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箱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6956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箱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恒温箱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精度、便捷的温控器已成为一个新的研宄热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现在很多温度控制大多采用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这种控制器控制精度高,但是控制逻辑复杂,造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恒温箱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恒温箱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整流桥Q、热敏电阻RV、继电器K1、继电器K2和电位器RPl,所述变压器T线圈L2 —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和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3,220V交流电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和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3,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I分别连接电热丝RL和发光二极管D3负极,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l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热丝RL另一端和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1,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2连接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正极,发光二极管D4负极连接压电陶瓷片Y,压电陶瓷片Y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2,变压器T线圈LI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整流桥Q引脚I和引脚3,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2、二极管D2正极、电容Cl、三极管VT5发射极、电阻R9、电阻R7、电阻R6和电阻Rl,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lO和三极管VT4集电极,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4基极和二极管D2负极,所述三极管VT4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二极管Dl负极、继电器K2线圈、继电器Kl线圈、热敏电阻RV、电阻R5、电阻R4、电阻R3和电位器RP1,二极管Dl正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l线圈另一端、继电器K2线圈另一端和三极管VT5集电极,三极管VT5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三极管VTl发射极和三极管VT3发射极,所述热敏电阻RV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9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l集电极和电阻R4另一端,三极管VTl基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另一端和电位器RP2,电位器RP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2滑片、电阻R3另一端、电位器RPl另一端和电位器RPl滑片。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智能恒温控制电路通过使用继电器K1、K2和热敏电阻RV,能够精确控制恒温箱的温度,而且通过调节电位器RPl和RP2可以改变设定温度,结构简单,功能稳定,而且由于没有使用任何芯片元件,体积小,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非常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恒温箱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0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恒温箱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整流桥Q、热敏电阻RV、继电器Kl、继电器K2和电位器RPl,变压器T线圈L2 —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和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3,220V交流电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和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3,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I分别连接电热丝RL和发光二极管D3负极,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11,电阻Rl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热丝RL另一端和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1,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2连接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正极,发光二极管D4负极连接压电陶瓷片Y,压电陶瓷片Y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2,变压器T线圈LI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整流桥Q引脚I和引脚3,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2、二极管D2正极、电容Cl、三极管VT5发射极、电阻R9、电阻R7、电阻R6和电阻Rl,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lO和三极管VT4集电极,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4基极和二极管D2负极,三极管VT4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二极管Dl负极、继电器K2线圈、继电器Kl线圈、热敏电阻RV、电阻R5、电阻R4、电阻R3和电位器RP1,二极管Dl正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l线圈另一端、继电器K2线圈另一端和三极管VT5集电极,三极管VT5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三极管VTl发射极和三极管VT3发射极,热敏电阻RV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9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l集电极和电阻R4另一端,三极管VTl基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另一端和电位器RP2,电位器RP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2滑片、电阻R3另一端、电位器RPl另一端和电位器RPl滑片。
[00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前级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3及电位器RPl等组成差分放大器,将热敏电阻RV送来的信号加以放大,其中,电位器RPl、RP2用于调节温度控制范围,三极管VT2和VT4组成的后两缀直流放大器将前级差分放大嚣输出的温度控制信号放大到能控制继电器K1、K2的工作,再由继电器控制电热丝RL是否与市电接通,达到自动控温的目的,采用发光二极管D3、D4分别指示加热升温与冷却降温状态,在降温时报警;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T降压,整流桥Q整流输出9V?12V直流电压,再经单级串联稳压电路从三极管VT4发射极输出温控电路所需的6v稳压电源,此稳压电源在负载电流200mA时,压降小于0.2V,可保证温控电路的精度。
【主权项】
1.一种恒温箱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整流桥Q、热敏电阻RV、继电器Kl、继电器K2和电位器RPl,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线圈L2 —端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和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3,220V交流电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和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3,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I分别连接电热丝RL和发光二极管D3负极,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lI,电阻Rl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热丝RL另一端和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1,继电器Kl触点Kl-1引脚2连接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正极,发光二极管D4负极连接压电陶瓷片Y,压电陶瓷片Y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2触点K2-1引脚2,变压器T线圈LI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整流桥Q引脚I和引脚3,整流桥Q引脚2分别连接电容C2、二极管D2正极、电容Cl、三极管VT5发射极、电阻R9、电阻R7、电阻R6和电阻Rl,整流桥Q引脚4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电阻RlO和三极管VT4集电极,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4基极和二极管D2负极,所述三极管VT4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l另一端、二极管Dl负极、继电器K2线圈、继电器Kl线圈、热敏电阻RV、电阻R5、电阻R4、电阻R3和电位器RP1,二极管Dl正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l线圈另一端、继电器K2线圈另一端和三极管VT5集电极,三极管VT5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三极管VTl发射极和三极管VT3发射极,所述热敏电阻RV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9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三极管VT2发射极,三极管VT2集电极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三极管VT2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VTl集电极和电阻R4另一端,三极管VTl基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另一端和电位器RP2,电位器RP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位器RP2滑片、电阻R3另一端、电位器RPl另一端和电位器RPl滑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箱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T、整流桥Q、热敏电阻RV、继电器K1、继电器K2和电位器RP1。本实用新型智能恒温控制电路通过使用继电器K1、K2和热敏电阻RV,能够精确控制恒温箱的温度,而且通过调节电位器RP1和RP2可以改变设定温度,结构简单,功能稳定,而且由于没有使用任何芯片元件,体积小,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非常高。
【IPC分类】G05D23-24
【公开号】CN204496312
【申请号】CN201520067592
【发明人】陈启亮, 葛家齐
【申请人】南京齐亮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