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983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尤其指一种可使红外线传输器以微调的方式调整红外线的投射角度,达到使用方便的功能。
由于上述红外线传输器在使用时,该本体8必须配合导线82一端的插头83插设于电脑上才可作传输的动作,故,该导线82是为连接电脑与该本体8的主要构件,因此,倘若使用者不慎而用力过猛或因长期的拉扯极容易造成导线82内的芯线断裂损坏,使该导线82接触不良而让电脑与本体8之间无法作传输的动作,导致该红外线传输器无法使用;况且常用的红外线传输器是由该本体8底部的球体84与具有呈凹弧状的接合部86的座体85接合,而使本体8可于座体85上作投射角度的调整,但是该本体8于角度调整之后,其底部的座体85仅以置放的方式立置于桌面上,不但会占用具桌面的空间外,更因为该座体85本身并无任何可固定的结构,所以当该本体8不慎受外力的轻微碰撞时,则会因为该座体85并无固定的结构,而使本体8与座体85随着移动,使得原先调整好的红外线投射角度产生偏移,而使使用者必须再次调整红外线的投射角度,因此失去了以本体8底部的球体84与呈凹弧状的接合部86作为调整投射角度的功能;再者因为本体8加上座体85之后体积较大,所以并不易于使用者收纳存放及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大幅缩小红外线传输器的体积,以达到易于携带及收藏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容置部,且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呈弧面状的组接部,并于该本体的另一端可设有一滤镜;一转向机构,配置于上述本体的组接合中,该转向机构由一与上述弧面状的组接部相配合且呈球体的转向件及一组接有收发装置的连接件所组成,而该连接件延伸于转向件的一端,且该转向机构可供直接插设于电脑的插座上,并使收发装置置于本体的容置部中。
其中该本体由一上盖及一下盖所组成,且该上盖及下盖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弧形凹槽,由此相对应的弧形凹槽形成该组接部。
其中该本体表面的预定位置处设有一可透光的罩体。
其中该收发装置可设有一以上的发光体。
其中该本体可设有一底座,该底座由一分别枢设于本体两侧预定位置处的脚架,及一与脚架枢接的座体所组成,且该本体与脚架及座体之间以一齿状槽与固定柱相配部。
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连接件可为1394(资料总线)的连接头。
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连接件可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连接头。
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连接件可另外加设一可任意弯折角度的导线。
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转向件可于其一端设有一限制转向机构转向的限制部。
其中该转向机构可依实际状况的所需于其转向件的预定位置处可开设有一贯穿孔,并使一导线穿过该转向件上的贯穿孔,且该导线的一端设有一连接件,而该导线的另一端与该收发装置组接。
上述的本体1具有一容置部13,且该本体1的一端设有一呈弧面状的组接部14,并于该本体1的另一端可设有一滤镜15,而该本体1由一上盖11及一下盖12所组成,且该上盖11及下盖12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弧形凹槽141、142,由此相对应的弧形凹槽141、142形成该组接部14,且该本体1表面的预定位置处设有一可透光的罩体16,而该本体可设有一底座3,该底座3由一分别枢设于本体1两侧预定位置处的脚架31、31’,及一与脚架31、31’枢接的座体32所组成,而该脚架31、31’的一端设有一凸耳312、312’,另一端则设有一穿孔313、313’,使该脚架31、31’利用凸耳312、312’枢接于本体1两侧,并由穿孔313、313’与座体32上的凸柱321、321’枢接以使底座3可达到的功效,并于该本体1与脚架31、31’及座体32之间以一齿状槽321、131与固定柱311、311’相配合,以使底座3可达到升降后固定的功效;该转向机构2,配置于上述本体1的组接部14中,该转向机构2由一与上述弧面状的组接部14相配合且呈球体的转向件21及一组接有收发装置4的连接件22所组成,该连接件22可供插设于电脑的插座上(图中未示),该转向机构2之转向件21可于其一端设有一限制转向机构2转向的限制部23,并使收发装置4置于本体1的容置部13中,该收发装置4可设有一以上之发光管41,该发光体41对应于上述本体1表面可透光罩体16,使发光管41的光源由该罩体16发出,而该发光管41可为蓝光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增加整体质感,且该转向机构2的连接件22可为1394(资料总线)或可为USB的连接头;由上述结构构成一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
请参阅图4、5、6、7及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调整装状态、另一调整装状态、再一调整状态及又一调整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红外线传输收发装置4的电子电路为常用的电子电路,因此,在此不多费述,仅就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能作一详述如后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使用时,使用者仅须将该本体1由其一端的连接件22插设于电脑5的预定插座51上即可完成组装,当欲使该本体1调整红外线的投射角度时,仅需扳动该本体1,即可由该本体1呈弧面状的组接部14与转向机构2上呈球体的转向件21相配合,让本体1可作上、下、左、右的微调角度,而使本体1可于电脑5上直接作投射角度的调整,并由该转向件21一端所设的限制部23,可达到限制转向机构2的转向,使该转向机构2不会因毫无限制的转动,而使该收发装置4的导线42因转动面旋紧导致损坏;若该本体1已调整于良好的投射角度后,使用者可将底座3作升降于适合本体1的高度,以达支撑本体1的功效。
请参阅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转向机构2的连接件22可另外加设一可任意弯折角度的导线6,该导线6的两端分别具有连接头61、62,使用时仅须将该本体1由其一端的连接件22插设于可任意弯折角度的导线6其一端的连接头61后,再以该导线6另一端的连接头62与电脑5的预定插座51组接上即可完成组装,而当欲调整该本体1的红外线的投射角度时,仅需扳动该本体1,并可由弯折该导线6使本体1调整至任意角度,而达到可调整更广角度的功效,另外该本体1亦可运用底座3作升降于适合本体1的高度,以达支撑本体1的功效。
请参阅

图10、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转向机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转向机构7可依实际状况的所需于其转向件71的预定位置处可开设有一贯穿孔72,并使一导线73穿过该转向件71上的贯穿孔72,且该导线73的一端设有一连接件74,而该导线73的另一端组接有一收发装置(图中未示),而当使用时使用者仅须将该导线73一端的所设的连接件74插设于电脑5的预定插座51上即可完成组装,而当欲调整该本体1’的红外线的投射角度时,仅需扳动该本体1’,并可由该导线73使本体1’可任意置放以使红外线的投射角度更广泛的功效,以使本实用新型的运用范围更广,且更能符合使用者的所需。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容置部,且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呈弧面状的组接部,并于该本体的另一端可设有一滤镜;一转向机构,配置于上述本体的组接合中,该转向机构由一与上述弧面状的组接部相配合且呈球体的转向件及一组接有收发装置的连接件所组成,而该连接件延伸于转向件的一端,且该转向机构可供直接插设于电脑的插座上,并使收发装置置于本体的容置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由一上盖及一下盖所组成,且该上盖及下盖的一端分别设有一相对应的弧形凹槽,以此相对应的弧形凹槽形成该组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表面的预定位置处设有一可透光的罩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收发装置可设有一以上的发光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可设有一底座,该底座由一分别枢设于本体两侧预定位置处的脚架,及一与脚架枢接的座体所组成,且该本体与脚架及座体之间以一齿状槽与固定柱相配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连接件可为1394(资料总线)的连接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连接件可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连接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连接件可另外加设一可任意弯折角度的导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向机构的转向件可于其一端设有一限制转向机构转向的限制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向机构可依实际状况的所需于其转向件的预定位置处可开设有一贯穿孔,并使一导线穿过该转向件上的贯穿孔,且该导线的一端设有一连接件,而该导线的另一端与该收发装置组接。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用红外线传输器的结构改良,其包括有一具有一容置部的本体,且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呈弧面状的组接部,并于该本体的另一端可设有一滤镜;一配置于上述本体的组接部中的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由一与上述弧面状的组接部相配合且呈球体的转向件及一组接有收发装置的连接件所组成,而该连接件延伸于转向件的一端,且该转向机构可供直接插设于电脑的插座上,并使收发装置置于本体的容置部中,可使该本体由该转向机构以微调的方式,达到调整该本体的红外线投射角度。
文档编号G06F1/16GK2512022SQ01275200
公开日2002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9日
发明者洪国荣, 何维渊 申请人:欣达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