密度要求确定针刺直径和频率,进而对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进行智能化调控,提高工艺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无纺布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最终达到促进无纺布加工工艺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效果。
17.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18.申请概述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无纺布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生产原料,聚丙烯切片含水率为零,比重仅0.9,且抗菌、碱腐蚀,因此无纺布成品具有良好的蓬松性,透气性、抗菌、抗化学药剂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卫生吸收剂、医用纺织品、汽车用纺织品、鞋美和人造革市场等。近年来,世界无纺布需求的增长率始终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预计今后十年,各应用行业对无纺布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无纺布生产加工工艺的智能化控制将成为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
19.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对无纺布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问题。
20.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获得无纺布加工设备进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
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
21.在介绍了本技术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22.实施例一请参阅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具体而言,所述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可以基于无纺布用途智能化确定无纺布加工纤维种类及其比例,同时基于无纺布密度要求确定针刺直径和频率,进而对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进行智能化调控,提高工艺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无纺布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最终达到促进无纺布加工工艺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效果。
23.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最后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的布料。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是指任一使用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进行无纺布加工控制的布料。所述第一用途信息是指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基于预定的使用领域和作用,综合分析确定的无纺布布料最终用途。举例如轻薄无纺布布料可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口罩、一次性台布等,密度高、厚度大的无纺布布料可用于手工艺品制作、服饰衬等方面。
24.通过明确无纺布布料的用途,达到了为后续系统智能化设计无纺布加工工艺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加工方案合理性的技术效果。
25.步骤s200: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具体而言,常用于生产无纺布的主要纤维原料包括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等化学纤维,以及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基于第一无纺布布料的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适合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对应用途的纤维种类及其纤维配比数据,即为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举例如某无纺布布料需用于制作高档运动服、t恤等产品,那么分析得到适合该用途的纤维材料其密度要小,从而可以拥有较好的悬垂性和舒适性,因此推断聚丙烯纤维具备所需特点需求。通过基于无纺布布料的用途,从而确定无纺布布料的生产原纤维种类,进一步分析确定纤维比例信息,达到明确加工材料的技术效果。
26.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具体而言,针对无纺布布料的用途信息,还可以得到对应使用产品合适的无纺布密度范围。举例如用于材料复合、防水产品等的无纺布布料,其密度一般较大,达到增加最终复合产品的强度、增大产品防水性的效果,而对于一次性包装、广告宣传画印刷等方面的无纺布布料,其密度一般较小,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通过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无纺布加工设备对原料进行加工时,在针刺工艺环节应达到的布料密度,即所述布料密度要求。达到了为无纺布布料针刺工艺设计提供参考,从而确保针刺方案合理有效的技术效果。
27.步骤s400: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
具体而言,通过布料密度要求信息,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智能化对针刺工艺环节对应的刺针工作方案进行设计,其中包括刺针合理直径和合理工作频率信息,即确定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举例如某无纺布布料要求密度高,针刺操作环节对应的刺针应当细,即直径小,此外,刺针进行针刺工作的应当快,即频率高;反之,若无纺布布料要求密度低,针刺操作环节对应的刺针应当粗,即直径大,此外,刺针进行针刺工作的应当慢,即频率低。通过基于布料密度要求信息,达到了确定针刺操作时的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的技术效果。
28.步骤s500: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具体而言,将基于无纺布布料密度要求得到的针刺操作时的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拟合,举例如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利用matlab进行polyfit拟合多项式等,进一步基于拟合结果得到不同刺针直径、不同刺针频率对应的针刺强度信息。达到了基于不同刺针直径和刺针频率,综合分析获取对应针刺强度,从而为后续调控无纺布加工设备针刺强度提供标准参考的技术效果。
29.步骤s600:获得无纺布加工设备进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具体而言,无纺布加工设备包括无纺布袋机、无纺布分条机、无纺布手术衣机、无纺布过滤棉织造机、无纺布鞋套机、无纺布手套机、无纺布果套机、无纺布医生帽机、无纺布护士帽机、无纺布枕芯套机、无纺布眼置机无纺布打孔机械、无纺布复卷机等机器。通过在对应无纺布加工设备上安装相关监测设备,从而实时获取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信息,包括设备功率、设备针刺加工时刺针频率、实时刺针直径、针刺位置、无纺布加工实时厚度等参数。通过实时监测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给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达到了为后续系统智能调控无纺布加工工艺提供数据依据的技术效果。
30.步骤s700: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
31.具体而言,将基于无纺布用途确定的无纺布原纤维种类及其比例信息作为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智能调控工艺的参数,同时将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拟合后的针刺强度信息作为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智能调控工艺的另一参数,进而将两调控参数均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中,从而智能化对比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最终实现智能化调控加工工艺的技术效果。基于无纺布用途智能化确定无纺布加工纤维种类及其比例,同时基于无纺布密度要求确定针刺直径和频率,进而对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进行智能化调控,提高工艺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无纺布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最终达到促进无纺布加工工艺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效果。
32.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还包括:步骤s510:获得所述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历史刺针数据集合,其中,刺针数据包括刺针直径和刺针频率;步骤s520:将所述刺针直径信息作为横坐标x轴、所述刺针频率信息作为纵坐标y
轴,构建二维刺针强度分布空间;步骤s530:将所述历史刺针数据集合输入所述二维刺针强度分布空间进行坐标定位,获得历史刺针数据离散分布集合;步骤s540:对所述历史刺针数据离散分布集合进行遍历分析,获得刺针直径对刺针强度的第一映射关系、刺针频率对刺针强度的第二映射关系;步骤s550: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
33.具体而言,所述历史刺针数据集合是指所述无纺布加工设备在历史加工无纺布的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刺针直径及对应设置的刺针频率数据。将所述历史刺针数据集合中,无纺布加工设备历史使用刺针直径信息作为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x轴、对应的所述刺针频率信息作为直角坐标系的纵坐标y轴,从而构建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的相关关系,即所述二维刺针强度分布空间。进一步将所述无纺布加工设备在历史加工无纺布的过程中,使用的不同刺针直径以及对应设置的刺针频率数据在所述二维刺针强度分布空间进行坐标标记,从而得到所述历史刺针数据集合中,每次加工时刺针数据的散点图,散点图中的所有坐标点即组成所述历史刺针数据离散分布集合。
34.进一步的,对所述历史刺针数据离散分布集合中的所有刺针直径、刺针频率坐标点进行遍历,从而得到刺针直径与刺针强度、刺针频率与刺针强度的映射关系,即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最后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通过基于刺针直径和刺针频率与刺针强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数据拟合,达到了提高拟合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35.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00还包括:步骤s560: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匹配的第一刺穿强度信息;步骤s570:基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刺针频率信息匹配的第二刺穿强度信息;步骤s580:对所述第一刺穿强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刺穿强度信息,进行数据融合,获得所述针刺强度信息。
36.具体而言,基于刺针直径对刺针强度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匹配的第一刺穿强度信息,同样的,基于刺针频率对刺针强度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刺针频率信息匹配的第二刺穿强度信息。通过拟合所述第一刺穿强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刺穿强度信息,从而得到基于刺针直径和刺针频率的针刺强度,即所述针刺强度信息。通过分别获取刺针直径对应的针刺强度、刺针频率对应的针刺强度,进而直接将两针刺强度拟合,同样可以得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为针刺强度的获取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实现了多种方式拟合得到对应针刺强度信息,同时达到了提高拟合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37.进一步的,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80还包括:步骤s581:基于摄像头装置,对所述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工作图像进行采集,生成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步骤s582:根据所述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判断在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下,无纺布布料刺穿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刺穿效果;
步骤s583:若在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下,所述无纺布布料刺穿效果没有达到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生成第一修正指令;步骤s584:根据所述第一修正指令,对所述针刺强度信息进行修正。
38.具体而言,所述摄像头装置与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可以实时拍摄无纺布加工设备加工无纺布的过程图像,并将拍摄到的相关图像实时传输给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由所述摄像头装置实时多距离、多角度拍摄到的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工作图像即为所述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通过智能化分析无纺布布料的加工图像信息,进而判断在当前设备的针刺强度下进行无纺布生产,最终得到无纺布布料刺穿效果是否可以达到预期刺穿效果。其中,所述预期刺穿效果是指基于无纺布布料用途、相关标准等综合确定的无纺布加工成品效果。如果在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下,所述无纺布布料刺穿效果没有达到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系统自动生成第一修正指令,用于所述无纺布加工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修正指令,对所述针刺强度信息进行实时调整。
39.通过智能分析摄像头实时采集的无纺布加工设备工作图像和当前无纺布加工状态图像,进而判断按照当前针刺强度,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布料效果,一旦检测出当前强度无法加工出所需的布料效果,系统及时智能调整相关加工参数,达到及时修正设备设置,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同时也避免了不合格产品造成的资源浪费。
40.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580还包括:步骤s585:根据所述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获得第一时间时第一刺针强度下的第一布料刺穿效果;步骤s586:根据所述第一布料刺穿效果,获得修正后的第二时间时第二刺针强度下的第二布料刺穿效果;步骤s587:根据所述第一布料刺穿效果和所述第二刺针强度,确定第一匹配关系;步骤s588: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构建刺针强度-刺穿效果的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步骤s589:基于所述第一匹配关系和所述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构建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
41.具体而言,基于摄像头装置实时采集到的所述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获得第一时间、第一刺针强度下,设备加工得到的无纺布布料效果,即所述第一布料刺穿效果。进一步的,获得基于所述第一修正指令修正得到的布料刺穿效果。其中,所述第二布料刺穿效果是指基于所述第一布料刺穿效果修正后,在第二时间、第二刺针强度下的布料刺穿效果。此外,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第一时间按设备加工时间顺延后的时间,所述第二刺针强度为所述第一刺针强度基于第一修正指令修正后的刺针强度。
42.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第一布料刺穿效果和所述第二刺针强度,确定刺穿效果和刺针强度之间的匹配关系,即所述第一匹配关系。进而结合所述刺针直径和刺针强度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构建刺针强度-刺穿效果的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最后基于所述第一匹配关系和所述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构建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其中,所述马尔科夫函数即马尔科夫过程的转移函数,马尔可夫过程是一类随机过程,其原始模型为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是具有马尔可夫性质的随机变量的一个数列。
43.通过构建所述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综合考虑无纺布原纤维种类及
配比、刺针直径、刺针频率等相关因素,在不同针刺强度下分析针刺效果,从而智能化得到针刺强度调控决策,提高了系统智能调控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44.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590:步骤s591:根据所述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获得无纺布料满足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的第一实际概率;步骤s592:获得所述无纺布料满足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的第一预期概率;步骤s593:判断所述第一实际概率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期概率;步骤s594:若所述第一实际概率不满足所述第一预期概率,基于所述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反相匹配获得所述预期刺穿效果对应的预期刺穿强度信息;步骤s595:根据所述预期刺穿强度信息,对所述针刺强度信息进行修正。
45.具体而言,基于所述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计算分析可以确定无纺布料按当前设置生产后,满足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的概率,即所述第一实际概率。此外,基于历史生产经验、生产项目风险分析等,确定所述无纺布料满足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的第一预期概率。举例如当某无纺布生产要求高于当前平均质量水平时,说明此次生产难度较高,对应的生产得到的成品满足需求中的预期效果的概率较低;而如果当前生产产品为市场上的常规无纺布布料,那么说明该产品技术相对成熟,对应成品符合预期效果的概率较高。
46.对比所述第一实际概率和所述第一预期概率,进而智能化判断所述第一实际概率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期概率。当所述第一实际概率不满足所述第一预期概率,系统自动基于所述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反相匹配获得所述预期刺穿效果对应的预期刺穿强度信息,从而根据所述预期刺穿强度信息对所述针刺强度信息进行实时修正。最终达到了确保产品成品符合预期效果,提高成品合格率的技术效果。
47.进一步的,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400还包括:步骤s410:获得刺针的表面磨损信息;步骤s420:判断所述表面磨损信息是否达到预定磨损程度;步骤s430:若所述表面磨损信息达到所述预定磨损程度,生成第一更换指令;步骤s440:根据所述第一更换指令,更换所述刺针。
48.具体而言,通过观察、测量、计算得到无纺布加工设备上刺针表面磨损参数,从而得到所述表面磨损信息。其中,所述表面磨损信息包括总磨损量、磨损速度等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前刺针磨损各项参数是否达到了预定磨损程度,当所述表面磨损信息达到所述预定磨损程度时,生成第一更换指令。其中,所述预定磨损程度是指系统综合分析历史针刺工艺情况后预先设置的不会影响针刺效果的最大刺针磨损量。所述第一更换指令用于提示相关操作人员及时更换所述刺针。达到了智能化评估刺针磨损程度,一旦刺针磨损过大,及时提醒相关人员更换新刺针,从而确保针刺质量和针刺效果的技术效果。
49.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获得无纺布加工设备进
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达到了基于无纺布用途智能化确定无纺布加工纤维种类及其比例,同时基于无纺布密度要求确定针刺直径和频率,进而对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进行智能化调控,提高工艺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无纺布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最终达到促进无纺布加工工艺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效果。
50.2.通过智能分析摄像头实时采集的无纺布加工设备工作图像和当前无纺布加工状态图像,进而判断按照当前针刺强度,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布料效果,一旦检测出当前强度无法加工出所需的布料效果,系统及时智能调整相关加工参数,达到及时修正设备设置,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效果,同时也避免了不合格产品造成的资源浪费。
51.3.通过构建所述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综合考虑无纺布原纤维种类及配比、刺针直径、刺针频率等相关因素,在不同针刺强度下分析针刺效果,从而智能化得到针刺强度调控决策,提高了系统智能调控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52.实施例二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请参阅附图5,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第一确定单元12,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第二确定单元13,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第三确定单元14,所述第三确定单元14用于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第一生成单元15,所述第一生成单元15用于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第二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6用于获得无纺布加工设备进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第一执行单元17,所述第一执行单元17用于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
53.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历史刺针数据集合,其中,刺针数据包括刺针直径和刺针频率;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将所述刺针直径信息作为横坐标x轴、所述刺针频率信息作为纵坐标y轴,构建二维刺针强度分布空间;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历史刺针数据集合输入所述二维刺
针强度分布空间进行坐标定位,获得历史刺针数据离散分布集合;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历史刺针数据离散分布集合进行遍历分析,获得刺针直径对刺针强度的第一映射关系、刺针频率对刺针强度的第二映射关系;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
5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匹配的第一刺穿强度信息;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获得所述刺针频率信息匹配的第二刺穿强度信息;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刺穿强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刺穿强度信息,进行数据融合,获得所述针刺强度信息。
55.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摄像头装置,对所述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工作图像进行采集,生成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判断在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下,无纺布布料刺穿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刺穿效果;第三生成单元,所述第三生成单元用于若在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下,所述无纺布布料刺穿效果没有达到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生成第一修正指令;第三执行单元,所述第三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指令,对所述针刺强度信息进行修正。
56.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无纺布布料加工图像信息,获得第一时间时第一刺针强度下的第一布料刺穿效果;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布料刺穿效果,获得修正后的第二时间时第二刺针强度下的第二布料刺穿效果;第四确定单元,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布料刺穿效果和所述第二刺针强度,确定第一匹配关系;第二构建单元,所述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构建刺针强度-刺穿效果的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第三构建单元,所述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匹配关系和所述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构建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
57.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刺针强度-刺穿效果马尔科夫函数,获得无纺布料满足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的第一实际概率;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无纺布料满足所述预期刺穿效果的第一预期概率;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实际概率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期概率;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实际概率不满足所述第一预期概率,基于所述第一状态分布数据库,反相匹配获得所述预期刺穿效果对应的预期刺穿强度信息;第四执行单元,所述第四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期刺穿强度信息,对所述针刺强度信息进行修正。
58.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刺针的表面磨损信息;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表面磨损信息是否达到预定磨损程度;第四生成单元,所述第四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表面磨损信息达到所述预定磨损程度,生成第一更换指令;第一更换单元,所述第一更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更换指令,更换所述刺针。
5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6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61.示例性电子设备下面参考图6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62.图6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3.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64.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65.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6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得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用途信息;根据所述第
一用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无纺布布料的第一纤维配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途信息,确定对原料进行针刺工艺的布料密度要求;基于所述布料密度要求,确定刺针直径信息和刺针频率信息;对所述刺针直径信息和所述刺针频率信息进行数据拟合,生成针刺强度信息;获得无纺布加工设备进行无纺布加工工艺时的实际工作参数;将所述第一纤维配比信息作为第一控制参数,所述针刺强度信息作为第二控制参数,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输入所述无纺布加工工艺控制系统,对比所述实际工作参数,对无纺布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对无纺布的生产加工工艺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基于无纺布用途智能化确定无纺布加工纤维种类及其比例,同时基于无纺布密度要求确定针刺直径和频率,进而对无纺布加工设备的实际工作参数进行智能化调控,提高工艺控制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有效提高了无纺布加工品质和加工效率,最终达到促进无纺布加工工艺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效果。
67.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软件实施例、完全硬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实施例的形式。此外,本技术为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而所述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0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存储器、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光学存储器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68.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69.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70.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7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