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656445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存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存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方法,例如适用于可使用日志进行数据备份的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存储系统中,以1天至1周左右的周期定期地执行用户读写数据的卷的完全备份,或者以12小时或1天左右的周期定期地生成作为卷的某时刻的数据图象的抽点打印,使用通过该完全备份或生成抽点打印得到的备份数据或抽点打印的差分数据,对卷或在该卷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复原。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作为该用户读写数据的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进行数据备份的技术,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与使用远程复制的数据备份有关的技术。
特开2005-11589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122509号公报但是,如上所述,通过以1天至1周左右的周期定期地执行存储在卷中的数据的完全备份,或者以12小时或1天左右的周期定期地生成作为卷某个时刻的数据图象的抽点打印的数据管理方法,可对该卷进行复原的时间单位为每12小时至1周,此外,为了对卷进行复原需要1~3小时左右的时间。
此外,在现有的存储系统中,在设置了用于用户读写数据的卷的存储装置一侧进行卷的复原处理。但是存在以下的问题这样的卷复原处理负荷大,该卷的复原处理对与来自主机装置的数据输入输出请求相对应的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带来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的问题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方法,其可以进行更短时间单位的复原时刻的指定,并且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数据复原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在一种存储系统中,具有作为上位装置的主机装置;对所述主机装置提供用于读写数据的第1卷的第1存储装置;提供用于复制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的第2卷的第2存储装置,该存储系统的特征为所述第1存储装置具备日志生成发送部,其生成作为所述第1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将生成的所述日志向所述第2存储装置发送,所述第2存储装置具备数据复制部,其将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发送的所述日志中包含的、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卷中;日志保存部,其保存由所述第1存储装置发送的各所述日志;抽点打印生成部,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生成所述第2卷的抽点打印;抽点打印保存部,其保存由所述抽点打印生成部生成的各所述抽点打印;和卷复原部,其根据来自外部的请求,利用在所述日志保存部中保存的所述日志、以及在所述抽点打印保存部中保存的所述抽点打印,复原指定时刻的所述第1卷。
结果,在该存储系统中,可以通过对第2存储装置中生成抽点打印的时间间隔进行调整,来缩短第1卷的可复原的时间单位变短,作为其结果,可以缩短第1卷的复原处理所需的时间。另外,在该存储系统中,在第2存储装置中进行第1卷的复原处理,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该复原处理给第1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输入输出处理带来不好的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一种存储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中,该存储系统具有作为上位装置的主机装置;对所述主机装置提供用于读写数据的第1卷的第1存储装置;和提供用于复制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的第2卷的第2存储装置,该数据管理方法的特征为具有以下步骤第1步骤,所述第1存储装置生成作为所述第1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并将生成的所述日志向所述第2存储装置发送;第2步骤,所述第2存储装置将由所述第1存储装置发送的所述日志中包含的、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卷中,并且保存各所述日志,另一方面,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生成所述第2卷的抽点打印,并且保存已生成的各所述抽点打印;和第3步骤,所述第2存储装置根据来自外部的请求,利用保存的所述日志以及所述抽点打印,复原指定时刻的所述第1卷。
其结果,根据该数据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在第2存储装置中调整生成抽点打印的时间间隔,来缩短第1卷的可复原的时间单位,作为其结果,可以缩短第1卷的复原处理所需的时间。另外,在该数据管理方法中,因为在第2存储装置中进行第1卷的复原处理,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该复原处理给第1存储装置中的数据输入输出处理带来不好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单位指定复原时刻,并且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数据复原处理的存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方法。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通道适配器的简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主存储装置的公共存储器的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副存储装置的公共存储器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日志管理表的图表。
图7是表示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的图表。
图8是表示第2抽点打印管理表的图表。
图9是用于说明第1抽点打印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1抽点打印生成处理的概念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2抽点打印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2抽点打印生成处理的概念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1卷复原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卷复原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复原卷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可复原时间提示功能的时间图表。
图17是表示主机装置的可复原时间的显示例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关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1)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的结构在图1中,1作为整体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该存储系统1的结构为作为上位装置的主机装置2通过网络3与主存储装置4以及副存储装置5连接。
主机装置2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本地存储器11等信息处理资源的计算机装置,例如,由个人计算机、工作站、主机等构成。另外,主机装置2具有键盘、开关、指示器、麦克风等信息输入装置(无图示)、和监控显示器及扬声器等信息输出装置(无图示)。
网络3例如由SAN(Storage Area Network)、LAN(Local Area Network)、因特网、公用网或者专用网等构成。经由该网络3的主机装置2、主存储装置4以及副存储装置5之间的通信,例如在网络3为SAN的情况下按照光纤通道协议来进行,在网络3是LAN的情况下按照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进行。
主存储装置4的结构为具备由多个盘设备20组成的盘设备部21和控制各盘设备20的控制器22。
盘设备20例如由FC(Fibre Channel)盘等高价的盘驱动器、或者FATA(Fibre Attached Technology Adapted)及SATA(Serial AT Attachment)盘或光盘驱动器等低价的盘驱动器构成。在1个或者多个盘设备20提供的存储区域上定义1个或者多个逻辑性卷(以下,将其称为逻辑卷)VOL。并且,在该逻辑卷VOL中,以规定大小的块作为单位来读写来自主机装置2的数据。
对各逻辑卷VOL分配各自固有的识别符(LUNLogical Unit Number)。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该识别符、和分别分配给各个块的该块的固有号码(LBALogical Block Address)的组合作为地址,指定该地址来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作为在主存储装置4内生成的逻辑卷VOL的属性,具有主卷以及日志卷等。其中,主卷是用户读写数据的卷。此外,日志卷是由在主卷中写入的数据、和写入了该数据的主卷上的地址以及写入该数据的时刻等管理信息构成的、用于存储作为主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的卷。
控制器22的结构为具备多个通道适配器23、连接部24、公共存储器25、超高速缓冲存储器26、多个盘适配器27以及管理终端28。
如图2所示,各通道适配器23分别作为具有CPU30以及本地存储器31等的微型计算机系统而被构成,分别具有用于与网络3连接的端口(无图示)。通道适配器23对从主机装置2发送的各种命令进行解释,来执行必要的处理。对各通道适配器23的端口分配用于识别各个通道适配器的网络地址(例如,IP地址或WWN),由此,各通道适配器13可以单独地作为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动作。
连接部24与通道适配器23、公共存储器25、超高速缓冲存储器26以及盘适配器27连接。通道适配器23、公共存储器25、超高速缓冲存储器26以及盘适配器27之间的数据、命令的收发经由该连接部24来进行。该连接部24例如由通过高速交换进行数据传送的超高速交叉交换机等交换机或总线等构成。
公共存储器25是通道适配器23以及盘适配器27公共的存储器。公共存储器25主要用于存储在主存储装置4的电源接通时从规定的盘设备20读出的微程序以及系统构成信息、和来自主机装置2的命令等。如图3所示,还把用于执行后述的远程复制处理的远程复制管理程序32也存储在该公共存储器25中。
超高速缓冲存储器26也是通道适配器23以及盘适配器27公共的存储器。该超高速缓冲存储器26主要用于暂时存储在主存储装置4输入输出的数据。
各盘适配器27作为具有CPU、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系统而被构成,具有作为在与各盘设备20进行通信时进行协议控制的接口的功能。这些盘适配器27例如经由光纤通道光缆与对应的盘设备20连接,按照光纤通道协议来进行与这些盘设备20之间的数据的收发。
管理终端28是控制主存储装置4整体的动作的计算机装置,例如由笔记本个人计算机构成。该管理终端28经由LAN29分别与各通道适配器23以及各盘适配器27相连接。管理终端28进行以下等处理监视在主存储装置4内有无故障,在发生了故障时将该故障通知给系统管理者。
与主存储装置4相同,副存储装置5的结构为具有由多个盘设备40组成的盘设备部41和控制各盘设备40的控制器42。
盘设备40具有与主存储装置4的盘设备20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与主存储装置4相同,在该盘设备40提供的存储区域上定义1个或者多个逻辑卷VOL。作为这些逻辑卷VOL的属性,具有日志卷、副卷以及差分卷等。
其中,如后所述,日志卷是保存从主存储装置4发送来的日志的卷。此外,副卷是用于对写入到主卷中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卷,其复制包含在从主存储装置4发送来的日志中的、在主卷中写入的数据。如后所述,差分卷是用于保存在规定的定时取得的副卷的抽点打印的差分数据的卷。
另一方面,控制器42的结构为具有多个通道适配器43、连接部44、公共存储器45、超高速缓冲存储器46、多个盘适配器47以及管理终端48。这些通道适配器43、连接部44、公共存储器45、超高速缓冲存储器46、盘适配器47以及管理终端48具有与主存储装置4中的对应部位相同的功能,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在为副存储装置5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公共存储器45中存储远程复制管理程序33、抽点打印管理程序34以及卷复原程序35、后述的日志管理表36、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以及第2抽点打印管理表38。
(2)存储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方法(2-1)存储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方法的概要然后,对该存储系统1的数据管理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中,把在主卷中写入的数据通过主存储装置4以及副存储装置5的远程复制功能顺次传送给副存储装置5来复制在副卷中,另一方面,在副存储装置5中,例如以秒或者分为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生成副卷的抽点打印。
另外,副存储装置5在从主机装置2经由主存储装置4接收到指定了应该复原的时刻(以下将该时刻称为复原请求时刻)的主卷复原请求时,使用到目前为止生成的副卷的抽点打印,复原由主机装置2指定的复原请求时刻的主卷。
实际上,在该存储系统1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主存储装置4的通道适配器(以下将其称为主通道适配器)23(图1)在被给予来自主机装置2的数据写入请求以及写入对象的数据时,将该数据写入主卷([PVOL])内指定的地址中,另一方面,生成该数据的日志,将生成的日志存储在主存储装置4内的日志卷([JNLVOL(P)]。以下,将其称为主日志卷)中。
另一方面,副存储装置5的通道适配器(以下,将其称为副通道适配器)43与主机装置2向主卷的数据写入非同步地读出在主日志卷中存储的日志,并将其保存在在该副存储装置5内设置的日志卷([JNLVOL(S)]。以下将其称为副日志卷)中。
另外,副通道适配器43把在该副日志卷中保存的各日志中包含的数据复制在副卷([SVOL])内对应的地址上。由此,使用副卷来生成主卷的复制。
另一方面,副通道适配器43监视针对副日志卷的日志的写入量,在每次该写入量超过既定的阈值时生成副卷的抽点打印。另外,副通道适配器43管理生成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并且,副通道适配器43在生成抽点打印之后在副卷中写入了数据时,把在写入该数据之前在副卷中写入的数据(生成了抽点打印的时刻的数据)作为差分数据顺次存储到差分卷([DVOL])中。由此,在副卷以及差分卷中保存由副通道适配器生成的抽点打印。
另外,此后,副通道适配器43在从主机装置2经由主存储装置4接收到数据的复原请求时,根据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检索与指定的指定复原时刻最接近且在指定复原时刻之前生成的抽点打印(以下,将其称为最近抽点打印)。并且,副通道适配器43利用该最近抽点打印、和从生成该最近抽点打印开始直到指定复原时刻之间从主存储装置4发送来的日志,复原指定复原时刻的主卷([PVOL′])。
此外,远程复制具有同步型与非同步型。其中,在同期型的远程复制中,当通过主机装置2在主卷中写入数据时,将该数据直接传送给副存储装置5来在副卷中进行复制,在该复制处理已完成的阶段从主存储装置4向主机装置2报告该数据写入完成。此外,在非同步型的远程复制中,在由主机装置2在主卷中写入了数据的阶段,主存储装置4向主机装置2报告该数据写入完成,并在此后适当的时期由副存储装置5将该数据从主卷中读出写入到副卷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中,设在主存储装置4以及副存储装置5之间进行非同步型的远程复制。
(2-2)各种管理表的结构图6表示在副存储装置5的公共存储器45(图1)中保存的上述的日志管理表36。该日志管理表36是用于对传送给副存储装置5的各日志的生成时刻进行管理的表,由顺序号码字段(Field)36A以及时间标记字段36B构成。
在顺序号码字段36A中依次存储副存储装置5接收到的各日志的顺序号码。该顺序号码是在主存储装置4的主通道适配器23每次生成日志时依次对该日志给予的号码。副存储装置5的通道适配器23在每次接收从主存储装置4发送的日志时,读出在该日志中存储的该日志的顺序号码,并将其存储在该顺序号码字段36A中。
另外,读出日志中作为时间标记存储的该日志的生成时刻,来将其存储在时间标记字段36B中。因此,例如在图6的例子中可知副存储装置接收到的被给予了[SEQ#A1]的顺序号码的日志数据是在[TAx]时刻生成的。
另一方面,图7表示在副存储装置5的公共存储器25中保存的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该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是用于对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等进行管理的表,由卷号码字段37A、抽点打印号码字段37B、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字段37C以及日志顺序号码字段37D构成。
其中,在卷号码字段37A中存储在该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登录的、存在于副存储装置5内的各副卷的标识号码(例如LUN)。另外,在抽点打印号码字段37B中存储对于该副卷生成的各抽点打印的标识号码(以下,将其称为抽点打印号码),在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字段37C中存储对应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而且,在日志顺序号码字段37D中存储生成了对应的抽点打印时刻的日志的最新顺序号码。
因此,例如在图7的例子中表示如下关于标识号码为[A]的副卷,生成了N个分别被给予[A1]、[A2]、……[AN]的标识号码的抽点打印,这些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是[TA1]、[TA2]、……[TAN],生成了该抽点打印时的日志的最新顺序号码分别为[SEQ#A1]、[SEQ#A2]、……[SEQ#AN]。
另一方面,图8表示在副存储装置5的公共存储器45中保存的第2抽点打印管理表38。该第2抽点打印管理表38是用于统一管理在副存储装置5中依次生成的多个抽点打印的表,分别对应副卷内的各块来设置块地址字段38A以及多个抽点打印管理字段38B。
其中,在块地址字段38A中分别存储副卷内的对应的块地址。作为此时的块地址例如可以使用LBA。
另外,如后所述,设置与副存储装置5中可保存的抽点打印的数量相同数量的抽点打印管理字段38B,抽点打印管理字段38B由卷字段38C以及块字段38D构成。
并且,在卷字段38C中在生成了对应的抽点打印的阶段存储
,之后当更新主卷内的对应的块的数据,更新前的数据保存到差分存储卷中时存储[1](从
更新为[1])。
另外,在块字段38D中在生成了对应的抽点打印的阶段存储
,之后在更新主卷内的对应的块的数据,更新前的数据保存到差分卷中时,存储该差分卷中的保存目的地的块的地址。
例如在图8的例子表示如下在抽点打印号码为[A1]的抽点打印中,副卷内的块地址为[t]的块的数据在生成该抽点打印后被进行更新([卷]字段38C的值为[1]),更新前的数据保存到差分卷的块地址为 的块([块]字段38D的值为 )中。
此外,还表示在抽点打印号码为[A1]的抽点打印中,副卷内的块地址为[m-1]的块的数据在生成该抽点打印之后不进行更新([卷]字段的值为
),生成该抽点打印时的数据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副卷的块地址为[m-1]的块中。
因此,在该图8的例子中可知关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8的卷字段38C的值为[1]的块(包含块地址为[t]的块),从差分卷上的对应的块地址的块参照数据;关于该抽点打印管理表38的卷字段38C的值为
的块(包含块地址为
以及[m-1]的块),从副卷内的对应的块地址的块参照数据,由此,可以得到抽点打印号码为[A1]的抽点打印。
(2-3)副通道适配器的CPU的具体处理内容(2-3-1)抽点打印生成处理图9是表示与抽点打印的生成处理有关的副通道适配器43内的CPU(以下将其称为副通道适配器CPU)30(图2)的具体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副通道适配器CPU30基于存储在公共存储器45(图1)中的抽点打印管理程序34,按照该图9所示的处理顺序,对应向日志卷的日志写入量来生成抽点打印。
即,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从主存储装置4的主卷中读出日志时,开始该抽点打印生成处理,首先,将日志存储到日志卷中(SP1)。
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30在从日志卷中没有存储日志的初期状态开始或者在最后生成抽点打印之后,判断写入到日志卷中的日志的数据量是否在基准值(例如日志卷的容量为10%)以内(SP2)。
而且,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结束该抽点打印生成处理。与此相对,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在判断中得到肯定结果时,生成抽点打印,并且分别将该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以及当前时刻的日志的最新顺序号码登录到抽点打印管理表36中(SP3),之后,结束该抽点打印生成处理。
(2-3-2)抽点打印生成以及废弃处理但是,如上所述,在与针对日志卷的日志写入量相对应地依次生成抽点打印时,因为差分卷的容量有限,所以无法永远保存生成的各抽点打印。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1的情况下,在副存储装置5的公共存储器45上设置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图4),该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将该副存储装置5中可以生成的抽点打印数(以下将其称为最大抽点打印数)作为最大计数值,并且如图10所示,将差分卷划分为分别与计数器39的各计数值相对应的多个区域(在图10中为3个区域)AR0~AR2。
并且,在存储系统1中,当每次在副存储装置5中生成最新的抽点打印时,对该抽点打印分配与此时的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相对应的区域AR0~AR2,并且,之后将关于该抽点打印的差分数据存储在差分卷中分配给该抽点打印的区域AR0~AR2中。
另外,在存储系统1中,在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达到最大抽点打印数时,使该计数值返回
,之后在每次对抽点打印分配差分卷内的区域AR0~AR2时,使计数器加一。
如此,在该存储系统1中,在抽点打印数达到了最大抽点打印数之后,在每次生成新的抽点打印时废弃在先保存的抽点打印,由此可以通过循环使用差分卷内的各区域AR0~AR2,来继续进行抽点打印的生成。
此外,与抽点打印的情况相同,因为日志卷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所以无法永远存储所取得的日志。
因此,在该存储系统1的情况下,在如上所述废弃了在先保存的抽点打印时,关于在从该抽点打印到下一抽点打印之间取得的日志,在该日志上覆盖(overwrite)新的日志来进行废弃。此时,在废弃了该在先保存的抽点打印的时刻无法以该抽点打印为基点进行卷的复原,所以即使废弃了从该在先保存的抽点打印到下一抽点打印的日志也没有问题。
这样在该存储系统1中,在废弃了抽点打印时,与此相伴还废弃不需要的日志,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日志卷。
图11是表示与这样的抽点打印废弃处理有关的副通道适配器CPU30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进入到图9所示的抽点打印生成处理的步骤SP3时,基于抽点打印管理程序34(图4),按照该图11所示的处理顺序,根据需要废弃过去取得的抽点打印。
即,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进入到该抽点打印生成处理的步骤SP3时,开始进行该抽点打印废弃处理,首先,生成当前时刻的主卷PVOL的抽点打印(SP10)。
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30使计数器39的计数值加1(SP11),之后判断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是否达到了最大抽点打印数(SP12)。
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结束该抽点打印废弃以及生成处理,另一方面,当得到肯定结果时,使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返回
(SP13),之后结束该抽点打印生成以及废弃处理。
这样的抽点打印生成以及废弃处理的结果为例如设最大抽点打印数是[3],在生成了第1个抽点打印的初期计数器的计数值为
,所以如图12(A)所示,对该抽点打印分配与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
对应的差分卷内的区域AR0,并且使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增加到[1]。
此外,之后,当在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为[2]的状态下生成了新的抽点打印时,如图12(B)所示,对该新的抽点打印分配与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为最大抽点打印数[3]对应的差分卷内的区域AR2,并且使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增加到[3],之后使计数器的计数值返回到

并且此后,在再次生成了新的抽点打印时,如图12(C)所示,对该新的抽点打印分配与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
对应的差分卷内的区域AR0,并且使抽点打印生成位置计数器39的计数值增加到[1]。并且,此后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图12(A)~图12(C))。
(2-3-3)卷复原处理另一方面,图13是表示与图5所示的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数据管理方法中的卷复原处理有关的副通道适配器CPU30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副通道适配器CPU30按照该图13所示的处理顺序,对主机装置2指定的时刻(以下,将其称为复原请求时刻)的主卷进行复原。
即,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从主机装置2接收到指定了复原请求时刻的主卷的复原请求时,开始该图13所示的第1卷复原处理,首先,将登录了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上的此时成为对象的主卷有关的信息的信息域设定为数据的读出对象的信息域(SP20)。具体地说,例如图7所示,在作为主卷各自的卷号码为[A]、[B]、……的多个主卷被登录在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的状态下,在对卷号码为[A]的主卷的数据进行复原时,把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的卷号码为[A]的主卷的抽点打印(抽点打印号码是[A1]~[An]的抽点打印)相关联的字段(Field)设定为数据的读出对象的信息域。
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30判断在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上的、被设定为数据的读出对象的信息域中包含的抽点打印中,是否存在还未将其生成时刻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读出的抽点打印(SP21)。
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肯定结果时,在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上的、被设定为数据的读出对象的信息域中包含的抽点打印中,选择一个还未将其生成时刻读出的抽点打印,并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读出该生成时刻(SP22)。
此后,副通道适配器CPU30判断此时读出的生成时刻是否在主机装置2指定的复原请求时刻之前(SP23)。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返回到步骤SP21。
与此相对,副通道适配器CPU3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肯定结果时,判断是否在本地存储器31(图2)中存储了可以判断为最接近复原请求时刻并且在复原请求时刻之前生成的抽点打印(以下,将其称为最近抽点打印)的抽点打印号码(SP24)。
副通道适配器CPU1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将此时作为对象的抽点打印的抽点打印号码作为最近抽点打印的抽点打印号码(Ax)设定在本地存储器31上(SP25)。
另外,副通道适配器CPU10之后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读出该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并将其作为最近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以下将其称为最近抽点打印生成时刻(TAx))设定在本地存储器31上(SP26)。然后,副通道适配器43在此之后返回步骤SP21。
与此相对,副通道适配器CPU10当在步骤SP24的判断中得到肯定结果时,判断在步骤SP22中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读出的抽点打印生成时刻是否为此时在本地存储器31中保存的最近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之后的时刻(SP27)。
副通道适配器CPU1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返回步骤SP21,与此相对,当得到肯定结果时,把在本地存储器31中保存的最近抽点打印生成时刻(TAx)更新为在步骤SP22中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读出的抽点打印生成时刻(SP28)。
另外,副通道适配器CPU10在此之后返回到步骤SP21,之后一边依次替换作为对象的抽点打印,一边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SP21~SP28)。而且,通过如此反复地进行同样的处理,可以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登录的抽点打印中,将最接近复原请求时刻且在复原请求时刻之前生成的真正的最近抽点打印的抽点打印号码以及该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最近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分别保存在本地存储器31中。
另一方面,副通道适配器CPU10在已经对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登录的全部的抽点打印执行完相同的处理(SP21~SP28),由此在步骤SP21的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判断最近抽点打印的抽点打印号码是否已经存储在本地存储器31中(SP29)。
在该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意味着例如在还未生成抽点打印的阶段由主机装置2给予了卷复原请求等无法检测到最近抽点打印的情况。这样,此时副通道适配器CPU10将与该情况对应的命令发送给主机装置2,由此在该主机装置2的显示器上显示无法进行复原请求时刻的复原的错误消息(SP30),此后,结束该第1卷复原处理。
与此相对,在步骤SP29的判断中得到肯定结果意味着可以检测到最近抽点打印。这样,此时,副通道适配器CPU10使用该最近抽点打印对复原请求时刻的主卷进行复原(SP31),之后结束该第1卷复原处理。此外,之后通过主存储装置4向主机装置2提示该复原后的复原请求时刻的主卷的数据。
另一方面,图14是表示该第1卷复原处理(图13)的步骤SP31中的具体的卷复原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副通道适配器CPU10当通过该卷复原处理检测到在最接近由主机装置2指定的复原请求时刻且在复原请求时刻之前生成的最近抽点打印的抽点打印号码时,根据卷复原程序35,使用该最近抽点打印复原指定请求时刻的主卷。
即,副通道适配器CPU10当进入到第1卷复原处理(图13)的步骤SP31时,开始该图14所示的第2卷复原处理,首先,在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上检测与该抽点打印号码相对应的日志顺序号码(SP40)。
然后,如图15所示,副通道适配器CPU10将此时作为复原对象的主卷的卷号码、在第1卷复原处理(图13)的步骤SP20~SP29中检测到的真正的最近抽点打印的抽点打印号码、在步骤SP40中检测到的日志顺序号码、和由主机装置2指定的复原请求时刻存储在预先在本地存储器31上设置的复原卷管理表31A中(SP41)。
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10向日志管理表36(图6)上的在步骤SP41中登录在复原卷管理表31A上的日志顺序号码的位置进行访问(SP42),之后从日志管理表36中读出被赋予了该日志顺序号码的日志的时间标记(SP43)。
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10判断此时取得的时间标记表示的、此时作为对象的日志(以下,将其称为对象日志)的生成时刻是否在主机装置2指定的复原请求时刻之前(SP44)。
副通道适配器CPU10当在该判断中得到肯定结果时,使对象日志中包含的、由主机装置2在主卷中写入的数据覆盖最近抽点打印(SP45),而且,在将对象日志切换为下一日志顺序号码的日志之后(SP46),返回到步骤SP43。
副通道适配器CPU10在此之后一边将对象日志依次替换为下一日志顺序号码的日志一边反复进行相同的处理(SP43~SP46)。由此,使在主机装置2指定的复原请求时刻之前生成的日志中包含的、由主机装置2在主卷中写入的数据依次覆盖最近抽点打印。
然后,副通道适配器CPU10在已经使在主机装置2指定的复原请求时刻之前生成的日志中包含的该数据全部覆盖完最近抽点打印,由此在步骤SP44的判断中得到否定结果时,结束该第2卷复原处理返回到第1卷复原处理。
(2-4)存储系统中的可复原时间提示功能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副存储装置5中,在每次生成新的抽点打印时依次废弃在先保存的抽点打印的情况下,用户难以识别每个主卷的可以复原的时间范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中带有可复原时间提示功能,其根据来自用户的请求,向该用户提示在该时刻可以复原的每个主卷的时间范围。
具体来说,在该存储系统1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主机装置2的CPU10(图1)在由用户输入了每个卷的可复原时间的显示指令时,根据在本地存储器11(图1)中存储的应用软件,经由主存储装置4向副存储装置发送可复原时间提示请求(SP50)。
接收到该可复原时间提示请求的副存储装置5内的副通道适配器43的副通道适配器CPU30从第1抽点打印管理表37中读出每个主卷的全部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SP51),将这些作为全部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信息,经由主存储装置4通知给主机装置2(SP52)。
而且,接收到该全部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信息的主机装置2的CPU10把根据该全部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信息得到的每个主卷的全部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作为例如图17所示的格式的列表(以下将其称为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列表)50在未图示的监控显示器等信息输出装置上进行显示(SP53)。
此时,例如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关于卷号码为[A]的主卷,由于目前剩余的在先保存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为[10:00:00],所以在副存储装置5的日志卷中残留有从[10:00:00]开始到当前时刻(或者至少为最新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23:50:42])的日志,因此可知在从[10:00:00]开始到当前时刻(或者[23:50:42])的时间范围内,可以复原该主卷。
而且,用户通过操作主机装置2,可以从该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列表50中记载的希望的主卷的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中,选择希望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作为上述的复原请求时刻;或者可以对每个主卷,在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列表中记载的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中的从在先保存的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到当前时刻(或者最新的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之间的范围内,指定希望的时刻作为复原请求时刻。此时,主机装置2将选择或者指定的时刻作为复原请求时刻来生成卷复原请求,并把该卷复原请求经由主存储装置4通知给副存储装置5(SP54)。
这样,副存储装置5在接收到该卷复原请求时,关于图13以及图14执行上述的第1以及第2卷复原处理(SP55)。
如此,在该存储系统1中,用户可以根据在该主机装置2的信息输出装置中显示的全部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信息,识别每个主卷的可复原的时间范围,可以在识别出的时间范围内指定时刻来指示主卷的复原。
(3)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中,在主存储装置4中生成作为主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并将生成的日志发送给副存储装置5。另外,在存储系统1中,在副存储装置5中,把从主存储装置4发送的日志中包含的、在主卷中写入的数据复制到副卷中,并且根据向副日志卷的日志写入量生成副卷的抽点打印,之后根据来自主机装置2的请求,利用保存的日志以及抽点打印对指定时刻的主卷进行复原。
因此,在该存储系统1中,通过设定针对副日志卷的日志写入量的基准值,可以缩短主卷的可复原时间单位,使副存储装置5中生成抽点打印的时间间隔以秒或者分为单位,结果可以缩短主卷的复原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在该存储系统1中,因为在副存储装置5中进行主卷的卷复原处理,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该卷复原处理给主存储装置4中的数据输入输出处理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根据该存储系统1,可以进行更短时间单位的复原时刻的指定,并且可以实现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数据复原处理的数据管理。
(4)其它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用于如图1那样构成的存储系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其它各种结构的存储系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副存储装置5中根据针对副日志卷的日志写入量不定期地生成副卷的抽点打印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地生成副卷的抽点打印。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下的情况进行了叙述根据从副存储装置5经由主存储装置4对主机装置2给予的全部抽点打印生成时刻信息,显示如图17所示的格式的抽点打印生成时刻列表50,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作为各抽点打印生成时刻的显示方式,可以广泛地使用其它各种显示方式。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下的情况进行了叙述在主通道适配器23中具有作为日志生成发送部的功能,该日志生成发送部生成作为主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并将生成的日志发送给副存储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在副通道适配器23以外设置进行该处理的处理部。
同样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下的情况进行了叙述在副通道适配器43中具有以下各部的功能数据复制部,其在副存储装置5中,把从主存储装置4发送的日志中包含的、在主卷中写入的数据复制到副卷中;抽点打印生成部,其不定期地生成副卷的抽点打印;卷复原部,其对应来自主机装置2的请求,使用在副日志卷中保存的日志以及在差分卷以及副卷等中保存的抽点打印,对指定时刻的主卷进行复原;抽点打印管理部,其管理目前保存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和抽点打印生成时刻通知部,其将各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通知给主机装置2,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在副通道适配器43以外设置进行该处理的处理部。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下的情况进行了叙述把作为对副通道适配器43生成的各抽点打印进行保存的抽点打印保存部的副卷、差分卷以及公共存储器45(第2抽点打印管理表38)、和作为对主存储装置4发送的各日志进行保存的日志保存部的副日志卷设置在同一个副存储装置5中,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副日志卷设置在与副存储装置5不同另外设置的外部存储装置中,在卷复原处理时副存储装置5从该外部存储装置中读出所需要的日志。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副存储装置5根据来自主机装置2的卷复原请求对指定时刻的主卷进行复原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筑以下的存储系统1副存储装置5根据来自主机装置2以外的外部装置(例如与网络3连接的系统管理者一侧的管理装置等)的卷复原请求,对指定时刻的主卷进行复原。
权利要求
1.一种存储系统,具有作为上位装置的主机装置;对所述主机装置提供用于读写数据的第1卷的第1存储装置;提供用于复制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的第2卷的第2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存储装置具备日志生成发送部,其生成作为所述第1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将生成的所述日志向所述第2存储装置发送,所述第2存储装置具备数据复制部,其将从所述第1存储装置发送的所述日志中包含的、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卷中;日志保存部,其保存由所述第1存储装置发送的各所述日志;抽点打印生成部,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生成所述第2卷的抽点打印;抽点打印保存部,其保存由所述抽点打印生成部生成的各所述抽点打印;和卷复原部,其根据来自外部的请求,利用在所述日志保存部中保存的所述日志、以及在所述抽点打印保存部中保存的所述抽点打印,复原指定时刻的所述第1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点打印保存部将各所述日志存储并保存在第3卷中,所述抽点打印生成部根据针对所述第3卷的所述日志的写入量,生成所述抽点打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存储装置具备抽点打印管理部,其管理在所述抽点打印保存部中保存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所述卷复原部,根据所述抽点打印管理部管理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利用在与所述指定时刻最接近且在该指定时刻之前生成的所述抽点打印,复原所述指定时刻的所述第1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存储装置具备抽点打印管理部,其管理由所述抽点打印保存部保存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和抽点打印生成时刻通知部,其根据来自所述主机装置的请求,将所述抽点打印管理部管理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向该主机装置进行通知,所述主机装置显示由所述第2存储装置通知的、保存在所述抽点打印保存部中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点打印保存部一边根据需要废弃在先保存的所述抽点打印,一边保存既定数量的所述抽点打印。
6.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其是具有作为上位装置的主机装置;对所述主机装置提供用于读写数据的第1卷的第1存储装置;提供用于复制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的第2卷的第2存储装置的存储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步骤,所述第1存储装置生成作为所述第1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将生成的所述日志向所述第2存储装置发送;第2步骤,所述第2存储装置将由所述第1存储装置发送的所述日志中包含的、在所述第1卷中写入的所述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卷中,并且保存各所述日志,另一方面,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生成所述第2卷的抽点打印,并且保存已生成的各所述抽点打印;和第3步骤,所述第2存储装置根据来自外部的请求,利用保存的所述日志以及所述抽点打印,复原指定时刻的所述第1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步骤中,将各所述日志存储并保存在第3卷中,并且根据针对所述第3卷的所述日志的写入量,生成所述抽点打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步骤中,所述第2存储装置对保存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进行管理,在所述第3步骤中,所述第2存储装置根据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利用在与所述指定时刻最接近且在该指定时刻之前生成的抽点打印,复原所述指定时刻的所述第1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步骤中,所述第2存储装置对保存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进行管理,根据来自所述主机装置的请求,将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向该主机装置进行通知,所述主机装置显示由所述第2存储装置通知的各所述抽点打印的生成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步骤中,一边根据需要废弃在先保存的所述抽点打印,一边保存既定数量的所述抽点打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单位指定复原时刻,并且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数据复原处理的存储系统以及数据管理方法。在第1存储装置中,生成作为第1卷的更新履历信息的日志,并且将生成的日志发送给第2存储装置,在第2存储装置中,将接收到的日志中包含的、在第1卷中写入的数据复制到第2卷中,并且保存各日志,另一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地生成第2卷的抽点打印,并且保存已生成的各抽点打印,之后根据来自外部的请求,利用保存的日志以及抽点打印,对指定时刻的第1卷进行复原。
文档编号G06F11/14GK101055537SQ20061016870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2日
发明者铃木亨, 奥元胜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