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轨自导向汽车列车的自导向控制方法_2

文档序号:986469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0] 图7是本发明在具体应用实例中进行斜行靠站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W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 本发明将地铁轻轨电车W及传统公共汽车的优势进行互补,提出一种无轨汽车列 车,送种列车被称为自导向列车,自导向列车为汽车,具有简单传统较接型公交车相近的结 构,可W与传统公共汽车零件通用,不需要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无需轨道和电力网的架设, 成本低廉,采用本发明后该列车能够实现自动导向像有轨电车沿可控轨迹行驶,当前方出 现障碍物时该列车可W脱离轨迹也可W像传统公共汽车一样绕过障碍物。送种自导向列车 与传统较接型公交列车有稍许不同,该列车需要具有全轴转向(或全轮转向技术)。当自 导向列车拥有全轴驱动(或全轮驱动)能力时,该列车的运行更为稳定。W典型Η节编组 自导向车为例,该车由前车、后车、中车组成,其中前车包含有驾驶室,可供司机进行操作, 中车的前后均采用较接盘与前车及后车相连,当采用混合动力时,后车后部安装有发电装 置且实现全封闭,W保证乘客的安全,当采用纯电动配制时,亦可W安装电池 W给电动机供 电。
[0043] 基于自导向汽车列车的结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轨自导向汽车列车的自导向控 制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W使拥有线控全轮转向汽车列车根据预定义的轨迹自动调整 方向盘控制车辆第一轴的转向,亦可W通过人工调整方向盘控制车辆第一轴的转向,而其 它轴均跟随第一轴的轨迹行进;该行进方式可W使得具有两个及W上的车厢的汽车列车在 道路上行驶时具有良好的道路通过性和安全性,实现自导向功能,真正形成无轨自导向汽 车列车,如图1所示,图中A为预设轨迹,Β为车轮行驶路径,C为车轮,D为车身。
[0044] 在阐述本发明的自导向控制方法之间,先做一些假设,即与实际的车辆模型相 比:
[0045] (1)轮胎与道路之间无侧偏角,即轮子的方向决定了车辆的方向;
[0046] (2)无内力与外力的作用;
[0047] (3)质量和惯性被忽略;
[004引 (4)车辆的移动速度非常小。
[0049] 当上述假设完成后,自导向列车的静态模型可W降阶为"单轮模型",常称之为"单 车模型"化icycle-model),单车模型简化过程如图2所示。
[0050] 由图2所示有:
[005引式中δ。,δ。为车辆两侧轮胎转角,δ 1为等效车轮转角,Wi为两侧车轮之间的轮 距,Li为前后轴轴距。下标1为表示第一轴,下标11表示第一轴左侧车轮,下标12表示为 第一轴右侧车轮。
[0054] 因此,自导向列车的运动特性可W用轮子位于车辆中轴线的"单车"的运动特性来 描述。因此N节较接的公交列车可由图3所示的单车模型来描述。
[00巧]由于,车辆的同轴车轮通过连杆连接,因此同轴车轮只需给定一个转向角,来调整 该轴车轮的转向,送个转向角同样可W用单车模型中的等效轮的转向角来表述。
[005引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无轨自导向汽车列车的自导向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可 W实现自导向列车所有后轮跟随前轮轨迹从而实现导向,其步骤为:
[0057] 步骤(1);记录车辆在行进中的各个车轴的位置信息;车辆在行进中的各个车轴 的位置信息可W通过已知前车质必处的实时坐标Τι (XI,yi)、通过测量到的各个车辆的横摆 角Ψ?, Ψ2, Ψ3···.. 及车辆的尺寸实时计算出来。
[0058] Χ2 = Xi-(lfi + lrl) cos Ψ 1 (3)
[0059] Υ2 = Yi-dfi+lri) sin Ψι (4)
[0060] 又3 = Xi_ (Ifi + lgi) cos Ψ 1_ (If2+!r2) cos ψ 2 妨
[0061] Υ3 = Yi-dfi+lgi) sin Vi-(lf2+lr2) sin Ψ2 做
[0062] ......
[006引 Xn = Xl_(lfl + lgi)C0SWi......-Qf(n w+lg(n 2))C0S Ψη 厂(lf(n l) + lr(n 1))C0S Ψη 1 (7)
[0064] Yn = yi-(lfi + lgi)sin¥i......-Qf(n 幻+lg(n 幻)sin 厂 Qf(n U + lr(n 1)) sin 1 (8)
[0065] 式中Xi、X2、X3···. X。分别表示第1、2、3、…n轴在坐标X轴上的坐标;
[0066] 式中Yi、y2、y3···. y。分别表示第1、2、3、…η轴在坐标y轴上的坐标;
[0067] 式中Ψι,Ψ2, Ψ3···. . V。分别表示第1、2、3、"·η节车厢的横摆角;
[0068] 式中Ifi表示第一节车厢质必到第一个车轴的距离;
[0069] 式中Igi表示第一节车厢质必到第一节车厢与第二节车厢交接处的距离;
[0070] 式中lf2表示第二节车厢与第一节车厢较接处到第二节车厢质必之间的距离;
[0071] 式中lf2表示第二节车厢上的车轴到质必的距离;
[007引式中Ifh ?表示第(11-?节车厢上质必到第(11-?节车厢与第(n-:3)节车厢之间 交接处的距离;
[007引式中U ?表示第(11-?节车厢上质必到第(11-?节车厢与第(n-1)节车厢之间 交接处的距离;
[0074] 式中Ifh U表示第01-?节车厢上质必到第(11-?节车厢与第(n-1)节车厢之间 交接处的距离;
[00巧]式中If h U表示第(n-2)节车厢上车轴到该节车厢质必的距离;
[0076] 通过上述表达式就得出自导向列车各个车轴中点的位置信息。
[0077] 步骤2 ;通过调整对应轴上车轮的转向角来使得车轴运行于一定轨迹;如图4所 示,对于自导向列车而言,各个车轴需运行于第一轴运行的轨迹上。
[0078] 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其详细的步骤为:
[0079] 步骤(2. 1) 第一节车为例,车辆在行驶时第一轴中必处的坐标Τι (XI,yi)不断 更新,将其W数组的形式存储在车辆控制器内存内。其中,数组的长度可根据车辆的怠速 速度W及车辆控制器控制周期确定。例如;对于第一节车而言,W其轴距为7m,怠速车速 0.1 m/s,控制周期为0. 01s,则数组长度需大于7000。
[0080] 步骤(2. 2);后一个转向轴中必的坐标可根据上述公式(3)~(4)进行实时计算。 通过查询车辆控制器内存中存储的所有前转向轴中必的坐标,找出与前转向轴中必距离为 前后轴轴距的、且与此时后转向轴中必最近的坐标点A(x>^ /),将其作为目标坐标,来用来 调整车辆的后一转向轴的转向角。
[0081] 步骤化扣;将目标坐标AK/)变换到第一节车辆坐标系Xvl-Yvl上,得到A点 在Xvl-Yvl坐标系下Υν?向距离为:
[0082]
-9,
[008引如图5所示,图中Ε为期望轨迹,当将控制方为零时,即可使得后轮行进在前 轮的轨迹上。
[0084] 步骤(2. 4);重复步骤步骤化2)~(2. 3),可得到其他所有各节车辆转向轴转向 角的控制方案。
[0085]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第一个转向轴的轨迹进行确定,可W采用两种模式:
[0086] 3.1自动驾驶模式;
[0087] 在该模式下,采用路径识别技术(如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在车头安装摄像机实时 的识别前方路径边界,通过自动调整方向盘,从而调整车辆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