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及控制终端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5640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检测区内的介质类型;由于所述介质检测单元能够计算得到由所述两个电极以及所述检测区内的物体组成的电容的电容值,并且电容的电容值是与电容两电极之间的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电容的电极的面积以及电极间的距离等物理特征相关的,由于所述设置在终端外表面的两个电极是固定的,即所述两个电极以及所述检测区内的物体组成的电容的电极的面积以及电极间的距离等物理特征都是固定已知的,因此,所述介质检测单元能够计算得到所述检测区内的物体的相对介电常数,进而根据计算得到的相对介电常数查询得到所述检测区内的介质的类型。
[0037]在所述介质检测单元确定出处于所述检测区内的介质类型后,所述终端控制单元就会根据所述检测区内的介质类型确定终端所处的环境,并根据所述介质检测单元的判断结果来控制所述终端。
[0038]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增加控制终端的准确性,所述终端可以包括多个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外表面,所述电极的数量为偶数即可。
[0039]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终端100,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电容调控单元20、介质检测单元30以及终端控制单元40,所述第一电极11与电容调控单元20相连,第二电极12与介质检测单元30相连,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电容调控单元20、介质检测单元30组成一个回路,所述连接关系在图1中没有体现。
[0040]所述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2设置在所述终端100的外表面101,所述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2间隔设置以构成电容,所述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2之间的区域在所述终端100的外表面101上定义出检测区102。
[004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2的形状有多种选择,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2为平行板电极、非平行板电极、同轴圆柱形电极以及偏轴圆柱形等,故而,所述电容优选为平行板电容器、非平行板电容器、同轴圆柱形电容器、偏轴圆柱形电容器等。
[0042]众所周知,电容器的电极之间可以填充介质,不同种类的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不同,当电容器内的介质的种类发生改变时,电容器的电容值就会发生改变,电容器内的介质的种类决定了电容器的电容值,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对电容充电使电容达到稳定状态的方法来计算得到电容的电容值,当我们知道了电容器的电容值后就能够计算得到电容器内的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进而得到电容器内的介质的种类。
[0043]根据上述原理,本实施方式利用所述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在所述终端100的外表面101上定义出所述检测区102,当所述终端100放置在某一物体上时,例如汽车的座椅,所述终端100的外表面101就会与汽车座椅相互接触,此时,在所述终端100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汽车座椅中与所述检测区102相接触的部位就会嵌入到所述检测区102内,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介质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由所述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发生变化,这样,利用电容器的固有特性,就可以根据当前电容器的电容值来计算出嵌入到所述检测区102内的物体的相对介电常数,根据得到的相对介电常数就可以知道与所述终端100相接触的物体的种类。
[0044]一般情况下,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都会与用户处于同一个环境中,并且当用户与智能终端同处于某一种环境中时,用户与智能终端都会接触到相同的特定物品。当智能终端接触到的物品种类发生了改变则说明智能终端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同时也说明了人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根据智能终端所接触的物品的种类来判断用户所处的环境,据此决定是否需要对终端进行控制操作。
[0045]所述电容调控单元20,就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检测区内102的介质的变化来对由所述两个电极所构成的电容进行调控,以使所述电容处于稳定状态。电容调控单元20会对所述电容进行充电或放电,使得所述电容达到稳定的状态,以便计算此时电容的电容值。
[0046]进一步的,所述电容调控单元20包括:充电子单元201,用于以电压U、频率f对所述电容充电,使所述电容达到稳定状态,并检测得到充电电流为I ;放电子单元201,用于若所述电容达到稳定状态,则控制所述电容放电,使所述电容恢复至初始状态。
[0047]充电子单元201会根据嵌入到所述检测区102内的物品的不同种类,选取合适的电压U、频率f对所述电容充电,使所述电容达到稳定状态。充电子单元201选取合适的电压U、频率f对所述电容充电,使所述电容达到稳定状态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在此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当充电子单元201选取合适的电压U、频率f对所述电容充电,使所述电容达到稳定状态后,会形成稳定的充电电流,此时,充电子单元201还会检测得到充电电流为I,我们就可以根据所述电压U、频率f以及电流I计算得到电容器的电容值。
[0048]为了方便在所述检测区102内的介质发生改变后,依然能够通过对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充电的方法来计算得到电容的电容值,因此,有必要当电容达到稳定状态后,控制所述电容放电,使所述电容恢复至为未充电的初始状态。所述放电子单元202,就具体用于若所述电容达到稳定状态,则控制所述电容放电,使所述电容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是指所述电容未经充电子单元201充电的状态。
[0049]当所述电容处于稳定状态时,介质检测单元30就用于确定处于所述检测区内的介质类型。具体的,介质检测单元30首先计算得到此时电容的电容值,进而计算得到电容中所述检测区102内的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在得知了电容中所述检测区102内的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后,就可以根据介质的种类与相对介电常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查询得到所述介质的种类。
[0050]进一步的,所述介质检测单元30包括:相对介电常数计算子单元301,用于根据所述电压U、频率f、电流I计算得到处于所述检测区102内的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类型确定子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介电常数确定处于所述检测区102内的介质类型。
[0051]当所述电容为平行板电容器且所述检测区102内充满了介质时,相对介电常数计算子单元301会计算得到所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为C = 1/2 π fU,所述检测区102内的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 = 2KId/fUS,其中Κ为静电力常数,d为所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极之间的间距,S为所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极的面积。
[0052]由于不同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都不同,因此,当确定了某一种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后,就能够唯一确定该电介质的种类了。当所述相对介电常数计算子单元301计算得到了所述相对介电常数ε后,介质类型确定子单元302会遍历提前预置的相对介电常数与介质种类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查找出所述相对介电常数ε对应的介质类型。例如,当所述相对介电常数计算子单元301计算得到了所述相对介电常数ε为2.5后,介质类型确定子单元302就会根据所述相对介电常数ε在相对介电常数与电介质种类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中查询得到,该相对介电常数ε对应的介质为纸,即填充在所述检测区内的介质为纸张。
[0053]当确定了介质的种类后,进而就可以确定终端所处的环境,由于终端所处的环境与用户所处的环境相同,因此,就可以确定用户所处的环境,进而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对所述终端进行控制。终端控制单元40就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介质检测单元30的判断结果来确定用户所处的环境,进而控制所述终端。
[0054]进一步的,所述终端控制单元40包含:环境确定子单元401,用于根据所述处于所述检测区102内的介质类型确定终端用户所处的环境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