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952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特别涉及一种可以使平板式计算机的壳体多样化且拆装简易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
背景技术
由于产业技术的快速提升,使计算机厂商能够推出更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供消费者进行选择。以平板式计算机为例,其体积如传统的笔记本一样,因此,携带方便,使用时不受限制,易于推广到广泛的消费人群。例如对于外出洽谈商务的人士或学生而言,都能随时随地展示演示文稿和记录资料等,极为便利。甚至在居家环境,也能利用内建的网络功能,无拘无束地收发电子邮件或浏览网站,使生活更为惬意。除了必须具备便利齐备的功能外,平板式计算也需要知有诱人的外观设计,以迎合不同消费者的偏好。
现有的平板式计算机,包括触摸式显示屏、电路板、各种电子装置(如硬盘驱动器或卡片总计机等)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匹配的上壳和底壳。该上壳与底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收容该触控式显示屏、该电路板和各种电子装置分别以固定组件锁固于该上壳或底壳。
上述现有的平板式计算机,由于触摸式显示屏、电路板和各种电子装置锁固于上壳或底壳,因此上壳和底壳无法独自拆卸更换。就同一种配备的平板式计算而言,壳体的改变,使产品受限于生产线上才能完成组装,耗时费工,而经锁商则需准备更多的机型库存,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选购,这些因素均导致成本的增加。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平板式计算机,在实际制造与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和缺点的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根据上述情况,本设计人认为上述缺失是可以改善的,于是特别潜心研究并配合理论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使平板式计算机的壳体易于拆装,平板式计算机的外观更为多样化。
实用新型特征在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主要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包括框架和壳体,其特点在于,所述框架放置显示屏,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框架外,所述壳体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对应所述该显示屏。
上述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底壳,所述上壳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顶面,上壳设有所述窗口,所述底壳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面。
上述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有第一固持结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和上壳,所述第一固持结构将所述上壳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顶面。
上述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框架设有第一穿孔,所述上壳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持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贯穿于所述框架之第一穿孔,并锁定于所述上壳的第一固定座。
上述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有第二固持结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上壳,所述第二固持结构将所述上壳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顶面。
上述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上壳设有第二穿孔,所述框架设有第二固定座,上述第二固原持结构包括所述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穿设所述上壳之第二穿孔,并锁定于所述框架之第二固定座。
上述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有第三固持结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和底壳,所述第三固持结构将所述底壳组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面。
上述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包括第三固定组件,所述底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凸耳,所述内凸耳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框架设置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持结构包括所述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穿孔和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组件穿设所述底壳之第三穿孔,并锁定于所述框架之第三固定座。
上述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扣合结构设于所述上壳和底壳,所述第一扣合结构组设所述上壳和底壳,并形成空置空间容纳所述框架,其中所述上壳上具有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设有第一扣合片,所述第一扣合片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块扣合于所述第一凹槽。
上述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其特点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二扣合结构设于所述上壳和底壳,所述第二扣合结构组设所述上壳和底壳,并形成容置空间容纳所述框架,其中所述上壳具有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周壁设置有第二扣合片,所述第二扣合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扣合于所述第二凹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壳体组设于框架外,使壳体易于拆装,并且不会影响到框架内的电路板和电子装置,因此,同一种配备的框架能简单地安装不同的壳体,使平板式计算机的外观更为多样化。同时,壳体的拆装简易,使制造商能直接以同一种配备的平板式计算机推出更多款式的机型种类,以降低生产成本,而经销商能根据消费者的喜好,直接更换不同样式的壳体,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计算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计算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计算机上壳和底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计算机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式计算机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其中,附图标记框架 1显示屏 10 第一侧缘11第二侧缘12 顶缘13底缘14 顶面15
底面 16触控笔 17电池 18电池盖 19壳体 2第一固持结构 21第一固定组件211第一穿孔 212 第一固定座 213第二固持结构 22第二固定组件221第二穿孔 222 第二固定座 223第三固持结构 23第三固定座 233第一扣合结构 24第一凹槽241第二凹槽 242 第二扣合结构25第一扣合块251 第二扣合块 252上壳 3上板部30窗口301第一外周壁31第一扣合片 311底壳 4底板部40内凸耳 401第二外周壁41第二扣合片 41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效果,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由此,应当可以深入而且具体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更换壳体的平板计算机,包括框架1和壳体2。其中,框架1,它放置显示屏10、电路板和各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如硬盘驱动器或卡片阅读机等。在本实施例中,该框架1呈近似长方体,框架1具有第一侧缘11、第二侧缘12、顶缘13和底缘14,框架1的第一侧缘11设置有触摸笔17,框架1的底缘14设置有电池18。
壳体2,它设置于框架1外。本实施例中,该壳体2包括上壳3和底壳4。上壳3具有上板部30和第一外周壁31一体相连于上板部30。该上板部30的内表面设置于该框架1的顶面15。该上板部30设置有窗口301,该窗口301对应于该显示屏10。该底壳4具有底板部40和第二外周壁41一体相连于底板部40,底板部40的内表面设置于框架1的底面16。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平板式计算机具有第一固持结构21、第二固持结构22和第三固持结构23。该第一固持结构21和第二固持结构22设置于框架1的顶面15。该第三固持结构23设置于框架1和底壳4,并且将底壳4设置于框架1的底面16。如图3所示,该壳体2具有第一扣合结构24和第二扣合结构25。该第一扣合结构24和第二扣合结构25设置于上壳3和底壳4,且组设该上壳3和底壳4,并使上壳3和底壳4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用以收容该框架1(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第一固持结构21、第二固持结构22、第三固持结构23、第一扣合结构24和第二扣合结构25分别详述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该框架1设有第一穿孔212、第二固定座223和第三固定座233。该第一穿孔212分布于1框架的周围,且贯穿框架1的顶面15至其底面16。该第二固定座223位于框架1的第二侧缘12。该第三固定座233位于该框架1的底缘14。该上壳3的上板部30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座213对应于该框架1的第一穿孔212,该上壳3还设有第二穿孔222对应于框架1的第二固定座223。该上壳3的第一外周壁31设有第一扣合片311对应于1框架的顶缘13,该第一扣合片31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41,第一外周壁31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凹槽242对应于1框架的第一侧缘11。底壳4的底板部40的内表面设有内凸耳401,该内凸401设有第三穿孔232对应于1框架的第三固定座233。该底壳4的第二外周壁4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扣合块251对应于上壳3的第一凹槽241,第二外周壁41设有第二扣合片411,第二扣合411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扣合块252对应于该上壳3的第二凹槽242。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平板式计算机包括第一固定组件211,第一固持结构21包括该第一固定组件211,该框架1的第一穿孔212和上壳3的第一固定座213。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组件211为螺丝,第一固定座213为螺座。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平板计算机包括第二固定组件221,第二固持结构22包括第二固定组件221、上壳3的第二穿孔222和框架1的第二固定座223。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组件221为螺丝,第二固定座223为螺座。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平板计算机包括第三固定组件231,第三固持结构23包括第三固定组件231、底壳4的第三穿孔232和框架1的第三固定座233。本实施例的第三固定组件231为螺丝,第三固定座233为螺座。
如图3所示,第一扣合结构24包括上壳3的第一凹槽241和底壳4的第一扣合块251。第二扣合结构25包括上壳3的第二凹槽242和底壳4的第二扣合块252。
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的组装步骤如下。首先,将框架1置于上壳3的上板部30和第一外周壁31内,将第一固定组件211穿过框架1的第一穿孔212,并锁定于上壳3的第一固定座213,且将第二固定组件221穿过上壳3的第二穿孔222,并锁定于框架1的第二固定座223。如此,上壳3稳固地组装于框架1的顶面15。接着,将框架1置于底壳4的底板部40和第二外周壁41内,该底壳4的第一扣合块251扣合于该上壳3的第一凹槽241,该底壳4的第二扣合块252扣合于上壳3的第二凹槽242。如此,使底壳4稳固地组装于该上壳3。同时,将第三固定组件231穿过底壳4的第三穿孔232,并锁定于框架1的第三固定座233。如此,使底壳4稳固地组装于框架1的底面16。最后,再将电池18设置于该框架1的底缘14,并卡合电池盖19于上壳3和底壳4。
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的拆卸步骤如下。首先,拆下电池盖19和电池18。接着,拆下第三固定组件231以卸掉底壳4。最后,拆下第一固定组件211和第二固定组件221以卸掉上壳3。如此,即完成壳体2的拆卸。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的壳体2的拆装不需要移动到框架1内的电路板和各种电子装置,因此,可简易地使平板式计算机的外观更为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具有如下述的特点1、该壳体组设于框架外,使壳体易于拆装,且不会影响到框架内的电路板和电子装置,因此,同一种配备的框架能简单地氨基酸不同的壳体,使平板式计算机的外观更为多样化。
2、该壳体的拆装简易,使生产业者能直接以同一种配备的平板式计算机推出更多款式的机型种类,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经销商能依消费者的喜好,直接更换不同样式的壳体,以降低库存成本。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的详细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举凡熟悉该项技艺者,沿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等同修饰或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其组设显示屏,以及壳体,其组设于所述框架外,所述壳体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对应于所述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底壳,所述上壳组设于所述框架的顶面,上壳设有所述窗口,所述底壳组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框架和上壳,所述第一固持结构将所述上壳组设于所述框架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框架设有第一穿孔,所述上壳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持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贯穿于所述框架的第一穿孔,并锁固于所述上壳的第一固定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固持结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上壳,所述第二固持结构将所述上壳组设于所述框架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上壳设有第二穿孔,所述框架设有第二固定座,上述第二固原持结构包括所述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穿设所述上壳的第二穿孔,并锁定于所述框架的第二固定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三固持结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和底壳,所述第三固持结构将所述底壳组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固定组件,所述底壳的内表面设置有内凸耳,所述内凸耳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框架设置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持结构包括所述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三穿孔和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组件穿设所述底壳的第三穿孔,并锁固于所述框架的第三固定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扣合结构设于所述上壳和底壳,所述第一扣合结构组设所述上壳和底壳,并形成空置空间收容所述框架,所述上壳具有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设有第一扣合片,所述第一扣合片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块扣合于所述第一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壳体之平板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二扣合结构设于所述上壳和底壳,所述第二扣合结构组设所述上壳和底壳,并形成容置空间容纳所述框架,所述上壳具有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底壳具有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周壁设置有第二扣合片,所述第二扣合片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二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扣合于所述第二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更换壳体的平板式计算机,包括框架和壳体,框架组设于框架外,壳体设有窗口,窗口对应于显示屏。因此,使壳体易于拆装,平板式计算机的外观更为多样化。
文档编号G06F1/16GK2694344SQ20042005078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4日
发明者张育睿 申请人:精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